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巨钢;姜波健
目的:通过分析病例,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并结合文献讨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诊治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困难为常见的症状,胸片和CT及肺功能改变可提示诊断,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和肺活检可确诊,单侧或全肺灌洗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虽然少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只要提高认识,诊断并不困难,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和肺活检多可获得诊断,治疗以灌洗治疗为首选,效果显著.
作者:史玉凤;刘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口服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对60例未破裂可行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分为试验组(口服MTX片剂治疗,3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MTX治疗,30例).试验组按60mg/m2计算,2 h 1次,12次服完;对照组按60mg/m2静脉滴注,半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同剂量单次或静滴5 d.结果:试验组成功率为80%,高于对照组的60%(P<0.05);并且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以及1周内β-HCG下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口服MTX片剂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肯定,方便、经济、安全.
作者:邸石;周春;周隽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总结术前在手术室开展医院健康教育对减轻病人应激反应和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对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共748例择期外科、妇产科手术患者做了术前访视和评估,术中安抚与鼓励,术后随访与评价.结果:术前精神紧张者由79.3%下降至42.0%,对手术充满信心者由64.0%增加为78.0%;术中均能够主动配合麻醉、手术及各项护理操作;术后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0%.结论:手术室开展医院健康教育,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确保手术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密切了医、护、惠间的关系,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业务素质.
作者:王哲敏;李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慢性下腰痛[1](chronic low back pain)是影响人类生存质量和劳动能力的常见的原因之一.既往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只有不到15%的患者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导致的下腰痛[2],绝大多数的患者(85%)是非神经源性疼痛的下腰痛,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被怀疑为肌肉韧带损伤或退变性疾病导致的下腰痛.
作者:闫慧博;鲁凯伍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内缘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同时观察此法在穿刺过程中出现异感的发生率及异感出现部位的分布情况,了解异感出现情况对阻滞效果的影响,为臂丛神经阻滞寻找一种新的阻滞方法.方法:选择拟行肩部及上臂、肘及前臂、腕及手部等手术部位的手术患者120例,根据神经阻滞径路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为颈外静脉内缘臂丛神经阻滞法径路(观察组),B组为传统的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法径路(对照组),同时观察两组异感的发生情况以及异感出现对阻滞效果的影响.结果:A组异感发生率高,阻滞效果完善,能满足上肢不同手术部位对麻醉的需要,阻滞效果优于B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采用颈外静脉内缘穿刺入路法,具有定位快捷准确、异感发生率高、阻滞效果优良、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一种新的臂丛神经阻滞径路.
作者:谢飞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2006年经手术病理确诊143例大肠癌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采用X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肿瘤大体类型无关(P>0.05),与肿瘤侵犯肠管周径、浸润深度、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1),以浸润深度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为首位.结论: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主要有侵犯肠管周径、浸润深度、组织类型、病理分级,而浸润深度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首要因素.
作者:张磊;许延发;李冠雄;廖新华;霍雄伟;孙炜;阎文锋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硝酸甘油贴膜与硫酸镁治疗早产的疗效及其新生儿的预后.方法:选入孕28~37周之间的先兆早产患者共213例,随机分组分别接受联合用药或单一用药.联合用药组给予硝酸甘油贴膜及静脉滴注硫酸镁,单一用药组仅用硫酸镁.观察比较两组妊娠延长的时间及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两组入选病例的临床特征相似.联合用药组发生在孕32周前的早产减少,新生儿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但硝酸甘油贴膜有一定的副作用.结论:联合应用硝酸甘油贴膜与硫酸镁治疗早产更为有效,可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作者:王林;陈必良;辛晓燕;杨红;滑玮;张俊茹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使用CO2激光烧除结合外涂维A酸乳膏治疗丘疹型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方法:17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仍用传统的CO2激光把皮损一次性全部烧除,观察组则把皮损烧除至与正常皮面平行,伤口结痂脱落后再外涂0.1%维A酸乳膏至皮损完全消退或用药8周.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87.5%)低于对照组(96.8%),差异有显著性(x2=17.17,P<0.01),但有效率与对照组无差异,且色素改变、瘢痕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CO2激光烧除结合外涂维A酸乳膏治疗丘疹型脂溢性角化病具有较高的一次治愈率,且可极大地减少有碍美观的不良反应.
作者:凌伟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栓塞治疗多发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技术和价值.方法:在14例多发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中,采用Seldinger经皮穿刺技术,取患者右股动脉穿刺插管,首先送入6F或5F型号的Cobra导管做支气管动脉造影,即采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病变分支逐支造影并使用明胶海绵颗粒+超液化碘油或(和)聚乙烯醇微球(PVA)颗粒栓塞剂栓塞.结果:14例病人均插管成功,术后咯血停止,但因病变多发,部分需行二次栓塞,本组有2例因血供复杂,第一次栓塞后2个月再发少量出血,行二次栓塞成功.经5~10年随诊,没有咯血再发.结论:应用微导管技术,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逐支病变插管,采用明胶海棉颗粒+超液化碘油或(和)PVA的介入方法,对治疗多发支气管扩张咯血安全有效.
作者:屈国林;郭宝忱;徐晓明;张志虎;陈学忠;杨淑惠;吕春燕 刊期: 2007年第22期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病,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儿童鼾症、鼻窦炎的主要病因.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应用及手术器械的发展,鼻内镜手术不再局限于鼻腔、鼻窦的手术,正向鼻窦周围扩大其手术治疗范围.应用鼻内镜直视下切除肥大腺样体的手术,也逐渐取代传统的刮除手术[1-3].我科自2005年起,完成应用鼻内镜直视下经口应用电动切割系统行腺样体切除术,共20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建国;孔介庭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前房积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挫伤性前房积血126例共131眼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止血、促血吸收药物治疗,B组采用止血、促血吸收、尿激酶治疗.依据积血量的吸收和视力的恢复判断治疗的效果.结果: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止血、促血吸收及尿激酶的综合治疗对挫伤性前房积血为有效.
作者:孙莉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行全身麻醉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期对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行鼻内窥镜手术老年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18例,对照组18例,采用双盲原则,试验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1 mL/kg,其中一半剂量于1 min内推注完毕,另一半则以注射泵按100 mL/h持续输注,对照组则以生理盐水替代,剂量及用法同试验组.观察并记录拔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自主通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及格拉斯哥(GCS)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恢复期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苏醒时间快于对照组,GCS评分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维持术后恢复期间循环稳定效果不明显,但能加快全身麻醉后苏醒,提高苏醒质量.
作者:沈宁;陈中刚;罗刚健;李晓芸;蔡珺;黎尚荣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后外侧入路椎间盘镜下经皮摘除,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及适应证选择.方法:患者俯卧位,棘突旁开10~15 cm做一个0.7 cm纵行皮肤切口.C臂X线机引导下,从Kambin氏三角穿刺椎间盘置入导丝.工作套管逐级扩张,显露极外侧的椎间盘组织,在椎间盘镜下予以摘除.结果: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57.6岁.平均手术时间50 min,平均术中出血5 mL.平均住院3 d,全组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6个月~3年.治疗前Oswestry为(58±19)分,治疗后为(12±7)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该手术方法入路简单,局部麻醉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楚,操作精细,能达到优良的手术效果,是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的较好术式.
作者:张西峰;王岩;肖嵩华;刘郑生;刘保卫;张永刚;朱守荣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简称小切口手术)与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简称常规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80例(8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40例(40眼),分别施行小切口手术与常规手术,并全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分别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完成时间、术后视力、角膜损伤、后囊破裂与玻璃体溢出、虹膜与瞳孔改变、房水反应情况等指标.结果:手术完成时间A组平均为24 min,B组为40 min,A组术后视力恢复较快、较好,虹膜脱出及术后瞳孔变形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在角膜损伤、后囊破裂及玻璃体溢出、房水反应等指标两组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小切口手术不论从手术完成时间、视力恢复、术后虹膜与瞳孔改变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手术.
作者:陈惠;邓洪;谢青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分析终末期肝病肝肺综合征(HPS)患者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26例HPS患者为HPS组;20例无低氧血症、无原发心肺疾病的原位肝移植术患者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接受改良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观察术中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术后转归.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HPS组术前心排量(CO)较高,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体循环阻力(SVR)及肺循环阻力(PVR)均较低;术中SVR、PVR均较低,而PAWP在新肝期较低.(2)与术前相比,HPS组CO在新肝15min时较低,新肝30min后无差异;对照组在新肝15min时差异无显著性,新肝30min后上升.(3)与术前相比,HPS组PVR在新肝30min后差异无显著性,SVR下降;对照组在新肝30 min后PVR、SVR均下降.(4)HPS组患者围术期死亡6例,死亡率为23.1%,对照组全部存活.结论:HPS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表现为高心排量、低体及肺循环阻力的状态,其围术期死亡率高.
作者:罗刚健;黎尚荣;易慧敏;甘小亮;黑子清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治疗宫颈原位癌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经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原位癌病例101例,治疗组为45例行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宫颈原住癌患者,对照组为同期行腹式全宫切除术的56例宫颈原位癌患者,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12~50个月,两组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残留.结论:宫颈原位癌患者,如需切除子宫,可选用腹式全宫切除术,也可选用微创的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
作者:沈宏伟;颜杰文;柯佩琪;费慧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高速涡轮钻在拔除上颌埋伏牙的应用优点.方法:将符合上颌埋伏牙的8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用高速涡轮钻辅助拔除,对照组为用一般凿骨法拔除,观察两种拔牙法对机体的创伤大小和伤口愈合情况以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结果:实验组的拔牙创伤小,创口愈合情况佳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与一般凿骨拔除法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高速涡轮钻拔除上颌埋伏牙能明显减少拔牙对机体的创伤,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拔牙创口的愈合.
作者:江穗;郭泽鸿;陈仲伟 刊期: 2007年第22期
从1994年1月至2007年3月我院共收治食管破裂患者26例,18例是60岁以上老年人,占同期发病的69.2%,现就这18例老年患者诊治过程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年龄60~86岁,平均73岁.男14例,女4例,汉族12例,蒙古族3例,满族1例,回族1例,鄂伦春族1例;城镇居民10例,农民6例,牧民2例.有饮酒和喜食辛辣食物嗜好的7例.从发病到就诊时间2 h~5 d.同时患有其他系统疾病的15例,不能提供既往史的有3例,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前列腺良性增生症、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居多.
作者:周建华;张志忠;刘景平;张海亭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及探讨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与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治疗宫颈妊娠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采用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与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方案,结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3例宫颈妊娠患者.治疗后监测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B超,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例患者化疗后血清β-HCG值下降明显,保守治疗均获得成功.结论:宫颈妊娠的治疗已趋向于保守治疗.对于血β-HCG值>104mlU/mL或甲氨蝶呤治疗失败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与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方案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可获得保守治疗成功,此方法安全有效.
作者:李田;邓妮;刘稳玲;杨越波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12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76例跟骨骨折采用切复AO跟骨解剖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本组76例术后均获随访,76例93侧跟骨骨折,按疗效评定标准,优51侧,良40侧,可1侧,差1侧.结论: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较多,术前正确的评估,术后对常见并发症有针对性观察及护理,可有效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陆群央 刊期: 200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