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内障囊外摘除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观察

陈惠;邓洪;谢青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 外科手术, 小, 常规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简称小切口手术)与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简称常规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80例(8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40例(40眼),分别施行小切口手术与常规手术,并全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分别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完成时间、术后视力、角膜损伤、后囊破裂与玻璃体溢出、虹膜与瞳孔改变、房水反应情况等指标.结果:手术完成时间A组平均为24 min,B组为40 min,A组术后视力恢复较快、较好,虹膜脱出及术后瞳孔变形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在角膜损伤、后囊破裂及玻璃体溢出、房水反应等指标两组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小切口手术不论从手术完成时间、视力恢复、术后虹膜与瞳孔改变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手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临床转归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研究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临床转归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3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全部具有影像学资料,其中26例摄取常规X线平片,12例使用数字化X线摄片装置,11例行CT扫描,随访2~21年,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3例根据典型影像学特征及追踪随访诊断,总结缺损转归的X线及CT特点.结果:共累及43骨,47个病灶,缺损表现为杯口状或蝶状,内缘有硬化线与骨髓腔分隔,外缘无骨壳.23个病灶随访复查大小无变化,16个病灶痊愈,2个病灶逐渐扩大并广泛累及髓腔,手术证实为非骨化性纤维瘤;2个病灶合并局部骨发育障碍.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有自愈倾向,缺损亦可长期存在,病灶扩大有可能转化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缺损有可能合并局部骨发育障碍.

    作者:李惠民;曹桂民;苑青龙;李哲;龚雪鹏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肝原发性囊腺癌1例

    患者男,48岁,自觉上腹部不适纳差9个月余.CT及B超检查示:肝内多发性占位性病变,大结节直径5.6 cm,小直径1.2 cm.体检:胃、肠、肺、脾、肾均未见病变.临床初诊:肝癌、转移癌.病理检查:B超引导下肝肿物穿刺组织,灰白色、质软,长4 cm,直径0.1 cm.镜检:肝细胞内见肿瘤细胞片状分布,瘤细胞柱状、立方、核圆形卵圆形、腺样、筛状排列,细胞大小一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CK(+)、NSE(+)、CgA(+)、肝细胞(-).详见图1、2.病理诊断:肝细胞多发性类癌.

    作者:李自强;牛晓东;时利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医院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术前在手术室开展医院健康教育对减轻病人应激反应和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对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共748例择期外科、妇产科手术患者做了术前访视和评估,术中安抚与鼓励,术后随访与评价.结果:术前精神紧张者由79.3%下降至42.0%,对手术充满信心者由64.0%增加为78.0%;术中均能够主动配合麻醉、手术及各项护理操作;术后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0%.结论:手术室开展医院健康教育,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确保手术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密切了医、护、惠间的关系,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业务素质.

    作者:王哲敏;李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颈椎管减压术后神经根病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颈椎管减压术后神经根病发生的病理机制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4例该病患者进行随访、JOA评分和回顾性分析.其中颈前路手术后4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6例,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后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后1例.除药物治疗、功能康复训练外,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JOA评分改善率为76%.所有患者运动、感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9例三角肌、肱二头肌恢复至3~4级,生活可自理,11例感觉恢复正常.结论:颈椎管减压术后神经根病的发生机制有多种可能,减压后脊髓漂移导致神经根牵拉或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其主要的病理机制.应以预防为主,经过功能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后肌力、感觉均可获得一定恢复.高压氧治疗可能缩短其康复时间.

    作者:肖延河;陈峰;姜永涛;李昊;姜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糖尿病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探究

    目的:了解糖尿病与结直肠癌患病的关系,明确糖尿病史对结直肠癌发病的影响,为做好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提供思路.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同时期住院的结直肠癌(364例)及非肿瘤患者(733例)与糖尿病相关因素的关系及差异.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糖尿病史、糖尿病家族史、并发病情况、吸烟、饮酒等生活行为以及血脂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结直肠癌组糖尿病患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度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72倍,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度也明显增加(OR值为1.6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冠心病、高血压、吸烟、饮酒及血脂未进入方程,对结直肠癌未见显著影响:糖尿病史对结直肠癌患病具有显著影响.结论:糖尿病与结直肠癌患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糖尿病增加了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性,是结直肠癌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荣欣;胡水清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床旁连续性血液滤过抢救严重酸中毒患者16例体会

    目的:探讨床旁连续性血液滤过抢救严重酸中毒患者的体会.方法:对16例严重酸中毒患者行床旁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代谢性酸中毒和高血钾均得到有效控制,11例患者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后病情逐步得到控制,5例效果不佳而死亡.结论:CVVH治疗可有效控制代谢性酸中毒患者的病情.

    作者:林荣海;徐颖鹤;单仁飞;崔可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持续性枕后位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分娩方式及母儿并发症.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28例持续性枕后位孕产妇(枕后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期枕前位分娩的128例作为对照组(枕前位组),比较两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枕后位组胎头下降延缓、第二产程延长、剖宫产及软产道裂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P<0.01),产钳助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于枕前位组(P<0.05),而自然分娩率明显低于枕前位组(P<0.01).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导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早诊断与处理潜在问题并选择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俞斌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行全身麻醉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期对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行鼻内窥镜手术老年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18例,对照组18例,采用双盲原则,试验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1 mL/kg,其中一半剂量于1 min内推注完毕,另一半则以注射泵按100 mL/h持续输注,对照组则以生理盐水替代,剂量及用法同试验组.观察并记录拔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自主通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及格拉斯哥(GCS)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恢复期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苏醒时间快于对照组,GCS评分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维持术后恢复期间循环稳定效果不明显,但能加快全身麻醉后苏醒,提高苏醒质量.

    作者:沈宁;陈中刚;罗刚健;李晓芸;蔡珺;黎尚荣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卵巢囊肿蒂扭转保守性手术20例

    目的:探讨卵巢囊肿蒂扭转保守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3年7月至2006年7月20例卵巢囊肿蒂扭转病人行直接复位或先结扎卵巢动、静脉后复位治疗.结果:经复位后18例输卵管、卵巢颜色改善或恢复正常,保守治疗成功,未见肺栓塞发生及再灌注损伤.结论:对年轻的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行保留卵巢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邹明英;李晓玲;吕旺桂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孕三烯酮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后服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巩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5例,米非司酮组19例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药,每日1次,每次12.5mg,连续3~6个月.孕三烯酮组38例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药,每周2次,每次2.5 mg,连续3~6个月.对照组18例术后不用药.随访2年,比较3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1)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症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P<0.05),复发率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P<0.05).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缓解率、复发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术后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及对照组妊娠情况分别为3/6、7/12、2/4.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加用药物治疗是必要的,术后辅以米非司酮、孕三烯酮能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延迟病灶复发时间,降低复发率,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丽武;龙凤宜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氯普鲁卡因对硬膜外吗啡镇痛效果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硬膜外应用氯普鲁卡因后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剖宫产病人50例分成两组,实验组以3%氯普鲁卡因作为局麻药,对照组以2%利多卡因作为局麻药,记录术后1、2、4、8、12、24 h病人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需要增加应用其他镇痛药物的病例,观察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各个时点的VAS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需应用其他镇痛药的病例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普鲁卡因能降低硬膜外吗啡镇痛效果,应用氯普鲁卡因的剖宫产病人术后不宜做硬膜外吗啡镇痛.

    作者:黄新华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波碎石清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较大结石22例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波碎石清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较大结石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采用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波碎石清石术治疗的输尿管上段较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均为一期取石,结石清除率100%,平均手术时间7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80 mL,平均住院时间6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波碎石清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较大结石,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恢复快,安全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军晖;邢念增;李建兴;康宁;闫勇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急性脊髓损伤后并发重度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并发重度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1997年10月至2005年12月间我科共收治358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其中121例(33.8%)发生低钠血症(血清钠<135 mmol/L),对其中8例重度低钠血症(血清钠<120 mmol/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25~51岁,平均36岁,均因车祸或高处坠落致伤,7例为颈脊髓损伤,1例为胸髓损伤,均为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A级),2例合并有轻度闭合型颅脑损伤.平均出现低钠血症时间为伤后(5.7±1.8)d,低血清钠浓度为(111.6±4.0)mmol/L,出现低钠高峰时间为伤后(8.1±2.0)d,低钠持续时间(20.9±5.9)d.8例均给予深静脉插管,行中心静脉压监测.6例经限水、补钠等治疗后低钠血症纠正,2例低钠血症进行性加重,出现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合并有肺部感染.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易并发低钠血症,由于其症状隐匿,常不被重视,一旦出现重度低钠血症,治疗非常棘手,死亡率高.

    作者:朱志刚;金大地;陈建庭;江建明;王吉兴;瞿东滨;鲁凯伍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多发支气管扩张咯血14例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栓塞治疗多发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技术和价值.方法:在14例多发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中,采用Seldinger经皮穿刺技术,取患者右股动脉穿刺插管,首先送入6F或5F型号的Cobra导管做支气管动脉造影,即采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病变分支逐支造影并使用明胶海绵颗粒+超液化碘油或(和)聚乙烯醇微球(PVA)颗粒栓塞剂栓塞.结果:14例病人均插管成功,术后咯血停止,但因病变多发,部分需行二次栓塞,本组有2例因血供复杂,第一次栓塞后2个月再发少量出血,行二次栓塞成功.经5~10年随诊,没有咯血再发.结论:应用微导管技术,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逐支病变插管,采用明胶海棉颗粒+超液化碘油或(和)PVA的介入方法,对治疗多发支气管扩张咯血安全有效.

    作者:屈国林;郭宝忱;徐晓明;张志虎;陈学忠;杨淑惠;吕春燕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妊娠39周后胎头未衔接48例临床分析

    初产妇一般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若初产妇已临产而胎头仍未衔接,分娩期的并发症就会增多.现就我院48例胎头未衔接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住院分娩中妊娠39周后胎头未衔接48例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胎头衔接4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孕周、孕产次无明显差异,符合单胎头位、初产妇、活胎,均无妊娠并发症、羊水量异常、胎盘因素及妊娠高血压等.

    作者:吴熊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桡动脉分类穿刺置管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桡动脉分类穿刺置管的方法,观察其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方法:128例行左桡动脉穿刺置管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将桡动脉分为Ⅰ、Ⅱ型,Ⅰ型选择小角度穿刺置管法,Ⅱ型选择大角度穿刺置管法.结果: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0.6%,Ⅰ型桡动脉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0.1%,Ⅱ型桡动脉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1.2%.结论:桡动脉分类穿刺置管法可获得满意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

    作者:陈开文;程磊;李建华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广东省学龄前儿童近视眼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近视眼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1)在广东随机抽取4市(县),再从4市(县)随机整群抽取20间幼儿园;(2)用尼德克ARK-30对所选儿童进行屈光筛查;(3)可疑近视者和屈光度≤+2.00D者予1%阿托品眼膏涂双眼3 d,由专人进行视网膜检影;(4)确诊为近视及屈光度≤+2.00D的儿童由专人进行近视相关因素调查;(5)按自愿原则对近视儿童进行眼轴、角膜曲率的测量;(6)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学龄前儿童近视眼患病率为1.77%,城镇1.82%,农村1.71%;(2)屈光要素的分布:①屈光度(-2.55±1.93)D;②眼轴(23.82±0.47)mm;③角膜曲率:大径(H)(7.858±0.086)mm,小径(V)(7.768±0.101)mm;(3)病因分析:学龄前儿童近视眼的发生与近亲近视史密切相关,城镇与农村学龄前儿童在可能致病因素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学龄前儿童近视眼并不少见,其发病机制与青少年不同.

    作者:黄学林;卢艳霞;王文静;郭建玲;徐娴;余荣志;李悦山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甲氨蝶呤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异位妊娠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口服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对60例未破裂可行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分为试验组(口服MTX片剂治疗,3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MTX治疗,30例).试验组按60mg/m2计算,2 h 1次,12次服完;对照组按60mg/m2静脉滴注,半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同剂量单次或静滴5 d.结果:试验组成功率为80%,高于对照组的60%(P<0.05);并且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以及1周内β-HCG下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口服MTX片剂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肯定,方便、经济、安全.

    作者:邸石;周春;周隽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研究进展

    慢性下腰痛[1](chronic low back pain)是影响人类生存质量和劳动能力的常见的原因之一.既往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只有不到15%的患者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导致的下腰痛[2],绝大多数的患者(85%)是非神经源性疼痛的下腰痛,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被怀疑为肌肉韧带损伤或退变性疾病导致的下腰痛.

    作者:闫慧博;鲁凯伍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芦荟大黄素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AE)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AE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549细胞周期分布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549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的变化.结果:AE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呈明显上升趋势,表现出一定的浓度-时间-效应依赖关系.随着AE浓度的增加,A549细胞的G0/G1期比率逐渐上升,而G2/M期比率逐渐下降;同时A549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均上调.结论:AE能通过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曹奇峰 刊期: 2007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