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霏;黄引平
肩胛胸分离损伤是一种罕见损伤,常常带来毁损性结果.国外Oreck等[1]早于1984年报道1例,目前在国内外文献上仅限于个例报告[1-8],国内早由积水潭医院[9]报道2例肩胛胸分离患者,而后韩斌等[10]报道1例闭合性肩胛胸分离,大部分经肘上截肢后治愈.总结这些病例可以得出此类损伤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中西医结合治疗肩胛胸分离,对神经、血管进行早期修复,对于大面积创面进行中药治疗,可以减少截肢率,保存肢体并得到部分康复.
作者:陈伟富;陈海啸;马毅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改良方法,评价规模化开展锁骨上扇形注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可行性.方法:自愿接受臂丛麻醉,无麻醉禁忌证的上肢手术病人586例,全部采用锁骨上多点扇形注药法,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效果分级,气胸、锁骨下动脉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麻醉起效时间(5.06±0.65)min;麻醉后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达Ⅰ级528例,占90.1%;Ⅱ级58例,占9.9%;Ⅲ级0例;Ⅳ级0例.其中18例(3.1%)尺神经阻滞不全,30例(5.1%)肌皮神经阻滞不全,10例(1.7%)上臂内侧神经阻滞不全.气胸发生率为0,刺破锁骨下动脉的发生率为2.6%(15例),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后遗症.结论:锁骨上扇形注药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阻滞完善,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是一种可行的锁骨上臂丛麻醉改良技术,值得推广.
作者:李锴;邱锦文;郭碧霞;唐世斌;王翼;邓孔立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特点、孕期诊断和产时适宜的处理方法,改善临床结局.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06年1-12月间住院分娩孕产妇1 496例次的临床资料,对这些病历中发生前置胎盘或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生前置胎盘23例,占同期住院分娩孕产妇总数的1.54%(23/1 496);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5例,占同期住院分娩孕产妇总数的0.33%(5/1 496),占前置胎盘总数的21.74%(5/23).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产时、产后平均出血量为2 000 mL,明显多于单纯性前置胎盘患者的出血量(550mL).5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在适当的处理下,无一例需行子宫切除.结论:(1)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发病率较高,病情凶险,终止妊娠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非常重要.(2)孕期或产前对发现前置胎盘者,有剖宫产史、刮宫史、多产及孕妇年龄≥35岁高危因素者,经腹彩超检查评估有无胎盘植入,应视为重要的常规检查.
作者:孔欣;张娟辉;李琴;黄雪霞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抑肽酶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患者术中、术后血浆内皮素-1(ET-1)、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40例CABG患者分为两组,抑肽酶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6万kU/kg),对照组不加.放免法测定两组血浆ET-1、IL-8水平.结果:两组体外循环前血浆ET-1、IL-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以后各时点抑肽酶组血浆ET-1、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阻断前血浆ET-1水平达到高峰,开放30 min时血浆内皮素水平出现第二个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术后6 h抑肽酶组血浆内皮素水平仍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IL-8水平于开放60 min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结论:体外循环及缺血再灌注是导致ET-1、IL-8释放的直接因素,抑肽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成伟;李继良;骆铁波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的根管充填材料在根管治疗中的疗效,为提高临床根管治疗疗效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口腔科的门诊病例220例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复方麝香草酚散、甲醛甲酚溶液复合剂根充材料.实验组采用进口氧化锌基质根充材料(CORTISO-MOL).观察两组根管治疗后显效率,治疗后疼痛发生率、治愈率.结果:实验组显效率81.81%,对照组显效率67.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2.36,P<0.05).治疗后疼痛发生率实验组为5.45%,对照组为14.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2.14,P<0.05).治愈率实验组为85.45%,对照组为79.0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u=1.18,P>0.05).结论:两种根充材料在根管治疗中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氧化锌基质材料在根管治疗过程中可明显减少疼痛发生率,缩短治疗疗程.
作者:朱雅琴;管文兰;王艳娟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对65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分析,以探讨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的特点.方法:分析65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6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5.1岁.好发于春秋季(66%),大部分有明确诱发因素.皮损分布多在三叉神经(63%).寻常性皮损占89%.并发症有疱疹后遗神经痛占38%.结论:头面部带状疱疹病情重,并发症多.治疗该病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及联合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减轻神经痛十分有效.
作者:刘慧锋;秦智勇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行全身麻醉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期对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行鼻内窥镜手术老年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18例,对照组18例,采用双盲原则,试验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1 mL/kg,其中一半剂量于1 min内推注完毕,另一半则以注射泵按100 mL/h持续输注,对照组则以生理盐水替代,剂量及用法同试验组.观察并记录拔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自主通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及格拉斯哥(GCS)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恢复期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苏醒时间快于对照组,GCS评分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维持术后恢复期间循环稳定效果不明显,但能加快全身麻醉后苏醒,提高苏醒质量.
作者:沈宁;陈中刚;罗刚健;李晓芸;蔡珺;黎尚荣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分析病例,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并结合文献讨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诊治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困难为常见的症状,胸片和CT及肺功能改变可提示诊断,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和肺活检可确诊,单侧或全肺灌洗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虽然少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只要提高认识,诊断并不困难,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和肺活检多可获得诊断,治疗以灌洗治疗为首选,效果显著.
作者:史玉凤;刘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梗阻患者血清人β-防御素2(HβD-2)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率的关系,阐明HβD-2在输卵管梗阻性不孕中的抗感染免疫机制,从而为临床IVF-ET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因输卵管梗阻性不孕在我院行IVF-ET的20例患者为IVF-ET组,15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月经第2天、围排卵期空腹晨血,RIA法测定FSH、LH、E2基础水平,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HβD-2水平,并B超监测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结果:IVF-ET组血清HβD-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IVF-ET未妊娠组血清HβD-2平均水平已超过正常上限,较妊娠者显著增高(P<0.05).结论:HβD-2在感染微生物等抗原刺激下表达增加,可通过测量血清HβD-2水平预测体内感染情况及其严重程度,当HβD-2异常增高时,应给予预防性用药,以提高输卵管梗阻性不孕临床妊娠率.
作者:吕淑兰;郭小燕;曹缵孙 刊期: 2007年第22期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病,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儿童鼾症、鼻窦炎的主要病因.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应用及手术器械的发展,鼻内镜手术不再局限于鼻腔、鼻窦的手术,正向鼻窦周围扩大其手术治疗范围.应用鼻内镜直视下切除肥大腺样体的手术,也逐渐取代传统的刮除手术[1-3].我科自2005年起,完成应用鼻内镜直视下经口应用电动切割系统行腺样体切除术,共20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建国;孔介庭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对机体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5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分为腹腔镜囊肿剔除术25例(腹腔镜组)和开腹囊肿剔除术25例(开腹组).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 d时取静脉血,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羟胺法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两组术后1 d时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3 d时开腹组CRP进一步升高,其余指标有所回落,开腹组术后1、3 d时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腹腔镜组术后1、3 d时MDA、SOD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开腹组术后1 d时MDA明显升高,而SOD明显降低,术后3 d时均有所恢复,但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3 d时开腹组MDA均高于腹腔镜组,而SOD均低于腹腔镜组.结论: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微炎症反应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较剖腹手术低,且恢复迅速.
作者:柯妍;余艳红;张广亮;秦薇;盛超 刊期: 2007年第22期
慢性下腰痛[1](chronic low back pain)是影响人类生存质量和劳动能力的常见的原因之一.既往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只有不到15%的患者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导致的下腰痛[2],绝大多数的患者(85%)是非神经源性疼痛的下腰痛,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被怀疑为肌肉韧带损伤或退变性疾病导致的下腰痛.
作者:闫慧博;鲁凯伍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使用CO2激光烧除结合外涂维A酸乳膏治疗丘疹型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方法:17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仍用传统的CO2激光把皮损一次性全部烧除,观察组则把皮损烧除至与正常皮面平行,伤口结痂脱落后再外涂0.1%维A酸乳膏至皮损完全消退或用药8周.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87.5%)低于对照组(96.8%),差异有显著性(x2=17.17,P<0.01),但有效率与对照组无差异,且色素改变、瘢痕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CO2激光烧除结合外涂维A酸乳膏治疗丘疹型脂溢性角化病具有较高的一次治愈率,且可极大地减少有碍美观的不良反应.
作者:凌伟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高频电刀用于手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如加快手术进程、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减少或避免手术出血、减轻病员痛苦等等,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临床使用中,如果高频电刀及其附件选择不当或手术中不规范应用就会引起烧伤,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会引发医患纠纷.现将我院手术中应用高频电刀引起皮肤烧伤1例报告如下.
作者:毛岸云;吴才;谢馨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小细胞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报告1例小细胞胃癌,并回顾性分析近20年中文文献报道的小细胞胃癌.结果:该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小细胞胃癌,术后13个月,无病生存.收集文献报道小细胞胃癌共13例,男10例,女3例,男女之比为3.3:1,平均年龄为55.8岁(36~70岁).临床症状依次是上腹部疼痛及上腹部不适8例(61.5%)、呕血及黑便3例(23.1%)、恶心呕吐1例(7.7%)及上腹部胀满1例(7.7%).肿瘤部位依次是胃窦部6例(46.2%)、胃角及胃体部5例(38.5%)、贲门部1例(7.7%)及吻合口1例(7.7%);大体类型是Bormann Ⅲ型11例及Bormann Ⅱ型2例;平均肿瘤直径为6.7 cm(3~12.5 cm).手术方式有胃大部切除10例及全胃切除3例,11例并发淋巴结转移(2例并发同时性肝转移).除1例失访外,12例小细胞胃癌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25.0%(3/12)及8.3%(1/12).结论:小细胞胃癌生物学特性凶险,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治疗可选择根治性切除,辅助化疗.
作者:韩少良;饶华民;程骏;陈哲京;姚建高;朱冠保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固肾益精汤治疗绝经后妇女胸腰椎骨折及预防骨折再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12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固肾益精汤(治疗组)及单纯钙剂(对照组),进行疗效对照研究,用药1年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血碱性磷酸酶(ALP)、尿HOP/Cr比值及DPD/Cr比值.治疗后随访2年,统计两组患者再骨折率.结果:用固肾益精汤治疗1年后,治疗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及ALP均高于对照组,尿HOP/Cr比值及尿DPD/Cr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组再骨折率为3.2%,对照组为13.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固肾益精汤治疗绝经后胸腰椎骨折效果明显,可明显提高骨密度,增强成骨细胞活性及有效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作者:钟润泉;潘刚明;邓伟民;张国超 刊期: 2007年第22期
患者男,48岁,自觉上腹部不适纳差9个月余.CT及B超检查示:肝内多发性占位性病变,大结节直径5.6 cm,小直径1.2 cm.体检:胃、肠、肺、脾、肾均未见病变.临床初诊:肝癌、转移癌.病理检查:B超引导下肝肿物穿刺组织,灰白色、质软,长4 cm,直径0.1 cm.镜检:肝细胞内见肿瘤细胞片状分布,瘤细胞柱状、立方、核圆形卵圆形、腺样、筛状排列,细胞大小一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CK(+)、NSE(+)、CgA(+)、肝细胞(-).详见图1、2.病理诊断:肝细胞多发性类癌.
作者:李自强;牛晓东;时利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处理的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55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孕产妇临床资料,以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260例为观察组,行单纯性剖宫产术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产褥病发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变性率明显升高.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必要而且可行的,手术方式应适情况而定.
作者:杨蕾;侯红瑛;范建辉;梅志雄 刊期: 2007年第22期
我科于2006年收治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并误诊,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28岁,孕2产1,因停经40余天,少量阴道流血3 d于2006年5月28日至我院门诊就诊.查体:外阴、阴道正常,宫颈着色,光滑,无明显肥大.子宫前位,质软,略饱满,活动好,无明显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经腹部B超检查提示子宫大小形态基本正常,妊娠囊位于子宫前壁近宫颈内口处,约1.0cm×0.8 cm大小..
作者:牟慧芳;王萍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托吡酯(TPM)对幼鼠慢性癫痫发作引起的脑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阳性对照组和TPM不同剂量治疗组先行戊四氮腹腔注射制造幼鼠慢性癫痫模型,再分别给予等量蒸馏水、TPM 20、40、80 mg/(kg·d)灌胃;阴性对照组则先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再给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连续用药2个月.观察幼鼠行为、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海马区病理改变.结果:(1)阴性对照组幼鼠无惊厥发作;TPM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幼鼠惊厥发作次数少、程度轻.(2)TPM治疗组幼鼠血清NSE值均高于阴性对照组而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且TPM剂量越高,血清NSE值越低.(3)阴性对照组幼鼠海马区未见神经元死亡;TPM治疗组幼鼠海马坏死神经元细胞数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且TPM剂量越高,坏死神经元细胞数越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PM对幼鼠慢性癫痫发作引起的脑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其保护作用存在剂量效应,TPM 80 mg/(kg·d)保护作用强.
作者:王萍;任榕娜;蔡淑英;陈新民;叶礼燕 刊期: 200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