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兆敏;杨泽凯;邹永蓉;王成林
近年来,对喉结高位、颈项短粗、颈部肿块、气管移位,行气管内麻醉的特殊病例,选择了清醒状态下气管插管,为减轻喉镜暴露和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笔者采用喉上神经阻滞下气管插管术,减轻了心血管反应,效果良好,现回顾总结如下.
作者:金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直回切除对记忆功能的影响,并监测术后记忆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用韦氏记忆量表对13例切除直回患者、11例保留直回患者及1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记忆功能的测试.结果:3个月时切除直回组、保留直回组与对照组相比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及记忆商(MQ)均明显降低,10个月后保留直回组与对照组相比记忆功能无明显差异,而切除直回组的短时记忆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明显差异.结论:直回切除对短时记忆有明显影响,10个月后短时记忆仍存在障碍.
作者:王正锋;陈劲草;雷霆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患者女,58岁,农民,2006年12月29日,因右膝肿痛6个月加重20 d,查右膝肿胀穿刺液常规检查脓球(++),以右膝关节滑囊炎收入住院.
作者:陈永茂;陈莉;沈朝东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持续输注镇痛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后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例ASAⅡ~Ⅲ级择期行胆囊切除、胆道切开取石手术的65岁以上、自愿实施镇痛治疗的老年患者为试验组(R组),镇痛液为0.125%罗哌卡因+0.000 3%芬太尼,共100 mL;选择同期同类手术未实施镇痛治疗的65岁以上、ASAⅡ~Ⅲ级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C组).R组镇痛治疗开始后每隔4 h专人进行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脉搏血氧饱和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以及不良反应;同时点观察记录C组的各项指标.结果:R组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其VAS分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BC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呼吸、循环功能均无显著性改变;C组患者术后呼吸变浅增快,心率增快,收缩压升高,且脉搏血氧饱和度在术后8 h左右有明显的降低.结论:老年人腹部手术后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持续输注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有利于老年人术后早期康复.
作者:黎笔熙;陈敏;冯露敏;黄蓉;陈利民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静脉麻醉适用于所有能够静脉开放的病人,不需要专用的麻醉药挥发器,要求在整个过程中病人无意识、不动、无大的生理干扰、苏醒迅速、副作用小,但目前尚不能完全达到这些要求.近一个世纪静脉麻醉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尤其随着新的短效、强效静脉麻醉药物的出现以及控制水平的提高,静脉麻醉越来越为广大麻醉医师所接受.
作者:张兴安;施冲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环孢素A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60例干眼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0.05%环孢素A滴眼液和人工泪液点眼,对照组仅用人工泪液点眼.连续用药1个月后评价疗效,并观察用药前后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较对照组减轻,SⅠt、BUT延长(P<0.01).结论:环孢素A滴眼液是治疗干眼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冯庆俊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儿童肛门直肠动力学测定的特点,其测定结果与大便失禁的严重度之间的关系,以供临床参考.方法:40例经CT及MRI证实患有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患儿,行肛门直肠测压,与30例正常儿童的测压结果相比较.测压内容包括直肠静止压、直肠敏感性、高压区压力大小、内括约肌松弛反射、松弛反射中压力下降程度与高压区的压力差、松弛反射恢复时间.大便失禁评分按Kellv's评分法.结果:与正常儿童相比较,40例脊髓栓系儿童中,38例儿童存在内括约肌松弛反射,2例患儿无内括约肌松弛反射,无明显高压区,肛周呈松弛状态.38例患儿在直肠敏感性、压力下降程度、松弛反射恢复时间方面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在肛门直肠动力学测定上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由于腰骶部神经受到牵拉,盆底肌、外括约肌、会阴部皮肤敏感性和肛直肠黏膜功能受损,反射下降程度较正常人低,由于神经传导速度延迟,以致反射恢复时间延长,故形成测压上的上述特点.对此类病人须尽早手术.
作者:吴燕;鲍南;施诚仁;金惠明;孙莲萍;沈涤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减轻或消除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病人于胎儿取出之前由于手术刺激盆腔脏器引起的疼痛不适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80例ASA Ⅰ~Ⅱ级足月产妇,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把针头斜面旋向骶尾方向,A组(实验组)给予0.2%布比卡因15 mL,B组(对照组)给予1.73%碳酸利多卡因5 mL,然后向头方向置硬外管4 cm.两组病人在平卧位观察6 min后给予1.73%碳酸利多卡因8~10 mL,6 min后开始手术.观察两组病人的麻醉效果,了解骶丛阻滞效果、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术中及术后子宫收缩情况.结果:A、B两组骶丛阻滞效果满意率分别是95%和45%(P<0.01),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分别是12.5%和40.0%(P<0.05),子宫收缩满意率分别是95%和75%(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中,向骶尾方向注入相对大容量的0.2%布比卡因可获得满意骶丛阻滞效果,对产妇生命体征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对子宫收缩影响小,是剖宫产病人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唐群杰;陆有明;叶伟标;陆立仁;黄广用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晚期青光眼的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56眼)行小梁切除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晚期青光眼病人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重点是心理护理、术后用药、主要不良反应和远期随访的护理.结果:术后6~12个月56眼眼压控制在≤2.8 kPa(21 mmHg)内,术后视力提高且稳定,并发症轻而少.结论:小梁切除术后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可提高晚期青光眼病人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黄和煦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是脑垂体分泌的一种多肽,含有19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2 000,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影响机体代谢.
作者:彭艳斌;李汉贤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及三维重组技术在跟骨骨折的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X线平片或临床检查怀疑或确诊跟骨骨折的106例病人,对其中97例患者118足跟骨关节行16层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组观察,由4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不同重建层厚及三维重组图像进行分析,在Sanders分型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外科治疗的需要,对跟骨骨折进行CT三维分型.结果:(1)4组医师应用0.625 mm层厚共显示骨折线221条;1.25、2.5、5.0 mm层厚图像骨折线显示率分别为98.6%(218/221)、70.1%(155/221)、53.8%(119/221).(2)轴位薄层(层厚1.25 mm)骨折线栓出率98.6%(218/221),MPR骨折线检出率100%(221/221),MIP骨折线检出率84.2%(186/221),VR骨折线检出率88.2%(195/221).(3)118足跟骨关节外骨折21足;关节内骨折97足,Sanders Ⅰ型17足,Ⅱ型29足,Ⅲ型36足,Ⅳ型15足.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对跟骨骨折的诊断、分型具有重要价值,三维重组对手术治疗计划的制定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汪军峰;梁筱燕;李欠云;樊树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随着微电子技术、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已广泛渗透到科学研究、工程、军事、医疗设备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设备升级改造通过嵌入式技术的应用可更加智能化.以往静脉麻醉常采用分次静注或恒速滴注,血药浓度、麻醉深度很难控制,TIAC-Ⅰ型静脉麻醉控制仪[1]就是为了克服以上两种静脉麻醉方法的缺点,通过以控制器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按药代动力学参数给药,通过调节血浆或效应室目标药物浓度控制麻醉深度[2-4].
作者:陈宇珂;谢炽明;卢育华;张兴安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耳内镜在一期完壁式鼓室成形术中的作用.方法:对采用耳内镜技术结合显微镜行一期完壁式鼓室成形术的39例(39耳)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39例(39耳)中耳炎患者中37耳一期愈合,2耳出现鼓膜小穿孔并溢液,经保守治疗治愈,听力提高10~25 dB.结论:耳内镜辅助下一期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等优点,可弥补传统完壁式乳突根治一期鼓室成形术的不足.
作者:李卫红;关山越;李金奇;何植洲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择期行OPCAB病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S组为舒芬太尼(1μg/mL)+氟哌利多(0.05μg/mL);F组为芬太尼(8μg/mL)+氟哌利多(0.05μg/mL).PCIA设定为输注速率为2 mL/h,单次自控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给药开始后,分别记录6、12、24、36和48 h 5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及血压、心率、呼吸幅度与频率等指标,并观察恶心、呕吐、低血压(低于基础值20%)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S组各时点VAS普遍低于F组,仅术后24 h和48 h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段Ramsay镇静评分S组普遍高于F组,仅术后24 h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S组恶心的例数较F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与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OPCAB后PCIA,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
作者:周锦;张铁铮;张毅男;罗静;孙承函;刘晓江;王凤学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当今,金属烤瓷全冠修复已成为全冠修复的主要修复形式.但人们为其美观考虑,将烤瓷修复的龈边缘放入龈沟过深,而忽视了由于修复不当引起牙周损害的严重后果.笔者选取了同一患者的左右对称位置的62颗后牙,进行不同龈上和龈下肩台烤瓷修复,追踪观察2年,观察修复体对牙周的影响.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时淑红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局部解剖及远端切缘定位的手术技巧.方法:58例直肠癌患者均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结果:本组5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4年,平均2.6年.2例分别于术后3、4年死于肿瘤转移,1例于术后死于脑出血,1例发生套管孔肿瘤种植,其余均健在,未发现吻合口肿瘤复发转移等情况.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局部解剖及远端切缘的良好掌握,能提高病人的保肛率,对手术的成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董米连;林祖朝;陈光;屈统红;王先法;虞哲科;朱乃标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患者女,30岁,因停经37+4周入院,拟行剖宫产.1年前确诊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每日服用强的松50 mg,孕期尿检抗体阳性,此次入院查体:身高158cm,体重89 kg,满月脸,未发现心、肺、肝功能异常,胎音正常.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平稳,拟予硬膜外麻醉,穿刺间隙为L2~3由于患者较肥胖,穿刺困难,多次穿刺后行硬膜外置管顺利.
作者:汪玉林;聂发传;顾健腾;陶国才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设置床边巡视卡,以观察病情变化为指导的临床路径在外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175例围手术期病人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根据病人个体情况,按我院近年来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设计和使用床边巡视卡,并通过督促检查,持续改进.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病人满意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使用床边巡视卡的临床护理路径遵循了循证医学理念,也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整体化、个性化的服务宗旨,并促进护士的主动行为,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品质.
作者:李正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漏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进行的82例原位肝移植中术后出现胆漏的1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胆漏发生率为13%,其中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42±9.5)岁,胆漏发现时间(22±9.5)d.在11例发生胆漏的病人中,9例病人治疗有效,胆漏愈合,1例好转,1例死于严重感染导致的肝功能衰竭.结论:应根据具体情况,对肝移植术后胆漏病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作者:关晓东;贾英斌;李坚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FAK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FAK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5%、7%,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内膜癌组织中,低分化较高-中分化癌组织FAK的表达高,临床分期Ⅲ~Ⅳ期较Ⅰ~Ⅱ期表达高,有淋巴结转移的较无转移者表达高,浸润程度越深表达越高.结论:FAK的异常表达是引起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的原因,且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而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作者:罗雪莹;王占平 刊期: 200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