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景新;林更加
目的:评估瞬态耳声发射(TEOAE)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对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EOAE及ABR对我院206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先用TEOAE进行初筛、复筛、再复筛,仍未通过者测试ABR,2次ABR测试异常者诊断为听力障碍.结果:206例高危新生儿用TEOAE筛查,初筛未通过率为170‰(35/206),复筛为136‰(28/206),再复筛为102‰(21/206),用ABR复查诊断为听力障碍疾病29‰(6/206).结论:TEOAE及ABR很适合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TEOAE与ABR合用能早期发现听力障碍.
作者:梁雯;梁健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儿男,5岁2个月,身高102 cm,体重20 kg.既往无胃病史,以睾丸鞘膜积液,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睾丸鞘膜积液翻转术,术前禁食饮16 h.患儿入室前肌注阿托品0.3 mg,入室后意识清楚,哭闹、语言流利.监护仪显示窦性心律(HR)105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7%,肌注氯胺酮100 mg后,开放上肢静脉.静注咪达唑仑3.0 mg,病人自主呼吸良好,鼻导管吸氧,SpO2100%,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10 min后出现肢体活动,静注芬太尼0.05 mg,丙泊酚30 mg.术中出现疼痛刺激时,间断静注氯胺酮、芬太尼、咪达唑仑维持麻醉.手术历时70 min,手术顺利,术中麻醉平稳,术毕准备送病人出手术室时,突然发生大量胃内容物反流,从口、鼻腔涌出造成误吸.SpO2迅速下降至70%,立即摇床改为头低位,吸引器吸引,在吸引的同时改用面罩加压供氧.
作者:王荣;孙兵斌;李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保留上极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经验,改进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操作,并讨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8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30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行保留上极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300例中出现声嘶7例,经营养神经治疗3~5个月后缓解.术后手足抽搐5例.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该术式灵活性强,操作简便,手术疗效确切、安全、并发症少.
作者:钟景新;林更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我院1976年6月至2005年8月期间69例胸腹联合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穿透性损伤29例,钝性损伤40例.左侧膈肌破裂48例,右侧膈肌破裂18例,双侧3例.形成创伤性膈疝28例.术前诊断为胸腹联合伤37例,术中探查发现的32例.手术取胸部切口30例,腹部切口24例,胸和腹分别切口12例,胸腹联合切口3例.结果:全组死亡6例,死亡率8.7%,其中分别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颅脑损伤1例.56例病人复查,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情危重、伤情复杂、诊治困难;对胸腹交界部位遭受创伤的病人应高度怀疑胸腹联合伤的存在;对出现创伤性膈疝的病人,胸部X线和CT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断;及时、正确的外科手术是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张晓明;殷桂林;胡建才;朱水波;谭焱;董永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原发性肝癌病程短、流行广、病死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1],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药物在肝中分布较少,1906年ENRILICH首先提出靶向给药的概念,他认为应将药物选择性分布于病变部位以降低其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并使病变组织的药物浓度增大,从而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近年来,针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的靶向治疗成为热点,可考虑从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三个水平实施靶向治疗.
作者:杨谦;赵媛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下颌骨居于人体的显露部位,易受到外力打击而引起骨折.其治疗方法主要是解决复位、固定问题.目前的固定方法多采用颌间牵引固定、骨间钢丝固定以及夹板内固定等方法[1].下颌骨骨折的治疗趋向于坚强内固定,从而使颌间牵引固定成为辅助治疗方法.我科自2000年采用微型钛板单层骨皮质固定,辅助短期颌间或颏帽固定,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饮食、口腔卫生和咀嚼功能指导的综合方法治疗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茂强;赵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骨脉康胶囊的制备和药理作用,观察骨脉康胶囊用于骨折、挫伤、骨质增生、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类风湿、脑震荡、痛风等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大鼠和小鼠做以下实验,(1)对小鼠皮下血斑吸收的影响;(2)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3)对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4)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5)对小鼠扭体反应的镇痛作用;(6)对小鼠热板法的镇痛作用.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作自身对照观察等.结果:骨脉康胶囊对血斑吸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对所观察的骨折等病种疗效显著.结论:骨脉康胶囊有补气活血通络,消肿行气止痛等作用,对相关病种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庞斌;刘岳生;杨荣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们自2002年8月至2005年1月应用显微镜下行声带任克水肿显微手术治疗3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与以往直视下手术相比,具有术野清晰,层次清楚,不易残留,不易损伤声带中、深固有层的特点,术后辅以超短波理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勇刚;俞海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延迟性脾破裂(delayed splenic rupture,DSR)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脾外伤的10%~15%[1].因其伤情隐匿、病情急、变化快,易误诊,其死亡率和误诊率高于一般的脾破裂[2].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间共收治延迟性脾破裂20例,现就外科诊治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海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T片定位对5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钻颅小骨孔皮层下穿刺,抽吸、冲洗、粉碎血肿,置管用纤溶药物溶解引流残留血肿.结果:首次血肿清除率40%~75%,总清除率约92%,早期手术能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结论:该项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对高血压脑出血有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降低颅内出血再发的机会.
作者:吴分浪;邵强;关则俭;陈秋明;王汝飞;曾昭明;冯志铁;黄维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CT定位经皮氩氦刀冷消融治疗支气管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20例支气管肺癌,经过CT检查或气管镜检或定位穿刺、痰细胞检查找癌细胞,全部经病理确诊为支气管肺癌.其中Ⅱa期10例,Ⅲb期34例,Ⅲa期44例,Ⅲb期32例.全部病例给予在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氩氦刀冷消融治疗.治疗前后均作X线胸片及CT胸部扫描检查对比.结果:本组病例经过经皮肺穿刺冷消融治疗的CT复查近期有效率为95%.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率为胸痛减轻或停止79%,咯血减少或停止80%,咳嗽减少或停止70%,呼吸困难减轻或改善72%.上述一种或几种症状改善的持续时间1~21个月,平均13个月,生存率为6个月61%,12个月27%.结论:CT定位经皮肺穿刺冷消融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支气管肺癌安全、有效.
作者:王运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C2椎弓骨折伴C3失稳或脱位又称为Hangman骨折,占颈椎损伤的7%~20%[1],可造成椎体的前脱位及椎间盘破裂,导致上颈椎不稳,而产生颈痛、颈僵等症状,较少伴发神经症状.对Hangman骨折,国内报道较少,多采用保守治疗及前路C1、C2和后颈C1~C3融合术.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4年9月共收治Hangman骨折6例,部分应用后路Axis钢板螺钉固定,获得良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传宝;郭秀丽;廖光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苍苓止泻口服液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256例患儿分为3组,治疗组90例,采用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对照1组85例,采用病毒唑治疗;对照2组81例,采用穿琥宁治疗,观察各组疗效及病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在缩短病程方面明显优于对照1、2组(P<0.01).结论: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欧燕芬;高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病人使用芬太尼或雷米芬太尼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方法:50名ASA Ⅰ或Ⅱ级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麻醉诱导用异丙酚、罗库溴铵及芬太尼(n=25,2 μg/kg,芬太尼组)或雷米芬太尼(n=25,1 μg/kg,雷米芬太尼组).气管插管后,以异丙酚及所研究的阿片药维持麻醉,用药据临床标准随时调整.若疼痛(VAS)(0~10分)≥4则静注吗啡,30 min出现2次以上PONV(恶心或呕吐)予用甲氧氯普胺.记录术后(2、12和24 h)VAS、需要吗啡、发生PONV病人数及需用甲氧氯普胺治疗的病人数.结果: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ASA分级、异丙酚剂量,VAS及吗啡量差异无显著性.术后2~12 h间出现恶心的人数芬太尼组为10例,雷米芬太尼组为3例(P<0.05);出现呕吐芬太尼组为8例,雷米芬太尼组为2例(P<0.05),其中芬太尼组7例,雷米芬太尼组1例需用甲氧氯普胺治疗(P<0.05).术后0~2 h和12~24 h PONV发生率雷米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手术病人芬太尼麻醉与雷米芬太尼麻醉比较,在术后2~12 h,PONV发生率和抗呕吐药量均增加.
作者:肖昭扬;吕美红;郑国鹏;左民;郭维嘉;安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又称痣癌或色素痣,是一种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高度恶性肿瘤,临床多见原发于皮肤,也可发生于眼、鼻腔、咽喉、肛管直肠、中枢神经系统等处.文献[1]报道MM脑转移(brain metastases of malignant melanoma,BMM)的发生率为8%~46%,而尸检报告的发生率高达55%~75%.BMM是MM发展的终末阶段,病情进展迅速,往往是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一些学者就BMM的治疗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东霞;李先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4年我院收治的20例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资料,发生原因为车祸伤12例,刀刺伤8例.均手术治疗,剖胸术9例,剖腹术11例.结果:术前确诊18例,治愈19例,死亡1例.结论:创伤性膈肌破裂一旦确诊都应手术治疗,手术径路应视伤者的胸腹部情况而定,应遵循先重后轻,先处理致命伤,术式简单有效的原则.X线检查对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作者:李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手术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自1985年1月至2005年5月心内直视手术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7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法洛四联症矫正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结果:1例死于术中复跳困难,14例治愈出院.术后复查彩色超声心动图,导管无再通.结论: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或后天性心脏疾病的动脉导管未闭,只要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同期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吴功志;周耀洪;彭丛兄;吴亦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温冻存后脐血树突状细胞(DC)与EC109食管癌细胞融合疫苗体内致瘤性.方法:免疫磁珠标记法分选人脐血CD34+干细胞,细胞因子扩增培养为成熟DC,聚二乙醇(PEG)融合法制备EC109-DC融合疫苗,流式细胞术双阳性标记鉴定融合疫苗,-80℃低温冰箱冻存,3周后融冻,流式细胞术再次鉴定融合疫苗,行体内致瘤性研究.结果:(1)融冻后疫苗体外半悬浮生长;同时高表达FR和CD80;(2)融冻后疫苗接种于SCID小鼠体内未见肿瘤形成,脾、肺和肝等器官未出现肿瘤病变.结论:冻存未破坏融合疫苗的完整性,融冻瘤苗无体内致瘤性,其亲本EC109细胞的恶性生长特征已丧失,安全可靠.
作者:郭光华;谢丽华;陈素钻;俞晶;张娟;罗丽莉;苏中静;董红梅;徐虹;吴利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经皮射频消融(PRFA)联合无水酒精及热顺铂局部注射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1年2月至2004年9月采用B超引导下PRFA联合无水酒精及热顺铂局部注射治疗肝癌76例109个病灶,原发性肝癌40例,转移性肝癌36例.肿瘤直径1.5~15.0 cm,应用RF-2000和10电极LeVeen射频针.对1~2 cm的小肿瘤选择Chiba针进行局部注射消融,而对>3 cm者应用Quadra-Fuse多位穿刺注射针.结果:PRFA及局部注射消融治疗经过均顺利,并发症4例(5.3%),无相关死亡.随访率96.1%,随访期12~43个月,缓解率(CR+PR)为94.7%.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1%、75.4%和42.9%.结论:PRFA联合局部注射消融是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的有效微创疗法.
作者:崔彦;李晓鸥;周立艳;吉敏;刘子沛;董满库;王平;张宏文;李成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下咽癌中以梨状窝癌为常见,由于此处癌肿有丰富淋巴引流及黏膜下广泛浸润,故对其必须进行广泛切除[1],2000-2003年我科对6例中晚期梨状窝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切除包括患侧喉组织在内的颈部组织,以残存喉黏膜瓣修复重建下咽腔,恢复患者吞咽功能,取得良好整复效果.
作者:吴元庆;戚健伟;初亭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