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用静脉麻醉药物的药理学特性与输注控制

张兴安

关键词:静脉麻醉药物, 药理学特性, 输注, 浓度控制, 给药系统, 计算机技术, 微机辅助, 特性选择, 麻醉维持, 麻醉深度, 临床效果, 控制技术, 药代学, 效应室, 镇静, 应用, 血浆, 兴趣, 概念, 方法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静脉麻醉自动给药系统的兴趣逐渐增加,它以单片微机辅助输注系统按药代学参数给药、通过调节血浆或效应室浓度控制麻醉深度,能使麻醉维持和镇静更加容易调整.这种静脉麻醉给药的方法和概念已得到广泛认同.但并非所有的药物均适用于静脉麻醉控制技术,要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根据药理学特性选择适宜的药物和合理应用至关重要.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再入院病人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再入院病人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开展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480例中术后再入院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480例前列腺电切术后再入院24例,占4.6%.其中术后血尿导致尿潴留12例,均在膀胱镜下行血肿清除术;术后前尿道狭窄4例,定期尿道扩张治愈.术后并发膀胱结石3例,行经尿道膀胱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膀胱颈挛缩2例,再次行电切术;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1例,给予药物治疗后缓解;术后并发晚期前列腺癌1例,给予去势手术+氟他胺+局部放疗治疗.结论:术后继发性出血,前尿道狭窄,继发性膀胱结石,膀胱颈挛缩是术后再入院的主要原因,治疗上根据相应的病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青松;李建明;马建国;朱长云;季鹏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高龄硬膜下积液患者钻孔引流的操作改进

    老年人常因脑萎缩,易发生硬膜下积液.钻孔引流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成为治疗硬膜下积液的常用手术.回顾性总结我科近5年来手术的21例患者,在传统钻孔引流的基础上稍加改进,有效地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良好.

    作者:隋强波;宁同波;苘辉斌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自发性气胸的胸腔镜手术治疗

    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 pneumothorax)是十分常见的胸部疾病,发病率达4~9/10万,其中约20%的患者需手术治疗[1].我们2002年6至2003年9月行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84例效果良好,现就其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晓维;张临友;谭佩林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内镜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36例经内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及鼻胆管引流术(ENBD)的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采取围手术期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手术配合及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ENBD的护理、营养支持和饮食指导等.结果:全组痊愈32例,死亡4例,治愈率89%,平均住院时间为22 d.结论:内镜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明显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病程并提高了治愈率,同时围手术期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了治疗的高成功率.

    作者:王西玲;冯金鸽;同欢庆;袁泼棉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能和患者术后疼痛及呼吸恢复的影响.方法:24例成年患者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n=12)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组(PS组,n=12),PR组瑞芬太尼诱导时靶浓度4 ng/mL,术中维持靶浓度调节范围为2~6 ng/mL,预期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吗啡0.075 mg/kg.PS组舒芬太尼诱导时靶浓度0.5 ng/mL,术中调节范围为0.2~1 ng/mL,手术结束前30 min为0.2 ng/mL.异丙酚初始靶浓度2μg/mL,逐渐增加靶浓度值直至意识消失,手术结束后停药.观察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麻醉恢复及术后2 h患者疼痛及镇静评分.结果: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较麻醉前降低(P<0.05),PS组睁眼时患者自主呼吸的ET-CO2值明显高于PR组(P<0.01),停药至患者自主呼吸ET-CO2降至45 mmHg以下的时间也明显长于PR组(P<0.01),术毕60、90、120 min视觉模拟(VAS)评分PS组优于PR组(P<0.05或P<0.01).结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术毕靶浓度0.2 ng/mL时的术后止痛效果优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术毕前30 min静注吗啡0.075 mg/kg,但该靶浓度的舒芬太尼仍可引起CO2蓄积.

    作者:赵高峰;潘飞鹏;秦凯;招伟贤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新生儿及婴幼儿磁共振检查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新生儿及婴幼儿在磁共振检查中的护理体会.方法:70例新生儿及婴幼儿行MRI检查,检查前进行MR知识的告知与准备,扫描前、中、后护理.结果:一次检查图像质量优良66例,基本符合要求2例,检查中醒后不能合作再次催眠检查成功2例.结论:MR室护士不仅要有全面的护理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影像学知识,医、护、患三方密切配合,才能确保检查的成功.

    作者:孙多成;阮燕斯;赵爱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的诊治体会

    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属于危急重症,处理不及时将危及患者生命.我科2002年10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患者20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松;蒋家骏;王洪兵;李强;姜福金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异丙酚静脉麻醉下小儿胃镜检查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小儿胃镜检查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观察异丙酚诱导下胃镜检查治疗的150例患儿的置镜反应,操作前及操作后1、5、10、15 min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上消化道蠕动程度、胃镜操作时间,并记录患儿异丙酚诱导后入睡时间、睁眼时间、应答坐起时间.结果:3例患儿异丙酚诱导后1 min出现SpO2<90%,经鼻导管给氧后30 min恢复至98%,其余患儿均诱导后1~2 min心率、呼吸、血压、SpO2较诱导前降低(P<0.05),4~5 min后恢复正常,无需处理.93例3岁以上患儿中有2例(2.2%)术后出现眩晕.行走不稳,持续20~30 min后消失,卧床休息20~30 min眩晕可减轻.所有病例中有8例(5.3%)患儿胃镜检查后12~24 h出现全身皮肤潮红、低热,考虑为阿托品化反应,嘱多饮水后48 h内消失.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辅助小儿胃镜检查治疗时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副作用小,常规处理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许增华;李香莲;刘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异位心脏移植的大动物模型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异位心脏移植的大动物模型,以供心脏移植进行药物研究、抗排斥反应等相关研究应用.方法:6对杂种犬,其中6只供体,6只受体.将供心取出后,保留肺动脉全长至左右肺动脉分支和升主动脉,结扎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将左或右肺动脉(选长度合适者)与髂外静脉和主动脉或其分支无名动脉与髂外动脉行端-侧吻合,排出心腔及各血管内气体,开放阻断钳,恢复心脏供.血结果:6只犬心中5只自动复跳,1只10瓦秒电击1次后复苏,均为窦性心律,其中2只因吻合口出血在术后4 h内停跳,2只在术后第2、3天停跳,1只活到第5天,1只活到第7天.病理检查心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表现为淋巴细胞聚集、心肌纤维断裂、空泡变化等.存活时间越久,排斥反应越重.结论:该模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可用于免疫反应的观察,抗排斥治疗的效果以及各种药物的研究.

    作者:姬尚义;季军;刘希伶;王小雷;杨晓涵;张艳辉;姜禹慧;刘志红;杨建安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烤瓷修复不同肩台位置对牙周影响的比较分析

    当今,金属烤瓷全冠修复已成为全冠修复的主要修复形式.但人们为其美观考虑,将烤瓷修复的龈边缘放入龈沟过深,而忽视了由于修复不当引起牙周损害的严重后果.笔者选取了同一患者的左右对称位置的62颗后牙,进行不同龈上和龈下肩台烤瓷修复,追踪观察2年,观察修复体对牙周的影响.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时淑红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老年病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目的:观察老年病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32例择期腹部手术老年病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GE组)和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组(G组),每组各16例.GE组于T8-9间隙硬膜外穿刺后注入1%利多卡因8~10 mL,麻醉平面满意后开始全麻诱导.全麻诱导均予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设定为2.5 μg/mL.分别监测和记录入室后(t0)、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及插管后3 min(t4)时的MAP及HR,记录病人意识消失的时间及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部位浓度.结果:GE组MAP、HR较G组稳定,t1时GE组MAP下降明显,t2时两组MAP和HR均明显降低,t3时G组MAP和HR有明显升高,而GE组较平稳,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GE组病人意识消失所需的时间明显比G组短,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也明显比G组低(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病人全麻诱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不良应激反应,能维持循环功能相对稳定.

    作者:过伟;胡毅平;吴硕雄;刘林汉;顾正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严重创伤性疾病.65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只有50%能恢复独立生活,恢复到受伤前水平的仅25%[1];手术治疗者,80%的患肢功能恢复满意[2].人工股骨头置换现为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高龄患者体质差,术后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若护理不当,可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

    作者:梁小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T淋巴细胞介导肝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作为一种急性组织损伤病变刺激兴奋先天性免疫系统,使其中的抗原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激活产生炎症应答反应是已经明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经典的适应性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介导了肝肾IRI,被认为是连接先天性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重要桥梁[1-2],其中以肾脏和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模型居多.现就肝肾IRI与T淋巴细胞相关性的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令勋;苏泽轩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腹腔镜治疗高龄胆结石10 020例围手术期护理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其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深受高龄患者的欢迎,我院腹腔镜治疗中心1996年2月至2005年12月成功实施LC 45 000余例,其中高龄患者10 020例,占LC的1/4,其中70岁以上1 580例,60岁以上8 440例.针对高龄患者年龄大、并发症多、病史长、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我科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晶;袁静;谢春玲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单纯疱疹病毒潜伏感染中LAT基因的作用机制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属α疱疹病毒科,原发感染生殖器及口面部黏膜上皮组织,引起眼角膜炎、致死性脑炎、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1],有Ⅰ型(HSV-1)和Ⅱ型(HSV-2)两个血清型.HSV易传播,嗜神经潜伏,可因多种非特异应激激活,导致症状复发.HSV的潜伏性是有效治疗和彻底清除该病毒的大障碍.目前,所有能抑制HSV增殖的药物均通过对病毒编码的DNA多聚酶选择性磷酸化而起作用,但在病毒潜伏阶段,这些基因并不大量表达,因此常规药物对于潜伏感染的病毒无任何作用[2].

    作者:赵举峰;杨慧兰;樊建勇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病[1],病灶多见于盆腔脏器和腹膜.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剖宫产率逐年增加,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屡见不鲜,因此其预防及治疗也越来越引起重视.现将我院5年来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艳;董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自控镇痛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择期行OPCAB病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S组为舒芬太尼(1μg/mL)+氟哌利多(0.05μg/mL);F组为芬太尼(8μg/mL)+氟哌利多(0.05μg/mL).PCIA设定为输注速率为2 mL/h,单次自控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给药开始后,分别记录6、12、24、36和48 h 5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及血压、心率、呼吸幅度与频率等指标,并观察恶心、呕吐、低血压(低于基础值20%)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S组各时点VAS普遍低于F组,仅术后24 h和48 h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段Ramsay镇静评分S组普遍高于F组,仅术后24 h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S组恶心的例数较F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与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OPCAB后PCIA,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

    作者:周锦;张铁铮;张毅男;罗静;孙承函;刘晓江;王凤学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护理程序管理

    重型颅脑损伤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1],病房主管护士应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抢救,全面评估,迅速果断,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步骤,运用系统理论知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为抢救生命争取时间.我科在近10年护理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注重积极协调,管理规范,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汪莉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脊髓栓系综合征儿童术前肛门直肠动力学测定评估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儿童肛门直肠动力学测定的特点,其测定结果与大便失禁的严重度之间的关系,以供临床参考.方法:40例经CT及MRI证实患有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患儿,行肛门直肠测压,与30例正常儿童的测压结果相比较.测压内容包括直肠静止压、直肠敏感性、高压区压力大小、内括约肌松弛反射、松弛反射中压力下降程度与高压区的压力差、松弛反射恢复时间.大便失禁评分按Kellv's评分法.结果:与正常儿童相比较,40例脊髓栓系儿童中,38例儿童存在内括约肌松弛反射,2例患儿无内括约肌松弛反射,无明显高压区,肛周呈松弛状态.38例患儿在直肠敏感性、压力下降程度、松弛反射恢复时间方面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在肛门直肠动力学测定上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由于腰骶部神经受到牵拉,盆底肌、外括约肌、会阴部皮肤敏感性和肛直肠黏膜功能受损,反射下降程度较正常人低,由于神经传导速度延迟,以致反射恢复时间延长,故形成测压上的上述特点.对此类病人须尽早手术.

    作者:吴燕;鲍南;施诚仁;金惠明;孙莲萍;沈涤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胸腔镜手术治疗转移性肺癌41例

    目的:分析和评价胸腔镜治疗转移性肺癌的适应证及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胸腔镜手术治疗的41例转移性肺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48岁.肿瘤来源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均无其他器官合并转移.结果:41例患者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包括肺叶切除术27例,肺楔形切除14例.平均手术时间115 min,平均失血量150 mL,平均住院时间9 d.全组无围术期死亡.1、2、5年生存率分别为87.8%(36/41)、64.7%(22/34)、45.5%(5/11).结论:对于疑似转移的单发性肺内结节患者应用胸腔镜手术具有确诊和治疗双重作用,该手术安全有效,死亡率低,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存活率高等优点,值得在转移性肺癌的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作者:蒋友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