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王哲敏;李艳

关键词:健康教育, 手术室, 整体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术前在手术室开展医院健康教育对减轻病人应激反应和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对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共748例择期外科、妇产科手术患者做了术前访视和评估,术中安抚与鼓励,术后随访与评价.结果:术前精神紧张者由79.3%下降至42.0%,对手术充满信心者由64.0%增加为78.0%;术中均能够主动配合麻醉、手术及各项护理操作;术后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0%.结论:手术室开展医院健康教育,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确保手术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密切了医、护、惠间的关系,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业务素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内障囊外摘除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简称小切口手术)与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简称常规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80例(8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40例(40眼),分别施行小切口手术与常规手术,并全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分别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完成时间、术后视力、角膜损伤、后囊破裂与玻璃体溢出、虹膜与瞳孔改变、房水反应情况等指标.结果:手术完成时间A组平均为24 min,B组为40 min,A组术后视力恢复较快、较好,虹膜脱出及术后瞳孔变形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在角膜损伤、后囊破裂及玻璃体溢出、房水反应等指标两组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小切口手术不论从手术完成时间、视力恢复、术后虹膜与瞳孔改变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手术.

    作者:陈惠;邓洪;谢青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临床转归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研究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临床转归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3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全部具有影像学资料,其中26例摄取常规X线平片,12例使用数字化X线摄片装置,11例行CT扫描,随访2~21年,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3例根据典型影像学特征及追踪随访诊断,总结缺损转归的X线及CT特点.结果:共累及43骨,47个病灶,缺损表现为杯口状或蝶状,内缘有硬化线与骨髓腔分隔,外缘无骨壳.23个病灶随访复查大小无变化,16个病灶痊愈,2个病灶逐渐扩大并广泛累及髓腔,手术证实为非骨化性纤维瘤;2个病灶合并局部骨发育障碍.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有自愈倾向,缺损亦可长期存在,病灶扩大有可能转化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缺损有可能合并局部骨发育障碍.

    作者:李惠民;曹桂民;苑青龙;李哲;龚雪鹏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托吡酯对慢性癫痫幼鼠脑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托吡酯(TPM)对幼鼠慢性癫痫发作引起的脑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阳性对照组和TPM不同剂量治疗组先行戊四氮腹腔注射制造幼鼠慢性癫痫模型,再分别给予等量蒸馏水、TPM 20、40、80 mg/(kg·d)灌胃;阴性对照组则先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再给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连续用药2个月.观察幼鼠行为、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海马区病理改变.结果:(1)阴性对照组幼鼠无惊厥发作;TPM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幼鼠惊厥发作次数少、程度轻.(2)TPM治疗组幼鼠血清NSE值均高于阴性对照组而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且TPM剂量越高,血清NSE值越低.(3)阴性对照组幼鼠海马区未见神经元死亡;TPM治疗组幼鼠海马坏死神经元细胞数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且TPM剂量越高,坏死神经元细胞数越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PM对幼鼠慢性癫痫发作引起的脑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其保护作用存在剂量效应,TPM 80 mg/(kg·d)保护作用强.

    作者:王萍;任榕娜;蔡淑英;陈新民;叶礼燕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颈椎管减压术后神经根病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颈椎管减压术后神经根病发生的病理机制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4例该病患者进行随访、JOA评分和回顾性分析.其中颈前路手术后4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6例,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后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后1例.除药物治疗、功能康复训练外,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JOA评分改善率为76%.所有患者运动、感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9例三角肌、肱二头肌恢复至3~4级,生活可自理,11例感觉恢复正常.结论:颈椎管减压术后神经根病的发生机制有多种可能,减压后脊髓漂移导致神经根牵拉或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其主要的病理机制.应以预防为主,经过功能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后肌力、感觉均可获得一定恢复.高压氧治疗可能缩短其康复时间.

    作者:肖延河;陈峰;姜永涛;李昊;姜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重组人胰腺α-淀粉酶在毕赤酵母菌中的分泌性表达

    目的:构建人胰腺α-淀粉酶(HPA)真核表达载体并在毕赤酵母中进行表达.方法:从人胰腺组织中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DNA,RT-PCR法扩增HPA基因,将其插入到酵母分泌性表达质粒pPIC9中,筛选得到正确序列的重组质粒pPIC9-HPA,用该质粒转化毕赤酵母菌GS115,PCR方法筛选阳性克隆,摇瓶培养、0.5%甲醇诱导重组HPA分泌性表达,测定培养上清中的淀粉酶活力;重组HPA用冷乙醇-糖原亲和沉淀、疏水层析纯化并以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HPA真核酵母表达载体,重组质粒酶切和核酸测序结果与预期-致,显示HPA基因正确插入质粒pPIC9中;以pPIC9-HPA转化毕赤酵母菌GS115,实现了重组HPA在毕赤酵母菌分泌性表达;重组HPA经纯化后鉴定具天然HPA相同的免疫原性,其对可溶性淀粉酶的水解产物和酶动力学分析与天然HPA相近.结论:成功实现了HPA在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中的分泌性表达,重组HPA与天然HPA具有相似的催化和酶动力学性质.本实验为下一步作为临床HPA测定标准品的研制准备了实验基础.

    作者:王天成;徐国宾;夏铁安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联合腰麻硬膜外阻滞自控镇痛应用于产科分娩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联合腰麻硬膜外阻滞自控镇痛应用于产科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75例产科单胎头位要求镇痛分娩的初产妇为A组,将同期条件相近,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的初产妇75例为B组作对照.结果:镇痛效果A组优于对照组B组,经x2检验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对产妇循环、呼吸的影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活跃期及第二、三产程时间比较,A组活跃期时间较B组缩短(P<0.05),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平均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腰麻硬膜外阻滞自控镇痛能给产妇分娩带来满意效果,适宜产科分娩应用.

    作者:温金胜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芦荟大黄素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AE)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AE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549细胞周期分布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549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的变化.结果:AE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呈明显上升趋势,表现出一定的浓度-时间-效应依赖关系.随着AE浓度的增加,A549细胞的G0/G1期比率逐渐上升,而G2/M期比率逐渐下降;同时A549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均上调.结论:AE能通过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曹奇峰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激光结合维A酸乳膏治疗丘疹型脂溢性角化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使用CO2激光烧除结合外涂维A酸乳膏治疗丘疹型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方法:17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仍用传统的CO2激光把皮损一次性全部烧除,观察组则把皮损烧除至与正常皮面平行,伤口结痂脱落后再外涂0.1%维A酸乳膏至皮损完全消退或用药8周.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87.5%)低于对照组(96.8%),差异有显著性(x2=17.17,P<0.01),但有效率与对照组无差异,且色素改变、瘢痕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CO2激光烧除结合外涂维A酸乳膏治疗丘疹型脂溢性角化病具有较高的一次治愈率,且可极大地减少有碍美观的不良反应.

    作者:凌伟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腹部与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腹部与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疑似异位妊娠的患者均行腹部和阴道B超检查,并与后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腹部B超诊断符合率为79%,阴道B超诊断符合率为93%,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2)腹部B超对异位妊娠诊断的灵敏度为81.92%,特异度为64.71%;阴道B超的灵敏度为95.18%,特异度为82.35%.结论: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高于腹部B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伍啟杨;张筱辉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与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治疗宫颈妊娠3例

    目的:观察及探讨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与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治疗宫颈妊娠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采用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与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方案,结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3例宫颈妊娠患者.治疗后监测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B超,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例患者化疗后血清β-HCG值下降明显,保守治疗均获得成功.结论:宫颈妊娠的治疗已趋向于保守治疗.对于血β-HCG值>104mlU/mL或甲氨蝶呤治疗失败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与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方案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可获得保守治疗成功,此方法安全有效.

    作者:李田;邓妮;刘稳玲;杨越波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6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结果.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急诊手术,4例常规手术,术后4例行全脑放疗,2例联合化疗.结果:显微镜下全切2例,2例颅鼻沟通瘤颅内病灶全切,部分切除2例.随访4~18个月,死亡1例,3例无病情进展生存,2例病情进展生存.结论: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但对治疗较敏感的肿瘤.

    作者:李天栋;白红民;王卓才;杨帅;王国良;王伟民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急性脊髓损伤后并发重度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并发重度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1997年10月至2005年12月间我科共收治358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其中121例(33.8%)发生低钠血症(血清钠<135 mmol/L),对其中8例重度低钠血症(血清钠<120 mmol/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25~51岁,平均36岁,均因车祸或高处坠落致伤,7例为颈脊髓损伤,1例为胸髓损伤,均为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A级),2例合并有轻度闭合型颅脑损伤.平均出现低钠血症时间为伤后(5.7±1.8)d,低血清钠浓度为(111.6±4.0)mmol/L,出现低钠高峰时间为伤后(8.1±2.0)d,低钠持续时间(20.9±5.9)d.8例均给予深静脉插管,行中心静脉压监测.6例经限水、补钠等治疗后低钠血症纠正,2例低钠血症进行性加重,出现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合并有肺部感染.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易并发低钠血症,由于其症状隐匿,常不被重视,一旦出现重度低钠血症,治疗非常棘手,死亡率高.

    作者:朱志刚;金大地;陈建庭;江建明;王吉兴;瞿东滨;鲁凯伍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新进展

    脊柱减压/内固定作为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之一,对某些脊柱疾患的确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短期内还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不是说这种技术已经达到完美,而是其他动力性固定方法尚属探索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弹性纤维材料的采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和后部小关节成形术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动力性固定方法,也是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金大地教授在国内采用弹性材料作脊柱内固定的研究较为深入,此部分内容将在其他章节阐述,本文仅就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新进展进行讨论.

    作者:黄东生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肿瘤病人化疗时口腔溃疡的护理

    口腔溃疡是恶性肿瘤化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化疗患者口腔炎发生率达66.0%[1].现将笔者曾在临床工作中对口腔溃疡的护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物品准备无菌弯盘、换药碗各1个,10 mL无菌注射器1支、无菌棉签数包、生理盐水500mL、1.5%双氧水500mL,0.5%普鲁卡因1支,养阴生肌散1包.

    作者:丛美云;余丽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头面部带状疱疹65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65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分析,以探讨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的特点.方法:分析65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6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5.1岁.好发于春秋季(66%),大部分有明确诱发因素.皮损分布多在三叉神经(63%).寻常性皮损占89%.并发症有疱疹后遗神经痛占38%.结论:头面部带状疱疹病情重,并发症多.治疗该病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及联合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减轻神经痛十分有效.

    作者:刘慧锋;秦智勇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8与早产、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在早产、胎膜早破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单胎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周、胎膜是否破裂和是否临产分为早产临产组(PL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PPROM组)、足月胎膜早破组(TPROM组)、足月临产组(TL组)、足月未临产产妇组(对照组)等5组,每组各20例.用ELISA法检测孕妇血清及羊水中MMP-8的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所有产妇子宫下段近宫颈处胎膜组织MMP-8的表达情况.结果:(1)羊水MMP-8的水平在PL、PPROM、TPROM、TL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PL、PPROM组又高于TPROM、TL组(P<0.05);血清中MMP-8的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子宫下段近宫颈处胎膜组织MMP-8在PL、PPROM、TPROM、TL组表达的免疫组化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3)羊水中MMP-8水平在PL、PPROM、TPROM组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中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者(P<0.05).(4)羊水MMP-8水平与MMP-8在胎膜上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1)MMP-8与早产、胎膜早破密切相关.(2)羊水MMP-8的升高对诊断绒毛膜羊膜炎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早产、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指标.(3)水中MMP-8水平升高及胎膜MMP-8表达增加,导致早产、胎膜早破.

    作者:王宁霏;黄引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老年人食管破裂18例临床分析

    从1994年1月至2007年3月我院共收治食管破裂患者26例,18例是60岁以上老年人,占同期发病的69.2%,现就这18例老年患者诊治过程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年龄60~86岁,平均73岁.男14例,女4例,汉族12例,蒙古族3例,满族1例,回族1例,鄂伦春族1例;城镇居民10例,农民6例,牧民2例.有饮酒和喜食辛辣食物嗜好的7例.从发病到就诊时间2 h~5 d.同时患有其他系统疾病的15例,不能提供既往史的有3例,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前列腺良性增生症、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居多.

    作者:周建华;张志忠;刘景平;张海亭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氯普鲁卡因对硬膜外吗啡镇痛效果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硬膜外应用氯普鲁卡因后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剖宫产病人50例分成两组,实验组以3%氯普鲁卡因作为局麻药,对照组以2%利多卡因作为局麻药,记录术后1、2、4、8、12、24 h病人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需要增加应用其他镇痛药物的病例,观察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各个时点的VAS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需应用其他镇痛药的病例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普鲁卡因能降低硬膜外吗啡镇痛效果,应用氯普鲁卡因的剖宫产病人术后不宜做硬膜外吗啡镇痛.

    作者:黄新华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长托宁与阿托品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前用药的比较

    目的:观察长托宁作为术前用药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腺体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分为阿托品组(A组)和长托宁组(B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给予阿托品和长托宁,观察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血糖浓度和腺体分泌量.结果:围术期B组患者心率明显低于A组,血糖浓度低于A组,腺体分泌量少于A组.结论:长托宁作为术前用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腺体分泌少的特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前用药.

    作者:明艳;胡忠诚;李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喉罩通气全麻在乳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喉罩在乳腺外科手术全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乳腺外科手术的女性患者60例,均分为气管插管(TT)组和喉罩(LMA)组.入室后开放静脉,监测生命体征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观察气管插管、置入喉罩即刻和苏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PETCO2值,记录拔管时及苏醒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TT组插管及拔管即刻的MAP、HR明显高于置管前及LMA组(均P<0.05).结论:喉罩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全麻下乳腺外科手术,可有效减少应激反应,用药量少,复苏快,气道并发症少.

    作者:罗中华;王晓亮;邢素珍;徐晨婕;徐磊;史宏伟 刊期: 2007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