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硒、镉对荷人肝癌裸鼠癌细胞的协同影响

段耀奎;曹文华;李爱国;周欣;康颂建;王庆宝

关键词:肝肿瘤, 硒, 镉
摘要:目的:研究微量元素硒、镉对裸鼠人肝癌细胞的协同影响作用.方法:将 SMMC-7721人肝癌细胞接种于 ALB/C-nu/nu裸鼠,癌细胞成活后,分组分别每日腹腔注射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硒、镉溶液,分别于第 10、20天观察肝癌细胞的变化.结果:腹腔注射镉组抑瘤率减小并变为负值,肝癌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减小,且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抑瘤率负值的绝对值逐渐加大,癌细胞的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减小;而腹腔注射硒组,抑瘤率和肝癌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均增大,且硒的抑瘤率和肝癌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均与腹腔注射硒的浓度成正相关.结论:镉可促进肝癌细胞在体内的生长,而硒可明显抑制机体肝癌细胞的生长.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表现有癫痫发作的肝豆状核变性6例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是一种先天性家族遗传性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国内较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表现有癫痫发作者较少见,我院 1997年 1月至 2005年 5月收治有癫痫发作的 HLD共 6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闫斌;郝静;吴风银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脓毒症大鼠肝损伤与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子的关系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与严重感染性休克大鼠肝组织和血浆白介素-6(IL-6)表达及组织炎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模型制造腹腔感染,随机将 56只大鼠分为正常组、CLP组和 CLP+ STAT抑制剂(RPM)处理组.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试剂盒分别测定血浆和肝 IL-6 mRNA和蛋白水平;生化方法测定血浆转氨酶(AST),HE染色病理切片检测肝组织炎症反应程度.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CLP后各时间点肝和血浆 IL-6 mRNA、蛋白含量均升高明显;同时 AST显著升高,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STAT 抑制剂处理后,与 CLP组相应时间点相比,CLP后血浆 AST和肝病理学评分均显著下降;但肝 IL-6 mRNA表达和血浆 IL-6蛋白含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抑制 STAT 活化可缓和脓毒症所致肝组织炎症反应,减轻肝组织损伤;这一作用可能与 STATI抑制剂(RPM)通过抑制 STAT的激活而调节 IL-6及其它炎症介质表达相关.

    作者:刘俊堂;齐绍鸿;曹怀宇;胡海霞;熊正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抗癫痫药妥泰对幼年Wistar大鼠骨骼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妥泰(topiramate,TPM)对幼鼠骨骼发育的影响.方法:将 3周龄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经口灌胃给药.实验组两组,给予 TPM 40 mg/kg及 TPM 80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苯妥英钠 80 mg/kg;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用药 3个月后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结果:实验组两组大鼠体重均低于阴性对照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等骨转化指标及血钙高于阴性对照组,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TPM高剂量组骨密度低于阴性对照组.结论:长期服用 TPM影响幼鼠体重增长及骨骼发育,高剂量较低剂量明显.

    作者:黄鈐沂;任榕娜;陈新民;叶礼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隐球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59例脑脊液指标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对脑脊液多项指标进行比较,研究隐球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要点.方法:对 2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 31例病毒性脑膜炎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其在入院 1周内脑脊液指标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入院 3周内脑脊液指标的动态变化.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入院 1周内脑脊液蛋白显著增高(≥1 g/L)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入院第 1周,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脑脊液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与病毒性脑膜炎病人的差异无显性;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脑脊液糖含量、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均明显低于病毒性脑膜炎病人,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病人,而氯化物含量与病毒性脑膜炎病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在入院 3周内的动态比较发现:(1)经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及红细胞数呈进行性降低,而淋巴细胞百分数无显著变化.(2)脑脊液糖和氯化物含量无显著变化,而蛋白含量呈进行性增高.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入院 1周内脑脊液蛋白≥1 g/L的影响因素与病人年龄和淋巴细胞百分数相关.结论:与病毒性脑膜炎相比,若病人在入院第 1周内其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降低,或在入院 3周内其脑脊液蛋白呈进行性增高,临床应高度疑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

    作者:钟建勤;钟志民;张耀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利多卡因依赖性1例

    患者男,47岁,教师.心前区闷痛 2 d,每日发作 3~ 4次,历时 20~ 30 min,可自行缓解,未介意.3 h前出现剧烈胸痛、憋闷、气短,不能平卧,出大汗.既往有哮喘性支气管炎及高血压病 20年.查体:T 36℃,P 100次 /min,R 20次 /min,BP 10.7/6.7 kPa.

    作者:杨志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阴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 11年间(1994-2004年)76例 AFP阴性肝癌患者和 2年间(2002-2003年)102例 AFP阳性肝癌患者在性别、临床表现、合并疾病 [乙型肝炎和(或)肝硬化 ]、Child-Pugh分级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γ GT)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FP阴性肝癌患者消瘦乏力、腹痛、腹部肿块的症状少于 AFP阳性肝癌患者(分别为 55.3% vs 82.4%、56.6% vs 75.5%、13.2% vs 45.1%,均 P<0.05),合并乙型肝炎较 AFP阳性肝癌少(68.4% vs 93.1%,P<0.05),Child-Pugh分级中 A级显著多于 AFP阳性肝癌(56.6% vs 32.4%,P<0.05),而 C级显著少于 AFP阳性肝癌(2.6% vs 16.7%,P<0.05);AFP阴性肝癌患者中γ GT异常者的比例少于 AFP阳性肝癌(64.5% vs 84.3%,P<0.05).两组患者在黄疸、腹水、肝硬化和 Child-Pugh分级中 B级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FP阴性肝癌患者临床表现较轻且缺乏特异性,诊断时依赖于多种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宜予重视.

    作者:胡迎宾;李定国;陆汉明;吴建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卵巢恶性Brenner瘤1例

    患者女性,50岁,主因经期延长 2年,经量较多,近 20 d感下腹憋胀,症状逐渐加重,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在右下腹触及 16 cm×12 cm×12 cm实性肿物,固定.腹水征阳性,腹水细胞学检查,病理报告查见癌细胞.术中见右卵巢肿物 1个,大网膜增厚,结肠旁沟、膈下数个结节.

    作者:黄勇;李春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儿童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5例报告

    目的:探讨儿童腹腔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 2000-2005年间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 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 IMT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外科处理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均有较长时间的发热史,其中 3例有反复腹痛发作史;肿瘤都位于腹腔肠系膜和后腹膜;3例伴有贫血(Hb 60~120 g/L);病损大径 3.5~15 cm.4例成肌纤维细胞瘤均为致密的梭形细胞型;显示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特异性蛋白阳性;5例肿瘤完整切除,随访 4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儿童 IMT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由增生的成肌纤维细胞和浸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组成.因其有局部浸润性生长和复发倾向的生物学特性,宜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

    作者:沈涤华;施诚仁;葛莉;吴燕;余世耀;严文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足月新生儿黄疸微生态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口服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干预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分为服药组和对照组,两组都于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奶,服药组口服培菲康胶囊,1粒/次,2次/d,用至黄疸消退为止.结果:服药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服药组经皮测胆红素峰值均低于对照组;服药组排胎便率、肉眼黄疸的例数、黄疸持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菲康可减少足月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升高.

    作者:谢兆丰;杨基龙;戴晓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性粒细胞在介导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严重的创伤、感染、休克均可伴有不同程度肠道血流量减少,导致低灌注性肠功能损伤,与低灌注血流量呈反比与技术时间呈正比;随着血供的恢复,肠组织结构又可发生再灌注性损害,总称为肠道缺血/再灌注(GIR)损伤.

    作者:郄文斌;屠伟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β-受体阻滞剂在电击抵抗性室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在电击抵抗性室颤(shock-resistant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 2002年 2月至 2005年 3月收治的 12例电击抵抗性室颤患者分为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治疗.结果:5例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均抢救成功.7例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 3例成功,4例死亡.结论:β-受体阻滞剂对电击抵抗性室颤有效,但需要较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

    作者:李瑜辉;赵洪磊;谭虹;李光;周颖玲;陈纪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胎儿胸腺发育中DNES细胞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目的:检测胎儿胸腺中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DNES)细胞的表达,初步探讨胎儿胸腺发育中 DNES细胞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18~40周胎儿胸腺组织,共 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嗜铬素 A(chromogranin A,Cg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在胸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gA和 NSE在 18~38周胸腺中均表达,27~28周前随胎龄增加表达渐增多,之后则渐减少,39周及 40周未见表达.CgA和 NSE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胸腺髓质:髓质胸腺细胞之间的阳性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胸腺小体周边的阳性细胞呈圆、椭圆或梭形.NSE阳性神经纤维在髓质形成纤维网,部分绕血管走行,形成血管周围丛.结论:胎儿胸腺中存在 DNES细胞,它们可能对胎儿期胸腺细胞的发育、分化及成熟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作者:方会娟;卢晓晔;覃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糖尿病及其血管合并症中的作用

    近的许多对于糖尿病(DM)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与 DM中血管异常相关,而此种血管异常可显著增加心血管及肾脏病变的危险性,而治疗目标是纠正各种危险因子,例如控制血压,调节血脂异常,改善高血糖及肥胖.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尤其是可以阻滞 RAAS的药物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来控制高血压已经广泛应用于 DM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许多临床试验证实了此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压,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这些试验同时也证实了阻滞 RAAS可通过血压依赖机制及非血流动力学机制来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颅内肿瘤放射治疗后脑水肿28例临床护理

    放射性脑水肿(radiative cerebral edema,RCE)是各种颅内肿瘤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于各个反应期,急性 RCE在放射治疗即刻至 10 h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脑水肿颅压增高表现 [1].慢性 RCE一般发生在治疗后 3~ 10周出现,大部分表现为头痛、呕吐,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缺失症状,如偏瘫、面瘫等.以下是我科 2002年 4月至 2005年 2月收治的 84例颅内肿瘤放疗后发生 RCE的 28患者的临床护理.

    作者:林瑞英;陈秀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类型的临床意义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带动脉血流参数,对胎儿脐带绕颈进行分型,为临床提供更多诊断依据.方法:选择晚期妊娠孕妇,在产前 1周内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对 119例有脐带绕颈与 50例无脐带绕颈胎儿的脐动脉血流参数,包括阻力指数(RI)、收缩期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小血流速度比值(S/D)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进行松绕与紧绕的分型.结果:RI、S/D在脐带绕颈松绕与无脐带绕颈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紧绕组与上述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脐带绕颈致胎儿宫内窘迫者在 104例松绕组中有 8例,15例紧绕组中有 9例.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动脉血流参数,对妊娠晚期脐带绕颈进行分型,将紧绕型脐带绕颈作为剖宫产的指征,对临床分娩方式的选择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关步云;白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青蒿素类药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青蒿素(artemisinin)是从青蒿中提取的内含过氧化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类的新一代抗疟药.目前其衍生物包括: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蒿甲醚(artemether)、蒿乙醚(arteether)及青蒿琥酯(artesun-ate).临床上用于抗疟有显著的疗效.近年来被报道具有抗肿瘤作用,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叶启翔;陆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26例临床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的特点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 1999-2005年儿内科住院的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合并颅内出血病例的资料.结果: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患儿合并颅内出血 26例,占该病例的 60%,病死率为 9%.26例单纯母乳喂养率为 92%,流动人口病例与常住人口病例之比为 2.71:1,在医院出生未肌注维生素 K占 39%.结论:单纯母乳喂养婴儿中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并不少见,病死率高,推广预防的常规措施十分重要.

    作者:谢兆丰;周宇;张庆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胸膜恶性间皮瘤1例

    患者男,17岁,学生.因胸痛、咳嗽、低热 20 d于 2005年 8月 31日入院.入院前 20 d无明显诱因感右侧下胸部疼痛不适,呈持续性胀痛,咳嗽时疼痛加剧.5 d后疼痛稍好转,又出现干咳、低热不适,以午后低热为主,体温 37.5~ 38.5℃.可自动退热,伴盗汗,无寒战,无腹痛、腹泻及其它不适.

    作者:刘桂霞;钟敏华;厉银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测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 ELISA法对 32例无并发症的 AGN和 15例并发严重循环充血的 AGN患儿在急性期及恢复期分别测定血清 cTnI水平.结果:并发严重循环充血患儿的 cTnI含量 [(0.359± 0.089)μ g/L]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 [(0.090± 0.058)μ g/L]和正常对照组 [(0.085± 0.019)μ g/L](P<0.05),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测定 cTnI对判断 AGN是否合并严重的循环充血及评价心功能状态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朱金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 MSCs,并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用尼龙柱法分离异体血 T淋巴细胞,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再将其分别与 MSCs及不同浓度 MSCs培养上清(100 μ L和 200 μ L)共同孵育,以单独培养的异体淋巴细胞为对照组,MTT法分别测定 T细胞的增殖并计算增殖转化抑制率.结果:MSCs及 MSCs培养上清均可使 PHA刺激引起的异体 T细胞的增殖转化受抑,MSCs组抑制率为 54.9%,MSCs培养上清组(100 μ L和 200 μ L)抑制率分别为 21.6%和 37.6%(P<0.01或 P<0.05).结论:MSCs通过细胞接触和分泌某些因子对同种异体免疫反应有负调节作用.

    作者:王景昌;白海;吴涛;路继红;欧剑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