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抑肽酶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血浆ET-1、IL-8的影响

张成伟;李继良;骆铁波

关键词:抑肽酶, 体外循环, 内皮素-1, 白介素-8, 冠脉搭桥术
摘要:目的:研究抑肽酶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患者术中、术后血浆内皮素-1(ET-1)、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40例CABG患者分为两组,抑肽酶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6万kU/kg),对照组不加.放免法测定两组血浆ET-1、IL-8水平.结果:两组体外循环前血浆ET-1、IL-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以后各时点抑肽酶组血浆ET-1、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阻断前血浆ET-1水平达到高峰,开放30 min时血浆内皮素水平出现第二个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术后6 h抑肽酶组血浆内皮素水平仍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IL-8水平于开放60 min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结论:体外循环及缺血再灌注是导致ET-1、IL-8释放的直接因素,抑肽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细胞周期中胃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世界上主要的癌症之一,现已公认,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了细胞的凋亡减少、增殖增加及细胞去分化等多个细胞生命活动,终引起细胞的失控性生长,而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终都要汇聚到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上来,使细胞周期发生紊乱.

    作者:吴巨钢;姜波健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抑肽酶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血浆ET-1、IL-8的影响

    目的:研究抑肽酶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患者术中、术后血浆内皮素-1(ET-1)、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40例CABG患者分为两组,抑肽酶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6万kU/kg),对照组不加.放免法测定两组血浆ET-1、IL-8水平.结果:两组体外循环前血浆ET-1、IL-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以后各时点抑肽酶组血浆ET-1、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阻断前血浆ET-1水平达到高峰,开放30 min时血浆内皮素水平出现第二个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术后6 h抑肽酶组血浆内皮素水平仍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IL-8水平于开放60 min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结论:体外循环及缺血再灌注是导致ET-1、IL-8释放的直接因素,抑肽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成伟;李继良;骆铁波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不同根充材料在根管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的根管充填材料在根管治疗中的疗效,为提高临床根管治疗疗效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口腔科的门诊病例220例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复方麝香草酚散、甲醛甲酚溶液复合剂根充材料.实验组采用进口氧化锌基质根充材料(CORTISO-MOL).观察两组根管治疗后显效率,治疗后疼痛发生率、治愈率.结果:实验组显效率81.81%,对照组显效率67.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2.36,P<0.05).治疗后疼痛发生率实验组为5.45%,对照组为14.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2.14,P<0.05).治愈率实验组为85.45%,对照组为79.0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u=1.18,P>0.05).结论:两种根充材料在根管治疗中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氧化锌基质材料在根管治疗过程中可明显减少疼痛发生率,缩短治疗疗程.

    作者:朱雅琴;管文兰;王艳娟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的处理与手术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处理的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55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孕产妇临床资料,以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260例为观察组,行单纯性剖宫产术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产褥病发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变性率明显升高.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必要而且可行的,手术方式应适情况而定.

    作者:杨蕾;侯红瑛;范建辉;梅志雄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血液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机体的免疫应答,是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首先捕获抗原,经过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号传递给T细胞和B细胞,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是已知的功能强的专职APC,能够摄取抗原,还可以摄取和转运抗原的特殊膜受体,同时能高效摄取低浓度抗原,是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的高效刺激因子.而且,少量的抗原与DC作用足以激活T细胞[1].因此,DC被认为是联系天然防御功能和获得性免疫的关键.

    作者:李慧;谭晓华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床旁连续性血液滤过抢救严重酸中毒患者16例体会

    目的:探讨床旁连续性血液滤过抢救严重酸中毒患者的体会.方法:对16例严重酸中毒患者行床旁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代谢性酸中毒和高血钾均得到有效控制,11例患者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后病情逐步得到控制,5例效果不佳而死亡.结论:CVVH治疗可有效控制代谢性酸中毒患者的病情.

    作者:林荣海;徐颖鹤;单仁飞;崔可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腹部与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腹部与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疑似异位妊娠的患者均行腹部和阴道B超检查,并与后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腹部B超诊断符合率为79%,阴道B超诊断符合率为93%,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2)腹部B超对异位妊娠诊断的灵敏度为81.92%,特异度为64.71%;阴道B超的灵敏度为95.18%,特异度为82.35%.结论: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高于腹部B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伍啟杨;张筱辉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治疗宫颈原位癌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治疗宫颈原位癌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经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原位癌病例101例,治疗组为45例行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宫颈原住癌患者,对照组为同期行腹式全宫切除术的56例宫颈原位癌患者,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12~50个月,两组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残留.结论:宫颈原位癌患者,如需切除子宫,可选用腹式全宫切除术,也可选用微创的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

    作者:沈宏伟;颜杰文;柯佩琪;费慧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人β-防御素2与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的关系

    目的:探讨输卵管梗阻患者血清人β-防御素2(HβD-2)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率的关系,阐明HβD-2在输卵管梗阻性不孕中的抗感染免疫机制,从而为临床IVF-ET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因输卵管梗阻性不孕在我院行IVF-ET的20例患者为IVF-ET组,15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月经第2天、围排卵期空腹晨血,RIA法测定FSH、LH、E2基础水平,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HβD-2水平,并B超监测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结果:IVF-ET组血清HβD-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IVF-ET未妊娠组血清HβD-2平均水平已超过正常上限,较妊娠者显著增高(P<0.05).结论:HβD-2在感染微生物等抗原刺激下表达增加,可通过测量血清HβD-2水平预测体内感染情况及其严重程度,当HβD-2异常增高时,应给予预防性用药,以提高输卵管梗阻性不孕临床妊娠率.

    作者:吕淑兰;郭小燕;曹缵孙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膜联蛋白-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1(annexin-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22例不典型增生和10例正常膀胱上皮组织中annexin-1和bFGF的表达,分析annexin-1、bFGF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分级及不同病理组织间的关系.结果:在6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22例不典型增生和10例正常膀胱上皮组织中annexin-1的表达率分别为29.8%、31.8%、100%;bFGF的表达率分别为65.7%、36.4%、30.0%.二种标记物在3组组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nnexin-1在正常膀胱上皮呈强阳性表达,而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以及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病变中,均显示为表达明显下降.bFGF的表达与annexin-1相反.联合检测annexin-1、bFGF有望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恶性程度判定和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客观指标.

    作者:赵宪龙;包守芳;姬永忠;文心;杨立显;张正聪;周行贵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糖尿病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探究

    目的:了解糖尿病与结直肠癌患病的关系,明确糖尿病史对结直肠癌发病的影响,为做好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提供思路.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同时期住院的结直肠癌(364例)及非肿瘤患者(733例)与糖尿病相关因素的关系及差异.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糖尿病史、糖尿病家族史、并发病情况、吸烟、饮酒等生活行为以及血脂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结直肠癌组糖尿病患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度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72倍,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度也明显增加(OR值为1.6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冠心病、高血压、吸烟、饮酒及血脂未进入方程,对结直肠癌未见显著影响:糖尿病史对结直肠癌患病具有显著影响.结论:糖尿病与结直肠癌患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糖尿病增加了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性,是结直肠癌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荣欣;胡水清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不同时点氟比洛芬酯预先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止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围术期不同时点应用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止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45例,年龄34~59岁,分为氟比洛芬酯预先镇痛组(PR组)、氟比洛芬酯术后注射组(PO组)和对照组(CO组),每组15例.手术开始前30 min PR组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PO组不注药,CO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手术结束时PR组再静注氟比洛芬酯25 mg,PO组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CO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分别在术后不同时点进行痛觉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患者术后第一次需求镇痛药距术毕的时间,术后24h内使用镇痛药次数,以及出现的副反应,如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及异常出血等.结果:首次需求镇痛药时间PR、PO组均较CO组延迟(P<0.01).24h内镇痛药使用次数PR组少于PO组和CO组(P<0.01).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PR组24 h内评分低于PO、CO组,而PO组4 h内评分低于CO组(P<0.01).Ramsay评分,PR、PO组8 h内评分高于CO组(P<0.05).而3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出血等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术毕再静注氟比洛芬酯25 mg,较术毕单次用药可取得良好的预先镇痛、镇静及阿片药物节俭效应,并未增加药物副反应.

    作者:张艳;陈剑龄;罗福荣;周宁;冯志顺;曹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重组人胰腺α-淀粉酶在毕赤酵母菌中的分泌性表达

    目的:构建人胰腺α-淀粉酶(HPA)真核表达载体并在毕赤酵母中进行表达.方法:从人胰腺组织中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DNA,RT-PCR法扩增HPA基因,将其插入到酵母分泌性表达质粒pPIC9中,筛选得到正确序列的重组质粒pPIC9-HPA,用该质粒转化毕赤酵母菌GS115,PCR方法筛选阳性克隆,摇瓶培养、0.5%甲醇诱导重组HPA分泌性表达,测定培养上清中的淀粉酶活力;重组HPA用冷乙醇-糖原亲和沉淀、疏水层析纯化并以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HPA真核酵母表达载体,重组质粒酶切和核酸测序结果与预期-致,显示HPA基因正确插入质粒pPIC9中;以pPIC9-HPA转化毕赤酵母菌GS115,实现了重组HPA在毕赤酵母菌分泌性表达;重组HPA经纯化后鉴定具天然HPA相同的免疫原性,其对可溶性淀粉酶的水解产物和酶动力学分析与天然HPA相近.结论:成功实现了HPA在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中的分泌性表达,重组HPA与天然HPA具有相似的催化和酶动力学性质.本实验为下一步作为临床HPA测定标准品的研制准备了实验基础.

    作者:王天成;徐国宾;夏铁安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髓质海绵肾儿童期发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髓质海绵肾(medullary sponge kidney,MSK)儿童期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1例儿童期起病MSK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MSK中,影像学诊断9例,病理学诊断2例:表现为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泌尿道感染和肾结石各3例,另有2例表现为梗阻性肾积水;就诊时已有体格发育迟缓4例,严重肾功能损害4例,包括肾衰竭2例,单侧肾脏无功能2例.结论:MSK儿童期起病的表现形式多样,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并发症可减少体格发育迟缓和严重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改善预后.

    作者:刘美娜;蒋小云;庄思齐;李易娟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特点、孕期诊断和产时适宜的处理方法,改善临床结局.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06年1-12月间住院分娩孕产妇1 496例次的临床资料,对这些病历中发生前置胎盘或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生前置胎盘23例,占同期住院分娩孕产妇总数的1.54%(23/1 496);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5例,占同期住院分娩孕产妇总数的0.33%(5/1 496),占前置胎盘总数的21.74%(5/23).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产时、产后平均出血量为2 000 mL,明显多于单纯性前置胎盘患者的出血量(550mL).5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在适当的处理下,无一例需行子宫切除.结论:(1)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发病率较高,病情凶险,终止妊娠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非常重要.(2)孕期或产前对发现前置胎盘者,有剖宫产史、刮宫史、多产及孕妇年龄≥35岁高危因素者,经腹彩超检查评估有无胎盘植入,应视为重要的常规检查.

    作者:孔欣;张娟辉;李琴;黄雪霞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乙肝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的处理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的处理.方法:12例患者中,11例术前检查均为HBsAg(+)、HBeAb(+)、HBcAb(+),1例HBsAg(+)、HBeAg(+)、HBcAb(+),乙肝病毒DNA阴性,术后常规服用拉米呋啶.结果:术后随访4~12个月,8例患者于术后2周内出现程度不同的肝功能异常,均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为主,乙肝病毒DNA检测呈阴性,经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并给予护肝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受肾移植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应正确区分是病毒性肝损害还是药物性肝损害,及时采取相应处理,并给予护肝治疗.

    作者:黄志恒;王平;戴澄;张新涛;朱量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托吡酯对慢性癫痫幼鼠脑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托吡酯(TPM)对幼鼠慢性癫痫发作引起的脑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阳性对照组和TPM不同剂量治疗组先行戊四氮腹腔注射制造幼鼠慢性癫痫模型,再分别给予等量蒸馏水、TPM 20、40、80 mg/(kg·d)灌胃;阴性对照组则先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再给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连续用药2个月.观察幼鼠行为、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海马区病理改变.结果:(1)阴性对照组幼鼠无惊厥发作;TPM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幼鼠惊厥发作次数少、程度轻.(2)TPM治疗组幼鼠血清NSE值均高于阴性对照组而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且TPM剂量越高,血清NSE值越低.(3)阴性对照组幼鼠海马区未见神经元死亡;TPM治疗组幼鼠海马坏死神经元细胞数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且TPM剂量越高,坏死神经元细胞数越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PM对幼鼠慢性癫痫发作引起的脑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其保护作用存在剂量效应,TPM 80 mg/(kg·d)保护作用强.

    作者:王萍;任榕娜;蔡淑英;陈新民;叶礼燕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70、IL-6、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70(HSP70)、IL-6、IL-10早期的水平变化趋势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22例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进行格拉斯哥评分(GCS)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 Ⅱ评分),并在入科第1、2、3、4天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HSP70、IL-6、IL-10含量,记录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的情况及患者的预后.正常健康人2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浆HSP70、IL-6、IL-10含量在入科第1、2、3、4天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HSP70、IL-10在入科第3天表达达到高峰,而IL-6的表达则在入科第2天达到高峰.其中生存和死亡组HSP70、IL-6、IL-10的含量在入科第2、3天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1周的SIRS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MODS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HSP70、IL-6、IL-10参与了重症急性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过程,IL-6的持续升高可作为患者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而早期的HSP70、IL-10的表达则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作为早期对病情进行评估,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秦海东;张铮;徐英;吴海荣;倪海滨;马明洲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鼻咽癌原发灶与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上上皮型钙黏附蛋白和β-链接素的表达差异

    目的:研究鼻咽癌原发灶和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β-链接素(β-catenin)表达水平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2例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和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基因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1)22例鼻咽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E-Cadherin阳性表达率(40.9%)显著低于22例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63.6%)(P<0.05);(2)β-catenin在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86.4%,90.9%),未显示有差异性(P>0.05);(3)原发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癌细胞表达的E-Cadherin呈正相关(r=0.676,P<0.01);转移癌组织中E-Cadherin与β-catenin呈正相关(r=0.507,P<0.05).结论:(1)在鼻咽癌组织中,导致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E-Cadherin的表达下调.(2)因某些原因积聚于细胞内的β-catenin可能在协同促进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起作用.(3)在肿瘤侵袭转移的过程中,E-Cadherin与β-catenin之间可能通过某些细胞信号通路连接进而相互调节,相互影响.

    作者:梁玉莹;黎静;王卓才;赖日权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局部麻醉下经皮摘除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后外侧入路椎间盘镜下经皮摘除,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及适应证选择.方法:患者俯卧位,棘突旁开10~15 cm做一个0.7 cm纵行皮肤切口.C臂X线机引导下,从Kambin氏三角穿刺椎间盘置入导丝.工作套管逐级扩张,显露极外侧的椎间盘组织,在椎间盘镜下予以摘除.结果: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57.6岁.平均手术时间50 min,平均术中出血5 mL.平均住院3 d,全组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6个月~3年.治疗前Oswestry为(58±19)分,治疗后为(12±7)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该手术方法入路简单,局部麻醉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楚,操作精细,能达到优良的手术效果,是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的较好术式.

    作者:张西峰;王岩;肖嵩华;刘郑生;刘保卫;张永刚;朱守荣 刊期: 2007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