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卤米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60例疗效观察

李钟灵;李红

关键词:卤米松乳膏, 治疗, 皮炎湿疹, 皮质类固醇激素, 现报告如下, 皮肤, 澳能, 商品名, 抗增生, 抗过敏, 止痒, 疗效, 抗炎
摘要:澳能皮肤膏是0.05%卤米松乳膏(halometasone cream)的商品名,是目前强效的皮质类固醇激素之一,具有抗炎、抗过敏、抗增生、止痒、起效快等特点,用于治疗皮炎、湿疹等.我科从2003年采用澳能皮肤膏治疗皮炎湿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及 Bcl-2表达研究

    目的:观察Bcl-2蛋白在前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中的变化,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2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后1、3、6、12、24、48 h组.大鼠断头处死后,解剖取材,固定、包埋、切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海马的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前脑缺血再灌注1、3 h海马区未见凋亡细胞出现,6 h开始出现,24 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Bcl-2阳性表达在前脑缺血再灌注1 h即出现,12 h达高峰,之后下降至低水平.结论:Bcl-2蛋白表达在海马神经元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徐志鹏;黎红华;陈文军;武强;崔敏;严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心脏手术中应用康斯特保护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心内直视手术应用康斯特心肌保护液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冠脉搭桥及瓣膜置换术成人患者术中灌注5~8 ℃康斯特液30~40 mL/kg.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体外循环期间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结果、停止体外循环后2 h多巴胺及肾上腺素用量、术后当日心电图及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滞留时间.结果:开放升主动脉阻断后心脏自动复跳率48%(24/50).转流中动脉血pH<7.35者16例,剩余碱低于-3 mmol/L者43例,红细胞比积15%~28%(20.38±3.32)%.停止体外循环后2 h 39例(78%)应用多巴胺3~10 μg/(kg·min),12例(24%)应用肾上腺素0.006~0.06 μg/(kg·min).术后当日心电图除1例术中因右冠状动脉急性栓塞再次搭桥患者示ST段弓背抬高外其余患者均正常.12例(24%)因左心室功能不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32.72±29.81)h,ICU滞留时间(93.86±58.36)h.结论:心脏直视手术应用康斯特液,单次灌注方法简便,心肌保护效果好.使用时注意监测血气电解质,出现紊乱及时处理,避免大量回收晶体液带来的不良反应.

    作者:叶晓青;黄小蝶;张莉莉;王辉;翟宇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卤米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60例疗效观察

    澳能皮肤膏是0.05%卤米松乳膏(halometasone cream)的商品名,是目前强效的皮质类固醇激素之一,具有抗炎、抗过敏、抗增生、止痒、起效快等特点,用于治疗皮炎、湿疹等.我科从2003年采用澳能皮肤膏治疗皮炎湿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钟灵;李红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围手术期及恶性肿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是脑垂体分泌的一种多肽,含有19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2 000,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影响机体代谢.

    作者:彭艳斌;李汉贤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神经导航系统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垂体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8例垂体瘤手术中,采用深圳安科公司的ASV610型神经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操作,所有手术经鼻蝶入路,并用以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8例垂体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中定位准确,无损伤,无输血,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4例,时间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在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中,神经导航系统可指引手术,减少损伤,尽可能彻底地切除肿瘤.

    作者:邱修辉;罗毅;黄勤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输尿管结石928例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经验.方法:1995年1月至2006年8月间,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气压弹道腔内碎石(PL)]和开放手术(OS)治疗各种输尿管结石患者928例,并随访其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490例行ESWL,结石粉碎率92.8%,3个月后结石清除率为83.1%;PL 389例,379例结石一次性粉碎(97.4%);49例行OS,取石成功率为100%.结论:ESWL和OS可作输尿管结石首选治疗方法.OS可作为首选疗法失败后的补救方法.三种方法可互为补充.

    作者:杨智;魏鸿蔼;朱传明;于世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手足多汗症的微创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手足多汗症行微创外科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我院1997年3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微型胸腔镜行胸部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足多汗症52例.手术在双腔插管全麻下进行,5 mm微型胸腔镜直视下应用2 mm抓钳和2 mm电凝钩切除第2、3肋间胸交感神经节,术中监测双侧手掌皮温.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双手立即干燥、红润,术后10、30 min双侧手掌的皮温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手术时间平均27min,住院时间平均3.8 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9年,偶见有躯干代偿性多汗,手足掌干燥感但症状轻微,患者无心理负担.结论:微型胸腔镜行胸部交感神经切断术安全可行,是治疗手足多汗症微创有效的方法.

    作者:陆光生;陈小伍;戎祯祥;剧永乐;伍锦浩;朱达坚;张才铭;耿岩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新生儿及婴幼儿磁共振检查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新生儿及婴幼儿在磁共振检查中的护理体会.方法:70例新生儿及婴幼儿行MRI检查,检查前进行MR知识的告知与准备,扫描前、中、后护理.结果:一次检查图像质量优良66例,基本符合要求2例,检查中醒后不能合作再次催眠检查成功2例.结论:MR室护士不仅要有全面的护理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影像学知识,医、护、患三方密切配合,才能确保检查的成功.

    作者:孙多成;阮燕斯;赵爱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分成3组(对照1组24例,对照2组26例,实验组30例),3组所用局麻药均为0.91%利多卡因+0.17%布比卡因22 mL.对照1组行单纯颈丛神经阻滞,对照2组行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实验组先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15 mL,再行颈深丛神经阻滞7 mL.通过对患者行线性视觉模拟疼痛评估,请手术医师评估阻滞效果,以及监测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来评定麻醉效果.结果:从上述三方面进行评估,实验组的麻醉效果满意,优于两组对照组.结论: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麻醉效果满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牟虹;王光辉;殷雁斌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评价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靶控输注装置以体重修正V1的Gepts参数时系统的准确性.方法:12例异丙酚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病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给药,ELISA检测桡动脉血药浓度,比较血药浓度实测值与预测值.结果:177个血标本的偏离度为4.0%,准确度为22.3%,分散度为-4.4%/h,摆动度为20.4%.结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装置采用体重修正的Gepts参数,系统的偏离度与分散度较小,能维持较稳定的血药浓度,适合国人应用.

    作者:肖彬;张兴安;陈宇珂;邵伟栋;吴群林;施冲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常用静脉麻醉药物的药理学特性与输注控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静脉麻醉自动给药系统的兴趣逐渐增加,它以单片微机辅助输注系统按药代学参数给药、通过调节血浆或效应室浓度控制麻醉深度,能使麻醉维持和镇静更加容易调整.这种静脉麻醉给药的方法和概念已得到广泛认同.但并非所有的药物均适用于静脉麻醉控制技术,要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根据药理学特性选择适宜的药物和合理应用至关重要.

    作者:张兴安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解耦联蛋白3表达及罗格列酮的干预效应

    目的:观察高脂饲养加佐菌链脲霉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的骨骼肌解耦联蛋白3(UCP3)mRNA表达水平以及罗格列酮(RSG)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养组(NC组,n=15),高脂饲养组(HF组,n=45).8周后HF组内随机选出30只进行腹腔注射STZ.将血糖≥16.7 mmol/L大鼠分成DMC组(n=14)和DMT组(n=14),DMT组给予RSG灌胃进行干预治疗,NC组、HF组、DM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取空腹血糖、血脂并采用RT-PCR法测定骨骼肌中UCP3 mRNA含量.结果:HF组大鼠体重增加,血脂增高,血糖无明显增高.与NC组比较,HF组UCP3mRNA表达量下降约25%(P<0.05),DMC组表达量下降约35%(P<0.05),DMT组表达量较DMC组增加约25%(P<0.05).结论:RSG能明显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UCP3 mRNA表达,提示UCP3在2型糖尿病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杨璐;武革;胡桂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闭式引流负压吸引在闭合性皮肤撕脱伤中的应用体会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及交通等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创伤的发生日益增多,皮肤撕脱伤占创伤的70%以上,其中闭合性皮肤撕脱伤占创伤的20%左右,闭合性皮肤脱套伤较易漏诊或延期诊断,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发生皮肤坏死、液化、感染、骨髓炎,甚至导致截肢,严重影响伤肢的愈合和功能康复.我院于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闭合性皮肤脱套伤30例,均予以应用闭式引流负压吸引脱套皮下积液,获得满意效果,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伟富;马毅;洪正华;陈海啸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二甘醇不同给药模式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甘醇(DEG)不同给药模式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1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单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 mL/kg,A、B、C组分别腹腔注射DEG 8 mL/kg,1次;4 mL/kg,12 h/次,2次;4 mL/kg,24h/次,2次.首次注射前和后1、4、8 d以及15 d测定大鼠血尿素氯(BUN)、肌酐(Cr)、CO2结合力(CO2CP),第15天处死所有大鼠.每次采血前收集24h尿液待测,收集死亡大鼠及第15天处死大鼠的肾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A组死亡3只,注射DEG后第1天血BUN、Cr、CO2CP比处理前都有明显改变(P<0.05,P<0.05,P<0.01).B、C组分别死亡2、1只,定量和定性分析均显示BUN、Cr和CO2CP改变较晚,且比A组轻.病理提示死亡大鼠均有显著的肾小管变性、坏死.肾功能异常的总发生率在A、B、C组间依次下降.结论:单次剂量越大或重复间隔时间越密,DEG中毒发生机会越大,有利于估计DEG中毒的病情和预后,指导治疗.

    作者:顾琳;黄明星;彭晓谋;高志良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青光眼的护理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晚期青光眼的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56眼)行小梁切除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晚期青光眼病人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重点是心理护理、术后用药、主要不良反应和远期随访的护理.结果:术后6~12个月56眼眼压控制在≤2.8 kPa(21 mmHg)内,术后视力提高且稳定,并发症轻而少.结论:小梁切除术后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可提高晚期青光眼病人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黄和煦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0.2%布比卡因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骶丛阻滞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减轻或消除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病人于胎儿取出之前由于手术刺激盆腔脏器引起的疼痛不适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80例ASA Ⅰ~Ⅱ级足月产妇,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把针头斜面旋向骶尾方向,A组(实验组)给予0.2%布比卡因15 mL,B组(对照组)给予1.73%碳酸利多卡因5 mL,然后向头方向置硬外管4 cm.两组病人在平卧位观察6 min后给予1.73%碳酸利多卡因8~10 mL,6 min后开始手术.观察两组病人的麻醉效果,了解骶丛阻滞效果、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术中及术后子宫收缩情况.结果:A、B两组骶丛阻滞效果满意率分别是95%和45%(P<0.01),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分别是12.5%和40.0%(P<0.05),子宫收缩满意率分别是95%和75%(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中,向骶尾方向注入相对大容量的0.2%布比卡因可获得满意骶丛阻滞效果,对产妇生命体征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对子宫收缩影响小,是剖宫产病人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唐群杰;陆有明;叶伟标;陆立仁;黄广用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进展期胃上部癌联合脾脏切除术后45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联合脾脏切除术后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04年1月收住我科手术治疗的45例胃上部癌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将其分成切脾组和保脾组,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生存率进行随访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脾脏切除不能提高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作者:吕银祥;周建炜;洪堂灿;章宏欣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婴幼儿脂肪泻引起维生素K缺乏症12例

    婴幼儿慢性腹泻可导致多种维生素缺乏,而婴幼儿脂肪泻更易引起维生素K缺乏,重者可引起出血,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本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12例婴幼儿脂肪泻合并出血症病例,现就其发病机制初步分析如下.

    作者:刘飞舟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单纯疱疹病毒潜伏感染中LAT基因的作用机制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属α疱疹病毒科,原发感染生殖器及口面部黏膜上皮组织,引起眼角膜炎、致死性脑炎、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1],有Ⅰ型(HSV-1)和Ⅱ型(HSV-2)两个血清型.HSV易传播,嗜神经潜伏,可因多种非特异应激激活,导致症状复发.HSV的潜伏性是有效治疗和彻底清除该病毒的大障碍.目前,所有能抑制HSV增殖的药物均通过对病毒编码的DNA多聚酶选择性磷酸化而起作用,但在病毒潜伏阶段,这些基因并不大量表达,因此常规药物对于潜伏感染的病毒无任何作用[2].

    作者:赵举峰;杨慧兰;樊建勇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方法:将46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分为两组.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浓度,靶控输注舒芬太尼(PS组,n=23)0.4~0.8 μg/L或瑞芬太尼(PR组,n=23)2~4 μg/L后,逐步升高异丙酚靶浓度至3~4 mg/L,视术中情况调整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浓度维持麻醉平稳,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PS组输注异丙酚后SBP、DBP、HR下降(P<0.05);PR组病人SBP、DBP均降低(P<0.05),HR降低明显(P<0.01).气管插管、切皮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2 h PS组病人平稳.PR组躁动发生率为13%.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舒芬太尼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恢复平稳.

    作者:肖彬;张兴安;徐波;邵伟栋;施冲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