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汪静波;陈晓云;廖志苏;陈建福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处理对鼻内镜手术中出血、并发症及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经鼻窦CT扫描及鼻内镜检查确诊209例慢性鼻窦炎鼻息内患者,分为围手术期处理组(n=112)与围手术期未处理组(n=97),并对两组患者在鼻内镜手术中出血、并发症及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围手术期处理组患者术中出血及发生并发症者明显少于围手术期未处理组,手术疗效优于围手术期未处理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时,制订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唐永杰;龚政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银汞桩核及铸造分体桩核用于磨牙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银汞桩核及35例铸造分体桩核修复的磨牙进行12~24个月的随访,观察是否有桩核折断、修复体松动脱落和根管折断.结果:所有磨牙均未发现桩核折断和修复体松动脱落,1例银汞桩核修复磨牙及2例分体铸造桩核修复磨牙发生根管折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缺损面积大的磨牙残冠残根,只要严格把握适应证,银汞桩核及铸造分体桩核修复都可以取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作者:赖汉标;刘奕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垂体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8例垂体瘤手术中,采用深圳安科公司的ASV610型神经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操作,所有手术经鼻蝶入路,并用以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8例垂体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中定位准确,无损伤,无输血,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4例,时间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在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中,神经导航系统可指引手术,减少损伤,尽可能彻底地切除肿瘤.
作者:邱修辉;罗毅;黄勤 刊期: 2007年第20期
近年来,对喉结高位、颈项短粗、颈部肿块、气管移位,行气管内麻醉的特殊病例,选择了清醒状态下气管插管,为减轻喉镜暴露和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笔者采用喉上神经阻滞下气管插管术,减轻了心血管反应,效果良好,现回顾总结如下.
作者:金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自发代谢综合征及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OLETF大鼠)在高脂血症阶段肾小管上皮细胞尿酸盐阴离子交换器(URAT1)的表达.方法:选择雄性4周龄OLETF大鼠10只为OLETF组,同系4周龄LETO大鼠(非糖尿病)10只为LETO组,基础饮食至11周龄,记录7周龄和11周龄大鼠体重、体长,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酸(UA)、肌酐、尿素氮、高密度脂蛋白,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URAT1在肾皮质中的表达量.结果:大鼠11周龄时,OLETF组TG、TC较LETO组显著增高,均P<0.05;UA较LETO组升高,但P>0.05;URAT1 mRNA的表达水平为2.17,较LETO组(1.00)明显升高,P<0.05.结论:OLETF大鼠在高脂血症阶段,随着尿酸的升高,URAT1 mRNA的表迭明显升高.可能通过上调URAT1的表达,来调节体内尿酸的排泄.脂代谢紊乱和高尿酸血症可能通过该纽带密切相关联.
作者:王蓓;袁鹰;李长贵;苗志敏;王静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澳能皮肤膏是0.05%卤米松乳膏(halometasone cream)的商品名,是目前强效的皮质类固醇激素之一,具有抗炎、抗过敏、抗增生、止痒、起效快等特点,用于治疗皮炎、湿疹等.我科从2003年采用澳能皮肤膏治疗皮炎湿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钟灵;李红 刊期: 2007年第20期
老年性前列腺增生伴有血尿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并发膀胱出血致膀胱内大量积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国内文献报道较少.对此类患者必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否则将会失去抢救患者生命的机会.现将我院2000年6月至2006年10月诊冶的10例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张胜强;徐根强;孙刚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心内直视手术应用康斯特心肌保护液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冠脉搭桥及瓣膜置换术成人患者术中灌注5~8 ℃康斯特液30~40 mL/kg.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体外循环期间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结果、停止体外循环后2 h多巴胺及肾上腺素用量、术后当日心电图及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滞留时间.结果:开放升主动脉阻断后心脏自动复跳率48%(24/50).转流中动脉血pH<7.35者16例,剩余碱低于-3 mmol/L者43例,红细胞比积15%~28%(20.38±3.32)%.停止体外循环后2 h 39例(78%)应用多巴胺3~10 μg/(kg·min),12例(24%)应用肾上腺素0.006~0.06 μg/(kg·min).术后当日心电图除1例术中因右冠状动脉急性栓塞再次搭桥患者示ST段弓背抬高外其余患者均正常.12例(24%)因左心室功能不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32.72±29.81)h,ICU滞留时间(93.86±58.36)h.结论:心脏直视手术应用康斯特液,单次灌注方法简便,心肌保护效果好.使用时注意监测血气电解质,出现紊乱及时处理,避免大量回收晶体液带来的不良反应.
作者:叶晓青;黄小蝶;张莉莉;王辉;翟宇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消癖口服液系列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方法,将162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消癖口服液1号至6号口服,对照组采用乳核散结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108例患者,有效98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治疗54例患者,有效41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75.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癖口服液系列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作者:洪宋贞;蔡芳英;朱华宇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常合并有肌肉、肌腱、血管、神经、骨与关节等深部组织损伤,是创伤外科常见的复杂损伤之一,撕脱软组织继发坏死率较高,晚期创面修复较困难,严重者可影响患肢功能恢复,造成后遗畸形.我科应用自体微粒皮移植修复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感染创面18例,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小青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1-2],约占全身骨骼损伤的1%[1],因其属于一种关节内骨折,手术应尽可能解剖复位,否则容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但髌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有一定困难.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粉碎性髌骨骨折57例,用记忆合金聚髌器进行固定,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敏;袁太珍;王进东;龚国龄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神经干细胞,建立能稳定表达BDNF的神经干细胞系,为下一步的动物实验提供材料.方法:(1)分离SD大鼠胎鼠的间脑,加入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中克隆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分离的神经干细胞.(2)用BDNF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神经干细胞,并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实验检测外源性BDNF基因的表达.结果:(1)分离培养出了大量具有不断增殖能力、表达神经巢蛋白的神经干细胞,并能经过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2)60%~70%的神经干细胞感染BDNF基因重组腺病毒,Western-blot及RT-PCR实验显示BDNF大量表达.结论:本试验成功建立了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能长期稳定表达BDNF的神经干细胞系.
作者:冯力;王峻;曾亮;雷霆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静脉麻醉时所有药物均经静脉给予,血药浓度过低或过高常引起病人术中知晓或麻醉恢复延迟,静脉麻醉的深度监测、预测与控制一直是临床麻醉医生所关注的问题.
作者:吴群林;张兴安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局部解剖及远端切缘定位的手术技巧.方法:58例直肠癌患者均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结果:本组5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4年,平均2.6年.2例分别于术后3、4年死于肿瘤转移,1例于术后死于脑出血,1例发生套管孔肿瘤种植,其余均健在,未发现吻合口肿瘤复发转移等情况.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局部解剖及远端切缘的良好掌握,能提高病人的保肛率,对手术的成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董米连;林祖朝;陈光;屈统红;王先法;虞哲科;朱乃标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靶控输注装置以体重修正V1的Gepts参数时系统的准确性.方法:12例异丙酚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病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给药,ELISA检测桡动脉血药浓度,比较血药浓度实测值与预测值.结果:177个血标本的偏离度为4.0%,准确度为22.3%,分散度为-4.4%/h,摆动度为20.4%.结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装置采用体重修正的Gepts参数,系统的偏离度与分散度较小,能维持较稳定的血药浓度,适合国人应用.
作者:肖彬;张兴安;陈宇珂;邵伟栋;吴群林;施冲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老年病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32例择期腹部手术老年病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GE组)和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组(G组),每组各16例.GE组于T8-9间隙硬膜外穿刺后注入1%利多卡因8~10 mL,麻醉平面满意后开始全麻诱导.全麻诱导均予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设定为2.5 μg/mL.分别监测和记录入室后(t0)、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及插管后3 min(t4)时的MAP及HR,记录病人意识消失的时间及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部位浓度.结果:GE组MAP、HR较G组稳定,t1时GE组MAP下降明显,t2时两组MAP和HR均明显降低,t3时G组MAP和HR有明显升高,而GE组较平稳,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GE组病人意识消失所需的时间明显比G组短,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也明显比G组低(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病人全麻诱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不良应激反应,能维持循环功能相对稳定.
作者:过伟;胡毅平;吴硕雄;刘林汉;顾正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期较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喘憋明显,易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1],治疗困难.我科自2006年9月至2007年4月共收治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其中40例加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兆敏;杨泽凯;邹永蓉;王成林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细胞芯片法在测定健康体检人群全血中CD4淋巴细胞计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细胞芯片法和经典的流式细胞法,对健康体检人群全血样品中的CD4细胞进行绝对计数.结果:细胞芯片法和流式细胞法所测定的健康体检人群的CD4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的9.85±192.80)/μL和(663.47±199.20)/μL;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为0.95,平均检测误差为8个细胞/μL(P<0.001).CD4淋巴细胞计数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结论:本细胞芯片法可准确地对健康体检人群全血中的CD4淋巴细胞进行计数测定,并具有无需借助专用仪器、试剂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的特点.
作者:周志英;金洁美;陈莉;马令宪;刘艳梅;曹波;余琛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分成3组(对照1组24例,对照2组26例,实验组30例),3组所用局麻药均为0.91%利多卡因+0.17%布比卡因22 mL.对照1组行单纯颈丛神经阻滞,对照2组行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实验组先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15 mL,再行颈深丛神经阻滞7 mL.通过对患者行线性视觉模拟疼痛评估,请手术医师评估阻滞效果,以及监测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来评定麻醉效果.结果:从上述三方面进行评估,实验组的麻醉效果满意,优于两组对照组.结论: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麻醉效果满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牟虹;王光辉;殷雁斌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手足多汗症行微创外科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我院1997年3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微型胸腔镜行胸部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足多汗症52例.手术在双腔插管全麻下进行,5 mm微型胸腔镜直视下应用2 mm抓钳和2 mm电凝钩切除第2、3肋间胸交感神经节,术中监测双侧手掌皮温.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双手立即干燥、红润,术后10、30 min双侧手掌的皮温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手术时间平均27min,住院时间平均3.8 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9年,偶见有躯干代偿性多汗,手足掌干燥感但症状轻微,患者无心理负担.结论:微型胸腔镜行胸部交感神经切断术安全可行,是治疗手足多汗症微创有效的方法.
作者:陆光生;陈小伍;戎祯祥;剧永乐;伍锦浩;朱达坚;张才铭;耿岩 刊期: 200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