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鹏;刘斌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内缘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同时观察此法在穿刺过程中出现异感的发生率及异感出现部位的分布情况,了解异感出现情况对阻滞效果的影响,为臂丛神经阻滞寻找一种新的阻滞方法.方法:选择拟行肩部及上臂、肘及前臂、腕及手部等手术部位的手术患者120例,根据神经阻滞径路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为颈外静脉内缘臂丛神经阻滞法径路(观察组),B组为传统的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法径路(对照组),同时观察两组异感的发生情况以及异感出现对阻滞效果的影响.结果:A组异感发生率高,阻滞效果完善,能满足上肢不同手术部位对麻醉的需要,阻滞效果优于B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采用颈外静脉内缘穿刺入路法,具有定位快捷准确、异感发生率高、阻滞效果优良、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一种新的臂丛神经阻滞径路.
作者:谢飞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提高对膀胱小细胞癌的认识水平.方法:对3例膀胱小细胞癌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60岁.分期T2N2M01例,T2NXMX1例,T2N2M01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化疗1例,单纯辅助放、化疗1例,放弃治疗1例.手术联合化疗者随访30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放弃治疗者发现肿瘤2个月后随访见肝转移.结论:膀胱小细胞癌预后差,根治性膀胱全切加联合化疗有助于存活期的延长.
作者:曾健文;莫鉴锋;吴小伟;龚国毅;毛振敏;曾鹏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大鼠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4只不同品系间肾移植大鼠.实验组给予环孢素A(CsA)预防急性排斥反应,rhGH促进代谢,调整免疫和营养;对照组给予CsA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7 d监测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逐日下降,肾功能恢复良好,病理检查未发现急性排斥反应.两组的对应实验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Ё意义(P>0.05).结论:在有效的免疫抑制前提下,大鼠肾移植术后短期应用rhGH不会明显促进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并能促进围手术期机体恢复.
作者:张伟;李军;邱江;陈立中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使用CO2激光烧除结合外涂维A酸乳膏治疗丘疹型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方法:17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仍用传统的CO2激光把皮损一次性全部烧除,观察组则把皮损烧除至与正常皮面平行,伤口结痂脱落后再外涂0.1%维A酸乳膏至皮损完全消退或用药8周.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87.5%)低于对照组(96.8%),差异有显著性(x2=17.17,P<0.01),但有效率与对照组无差异,且色素改变、瘢痕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CO2激光烧除结合外涂维A酸乳膏治疗丘疹型脂溢性角化病具有较高的一次治愈率,且可极大地减少有碍美观的不良反应.
作者:凌伟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研究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临床转归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3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全部具有影像学资料,其中26例摄取常规X线平片,12例使用数字化X线摄片装置,11例行CT扫描,随访2~21年,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3例根据典型影像学特征及追踪随访诊断,总结缺损转归的X线及CT特点.结果:共累及43骨,47个病灶,缺损表现为杯口状或蝶状,内缘有硬化线与骨髓腔分隔,外缘无骨壳.23个病灶随访复查大小无变化,16个病灶痊愈,2个病灶逐渐扩大并广泛累及髓腔,手术证实为非骨化性纤维瘤;2个病灶合并局部骨发育障碍.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有自愈倾向,缺损亦可长期存在,病灶扩大有可能转化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缺损有可能合并局部骨发育障碍.
作者:李惠民;曹桂民;苑青龙;李哲;龚雪鹏 刊期: 2007年第22期
脊柱减压/内固定作为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之一,对某些脊柱疾患的确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短期内还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不是说这种技术已经达到完美,而是其他动力性固定方法尚属探索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弹性纤维材料的采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和后部小关节成形术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动力性固定方法,也是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金大地教授在国内采用弹性材料作脊柱内固定的研究较为深入,此部分内容将在其他章节阐述,本文仅就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新进展进行讨论.
作者:黄东生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梗阻患者血清人β-防御素2(HβD-2)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率的关系,阐明HβD-2在输卵管梗阻性不孕中的抗感染免疫机制,从而为临床IVF-ET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因输卵管梗阻性不孕在我院行IVF-ET的20例患者为IVF-ET组,15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月经第2天、围排卵期空腹晨血,RIA法测定FSH、LH、E2基础水平,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HβD-2水平,并B超监测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结果:IVF-ET组血清HβD-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IVF-ET未妊娠组血清HβD-2平均水平已超过正常上限,较妊娠者显著增高(P<0.05).结论:HβD-2在感染微生物等抗原刺激下表达增加,可通过测量血清HβD-2水平预测体内感染情况及其严重程度,当HβD-2异常增高时,应给予预防性用药,以提高输卵管梗阻性不孕临床妊娠率.
作者:吕淑兰;郭小燕;曹缵孙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处理的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55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孕产妇临床资料,以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260例为观察组,行单纯性剖宫产术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产褥病发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变性率明显升高.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必要而且可行的,手术方式应适情况而定.
作者:杨蕾;侯红瑛;范建辉;梅志雄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长托宁作为术前用药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腺体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分为阿托品组(A组)和长托宁组(B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给予阿托品和长托宁,观察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血糖浓度和腺体分泌量.结果:围术期B组患者心率明显低于A组,血糖浓度低于A组,腺体分泌量少于A组.结论:长托宁作为术前用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腺体分泌少的特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前用药.
作者:明艳;胡忠诚;李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与结直肠癌患病的关系,明确糖尿病史对结直肠癌发病的影响,为做好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提供思路.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同时期住院的结直肠癌(364例)及非肿瘤患者(733例)与糖尿病相关因素的关系及差异.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糖尿病史、糖尿病家族史、并发病情况、吸烟、饮酒等生活行为以及血脂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结直肠癌组糖尿病患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度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72倍,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度也明显增加(OR值为1.6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冠心病、高血压、吸烟、饮酒及血脂未进入方程,对结直肠癌未见显著影响:糖尿病史对结直肠癌患病具有显著影响.结论:糖尿病与结直肠癌患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糖尿病增加了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性,是结直肠癌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荣欣;胡水清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分析髓质海绵肾(medullary sponge kidney,MSK)儿童期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1例儿童期起病MSK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MSK中,影像学诊断9例,病理学诊断2例:表现为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泌尿道感染和肾结石各3例,另有2例表现为梗阻性肾积水;就诊时已有体格发育迟缓4例,严重肾功能损害4例,包括肾衰竭2例,单侧肾脏无功能2例.结论:MSK儿童期起病的表现形式多样,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并发症可减少体格发育迟缓和严重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改善预后.
作者:刘美娜;蒋小云;庄思齐;李易娟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咪唑安定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结肠镜检查患者70例,分为两组,R组单次给予咪唑安定0.04 mg/kg后,雷米芬太尼以效应室靶浓度2.0 ng/mL给药.P组单纯丙泊酚以效应室靶浓度3.0 μg/mL给药.连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记录插镜至回盲部时间、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及检查后患者满意度.患者给药前、停止给药后10 min进行数字符号匹配试验(DSST)评分.结果:P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较R组下降显著(P<0.01),两组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并无显著性.R组患者停止给药后10 min的DSST评分明显高于P组(P<0.01).两组患者检查后满意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能有效地用于结肠镜检查的镇静镇痛,且与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相比其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患者麻醉停止后认知功能恢复更快,但是在术后恢复期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值得关注.
作者:倪育飞;连庆泉;陈奕;何红利 刊期: 2007年第22期
患者男,49岁,主诉左眼8 h前被拍打破裂的蜘蛛体内毒液溅入眼部后自觉刺痛、眼胀、畏光、视物不清.该患者8 h前在清除蜘蛛网时被拍打破裂的蜘蛛体液溅入左眼内,当即觉左眼剧烈刺痛、眼胀、畏光、流泪、视物不清,自行用清水冲洗左眼后,仍未见好转,故来我院就诊.左眼视力0.5,左眼睑肿胀、皮肤潮红,左眼睑、球结膜充血明显,球结膜水肿,角膜上皮雾状混浊,并见少许泡样改变,内皮皱褶,前房内见灰白絮状渗出,瞳孔2.5 mm×2.5 mm,直接对光反射略迟钝,眼后节视不清.
作者:苏蕙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在早产、胎膜早破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单胎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周、胎膜是否破裂和是否临产分为早产临产组(PL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PPROM组)、足月胎膜早破组(TPROM组)、足月临产组(TL组)、足月未临产产妇组(对照组)等5组,每组各20例.用ELISA法检测孕妇血清及羊水中MMP-8的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所有产妇子宫下段近宫颈处胎膜组织MMP-8的表达情况.结果:(1)羊水MMP-8的水平在PL、PPROM、TPROM、TL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PL、PPROM组又高于TPROM、TL组(P<0.05);血清中MMP-8的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子宫下段近宫颈处胎膜组织MMP-8在PL、PPROM、TPROM、TL组表达的免疫组化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3)羊水中MMP-8水平在PL、PPROM、TPROM组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中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者(P<0.05).(4)羊水MMP-8水平与MMP-8在胎膜上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1)MMP-8与早产、胎膜早破密切相关.(2)羊水MMP-8的升高对诊断绒毛膜羊膜炎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早产、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指标.(3)水中MMP-8水平升高及胎膜MMP-8表达增加,导致早产、胎膜早破.
作者:王宁霏;黄引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简称小切口手术)与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简称常规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80例(8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40例(40眼),分别施行小切口手术与常规手术,并全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分别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完成时间、术后视力、角膜损伤、后囊破裂与玻璃体溢出、虹膜与瞳孔改变、房水反应情况等指标.结果:手术完成时间A组平均为24 min,B组为40 min,A组术后视力恢复较快、较好,虹膜脱出及术后瞳孔变形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在角膜损伤、后囊破裂及玻璃体溢出、房水反应等指标两组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小切口手术不论从手术完成时间、视力恢复、术后虹膜与瞳孔改变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手术.
作者:陈惠;邓洪;谢青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12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76例跟骨骨折采用切复AO跟骨解剖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本组76例术后均获随访,76例93侧跟骨骨折,按疗效评定标准,优51侧,良40侧,可1侧,差1侧.结论: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较多,术前正确的评估,术后对常见并发症有针对性观察及护理,可有效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陆群央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鼻咽癌原发灶和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β-链接素(β-catenin)表达水平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2例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和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基因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1)22例鼻咽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E-Cadherin阳性表达率(40.9%)显著低于22例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63.6%)(P<0.05);(2)β-catenin在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86.4%,90.9%),未显示有差异性(P>0.05);(3)原发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癌细胞表达的E-Cadherin呈正相关(r=0.676,P<0.01);转移癌组织中E-Cadherin与β-catenin呈正相关(r=0.507,P<0.05).结论:(1)在鼻咽癌组织中,导致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E-Cadherin的表达下调.(2)因某些原因积聚于细胞内的β-catenin可能在协同促进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起作用.(3)在肿瘤侵袭转移的过程中,E-Cadherin与β-catenin之间可能通过某些细胞信号通路连接进而相互调节,相互影响.
作者:梁玉莹;黎静;王卓才;赖日权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行全身麻醉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期对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行鼻内窥镜手术老年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18例,对照组18例,采用双盲原则,试验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1 mL/kg,其中一半剂量于1 min内推注完毕,另一半则以注射泵按100 mL/h持续输注,对照组则以生理盐水替代,剂量及用法同试验组.观察并记录拔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自主通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及格拉斯哥(GCS)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恢复期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苏醒时间快于对照组,GCS评分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维持术后恢复期间循环稳定效果不明显,但能加快全身麻醉后苏醒,提高苏醒质量.
作者:沈宁;陈中刚;罗刚健;李晓芸;蔡珺;黎尚荣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波碎石清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较大结石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采用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波碎石清石术治疗的输尿管上段较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均为一期取石,结石清除率100%,平均手术时间7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80 mL,平均住院时间6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波碎石清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较大结石,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恢复快,安全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军晖;邢念增;李建兴;康宁;闫勇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固肾益精汤治疗绝经后妇女胸腰椎骨折及预防骨折再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12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固肾益精汤(治疗组)及单纯钙剂(对照组),进行疗效对照研究,用药1年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血碱性磷酸酶(ALP)、尿HOP/Cr比值及DPD/Cr比值.治疗后随访2年,统计两组患者再骨折率.结果:用固肾益精汤治疗1年后,治疗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及ALP均高于对照组,尿HOP/Cr比值及尿DPD/Cr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组再骨折率为3.2%,对照组为13.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固肾益精汤治疗绝经后胸腰椎骨折效果明显,可明显提高骨密度,增强成骨细胞活性及有效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作者:钟润泉;潘刚明;邓伟民;张国超 刊期: 200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