学术投稿

缺氧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功能的影响

顾九君;刘兴炎;白孟海;吕明波;史迎斌;葛宝丰

关键词:缺氧, 成骨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矿化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缺氧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及茜素红染色方法观察缺氧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ALP)表达及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结果:缺氧具有抑制成骨细胞增殖,降低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的数量的作用,并随缺氧时间的增加而更加明显.结论:缺氧具有抑制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及延缓矿化的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内障术后一过性高眼压17例

    白内障术后一过性高眼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高眼压使眼动脉血管阻力上升,血流速度下降,使组织供血减少,终导致视神经视野损害,视力下降.

    作者:王学峰;孙增礼;刘美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前后入路病灶清除术治疗椎间隙感染

    目的:评价经前后入路病灶清除术治疗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对13例椎间隙感染患者分别采用经前入路(8例)、后入路(5例)病灶清除术进行治疗,3例Ⅰ期植骨.结果:随访5~24个月,平均18.7个月.除1例后路手术患者因病灶清除不彻底行二次手术,其余患者术后痉挛性腰痛均缓解,细菌培养9例阳性,C反应蛋白术后2周,血沉4周降至正常.至随访结束均恢复日常活动.结论:病灶清除术是椎间隙感染有效的治疗方式.经前入路手术治疗椎间隙感染具有术野暴露广泛、病灶清除彻底、便于术中植骨、术后迅速解除疼痛等优点.后入路手术操作简便,但症状缓解慢,椎间植骨困难.

    作者:张山锋;王体沛;文俊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的协同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制备DN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DN模型组、罗格列酮干预组、洛沙坦干预组及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干预组,另设正常对照组.8周后观察尿蛋白排泄量,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nephrin、podocin蛋白及mRNA表达,用透射电镜检测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各干预组DN鼠尿蛋白排泄均减少.(2)联合干预组对足细胞超微结构及nephrin、podocin下调的改善作用优于单药干预组.结论:罗格列酮与洛沙坦联合用药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优于单种药物治疗,其机制部分与改善足细胞超徽结构及上调nephrin、podocin表达有关.

    作者:陈立平;周巧玲;彭卫生;刘抗寒;欧阳春;吴晓英;尹红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500例的麻醉管理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TUVP)的麻醉管理.方法:500例患者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TUVP,硬外穿刺选择L2~3间隙,麻醉平面控制在T8以下;手术开始后予地塞米松10 mg静注,手术30 min后予速尿20 mg静注,术中持续纱罩吸氧,持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500例患者除5例因硬外阻滞不全改全麻完成手术,其余患者术中安静,镇痛完善,无一例发生TUVP综合征.结论: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TUVP,安全、可靠.

    作者:李正利;成鹏;王煜;黄养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喉罩通气下胃液引流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

    妇科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但其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发生率较高,易导致患者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误吸、窒息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本研究拟观察喉罩通气下胃液引流对妇科腹腔镜PONV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赵国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甲状腺肿瘤原位细胞凋亡检测与PPARγ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原位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及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在原发性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对87例原发性甲状腺肿瘤组织(乳头状腺癌38例,滤泡性腺癌21例,未分化癌5例,腺瘤23例)分别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试剂盒测定AI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PARγ表达情况.结果:AI及PPARγ蛋白在各甲状腺肿瘤组织均有表达,AI在腺癌表达高于腺瘤(P<0.01),PPARγ在滤泡性腺癌及腺瘤表达显著高于乳头状腺癌及未分化癌(P<0.01);AI及PPARγ有正相关性(r=0.554,P<0.01).结论:AI及PPARγ的表达与甲状腺肿瘤显著相关,检测AI及PPARγ水平对于鉴别原发性甲状腺滤泡癌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梁华晟;钟宇华;梁秀就;周少碧;黄宇;詹松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股骨干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1例

    患者,男,25岁,因车祸伤及右下肢而入院,X线片示右股骨干骨折,伴骨盆骨折,拟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干切开复位髓内针固定术.

    作者:荣伟;赛海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乙肝患者血小板参数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肝组织纤维增生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166例为实验组,乙肝病毒携带者36例为对照组,均经肝组织病理确诊.检测血浆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实验组PLT随纤维化进展逐步下降,二者呈负相关(rs=-0.835,P<0.001),各分期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MPV、PDW均与纤维化分期相关(rs=0.436、0.231),MPV均高于对照组,在S1、S2、S3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DW仅S4高于时照组,与S1、S2、S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LT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PLT<150×109/L,存在明显纤维化,PLT低于正常存在早期肝硬化.MPV、PDW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

    作者:赵兵;杨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腹腔异物致大网膜包裹性脓肿误诊卵巢肿瘤蒂扭转1例

    患者女,38岁,因间歇性下腹痛伴发热6年,加重6 h于2005年2月15日人院.平素月经规律,量、色正常,G3P2,6年前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

    作者:梁海霞;李玉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重复肾合并上尿路结石腔内泌尿外科治疗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重复肾合并上尿路结石的腔内泌尿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手术治疗的重复肾合并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5例,输尿管镜取石术(URL)治疗10例,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治疗20例.ESWL治疗5例中,1个月后结石排净率为80%(4/5),1例发生输尿管石街,采用URL取净结石.URL治疗10例,同时应用榆尿管内切开治疗3例,结石完全清除8例,2例患者因输尿管狭窄上镜失败,其中1例改为MPCNL术,手术成功;另1例放置输尿管内支架后行ESWL,术后结石排出.MPCNL治疗20例,结石清除率90%(18/20);2例术后残石患者中,1例应用体外冲击波辅助治疗后结石完全清除,另1例肾下盏残石未予处理.所在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术后无大出血,无输尿管损伤,无气胸等严重并发症.27例肾积水患者例行B超随访,随访时间1~38个月;结果失访6例,患肾积水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8例,无改善3例.结论: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重复肾合并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

    作者:徐桂彬;李逊;何朝辉;何永忠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临床观察

    我科2005年5月开始采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实施人工流产手术,至2006年10月共62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天秀;程洁;梁海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低密度脂蛋白对高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物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糖状态下低密度脂蛋白(LDL)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脂质过氧化物(LPO)代谢变化中丙二醛(MDA)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泌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5.5、20 mmol/L)葡萄糖(Glu)的培养液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LDL(0、50、100 μg/mL)进行氧化损伤48 h,采用倒置显微镜观测细胞形态学、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MDA的含量、细胞ELISA法测定ICAM-1的分泌.结果:(1)高糖状态下ECV-304细胞脂质过氧化的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者),加入LDL后,MDA含量显著增加,脂质过氧化损伤显著加重,表现出明显协同作用(P<0.05或P<0.01).(2)高糖状态下高浓度LDL抑制内皮细胞的活力(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3)高浓度Glu和LDL具有正协同作用,促进ICAM-1的分泌.结论:高浓度Glu和LDL时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协同损伤作用,高糖状态下LDL可直接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引起ICAM-1产生增多,促进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周琳;高方;薛耀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异位妊娠并有保守治疗指征的患者160例分为A、B两组各80例.A组采用MTX-CF联合米非司酮方案.予MTX 1 mg/kg及亚叶酸钙(CF)0.1 mg/kg隔日1次交替肌肉注射,共4次,8 d为1个疗程,并在疗程的前3 d每日服用米非司酮片150 mg.B组单用MTX-CF方案.根据血孕酮值再将各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比较各组的有效率、重复用药率及副反应情况.结果:甲、乙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A、B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中,A甲、B甲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乙、B乙之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与血孕酮值有关.当血孕酮≥32 nmol/L时,MTX与米非司酮联合使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余震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氟罗沙星致幻觉1例

    患者女,58岁,因恶心、胃痛、腹泻半天来诊,查体:T 37℃,P 84次/min,R 16次/min,BP 120/80 mmHg,神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反跳痛,肠鸣音5次/min,便常规:WBC 2~3/UP,诊断为急性胃肠炎.

    作者:韩锡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维吾尔族苯丙酮尿症患者中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苯丙酮尿症(PKU)家系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方法:采用PCR-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确定PAH基因突变类型.结果:对患者及其父母PAH基因第7、6、11、3、12、5外显子分别进行了SSCP实验筛检,在外显子7中,患儿及父母双亲三者的SSCP电泳行为均与正常对照不同,并且三者之间也存在差异.测序结果显示,父亲的PAH基因cDNA第842位发生了C→T置换,是P281L突变型杂合子.母亲的PAH基因cDNA第728位发生了G→A置换,是R243Q突变型杂合子.患儿的PAH基因cDNA在上述两个位点都分别发生了类似突变,是P281L/R243Q双重突变杂合子.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P281L是欧洲较为普遍的基因突变,而R243Q为东方国家黄种人PAH基因的高频突变基因.结论:国内在维吾尔族中报道P281L/R243Q双重突变杂合子尚属首次.研究表明,受历史、地理及民族等诸多因素影响,新疆的PAH突变基因已形成了我国与亚欧之间一个较为特殊的分布带,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

    作者:余伍忠;仇东辉;宋昉;刘丽;金煜炜;余良宽;石小湘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氯沙坦对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氯沙坦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探讨超大剂量能否优于常规剂量起到更多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UUO模型,术后3 d分为常规剂量治疗组、超大剂量治疗组、UUO组和假手术组.药物干预组分别每天给予氯沙坦50 mg/kg、氯沙坦500 mg/kg灌胃,假手术组及UUO组每天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模型第7、14和21天鼠尾袖带血压(TCP)、24h尿蛋白、肾小管损害程度、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肾间质巨噬细胞数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梗阻时间延长,UUO组TCP逐渐增高、24h尿蛋白、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肾小管损害程度及肾间质巨噬细胞浸润显著增加,TGF-β1mRNA含量明显增加,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超大剂量氯沙坦相对于常规剂量,能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减轻肾小管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减少肾间质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显著抑制TGF-β1 mRNA表达.结论:超大剂量氯沙坦在UUO大鼠模型中较常规剂量起到了更多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周姗姗;傅君舟;郭群英;聂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肝沸生理盐水注入治疗肝细胞癌的初步观察

    目的:评价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经皮肝沸生理盐水注入法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单个病灶直径<5.0 cm,或病灶数≤3个且直径≤3.0 cm的临床和影像学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18例,共23个结节,先行TACE 1~2次,间隔1~2个月后在CT导引下行经皮肝沸生理盐水注射1~3次,每次注射15~50 mL.并监测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影像学复查和临床随访18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的肝功能明显改善,AFP明显下降,11例AFP正常.CT复查示23个病灶碘油沉积良好15个,较好5个,差3个.所有病灶均有缩小,缩小20%者7个,缩小50%者12个,缩小80%者4个.随访6个月生存率100%(18/18),12个月生存率94%(17/18),18个月生存率83%(15/18).结论:TACE联合经皮肝沸生理盐水注入治疗肝癌的疗效肯定,尤其适用于不愿手术的患者.

    作者:李建一;翁卿吉;冯文明;陶玉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全员参与式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

    手术室护理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而且取决于管理的效能[1].实行全员共同参与科室管理,可充分挖掘护理人员的潜能,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笔者自2001年担任手术室护士长以来一直提倡并实施全员参与科室管理,至2005年已趋于完善,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丰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肺结核呼吸衰竭45例临床分析

    肺结核呼吸衰竭(简称呼衰)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差,为肺结核主要死因之一.本文分析近年来我院肺结核呼吸衰竭45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

    作者:宋于康;姜爱国;董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胸水中肿瘤标记物的测定在肺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胸水和血清中的癌胚抗原(CEA)、CA125、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采集64例肺癌患者的血清及胸腔积液的标本,其中鳞癌24例,腺癌29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1例,肺部良性痛变6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指标的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和胸水中的CEA、CA125、NSE、CYFRA21-1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组胸水4项标记物水平明显高于血清水平(P<0.01).鳞癌、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之间的肿瘤标记物水平差异有显著性.CEA、CA125水平以腺癌高,NSE水平以小细胞未分化癌高,CYFRA21-1水平以鳞癌高.CEA、CA125、NSE和CYFRA21-1在肺癌组中的敏感性分别为67.2%、57.8%、42.2%和48.4%;特异性分别为83.9%、87.1%、83.9%和90.3%.肺癌组胸水中CEA、CA125、NSE和CYFRA21-1阳性率(分别为67.2%、57.8%、42.2%和48.4%)与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1.3%、9.7%、8.1%和9.7%)比较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O.01).结论:胸水CEA、CA125、NSE和CYFRA21-1检测有利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胸水4项肿瘤标记物检测比血清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各种肿瘤标记物的水平与肿瘤的类型密切相关.CEA、CA125和CYFRA21-1是较好的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记物,CEA、CA125较适合于腺癌,CYFRA21-1较适合于鳞癌,而NSE是适合于小细胞未分化癌的肿瘤标记物.

    作者:支亚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