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破解癌的侵袭、转移过程

辛华;郑雅娟

关键词:侵袭, 肿瘤细胞转移, 血管内皮细胞, 原发灶, 血管基底膜, 细胞外基质, 细胞的增殖, 生物学过程, 转移部位, 肿瘤治疗, 远期效果, 血液循环, 血行转移, 免疫监视, 体细胞, 多步骤, 粘附, 脏器, 游离, 目标
摘要: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血行转移是一个多步骤的、肿瘤细胞与机体细胞相互作用的生物学过程,与肿瘤治疗的远期效果密切相关.大致步骤是原发灶肿瘤细胞的增殖;肿瘤细胞自原发灶游离,侵袭穿过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基底膜、游走至血管内;血液循环中的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与转移部位的血管内皮细胞相粘附,并穿过血管内皮细胞、游走至血管外;肿瘤细胞转移至目标脏器并增殖.
抗癌杂志相关文献
  • 丙烯酰胺:食物中的致癌幽灵

    惊人发现丙烯酰胺致癌在瑞典南部有一家生产廉价密封剂的工厂,这里的工人得了一种奇怪的病,他们经常会出现手脚麻木的现象,有的工人的手上还会出现针尖大小的小孔,同时大部分工人出现头疼、晕眩、眼部和肝部疼痛的症状.这一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今年初由瑞典科学家利夫·布斯克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查找原因中发现,这些工人血液中丙烯酰胺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工人的含量,这个发现使瑞典科学家不得不追根溯源.

    作者:周艳琼;白木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谈谈直肠癌的治疗

    结、直肠癌是发达国家的第二位常见肿瘤。在英国每年有3万新增临诊断病例,其中将近45%的病例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近几年直肠癌在科手术和辅助治疗上有了长足的进展,从而给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变化。

    作者:续哲莉;任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胃癌术后患者的康复疗养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为全身恶性肿瘤的首位.一般情况下,治疗原则首选手术疗法,手术后伤口完全愈合,消化道功能恢复,饮食情况良好,患者即可出院.但患者出院并非治疗护理工作的结束,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体会到,出院后的家庭护理质量及患者自身的疗养对提高疗效、延长生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京霞;李武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肿瘤病人化疗的护理

    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亦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化疗药物具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临床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及组织脏器的损伤.因此,化疗病人的护理是完成化疗计划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跃;丁桂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破解癌的侵袭、转移过程

    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血行转移是一个多步骤的、肿瘤细胞与机体细胞相互作用的生物学过程,与肿瘤治疗的远期效果密切相关.大致步骤是原发灶肿瘤细胞的增殖;肿瘤细胞自原发灶游离,侵袭穿过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基底膜、游走至血管内;血液循环中的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与转移部位的血管内皮细胞相粘附,并穿过血管内皮细胞、游走至血管外;肿瘤细胞转移至目标脏器并增殖.

    作者:辛华;郑雅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乳腺癌在日本

    东方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远低于欧美各国,这促使人们从遗传和环境方面寻找答案.虽然中国和日本的乳腺癌发病率接近(分别为10万分之6和10万分之21),但两国在乳腺癌研究思路、防治策略及妇女生活方式上却各有千秋.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即兴从近邻日本撷取几朵花絮,以飨读者.

    作者:欧周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自查乳房永葆安康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乳腺癌的新发病例140万,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半个多世纪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乳腺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是不断上升.乳腺癌高发地区,如北欧、西欧、北美,始终维持在高发病状态;原属低发地区的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发病率也快速上升.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同样如此,如上海、北京、天津,乳腺癌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或第二位,以上海市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变化为例,每年以2.7%的速度递增.1980年发病率21.3/10万,2000年发病率56.2/10万,20年增长了164%.据预测,到2015年,上海市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人将超过6000例,将是2000年发病数的3.4倍.

    作者:高道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微循环与肿瘤转移

    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是肿瘤治疗中困难的问题,尤其是肿瘤细胞的全身或重要脏器的远处转移.肿瘤的转移机制复杂,涉及生物学及免疫学的诸多领域.机体微循环状况则是其中重要方面之一.

    作者:虞喜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绝经后出血与子宫内膜癌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肺癌未必都咳嗽

    一位多年不见的乡间邻居大妈来市医院找我,说是背部酸痛已经两三个月了,起病后即在当地医院做针灸治疗,还服用止痛片、中药什么的,可是不见效,背痛有增无减,医生说她患的是肋间神经痛,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病.

    作者:谢基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怪异之极的生命现象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癌症的出现是一种十分怪异的生命现象.从小小细胞,原始的草履虫单细胞开始,进化到今天高级的人体细胞,它的微观世界,特别是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基因,以及由基因突变引发癌症这一怪异的特殊生命现象,使科学家们对细胞、对基因这一微观世界的研究前赴后继,死而后己.全世界对癌症防治的研究,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重视.

    作者:郁汉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社区肿瘤防治任重而道远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50余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卫生战线取得了巨大成绩,急性传染病发病率由解放前2万/10万下降到1998年的203.4/10万,传染病在死因顺位中从首位下降到第10位.我国消灭天花比全世界提早1 6年;随后又基本消灭了丝虫病;麻风病已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基本消灭标准;有效地控制了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控制了鼠疫、黑热病、伤寒等重大疾病流行;克山病、大骨节病、血吸虫病的患病率已大大下降.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口腔疾患的防治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作者:万德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性传播感染面临的问题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枸橼酸他莫昔芬片

    作者:张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欢迎订阅《民族医药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成药引申应用治癌瘤

    中成药一般都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药物制成,可针对多种病症起协同治疗作用.所谓引申应用,就是指医家们经过临床医疗实践,发现某些中成药的应用已超越了原来的适应范围,并且还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癌症的对症治疗.

    作者:欧阳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1世纪中西医结合的肿瘤临床

    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已经历了40多年的历程.在新的世纪中,随着现代医学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机理以及治疗方法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领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及挑战.

    作者:郁仁存;王笑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韩国发现对癌症治疗的酶基因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专家门诊一览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膳食与癌

    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已知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环境因素中,癌与膳食的关系很早就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英国流行病学家Doll和Peto是早报道癌与膳食关系的学者.有报告推测美国人的癌死亡率中与膳食生活有关的占35%.哈佛大学癌预防中心报告曾指出,通过改善成人期的膳食习惯,可预防癌死亡率的30%.因此,改善膳食生活习惯可有效地预防癌症.

    作者:杜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抗癌杂志

抗癌杂志

主管: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上海市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