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烤瓷修复不同肩台位置对牙周影响的比较分析

时淑红

关键词:烤瓷修复, 肩台, 对称位置, 牙周损害, 全冠修复, 追踪观察, 金属烤瓷, 结果分析, 龈边缘, 修复体, 复形式, 龈沟, 选取, 患者, 后牙
摘要:当今,金属烤瓷全冠修复已成为全冠修复的主要修复形式.但人们为其美观考虑,将烤瓷修复的龈边缘放入龈沟过深,而忽视了由于修复不当引起牙周损害的严重后果.笔者选取了同一患者的左右对称位置的62颗后牙,进行不同龈上和龈下肩台烤瓷修复,追踪观察2年,观察修复体对牙周的影响.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腹小切口子宫切除术120例

    目的:探讨经腹小切口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患者行经腹小切口子宫切除术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20例患者按常规方法行子宫切除术作为对照组,两组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作为观察对象.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切口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腹小切口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马俊如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精囊腺肉瘤超声显像1例

    患者男,65岁.因跌倒,腿部肿胀,瘀血,疑有下脚血管阻塞,腹腔脏器是否有破裂而入院.查体:腿部肿胀,表皮瘀血,体温37℃,血压140/85 mmHg,尿、血常规未见异常,彩超示:患者下脚血管血流通畅,未见阻塞.在行腹部彩超时,发现左下腹部膀胱左外后方区可见一130 mm×100 mm的混合团块,内回声不均匀,强弱不等,呈分叶状,有低无回声区,有稍强回声区,边界欠规整.后方回声略增强,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有少许点条状血流,周边环状血流不明显.

    作者:张海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解耦联蛋白3表达及罗格列酮的干预效应

    目的:观察高脂饲养加佐菌链脲霉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的骨骼肌解耦联蛋白3(UCP3)mRNA表达水平以及罗格列酮(RSG)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养组(NC组,n=15),高脂饲养组(HF组,n=45).8周后HF组内随机选出30只进行腹腔注射STZ.将血糖≥16.7 mmol/L大鼠分成DMC组(n=14)和DMT组(n=14),DMT组给予RSG灌胃进行干预治疗,NC组、HF组、DM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取空腹血糖、血脂并采用RT-PCR法测定骨骼肌中UCP3 mRNA含量.结果:HF组大鼠体重增加,血脂增高,血糖无明显增高.与NC组比较,HF组UCP3mRNA表达量下降约25%(P<0.05),DMC组表达量下降约35%(P<0.05),DMT组表达量较DMC组增加约25%(P<0.05).结论:RSG能明显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UCP3 mRNA表达,提示UCP3在2型糖尿病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杨璐;武革;胡桂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0.2%布比卡因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骶丛阻滞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减轻或消除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病人于胎儿取出之前由于手术刺激盆腔脏器引起的疼痛不适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80例ASA Ⅰ~Ⅱ级足月产妇,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把针头斜面旋向骶尾方向,A组(实验组)给予0.2%布比卡因15 mL,B组(对照组)给予1.73%碳酸利多卡因5 mL,然后向头方向置硬外管4 cm.两组病人在平卧位观察6 min后给予1.73%碳酸利多卡因8~10 mL,6 min后开始手术.观察两组病人的麻醉效果,了解骶丛阻滞效果、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术中及术后子宫收缩情况.结果:A、B两组骶丛阻滞效果满意率分别是95%和45%(P<0.01),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分别是12.5%和40.0%(P<0.05),子宫收缩满意率分别是95%和75%(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中,向骶尾方向注入相对大容量的0.2%布比卡因可获得满意骶丛阻滞效果,对产妇生命体征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对子宫收缩影响小,是剖宫产病人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唐群杰;陆有明;叶伟标;陆立仁;黄广用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自控镇痛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择期行OPCAB病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S组为舒芬太尼(1μg/mL)+氟哌利多(0.05μg/mL);F组为芬太尼(8μg/mL)+氟哌利多(0.05μg/mL).PCIA设定为输注速率为2 mL/h,单次自控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给药开始后,分别记录6、12、24、36和48 h 5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及血压、心率、呼吸幅度与频率等指标,并观察恶心、呕吐、低血压(低于基础值20%)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S组各时点VAS普遍低于F组,仅术后24 h和48 h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段Ramsay镇静评分S组普遍高于F组,仅术后24 h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S组恶心的例数较F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与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OPCAB后PCIA,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

    作者:周锦;张铁铮;张毅男;罗静;孙承函;刘晓江;王凤学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切开复位与坚强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

    目的:分析并评价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22侧髁突骨折的患者行手术切开解剖式复位,应用微型钛板进行内固定,术后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张口度及咬合关系等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咬合恢复良好,下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切开复位与坚强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效果确切.

    作者:文民;程超;邱美芳;金树人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中见瘢痕子宫肌层裂开1例

    患者女,39岁,因停经39+4周,腹渐隆,要求剖宫产于2007年3月26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6年6月22日,停经30 d测尿HCG(+),诊断早孕,孕4个月余觉胎动,孕早期无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无患病服药史,孕期无下腹痛及阴道流血、流水,产前检查无异常.患者现停经39+4周,因要求剖宫产入院.患者曾于2002年10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娩一足月男婴,术后恢复良好.2006年其子因车祸死亡.

    作者:程洁;王博;徐苑苑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方法:将46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分为两组.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浓度,靶控输注舒芬太尼(PS组,n=23)0.4~0.8 μg/L或瑞芬太尼(PR组,n=23)2~4 μg/L后,逐步升高异丙酚靶浓度至3~4 mg/L,视术中情况调整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浓度维持麻醉平稳,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PS组输注异丙酚后SBP、DBP、HR下降(P<0.05);PR组病人SBP、DBP均降低(P<0.05),HR降低明显(P<0.01).气管插管、切皮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2 h PS组病人平稳.PR组躁动发生率为13%.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舒芬太尼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恢复平稳.

    作者:肖彬;张兴安;徐波;邵伟栋;施冲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老年人术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镇痛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持续输注镇痛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后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例ASAⅡ~Ⅲ级择期行胆囊切除、胆道切开取石手术的65岁以上、自愿实施镇痛治疗的老年患者为试验组(R组),镇痛液为0.125%罗哌卡因+0.000 3%芬太尼,共100 mL;选择同期同类手术未实施镇痛治疗的65岁以上、ASAⅡ~Ⅲ级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C组).R组镇痛治疗开始后每隔4 h专人进行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脉搏血氧饱和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以及不良反应;同时点观察记录C组的各项指标.结果:R组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其VAS分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BC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呼吸、循环功能均无显著性改变;C组患者术后呼吸变浅增快,心率增快,收缩压升高,且脉搏血氧饱和度在术后8 h左右有明显的降低.结论:老年人腹部手术后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持续输注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有利于老年人术后早期康复.

    作者:黎笔熙;陈敏;冯露敏;黄蓉;陈利民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及其鉴定

    目的: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神经干细胞,建立能稳定表达BDNF的神经干细胞系,为下一步的动物实验提供材料.方法:(1)分离SD大鼠胎鼠的间脑,加入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中克隆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分离的神经干细胞.(2)用BDNF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神经干细胞,并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实验检测外源性BDNF基因的表达.结果:(1)分离培养出了大量具有不断增殖能力、表达神经巢蛋白的神经干细胞,并能经过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2)60%~70%的神经干细胞感染BDNF基因重组腺病毒,Western-blot及RT-PCR实验显示BDNF大量表达.结论:本试验成功建立了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能长期稳定表达BDNF的神经干细胞系.

    作者:冯力;王峻;曾亮;雷霆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出血的诊治体会

    老年性前列腺增生伴有血尿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并发膀胱出血致膀胱内大量积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国内文献报道较少.对此类患者必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否则将会失去抢救患者生命的机会.现将我院2000年6月至2006年10月诊冶的10例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张胜强;徐根强;孙刚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高脂血症对OLETF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尿酸盐阴离子交换器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发代谢综合征及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OLETF大鼠)在高脂血症阶段肾小管上皮细胞尿酸盐阴离子交换器(URAT1)的表达.方法:选择雄性4周龄OLETF大鼠10只为OLETF组,同系4周龄LETO大鼠(非糖尿病)10只为LETO组,基础饮食至11周龄,记录7周龄和11周龄大鼠体重、体长,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酸(UA)、肌酐、尿素氮、高密度脂蛋白,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URAT1在肾皮质中的表达量.结果:大鼠11周龄时,OLETF组TG、TC较LETO组显著增高,均P<0.05;UA较LETO组升高,但P>0.05;URAT1 mRNA的表达水平为2.17,较LETO组(1.00)明显升高,P<0.05.结论:OLETF大鼠在高脂血症阶段,随着尿酸的升高,URAT1 mRNA的表迭明显升高.可能通过上调URAT1的表达,来调节体内尿酸的排泄.脂代谢紊乱和高尿酸血症可能通过该纽带密切相关联.

    作者:王蓓;袁鹰;李长贵;苗志敏;王静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宫颈疾病638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妇科检查、细胞学、阴道镜及活检初步诊断为各种宫颈疾病的门诊患者638例采用环形电刀行宫颈环切术或宫颈锥切术,包括各种慢性宫颈炎、宫颈赘生物、宫颈湿疣、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等.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人反应及随访术后修复情况.结果: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宫颈疾病成功率为96.6%,平均手术时间为5.1 min,平均出血量6.3 mL,无继发性出血和感染发生.3个月后宫颈修复光滑,标本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结论: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治愈率高,并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对早期宫颈原位癌或微小浸润癌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宗玉;白帆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脑膜炎致婴儿死亡1例

    患儿男,2岁,间断发热3 d,伴呕吐、昏迷、颅压增高,体温39℃,双侧瞳孔约5 μm,对光反射消失,呼吸频率52次/min,节律齐,心率180次/min.

    作者:王珍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肝移植术后胆漏的治疗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漏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进行的82例原位肝移植中术后出现胆漏的1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胆漏发生率为13%,其中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42±9.5)岁,胆漏发现时间(22±9.5)d.在11例发生胆漏的病人中,9例病人治疗有效,胆漏愈合,1例好转,1例死于严重感染导致的肝功能衰竭.结论:应根据具体情况,对肝移植术后胆漏病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作者:关晓东;贾英斌;李坚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膈包式缝合治疗右肝挫裂伤54例

    肝损伤在腹部各脏器损伤中极为常见,仅次于脾,且因其出血量多及胆汁溢漏、致严重休克或肝功能衰竭、腹腔感染等,处理较困难,死亡率高[1].以往采用纱布垫填塞止血,并发症多,曾报道为50%,有膈下或肝周感染、胆漏或再出血等[2].本院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肝挫裂伤患者135例,其中54例采用膈包式缝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正财;郑敏;叶兵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复方地芬诺酯中毒25例临床分析

    复方地芬诺酯(又名复方苯乙哌啶)是治疗急慢性腹泻的常用药,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常用来治疗腹泻病,由于剂量使用不妥或保存不当造成小儿误服易出现中毒[1].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急诊科共收治复方地芬诺酯中毒患儿2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手足多汗症的微创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手足多汗症行微创外科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我院1997年3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微型胸腔镜行胸部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足多汗症52例.手术在双腔插管全麻下进行,5 mm微型胸腔镜直视下应用2 mm抓钳和2 mm电凝钩切除第2、3肋间胸交感神经节,术中监测双侧手掌皮温.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双手立即干燥、红润,术后10、30 min双侧手掌的皮温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手术时间平均27min,住院时间平均3.8 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9年,偶见有躯干代偿性多汗,手足掌干燥感但症状轻微,患者无心理负担.结论:微型胸腔镜行胸部交感神经切断术安全可行,是治疗手足多汗症微创有效的方法.

    作者:陆光生;陈小伍;戎祯祥;剧永乐;伍锦浩;朱达坚;张才铭;耿岩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直回切除对记忆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直回切除对记忆功能的影响,并监测术后记忆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用韦氏记忆量表对13例切除直回患者、11例保留直回患者及1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记忆功能的测试.结果:3个月时切除直回组、保留直回组与对照组相比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及记忆商(MQ)均明显降低,10个月后保留直回组与对照组相比记忆功能无明显差异,而切除直回组的短时记忆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明显差异.结论:直回切除对短时记忆有明显影响,10个月后短时记忆仍存在障碍.

    作者:王正锋;陈劲草;雷霆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黏着斑激酶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FAK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FAK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5%、7%,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内膜癌组织中,低分化较高-中分化癌组织FAK的表达高,临床分期Ⅲ~Ⅳ期较Ⅰ~Ⅱ期表达高,有淋巴结转移的较无转移者表达高,浸润程度越深表达越高.结论:FAK的异常表达是引起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的原因,且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而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作者:罗雪莹;王占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