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治疗方法对前房积血疗效的影响

孙莉

关键词:眼出血, 眼损伤, 尿激酶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前房积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挫伤性前房积血126例共131眼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止血、促血吸收药物治疗,B组采用止血、促血吸收、尿激酶治疗.依据积血量的吸收和视力的恢复判断治疗的效果.结果: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止血、促血吸收及尿激酶的综合治疗对挫伤性前房积血为有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血液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机体的免疫应答,是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首先捕获抗原,经过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号传递给T细胞和B细胞,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是已知的功能强的专职APC,能够摄取抗原,还可以摄取和转运抗原的特殊膜受体,同时能高效摄取低浓度抗原,是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的高效刺激因子.而且,少量的抗原与DC作用足以激活T细胞[1].因此,DC被认为是联系天然防御功能和获得性免疫的关键.

    作者:李慧;谭晓华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12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76例跟骨骨折采用切复AO跟骨解剖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本组76例术后均获随访,76例93侧跟骨骨折,按疗效评定标准,优51侧,良40侧,可1侧,差1侧.结论: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较多,术前正确的评估,术后对常见并发症有针对性观察及护理,可有效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陆群央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头面部带状疱疹65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65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分析,以探讨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的特点.方法:分析65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6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5.1岁.好发于春秋季(66%),大部分有明确诱发因素.皮损分布多在三叉神经(63%).寻常性皮损占89%.并发症有疱疹后遗神经痛占38%.结论:头面部带状疱疹病情重,并发症多.治疗该病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及联合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减轻神经痛十分有效.

    作者:刘慧锋;秦智勇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摆型矫治器远移第二磨牙矫治牙列拥挤的近期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摆型矫治器远移第二磨牙矫治牙列拥挤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1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上牙弓Ⅰ~Ⅱ度拥挤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采用摆型矫治器实施上颌第二磨牙向远中移动,同时配合J型钩和Ⅱ类牵引,以矫治牙列拥挤.结果:上颌第二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距离为(4.12±1.62)mm,大为6.85 mm,小为3.28 mm.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基本不变.结论:摆型矫治器是一种简便,对患者依赖少的上磨牙远移装置,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谷永江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研究进展

    慢性下腰痛[1](chronic low back pain)是影响人类生存质量和劳动能力的常见的原因之一.既往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只有不到15%的患者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导致的下腰痛[2],绝大多数的患者(85%)是非神经源性疼痛的下腰痛,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被怀疑为肌肉韧带损伤或退变性疾病导致的下腰痛.

    作者:闫慧博;鲁凯伍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硝酸甘油贴膜与硫酸镁联合治疗早产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硝酸甘油贴膜与硫酸镁治疗早产的疗效及其新生儿的预后.方法:选入孕28~37周之间的先兆早产患者共213例,随机分组分别接受联合用药或单一用药.联合用药组给予硝酸甘油贴膜及静脉滴注硫酸镁,单一用药组仅用硫酸镁.观察比较两组妊娠延长的时间及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两组入选病例的临床特征相似.联合用药组发生在孕32周前的早产减少,新生儿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但硝酸甘油贴膜有一定的副作用.结论:联合应用硝酸甘油贴膜与硫酸镁治疗早产更为有效,可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作者:王林;陈必良;辛晓燕;杨红;滑玮;张俊茹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持续性枕后位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分娩方式及母儿并发症.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28例持续性枕后位孕产妇(枕后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期枕前位分娩的128例作为对照组(枕前位组),比较两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枕后位组胎头下降延缓、第二产程延长、剖宫产及软产道裂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P<0.01),产钳助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于枕前位组(P<0.05),而自然分娩率明显低于枕前位组(P<0.01).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导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早诊断与处理潜在问题并选择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俞斌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的处理与手术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处理的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55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孕产妇临床资料,以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260例为观察组,行单纯性剖宫产术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产褥病发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变性率明显升高.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必要而且可行的,手术方式应适情况而定.

    作者:杨蕾;侯红瑛;范建辉;梅志雄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介入治疗与介入加放疗结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单纯介入治疗与介入加放疗结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43例胰腺癌患者中26例伴有肝转移,对全部患者进行了3~4次经导管动脉化疗,对其中19例患者同时进行胰腺癌原发灶放疗.结果:介入治疗组中原发灶未增大的比率为62.5%,但无一例缩小.介入加放疗结合治疗组原发灶未增大的比率为84.2%,其中缩小比率为15.8%.经介入治疗后肝转移灶减少或缩小比率为69.2%,增加的比率为30.8%.疼痛缓解的占74.3%,食欲增加、体力状况改善的占83.7%.介入治疗组生存期为6~8个月的占37.5%,生存期为1年的占16.6%.介入加放疗结合治疗组生存期为6~8个月的占42%,生存期为1年的占21%.结论:胰腺癌单纯介入治疗可以明显地改善临床症状,控制转移病灶的发展,但对原发病灶的控制及延长生存期不如介入加放疗结合组.

    作者:尹华;贾广志;王学静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老年人食管破裂18例临床分析

    从1994年1月至2007年3月我院共收治食管破裂患者26例,18例是60岁以上老年人,占同期发病的69.2%,现就这18例老年患者诊治过程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年龄60~86岁,平均73岁.男14例,女4例,汉族12例,蒙古族3例,满族1例,回族1例,鄂伦春族1例;城镇居民10例,农民6例,牧民2例.有饮酒和喜食辛辣食物嗜好的7例.从发病到就诊时间2 h~5 d.同时患有其他系统疾病的15例,不能提供既往史的有3例,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前列腺良性增生症、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居多.

    作者:周建华;张志忠;刘景平;张海亭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芦荟大黄素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AE)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AE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549细胞周期分布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549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的变化.结果:AE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呈明显上升趋势,表现出一定的浓度-时间-效应依赖关系.随着AE浓度的增加,A549细胞的G0/G1期比率逐渐上升,而G2/M期比率逐渐下降;同时A549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均上调.结论:AE能通过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曹奇峰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6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结果.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急诊手术,4例常规手术,术后4例行全脑放疗,2例联合化疗.结果:显微镜下全切2例,2例颅鼻沟通瘤颅内病灶全切,部分切除2例.随访4~18个月,死亡1例,3例无病情进展生存,2例病情进展生存.结论: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但对治疗较敏感的肿瘤.

    作者:李天栋;白红民;王卓才;杨帅;王国良;王伟民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小细胞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析与治疗

    目的:探讨小细胞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报告1例小细胞胃癌,并回顾性分析近20年中文文献报道的小细胞胃癌.结果:该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小细胞胃癌,术后13个月,无病生存.收集文献报道小细胞胃癌共13例,男10例,女3例,男女之比为3.3:1,平均年龄为55.8岁(36~70岁).临床症状依次是上腹部疼痛及上腹部不适8例(61.5%)、呕血及黑便3例(23.1%)、恶心呕吐1例(7.7%)及上腹部胀满1例(7.7%).肿瘤部位依次是胃窦部6例(46.2%)、胃角及胃体部5例(38.5%)、贲门部1例(7.7%)及吻合口1例(7.7%);大体类型是Bormann Ⅲ型11例及Bormann Ⅱ型2例;平均肿瘤直径为6.7 cm(3~12.5 cm).手术方式有胃大部切除10例及全胃切除3例,11例并发淋巴结转移(2例并发同时性肝转移).除1例失访外,12例小细胞胃癌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25.0%(3/12)及8.3%(1/12).结论:小细胞胃癌生物学特性凶险,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治疗可选择根治性切除,辅助化疗.

    作者:韩少良;饶华民;程骏;陈哲京;姚建高;朱冠保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治疗宫颈原位癌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治疗宫颈原位癌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经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原位癌病例101例,治疗组为45例行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宫颈原住癌患者,对照组为同期行腹式全宫切除术的56例宫颈原位癌患者,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12~50个月,两组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残留.结论:宫颈原位癌患者,如需切除子宫,可选用腹式全宫切除术,也可选用微创的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

    作者:沈宏伟;颜杰文;柯佩琪;费慧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不同时点氟比洛芬酯预先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止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围术期不同时点应用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止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45例,年龄34~59岁,分为氟比洛芬酯预先镇痛组(PR组)、氟比洛芬酯术后注射组(PO组)和对照组(CO组),每组15例.手术开始前30 min PR组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PO组不注药,CO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手术结束时PR组再静注氟比洛芬酯25 mg,PO组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CO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分别在术后不同时点进行痛觉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患者术后第一次需求镇痛药距术毕的时间,术后24h内使用镇痛药次数,以及出现的副反应,如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及异常出血等.结果:首次需求镇痛药时间PR、PO组均较CO组延迟(P<0.01).24h内镇痛药使用次数PR组少于PO组和CO组(P<0.01).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PR组24 h内评分低于PO、CO组,而PO组4 h内评分低于CO组(P<0.01).Ramsay评分,PR、PO组8 h内评分高于CO组(P<0.05).而3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出血等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术毕再静注氟比洛芬酯25 mg,较术毕单次用药可取得良好的预先镇痛、镇静及阿片药物节俭效应,并未增加药物副反应.

    作者:张艳;陈剑龄;罗福荣;周宁;冯志顺;曹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髓质海绵肾儿童期发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髓质海绵肾(medullary sponge kidney,MSK)儿童期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1例儿童期起病MSK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MSK中,影像学诊断9例,病理学诊断2例:表现为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泌尿道感染和肾结石各3例,另有2例表现为梗阻性肾积水;就诊时已有体格发育迟缓4例,严重肾功能损害4例,包括肾衰竭2例,单侧肾脏无功能2例.结论:MSK儿童期起病的表现形式多样,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并发症可减少体格发育迟缓和严重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改善预后.

    作者:刘美娜;蒋小云;庄思齐;李易娟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高速涡轮钻在上颌埋伏牙拔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高速涡轮钻在拔除上颌埋伏牙的应用优点.方法:将符合上颌埋伏牙的8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用高速涡轮钻辅助拔除,对照组为用一般凿骨法拔除,观察两种拔牙法对机体的创伤大小和伤口愈合情况以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结果:实验组的拔牙创伤小,创口愈合情况佳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与一般凿骨拔除法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高速涡轮钻拔除上颌埋伏牙能明显减少拔牙对机体的创伤,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拔牙创口的愈合.

    作者:江穗;郭泽鸿;陈仲伟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鼻内镜下经口行儿童腺样体切除术20例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病,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儿童鼾症、鼻窦炎的主要病因.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应用及手术器械的发展,鼻内镜手术不再局限于鼻腔、鼻窦的手术,正向鼻窦周围扩大其手术治疗范围.应用鼻内镜直视下切除肥大腺样体的手术,也逐渐取代传统的刮除手术[1-3].我科自2005年起,完成应用鼻内镜直视下经口应用电动切割系统行腺样体切除术,共20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建国;孔介庭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卵巢囊肿蒂扭转保守性手术20例

    目的:探讨卵巢囊肿蒂扭转保守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3年7月至2006年7月20例卵巢囊肿蒂扭转病人行直接复位或先结扎卵巢动、静脉后复位治疗.结果:经复位后18例输卵管、卵巢颜色改善或恢复正常,保守治疗成功,未见肺栓塞发生及再灌注损伤.结论:对年轻的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行保留卵巢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邹明英;李晓玲;吕旺桂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肺泡蛋白沉积症9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病例,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并结合文献讨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诊治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困难为常见的症状,胸片和CT及肺功能改变可提示诊断,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和肺活检可确诊,单侧或全肺灌洗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虽然少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只要提高认识,诊断并不困难,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和肺活检多可获得诊断,治疗以灌洗治疗为首选,效果显著.

    作者:史玉凤;刘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