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晓梅;刘蓓;李永刚;邓波;郭郊
目的:探讨原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临床发病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误诊为肺部感染,接受抗感染治疗;1例诊断为狼疮性肾炎,给予血液透析治疗;1例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给予抑酸止血治疗.2例因急进性肾功能不全而明确诊断.结论: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多数器官,肺和肾脏为易受累的脏器,严重的肺部血管炎可导致肺出血并危及生命;肾脏受累常进展迅速,表现为坏死性新月体性肾炎,如不及时诊断、合理治疗,病人常可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而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则多可逆转病程.
作者:杨伟;冯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婴幼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25例呼吸衰竭婴幼儿,其中Ⅰ型呼吸衰竭17例,Ⅱ型呼吸衰竭8例,予NCPAP治疗,观察患儿在应用NCPAP前,应用NCPAP后1、6、24 h的临床及血气变化,比较PaO2及PaCO2的变化.结果:23例病人NCPAP后呼吸困难及缺氧有不同程度好转,血气PaO2明显提高(P<0.05),PaCO2显著下降(P<0.01).结论:NCPAP可以改善氧合和通气,对Ⅰ、Ⅱ型婴幼儿急性呼吸衰竭均有效.
作者:蔡冬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构建针对人类白细胞抗原-G基因(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基因siRNA表达质粒,观察其对转染JEG-3细胞的HLA-G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RNA干涉靶序列,体外合成两段互补的寡核苷酸,通过与线性化pSuppressor-U6-neo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扩增、纯化得到所需质粒,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基因测序鉴定其分子量及插入片段的序列.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Suppressor-U6-neo-HLA-G用脂质体法转染JEG-3绒癌细胞株.应用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的JEG-3细胞中HLA-G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双酶切鉴定及测序图显示,插入的寡核苷酸序列与设计的序列完全相符.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均表明瞬时转染重组pSuppressor-U6-neo-HLA-G质粒明显抑制了JEG-3细胞中HLA-G基因的表达.结论:本试验成功构建了针对HLA-G基因的siRNAs表达质粒pSuppressor-U6-neo-HLA-G,瞬时转染JEG-3细胞后可以明显抑制HLA-G基因的表达.
作者:陈建辉;姚元庆;侯开波;王晓蓉;雷迎峰;尹文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性别与血流动力学模式分布的相关性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114例老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安静环境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观察心率和血压变化.结果:114例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阳性反应69例(男36例,女33例),其中血管抑制型34例(男女各17例)、心脏抑制型8例(男女各4例)、混合型27例(男15例,女12例).血管抑制型患者晕厥时与晕厥前相比,血压从(120.86±13.02)/(67.71±13.59)mmHg下降到(79.36±12.59)/(45.86±7.51)mmHg(P<0.01);心脏抑制型患者晕厥前心率为(93.80±11.99)次/min,晕厥时下降至(52.40±7.47)次/min(P<0.01);混合型患者晕厥前心率为(102.83±15.70)次/min,晕厥时下降至(61.91±14.21)次/min(P<0.01),血压从(112.17±14.81)/(69.08±10.29)mmHg下降到(79.25±6.00)/(46.00±6.32)mmHg(P<0.01).结论: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血流动力学模式分布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直立倾斜试验是诊断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有效方法.
作者:邓伟;唐其柱;周纪宁;杨剑雪;王芳;梁锦军;黄觊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动态影像学变化,探讨高血糖状态对结核病病灶变化的影响.方法:59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均行X线胸片及CT检查,在正规降血糖与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动态观察其2~18个月肺部结核病灶的变化及血糖水平的变化,并与38例非糖尿病肺结核患者的动态影像学变化相对照.结果:59例糖尿病合并结核患者的CT与X线影像以大片状或多发小片状浓密影并开放性空洞为主要表现.经过2~18个月的治疗,血糖控制差组患者片状影范围扩大占45%,空洞增大占50%,其总体恶化率为66%,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χ2=16.4,P<0.01).结论:血糖控制良好与否是影响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血糖状态加重肺结核的恶化.
作者:董琼雄;郑浈浈;杨仪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伪膜性肠炎的内镜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我院7年来诊治的1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或使用之后出现以腹泻为主的临床表现,全部病例进行了内镜检查和活检标本革兰染色后的显微镜下观察以及粪便细菌培养和活检标本的厌氧菌培养,内镜检查轻度2例、中度12例、重度2例;显微镜下全部病例均发现大量革兰阳性杆菌,粪便细菌培养显示球菌/杆菌比例失调,活检标本的厌氧菌培养结果是12例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阳性,阳性率7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要合理使用抗生素,特别是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大手术后病人以及恶性肿瘤病人.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或使用之后出现以腹泻、腹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现象,要高度怀疑伪膜性肠炎的发生,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和活检标本革兰染色后的显微镜下观察以及粪便细菌培养和活检标本的厌氧菌培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胡益民;许秀丽;薛爱玲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热原因.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收住我院的25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7例肝硬化患者伴有发热,占61.3%.发热常见的三种原因分别是感染、手术、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肝硬化患者发热原因多,以感染为常见,应尽早找出发热原因并予以相应治疗.
作者:陈迎晓;龚玲;郑明华;李庆兴;王邦松;李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GSH组35例采用GSH合用血栓通治疗,对照组32例单纯采用血栓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结果:(1)GSH组治疗7、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改善(P<0.01);(2)GSH组治疗7、14 d后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3)GSH组治疗3、7 d后血SOD、GSH-PX、MDA、FIB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SH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改善脑微循环药物有效.
作者:黄献华;宋斌;陈晓燕;马淑智;邹振宇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氨茶碱中毒对TNF-α、IL-10水平的影响及血液灌流(HP)对其清除作用.方法:建立狗急性氨茶碱中毒模型,分为HP组和对照组,应用炭肾对HP组进行HP 2 h,对照组只连接体外循环,对比分析两组在不同时间点血浆中氨茶碱浓度及TNF-α、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和HP组在氨茶碱中毒后TNF-α、IL-10水平明显增高.HP组HP 2 h后血中氨茶碱浓度由(80.06±9.31)μg/mL降至(20.54±4.43)μ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P后氨茶碱浓度逐渐降低.随着氨茶碱浓度的降低,IL-10水平也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NF-α则在HP 2 h内逐渐下降,而HP后又稍回升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中毒后可引起TNF-α、IL-10水平升高.HP可显著降低血中氨茶碱浓度.HP前后血清中TNF-α、IL-10的水平变化不明显.
作者:林海生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吉姆单抗/奥佐米星(GO)由人源化IgG4抗CD33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药物刺孢霉素的衍生物结合形成,为美国Wyeth公司生产.
作者:刘兵;陈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钙卫蛋白(calprotectin)是一种来源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含钙蛋白,其表达具有组织或细胞特异性,可作为急性炎性细胞活化的标志物.目前国内相关报道尚少,但国外已有较多研究发现其与许多种疾病相关,认为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钙卫蛋白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李刚;李玉林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方法:对64例行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进行分析.结果:64例中57例临床症状完全好转,脑脊液压力下降.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有明显效果.
作者:罗福漳;黄胜;邓雪强;邓洁尧;曾建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分析患病作用机制.方法:对107例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从临床特点、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并发症、治疗转归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07例病人占同期老年2型糖尿病人的29.3%,占同期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的30.6%,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常合并存在,陈旧心梗心衰29例,占27.1%.心功能不全程度Ⅱ~Ⅳ级患病人数相近.死亡9例,占8.4%.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病率高,应重视早期诊断规范治疗.
作者:丘向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红花注射液4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对照组40例,用丹参针16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疗程均为1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50%(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梗死灶体积缩小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减少脑梗死面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康志雄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损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盆腔肿瘤致梗阻性重度肾功能损害的病人,先行血液透析治疗,待病情稳定后首选膀胱镜检查,并逆行插输尿管导管,或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或输尿管造瘘术.结果:12例病人经上述处理后即进入多尿期,5 d内8例肾功能完全恢复,1周内10例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明显好转(肾功能代偿期),1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少尿或无尿时间长短与肾功能恢复有密切关系.结论:恶性盆腔肿瘤并发梗阻性肾功能衰竭若及时解除梗阻可取得显著疗效,不仅能减轻病痛,还能大大延长存活期.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经皮肾穿刺造瘘和输尿管造瘘术是解除梗阻的理想手术方式.
作者:王湘川;杨德辉;左菊英;朱新林 刊期: 2007年第15期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慢性、亚临床性、非特异性的炎症状态与T2DM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控制炎症将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糖尿病的途径.
作者:石巧荣;田进文;王丽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8例确诊为慢性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试验组)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变化,并与15例未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慢性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用力肺活量%、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均有明显增高(P<0.05),动脉血氧分压也明显增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用力肺活量、弥散量和动脉血氧分压也明显增高(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后虽有所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慢性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反复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王新卫;杨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首发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误诊原因,以减少SLE早期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早期临床特点、初诊误诊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关节症状、皮疹、发热、水肿、胸痛为SLE较多见的首发临床表现,发生率分别为39.8%、23.9%、17.1%、15.9%、5.7%.88例患者中有30例(34.1%)患者曾被误诊,其中8例(9.1%)被误诊为两种以上疾病.误诊的疾病主要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结核性胸膜炎等.结论:SLE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早期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充分了解本病临床特点,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体征,尽早进行免疫学检查,加强随访等十分重要.病理活检是减少误诊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宇红;肖嘉;李胜云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我科2003年7月至2006年8月收治合并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DM组)111例,同期选择与之性别、年龄(±3岁)、吸烟和高血压相匹配的空腹血糖正常或糖耐量正常的11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NDM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既往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和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DM组较NDM组多(均P<0.05).(2)入院前1个月有胸痛的患者DM组较NDM组少(P<0.01),入院时心率DM组较NDM组快(P<0.01).(3)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浓度DM组较NDM组高(均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M组较NDM组低(P<0.05).(4)DM组左房前后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NDM组(P<0.05或P<0.01),DM组E峰、A峰、E/A和左室射血分数均小于NDM组(P<0.05或P<0.01).(5)DM组较NDM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发生率低(P<0.01),而三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发生率高(均P<0.05).(6)无论DM组患者还是NDM组患者,三支病变的患者舒张和收缩功能均差(P<0.05或<0.01).结论:(1)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广泛,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2)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异常;(3)三支病变的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差;(4)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党书毅;詹中群;王玮;王崇全;王俊峰;何朝荣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回顾分析异常心电图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5月至2006年10月门诊异常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6例,急性左心衰并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病3例,其他9例,均在住院后经检查给予排除.结论:不能仅凭异常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尚需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明确.
作者:廉洁;朱红;李丹萍 刊期: 200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