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文;吴涯雯;詹鸿;陈友权;林定
目的:探讨IL-13、IFN-γ水平对变应性鼻炎IgE合成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炎组)和28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中IL-13、IFN-γ及IgE的水平,并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IgE分别与IL-13、IFN-γ作相关性研究.结果:鼻炎组患者血清中的IL-1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却显著低于对照组.IgE水平与IL-13浓度呈正相关,而与IFN-γ浓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712和-0.653(均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IgE升高与IL-13分泌过多及IFN-γ分泌受抑制有关.
作者:吕跃山;陈英利;张霞;钟秀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克林霉素是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1)胃肠道反应;(2)中性粒细胞减少;(3)过敏反应;(4)肝肾功能异常.2004-2005年我科曾有2例患者使用克林霉素引起心跳骤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英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患者男,80岁.主因左耳前肿物1.5年,迅速增大伴胀痛1个月入院.入院后查体:KPS 80分,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左耳前可见一约7.5 cm×4.5 cm大小肿物,表面红肿、张力大,质硬、中央囊性感,固定,压痛.腮腺CT平扫示:左侧腮腺区域可见一大小6.5 cm×3.5 cm肿大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图1).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示:找到中度异型裸核细胞.病理报告:左耳前鳞状上皮及涎腺样组织,考虑黏液表皮样癌.
作者:王娟;范会革;贾漪涛;徐丽君;梁巍;隋爱霞;赵晓晖;阎晓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HLA-DM基因夫妇共享率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用PCR-SSO方法分别测定30对子痫前期患者夫妇及63对正常孕妇夫妇的HLA-DM基因型.结果:夫妇共享等位基因数为2个时,子痫前期组的例数明显多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LA-DM的各等位基因型在子痫前期组夫妇共享率与正常妊娠组夫妇共享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夫妇共享HLA-DM基因数与子痫前期发病有关.
作者:朱薏;高眉扬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评价1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84例并发抑郁症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再次对两组用SDS及HRSD进行评估,并作心电图对患者治疗后进行测评.结果:治疗1个月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抑郁症状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组较对照组心绞痛症状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缺血性心电图疗效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抑郁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对心电图的影响.
作者:范修云;陈雨娜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自动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对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心脏外科中心心脏术后ARF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切开植入法置入Tenckhoff透析管,采用Baxter公司生产的Homechoice APD机和袋装腹透液行APD,观察透析前和透析后24、48、72及96 h时尿量、超滤量、电解质、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气分析、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变化及16例患者的心排血量(CO)和心脏指数(CI)变化.结果:19例患者肾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3例死亡,2例在治疗过程中放弃治疗.经APD治疗后,患者超滤量均大于24 mL/(kg·24 h),尿量逐渐增加,BUN、Cr在腹膜透析后明显低于腹膜透析前(P<0.05),经3~18 d恢复至术前水平.APD治疗后,患者MAP、CO和CI呈上升趋势,CVP下降,A-aDO2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APD安全、经济、有效,是治疗心脏手术后ARF的另一重要选择.
作者:孙世仁;宁晓暄;陈威;王汉民;于艳;景明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基于人体内液体有长T2弛豫值的特性,利用重T2WI技术直接显示胰胆管形态和结构的成像方法.
作者:陈翼;许乙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效果.方法:66例脑卒中忠者分为康复护理组及对照组各33例,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疗效,治疗3个月评价结果.结果:康复护理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预防和减少患者肢体残疾及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流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笔者分析了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阿勒泰解放军第16医院2000-2005年的387例包虫病病例病理活检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大仓;范银仓;郭建强;余凤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近年上升趋势明显,国内现高达1/56,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常见[1],手术治疗多行输卵管切除又是造成患者不孕的重要原因.我院自1997年开展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保留了患者的输卵管,经临床观察,证明是一种简便、有效、可靠的手术方式,值得探讨与完善.
作者:刘晓燕;李曙光;曲恒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苦杏仁甙治疗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效果.方法:用单侧输尿管梗阻的方法建立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模型.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侧输尿管梗阻组、苦杏仁甙3 mg腹腔注射组和苦杏仁甙5 mg腹腔注射组,分别于术后7、14、21 d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损害程度.结果: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随着时间的延长,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苦杏仁甙治疗组在7、14 d时与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差异无统计意义,在21 d时大鼠肾脏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单侧输尿管梗阻组.结论:苦杏仁甙具有明显抑制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作者:郭君其;盛明雄;谭建明;吴卫真;杨顺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据报道,美国住院病人褥疮发生率达3%~6%,护理之家3%~24%发生褥疮[1];一般医院的发生率为2.5%~11.6%,昏迷、截瘫病人的发生率为24%~48%[2].褥疮的治疗方法很多[3-4],但各种处理方法有优点也有局限性.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笔者用盖扶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及脑血管病致瘫痪、脊髓病变合并Ⅱ、Ⅲ、Ⅳ期褥疮的患者,效果显著.同时,治疗方法简便,家属易于学习和操作,为家庭护理提供便利.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仪达;郑美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评价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APL合并DIC住院患者18例,在治疗原发病、补充凝血因子及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加用低分子量肝素的疗效.结果:18例APL合并DIC患者中有12例治愈,显效5例,1例死亡,有效率94%.结论:低分子量肝素用于治疗APL合并DIC是经济、安全及有效的;而积极治疗原发病、补充凝血因子、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作者:林智辉;王秀菊;孙小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结肠损伤在腹部外伤中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处理较为困难,由于结肠损伤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且延误诊断.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52例结肠损伤,探讨如何提高早期诊断,对损伤的结肠进行修复,选择合适术式,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于锋;郑榜祥;王兴良;毛晓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腹水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游离液体的积聚,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征.产生腹水的病因复杂,如心血管病、肝脏病、肾脏病、腹膜病、恶性肿瘤、营养障碍疾病、结缔组织病等.我院感染科于2002年6月22日至2006年10月9日共收治腹水住院患者74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以期对临床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谌和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对误诊为心血管疾病的惊恐障碍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了解误诊原因和探讨减少误诊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曾误诊于心内科的80例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自制的调查表对既往的诊疗情况进行记录比较.所有患者在修正诊断后均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效果.结果:80例惊恐障碍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42例,心律失常2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9例,急性心肌炎6例,急性心包炎3例.误诊时间为4 d~17年,平均11.4个月.本组患者多以胸痛或心悸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存在提早复极综合征、非特异性心电图ST-T改变.全部病例均有以恐惧感为主的精神症状.经抗焦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HAMA评定指标有显著改善.结论:惊恐障碍患者常求助于心内科,且被误诊的情况较严重,当同时存在心电图ST-T的正常变异、非特异性改变或心律失常时容易误诊为心血管疾病.心内科医师应提高对惊恐障碍的认识,以避免误诊.
作者:陈璨;李宏伟;陈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颈椎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0例颈椎骨折患者在心理诊治、出院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2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有12例出院时基本生活能自理,8例出院后经随访和功能锻炼指导后基本生活也可自理.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对治疗、护理工作的配合能力,增强患者自我康复的意识,对缩短治疗时间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李桂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患儿女,6个月,因发热3 d,伴腹泻1 d,惊厥1次于2005年11月14日18:20入院.既往无高热惊厥史.近期无头部外伤史.患儿于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高体温不详,入院前1 d腹泻3次,为黄色稀水样便,量中,无脓血及腥臭味;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量中,非喷射状;尿略少、色黄.
作者:安涛;郭晓清;蒲秀红;吴琼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病人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发病时、发病后7、14 d及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hs-CRP、TNF-α含量.结果:脑梗死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hs-CRP、TNF-α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hs-CRP成负相关(r=-0.42,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的临床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低脂联素血症是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同时也为脑梗死的药物治疗开发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作者:徐广印;陈永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与近期发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原因.方法:ACS患者于发作12 h内入院,1周内行冠脉造影者98例入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77例.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ELISA法定量测量待测血清H-FABP;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冠脉血管图像记分分段评价标准,对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度、累及血管支数计算,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病变部位、范围进行定量评定;用H检验分析H-FABP是否大于8.0 ng/mL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卡方检验分析血H-FABP与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相关性,采用一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清H-FABP与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程度.结果:H-FABP>8.0 ng/mL组与H-FABP<8.0 ng/mL组冠脉狭窄程度、累及支数及Gensini积分有明显差异(P<O.001);血清H-FABP与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元回归分析结果,标准回归系数为0.658,P<0.00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13.177+3.597x(y为Gensini积分,x为血中H-FABP浓度).结论:H-FABP与近期发作ACS的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H-FABP升高是冠脉病变急性加重的直接结果,临床可根据血清H-FABP升高推断冠脉病变的危险度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作者:高大胜;陈东运;包宗明;马宾;史晓俊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