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内障囊外摘除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观察

陈惠;邓洪;谢青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 外科手术, 小, 常规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简称小切口手术)与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简称常规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80例(8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40例(40眼),分别施行小切口手术与常规手术,并全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分别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完成时间、术后视力、角膜损伤、后囊破裂与玻璃体溢出、虹膜与瞳孔改变、房水反应情况等指标.结果:手术完成时间A组平均为24 min,B组为40 min,A组术后视力恢复较快、较好,虹膜脱出及术后瞳孔变形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在角膜损伤、后囊破裂及玻璃体溢出、房水反应等指标两组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小切口手术不论从手术完成时间、视力恢复、术后虹膜与瞳孔改变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手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持续性枕后位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分娩方式及母儿并发症.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28例持续性枕后位孕产妇(枕后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期枕前位分娩的128例作为对照组(枕前位组),比较两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枕后位组胎头下降延缓、第二产程延长、剖宫产及软产道裂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P<0.01),产钳助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于枕前位组(P<0.05),而自然分娩率明显低于枕前位组(P<0.01).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导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早诊断与处理潜在问题并选择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俞斌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头面部带状疱疹65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65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分析,以探讨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的特点.方法:分析65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6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5.1岁.好发于春秋季(66%),大部分有明确诱发因素.皮损分布多在三叉神经(63%).寻常性皮损占89%.并发症有疱疹后遗神经痛占38%.结论:头面部带状疱疹病情重,并发症多.治疗该病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及联合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减轻神经痛十分有效.

    作者:刘慧锋;秦智勇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腹部与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腹部与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疑似异位妊娠的患者均行腹部和阴道B超检查,并与后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腹部B超诊断符合率为79%,阴道B超诊断符合率为93%,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2)腹部B超对异位妊娠诊断的灵敏度为81.92%,特异度为64.71%;阴道B超的灵敏度为95.18%,特异度为82.35%.结论: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高于腹部B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伍啟杨;张筱辉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行全身麻醉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期对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行鼻内窥镜手术老年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18例,对照组18例,采用双盲原则,试验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1 mL/kg,其中一半剂量于1 min内推注完毕,另一半则以注射泵按100 mL/h持续输注,对照组则以生理盐水替代,剂量及用法同试验组.观察并记录拔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自主通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及格拉斯哥(GCS)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恢复期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苏醒时间快于对照组,GCS评分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维持术后恢复期间循环稳定效果不明显,但能加快全身麻醉后苏醒,提高苏醒质量.

    作者:沈宁;陈中刚;罗刚健;李晓芸;蔡珺;黎尚荣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激光结合维A酸乳膏治疗丘疹型脂溢性角化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使用CO2激光烧除结合外涂维A酸乳膏治疗丘疹型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方法:17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仍用传统的CO2激光把皮损一次性全部烧除,观察组则把皮损烧除至与正常皮面平行,伤口结痂脱落后再外涂0.1%维A酸乳膏至皮损完全消退或用药8周.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87.5%)低于对照组(96.8%),差异有显著性(x2=17.17,P<0.01),但有效率与对照组无差异,且色素改变、瘢痕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CO2激光烧除结合外涂维A酸乳膏治疗丘疹型脂溢性角化病具有较高的一次治愈率,且可极大地减少有碍美观的不良反应.

    作者:凌伟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不同麻醉下初孕者可视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

    初孕患者静脉麻醉下行妇科门诊无痛人流手术时,常常因精神紧张,加上扩张宫颈口及吸宫的机械刺激,麻醉效果欠理想.一般多需要辅用芬太尼、曲吗多或增加丙泊酚用量.这样无疑会延长手术时间,加深麻醉而给患者带来较大风险.我们在初孕患者可视无痛人流术的静脉麻醉中,辅用不同药物并进行探讨,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赵锋河;王春媛;乌力亚提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肺泡蛋白沉积症9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病例,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并结合文献讨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诊治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困难为常见的症状,胸片和CT及肺功能改变可提示诊断,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和肺活检可确诊,单侧或全肺灌洗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虽然少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只要提高认识,诊断并不困难,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和肺活检多可获得诊断,治疗以灌洗治疗为首选,效果显著.

    作者:史玉凤;刘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与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治疗宫颈妊娠3例

    目的:观察及探讨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与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治疗宫颈妊娠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采用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与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方案,结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3例宫颈妊娠患者.治疗后监测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B超,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例患者化疗后血清β-HCG值下降明显,保守治疗均获得成功.结论:宫颈妊娠的治疗已趋向于保守治疗.对于血β-HCG值>104mlU/mL或甲氨蝶呤治疗失败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与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方案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可获得保守治疗成功,此方法安全有效.

    作者:李田;邓妮;刘稳玲;杨越波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无张力修补在治疗腹壁切口疝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病因、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3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5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复合补片或巴德补片行切口疝修补术.结果:5例患者采用复合补片行切口疝修补术,20例患者采用巴德补片行切口疝修补术.随访6个月~6年,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手术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和不规范手术操作是腹壁切口疝的主要病因.应用人造补片修补、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处理腹内压对于防治腹壁切口疝是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为国;戴观荣;邓鉴文;张玉新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高速涡轮钻在上颌埋伏牙拔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高速涡轮钻在拔除上颌埋伏牙的应用优点.方法:将符合上颌埋伏牙的8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用高速涡轮钻辅助拔除,对照组为用一般凿骨法拔除,观察两种拔牙法对机体的创伤大小和伤口愈合情况以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结果:实验组的拔牙创伤小,创口愈合情况佳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与一般凿骨拔除法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高速涡轮钻拔除上颌埋伏牙能明显减少拔牙对机体的创伤,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拔牙创口的愈合.

    作者:江穗;郭泽鸿;陈仲伟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摆型矫治器远移第二磨牙矫治牙列拥挤的近期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摆型矫治器远移第二磨牙矫治牙列拥挤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1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上牙弓Ⅰ~Ⅱ度拥挤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采用摆型矫治器实施上颌第二磨牙向远中移动,同时配合J型钩和Ⅱ类牵引,以矫治牙列拥挤.结果:上颌第二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距离为(4.12±1.62)mm,大为6.85 mm,小为3.28 mm.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基本不变.结论:摆型矫治器是一种简便,对患者依赖少的上磨牙远移装置,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谷永江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颈椎管减压术后神经根病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颈椎管减压术后神经根病发生的病理机制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4例该病患者进行随访、JOA评分和回顾性分析.其中颈前路手术后4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6例,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后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后1例.除药物治疗、功能康复训练外,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JOA评分改善率为76%.所有患者运动、感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9例三角肌、肱二头肌恢复至3~4级,生活可自理,11例感觉恢复正常.结论:颈椎管减压术后神经根病的发生机制有多种可能,减压后脊髓漂移导致神经根牵拉或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其主要的病理机制.应以预防为主,经过功能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后肌力、感觉均可获得一定恢复.高压氧治疗可能缩短其康复时间.

    作者:肖延河;陈峰;姜永涛;李昊;姜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的处理与手术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处理的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55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孕产妇临床资料,以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260例为观察组,行单纯性剖宫产术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产褥病发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变性率明显升高.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必要而且可行的,手术方式应适情况而定.

    作者:杨蕾;侯红瑛;范建辉;梅志雄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医院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术前在手术室开展医院健康教育对减轻病人应激反应和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对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共748例择期外科、妇产科手术患者做了术前访视和评估,术中安抚与鼓励,术后随访与评价.结果:术前精神紧张者由79.3%下降至42.0%,对手术充满信心者由64.0%增加为78.0%;术中均能够主动配合麻醉、手术及各项护理操作;术后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0%.结论:手术室开展医院健康教育,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确保手术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密切了医、护、惠间的关系,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业务素质.

    作者:王哲敏;李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8与早产、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在早产、胎膜早破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单胎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周、胎膜是否破裂和是否临产分为早产临产组(PL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PPROM组)、足月胎膜早破组(TPROM组)、足月临产组(TL组)、足月未临产产妇组(对照组)等5组,每组各20例.用ELISA法检测孕妇血清及羊水中MMP-8的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所有产妇子宫下段近宫颈处胎膜组织MMP-8的表达情况.结果:(1)羊水MMP-8的水平在PL、PPROM、TPROM、TL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PL、PPROM组又高于TPROM、TL组(P<0.05);血清中MMP-8的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子宫下段近宫颈处胎膜组织MMP-8在PL、PPROM、TPROM、TL组表达的免疫组化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3)羊水中MMP-8水平在PL、PPROM、TPROM组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中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者(P<0.05).(4)羊水MMP-8水平与MMP-8在胎膜上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1)MMP-8与早产、胎膜早破密切相关.(2)羊水MMP-8的升高对诊断绒毛膜羊膜炎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早产、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指标.(3)水中MMP-8水平升高及胎膜MMP-8表达增加,导致早产、胎膜早破.

    作者:王宁霏;黄引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介入治疗与介入加放疗结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单纯介入治疗与介入加放疗结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43例胰腺癌患者中26例伴有肝转移,对全部患者进行了3~4次经导管动脉化疗,对其中19例患者同时进行胰腺癌原发灶放疗.结果:介入治疗组中原发灶未增大的比率为62.5%,但无一例缩小.介入加放疗结合治疗组原发灶未增大的比率为84.2%,其中缩小比率为15.8%.经介入治疗后肝转移灶减少或缩小比率为69.2%,增加的比率为30.8%.疼痛缓解的占74.3%,食欲增加、体力状况改善的占83.7%.介入治疗组生存期为6~8个月的占37.5%,生存期为1年的占16.6%.介入加放疗结合治疗组生存期为6~8个月的占42%,生存期为1年的占21%.结论:胰腺癌单纯介入治疗可以明显地改善临床症状,控制转移病灶的发展,但对原发病灶的控制及延长生存期不如介入加放疗结合组.

    作者:尹华;贾广志;王学静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膜联蛋白-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1(annexin-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22例不典型增生和10例正常膀胱上皮组织中annexin-1和bFGF的表达,分析annexin-1、bFGF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分级及不同病理组织间的关系.结果:在6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22例不典型增生和10例正常膀胱上皮组织中annexin-1的表达率分别为29.8%、31.8%、100%;bFGF的表达率分别为65.7%、36.4%、30.0%.二种标记物在3组组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nnexin-1在正常膀胱上皮呈强阳性表达,而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以及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病变中,均显示为表达明显下降.bFGF的表达与annexin-1相反.联合检测annexin-1、bFGF有望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恶性程度判定和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客观指标.

    作者:赵宪龙;包守芳;姬永忠;文心;杨立显;张正聪;周行贵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急性脊髓损伤后并发重度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并发重度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1997年10月至2005年12月间我科共收治358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其中121例(33.8%)发生低钠血症(血清钠<135 mmol/L),对其中8例重度低钠血症(血清钠<120 mmol/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25~51岁,平均36岁,均因车祸或高处坠落致伤,7例为颈脊髓损伤,1例为胸髓损伤,均为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A级),2例合并有轻度闭合型颅脑损伤.平均出现低钠血症时间为伤后(5.7±1.8)d,低血清钠浓度为(111.6±4.0)mmol/L,出现低钠高峰时间为伤后(8.1±2.0)d,低钠持续时间(20.9±5.9)d.8例均给予深静脉插管,行中心静脉压监测.6例经限水、补钠等治疗后低钠血症纠正,2例低钠血症进行性加重,出现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合并有肺部感染.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易并发低钠血症,由于其症状隐匿,常不被重视,一旦出现重度低钠血症,治疗非常棘手,死亡率高.

    作者:朱志刚;金大地;陈建庭;江建明;王吉兴;瞿东滨;鲁凯伍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不同时点氟比洛芬酯预先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止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围术期不同时点应用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止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45例,年龄34~59岁,分为氟比洛芬酯预先镇痛组(PR组)、氟比洛芬酯术后注射组(PO组)和对照组(CO组),每组15例.手术开始前30 min PR组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PO组不注药,CO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手术结束时PR组再静注氟比洛芬酯25 mg,PO组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CO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分别在术后不同时点进行痛觉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患者术后第一次需求镇痛药距术毕的时间,术后24h内使用镇痛药次数,以及出现的副反应,如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及异常出血等.结果:首次需求镇痛药时间PR、PO组均较CO组延迟(P<0.01).24h内镇痛药使用次数PR组少于PO组和CO组(P<0.01).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PR组24 h内评分低于PO、CO组,而PO组4 h内评分低于CO组(P<0.01).Ramsay评分,PR、PO组8 h内评分高于CO组(P<0.05).而3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出血等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术毕再静注氟比洛芬酯25 mg,较术毕单次用药可取得良好的预先镇痛、镇静及阿片药物节俭效应,并未增加药物副反应.

    作者:张艳;陈剑龄;罗福荣;周宁;冯志顺;曹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髓质海绵肾儿童期发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髓质海绵肾(medullary sponge kidney,MSK)儿童期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1例儿童期起病MSK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MSK中,影像学诊断9例,病理学诊断2例:表现为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泌尿道感染和肾结石各3例,另有2例表现为梗阻性肾积水;就诊时已有体格发育迟缓4例,严重肾功能损害4例,包括肾衰竭2例,单侧肾脏无功能2例.结论:MSK儿童期起病的表现形式多样,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并发症可减少体格发育迟缓和严重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改善预后.

    作者:刘美娜;蒋小云;庄思齐;李易娟 刊期: 2007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