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凤;刘进
目的:通过对65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分析,以探讨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的特点.方法:分析65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6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5.1岁.好发于春秋季(66%),大部分有明确诱发因素.皮损分布多在三叉神经(63%).寻常性皮损占89%.并发症有疱疹后遗神经痛占38%.结论:头面部带状疱疹病情重,并发症多.治疗该病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及联合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减轻神经痛十分有效.
作者:刘慧锋;秦智勇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并发重度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1997年10月至2005年12月间我科共收治358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其中121例(33.8%)发生低钠血症(血清钠<135 mmol/L),对其中8例重度低钠血症(血清钠<120 mmol/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25~51岁,平均36岁,均因车祸或高处坠落致伤,7例为颈脊髓损伤,1例为胸髓损伤,均为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A级),2例合并有轻度闭合型颅脑损伤.平均出现低钠血症时间为伤后(5.7±1.8)d,低血清钠浓度为(111.6±4.0)mmol/L,出现低钠高峰时间为伤后(8.1±2.0)d,低钠持续时间(20.9±5.9)d.8例均给予深静脉插管,行中心静脉压监测.6例经限水、补钠等治疗后低钠血症纠正,2例低钠血症进行性加重,出现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合并有肺部感染.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易并发低钠血症,由于其症状隐匿,常不被重视,一旦出现重度低钠血症,治疗非常棘手,死亡率高.
作者:朱志刚;金大地;陈建庭;江建明;王吉兴;瞿东滨;鲁凯伍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行全身麻醉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期对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行鼻内窥镜手术老年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18例,对照组18例,采用双盲原则,试验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1 mL/kg,其中一半剂量于1 min内推注完毕,另一半则以注射泵按100 mL/h持续输注,对照组则以生理盐水替代,剂量及用法同试验组.观察并记录拔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自主通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及格拉斯哥(GCS)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恢复期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苏醒时间快于对照组,GCS评分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维持术后恢复期间循环稳定效果不明显,但能加快全身麻醉后苏醒,提高苏醒质量.
作者:沈宁;陈中刚;罗刚健;李晓芸;蔡珺;黎尚荣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提高对膀胱小细胞癌的认识水平.方法:对3例膀胱小细胞癌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60岁.分期T2N2M01例,T2NXMX1例,T2N2M01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化疗1例,单纯辅助放、化疗1例,放弃治疗1例.手术联合化疗者随访30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放弃治疗者发现肿瘤2个月后随访见肝转移.结论:膀胱小细胞癌预后差,根治性膀胱全切加联合化疗有助于存活期的延长.
作者:曾健文;莫鉴锋;吴小伟;龚国毅;毛振敏;曾鹏 刊期: 2007年第22期
患者女,25岁,2001年5月1日起畏寒、高热、干咳,于当地医院检查Hb 70g/L,WBC 7.0×109/L、多颗粒型早幼粒细胞0.60、血小板46×109/L.骨髓早幼粒0.795(98%属多颗粒型),符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用多种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高热不退,于6月17日收住我院.入院查体:T 40℃,心肺(-),胸骨压痛,肝右肋下3 cm,脾不大.
作者:王炳华;李秀芹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总结术前在手术室开展医院健康教育对减轻病人应激反应和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对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共748例择期外科、妇产科手术患者做了术前访视和评估,术中安抚与鼓励,术后随访与评价.结果:术前精神紧张者由79.3%下降至42.0%,对手术充满信心者由64.0%增加为78.0%;术中均能够主动配合麻醉、手术及各项护理操作;术后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0%.结论:手术室开展医院健康教育,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确保手术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密切了医、护、惠间的关系,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业务素质.
作者:王哲敏;李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特点、孕期诊断和产时适宜的处理方法,改善临床结局.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06年1-12月间住院分娩孕产妇1 496例次的临床资料,对这些病历中发生前置胎盘或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生前置胎盘23例,占同期住院分娩孕产妇总数的1.54%(23/1 496);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5例,占同期住院分娩孕产妇总数的0.33%(5/1 496),占前置胎盘总数的21.74%(5/23).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产时、产后平均出血量为2 000 mL,明显多于单纯性前置胎盘患者的出血量(550mL).5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在适当的处理下,无一例需行子宫切除.结论:(1)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发病率较高,病情凶险,终止妊娠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非常重要.(2)孕期或产前对发现前置胎盘者,有剖宫产史、刮宫史、多产及孕妇年龄≥35岁高危因素者,经腹彩超检查评估有无胎盘植入,应视为重要的常规检查.
作者:孔欣;张娟辉;李琴;黄雪霞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长托宁作为术前用药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腺体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分为阿托品组(A组)和长托宁组(B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给予阿托品和长托宁,观察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血糖浓度和腺体分泌量.结果:围术期B组患者心率明显低于A组,血糖浓度低于A组,腺体分泌量少于A组.结论:长托宁作为术前用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腺体分泌少的特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前用药.
作者:明艳;胡忠诚;李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转化生长因子表达及粉防己碱的干预作用.方法:气管内注入少量内毒素与熏香烟复合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并分成正常对照组(Ⅰ组)、COPD疾病模型对照组(Ⅱ组)、COPD疾病模型(气虚型)+粉防己碱治疗组(Ⅲ组)、COPD疾病模型(阴虚型)+粉防己碱治疗组(Ⅳ)、COPD疾病模型(血瘀型)+粉防己碱治疗组(Ⅴ组),测定大鼠肺组织支气管黏膜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结果:Ⅰ组TGF-β1在支气管黏膜上皮呈弱阳性表达(+);Ⅱ组上述部位呈强阳性表达(+++);Ⅲ、Ⅳ、Ⅴ组TGF-β1在上述部位表达强度介于Ⅰ组和Ⅱ组之间.Ⅱ组TGF-β1相对含量为0.457±0.047,高于Ⅰ组的0.213±0.034,有显著差异(P<0.05).Ⅲ、Ⅳ、Ⅴ组TGF-β1相对含量为0.250±0.019、0.270±0.028、0.242±0.034,低于Ⅱ组(P<0.01),Ⅲ、Ⅳ、Ⅴ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粉防己碱能减缓支气管平滑肌厚度,减少支气管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能抑制COPD的气道重塑形成.
作者:周玉皆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580例ⅣP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进行总结.结果:全部患者康复出院,无输血病例.结论:加强对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获得良好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作者:金菊英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分析髓质海绵肾(medullary sponge kidney,MSK)儿童期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1例儿童期起病MSK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MSK中,影像学诊断9例,病理学诊断2例:表现为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泌尿道感染和肾结石各3例,另有2例表现为梗阻性肾积水;就诊时已有体格发育迟缓4例,严重肾功能损害4例,包括肾衰竭2例,单侧肾脏无功能2例.结论:MSK儿童期起病的表现形式多样,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并发症可减少体格发育迟缓和严重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改善预后.
作者:刘美娜;蒋小云;庄思齐;李易娟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抑肽酶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患者术中、术后血浆内皮素-1(ET-1)、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40例CABG患者分为两组,抑肽酶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6万kU/kg),对照组不加.放免法测定两组血浆ET-1、IL-8水平.结果:两组体外循环前血浆ET-1、IL-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以后各时点抑肽酶组血浆ET-1、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阻断前血浆ET-1水平达到高峰,开放30 min时血浆内皮素水平出现第二个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术后6 h抑肽酶组血浆内皮素水平仍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IL-8水平于开放60 min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结论:体外循环及缺血再灌注是导致ET-1、IL-8释放的直接因素,抑肽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成伟;李继良;骆铁波 刊期: 2007年第22期
胃黏膜持续暴露在各种潜在的有害因子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胃黏膜的完整性,其中感觉神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胃内感觉神经主要来源于两种途径:脊髓传入神经来自脊髓背角神经节,迷走传入神经来自迷走神经核和结节状神经节.多数支配胃的脊髓传入神经纤维上存在对辣椒素(capsaicin)敏感的辣椒素受体,即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醛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TRPV1),又称辣椒素-敏感感觉神经(capsaicin-sensitive sensory neurons,CSSN).
作者:李成龙;屠伟峰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对机体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5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分为腹腔镜囊肿剔除术25例(腹腔镜组)和开腹囊肿剔除术25例(开腹组).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 d时取静脉血,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羟胺法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两组术后1 d时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3 d时开腹组CRP进一步升高,其余指标有所回落,开腹组术后1、3 d时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腹腔镜组术后1、3 d时MDA、SOD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开腹组术后1 d时MDA明显升高,而SOD明显降低,术后3 d时均有所恢复,但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3 d时开腹组MDA均高于腹腔镜组,而SOD均低于腹腔镜组.结论: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微炎症反应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较剖腹手术低,且恢复迅速.
作者:柯妍;余艳红;张广亮;秦薇;盛超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简称小切口手术)与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简称常规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80例(8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40例(40眼),分别施行小切口手术与常规手术,并全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分别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完成时间、术后视力、角膜损伤、后囊破裂与玻璃体溢出、虹膜与瞳孔改变、房水反应情况等指标.结果:手术完成时间A组平均为24 min,B组为40 min,A组术后视力恢复较快、较好,虹膜脱出及术后瞳孔变形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在角膜损伤、后囊破裂及玻璃体溢出、房水反应等指标两组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小切口手术不论从手术完成时间、视力恢复、术后虹膜与瞳孔改变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手术.
作者:陈惠;邓洪;谢青 刊期: 2007年第22期
脊柱减压/内固定作为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之一,对某些脊柱疾患的确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短期内还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不是说这种技术已经达到完美,而是其他动力性固定方法尚属探索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弹性纤维材料的采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和后部小关节成形术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动力性固定方法,也是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金大地教授在国内采用弹性材料作脊柱内固定的研究较为深入,此部分内容将在其他章节阐述,本文仅就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新进展进行讨论.
作者:黄东生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分析病例,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并结合文献讨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诊治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困难为常见的症状,胸片和CT及肺功能改变可提示诊断,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和肺活检可确诊,单侧或全肺灌洗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虽然少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只要提高认识,诊断并不困难,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和肺活检多可获得诊断,治疗以灌洗治疗为首选,效果显著.
作者:史玉凤;刘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胃癌是世界上主要的癌症之一,现已公认,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了细胞的凋亡减少、增殖增加及细胞去分化等多个细胞生命活动,终引起细胞的失控性生长,而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终都要汇聚到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上来,使细胞周期发生紊乱.
作者:吴巨钢;姜波健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分析终末期肝病肝肺综合征(HPS)患者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26例HPS患者为HPS组;20例无低氧血症、无原发心肺疾病的原位肝移植术患者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接受改良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观察术中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术后转归.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HPS组术前心排量(CO)较高,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体循环阻力(SVR)及肺循环阻力(PVR)均较低;术中SVR、PVR均较低,而PAWP在新肝期较低.(2)与术前相比,HPS组CO在新肝15min时较低,新肝30min后无差异;对照组在新肝15min时差异无显著性,新肝30min后上升.(3)与术前相比,HPS组PVR在新肝30min后差异无显著性,SVR下降;对照组在新肝30 min后PVR、SVR均下降.(4)HPS组患者围术期死亡6例,死亡率为23.1%,对照组全部存活.结论:HPS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表现为高心排量、低体及肺循环阻力的状态,其围术期死亡率高.
作者:罗刚健;黎尚荣;易慧敏;甘小亮;黑子清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颈椎管减压术后神经根病发生的病理机制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4例该病患者进行随访、JOA评分和回顾性分析.其中颈前路手术后4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6例,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后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后1例.除药物治疗、功能康复训练外,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JOA评分改善率为76%.所有患者运动、感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9例三角肌、肱二头肌恢复至3~4级,生活可自理,11例感觉恢复正常.结论:颈椎管减压术后神经根病的发生机制有多种可能,减压后脊髓漂移导致神经根牵拉或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其主要的病理机制.应以预防为主,经过功能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后肌力、感觉均可获得一定恢复.高压氧治疗可能缩短其康复时间.
作者:肖延河;陈峰;姜永涛;李昊;姜涛 刊期: 200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