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兆丰;杨基龙;戴晓萍
青蒿素(artemisinin)是从青蒿中提取的内含过氧化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类的新一代抗疟药.目前其衍生物包括: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蒿甲醚(artemether)、蒿乙醚(arteether)及青蒿琥酯(artesun-ate).临床上用于抗疟有显著的疗效.近年来被报道具有抗肿瘤作用,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叶启翔;陆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结核是一种全身各种组织都可以发生感染的疾病,为常见病及多发病,而腕部结核则比较少见,因其缺乏特异性局部体征而易误诊.近 15年来,我院收治手腕部结核 12例,在诊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回顾性总结如下.
作者:马宏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 ELISA法对 32例无并发症的 AGN和 15例并发严重循环充血的 AGN患儿在急性期及恢复期分别测定血清 cTnI水平.结果:并发严重循环充血患儿的 cTnI含量 [(0.359± 0.089)μ g/L]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 [(0.090± 0.058)μ g/L]和正常对照组 [(0.085± 0.019)μ g/L](P<0.05),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测定 cTnI对判断 AGN是否合并严重的循环充血及评价心功能状态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朱金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微量元素硒、镉对裸鼠人肝癌细胞的协同影响作用.方法:将 SMMC-7721人肝癌细胞接种于 ALB/C-nu/nu裸鼠,癌细胞成活后,分组分别每日腹腔注射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硒、镉溶液,分别于第 10、20天观察肝癌细胞的变化.结果:腹腔注射镉组抑瘤率减小并变为负值,肝癌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减小,且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抑瘤率负值的绝对值逐渐加大,癌细胞的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减小;而腹腔注射硒组,抑瘤率和肝癌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均增大,且硒的抑瘤率和肝癌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均与腹腔注射硒的浓度成正相关.结论:镉可促进肝癌细胞在体内的生长,而硒可明显抑制机体肝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段耀奎;曹文华;李爱国;周欣;康颂建;王庆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女,60岁,因间歇性腹痛、腹泻 1年余于 2004年 9月 21日收入院.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查体:腹平软,全腹无明显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肠鸣音活跃.
作者:王珍香;刘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典型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一些消化系统疾病也可以心前区疼痛、胸闷为主要表现甚至唯一表现,极易误诊.我院心内科 2003年 1月至 2005年 1月收治冠心病心绞痛 218例,其中 21例后确诊为消化系统疾病,现将其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拓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的少见胃肠道疾病,病变可累及从食管到直肠的全胃肠道壁各层,典型病例多见于 30~ 50岁患者,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 2倍.自 1937年 KAIJISER首次报道以来,特别是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国内个例报道增多,近年来我院收治 7例 EG,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福群;杨永军;孙景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口服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干预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分为服药组和对照组,两组都于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奶,服药组口服培菲康胶囊,1粒/次,2次/d,用至黄疸消退为止.结果:服药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服药组经皮测胆红素峰值均低于对照组;服药组排胎便率、肉眼黄疸的例数、黄疸持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菲康可减少足月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升高.
作者:谢兆丰;杨基龙;戴晓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严重的创伤、感染、休克均可伴有不同程度肠道血流量减少,导致低灌注性肠功能损伤,与低灌注血流量呈反比与技术时间呈正比;随着血供的恢复,肠组织结构又可发生再灌注性损害,总称为肠道缺血/再灌注(GIR)损伤.
作者:郄文斌;屠伟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与严重感染性休克大鼠肝组织和血浆白介素-6(IL-6)表达及组织炎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模型制造腹腔感染,随机将 56只大鼠分为正常组、CLP组和 CLP+ STAT抑制剂(RPM)处理组.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试剂盒分别测定血浆和肝 IL-6 mRNA和蛋白水平;生化方法测定血浆转氨酶(AST),HE染色病理切片检测肝组织炎症反应程度.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CLP后各时间点肝和血浆 IL-6 mRNA、蛋白含量均升高明显;同时 AST显著升高,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STAT 抑制剂处理后,与 CLP组相应时间点相比,CLP后血浆 AST和肝病理学评分均显著下降;但肝 IL-6 mRNA表达和血浆 IL-6蛋白含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抑制 STAT 活化可缓和脓毒症所致肝组织炎症反应,减轻肝组织损伤;这一作用可能与 STATI抑制剂(RPM)通过抑制 STAT的激活而调节 IL-6及其它炎症介质表达相关.
作者:刘俊堂;齐绍鸿;曹怀宇;胡海霞;熊正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大鼠 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米非司酮组,灌胃 4周后,分别取子宫内膜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测 survivin的表达.结果:(1)各组在位内膜 survivin的表达强度,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低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各组间异位内膜 survivin的表达强度均有明显差异,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低剂量组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3)不同组内在位、异位内膜 survivin的表达强度,高剂量、低剂量组异位内膜均明显低于在位内膜(P<0.01),而正常对照组异位内膜则高于在位内膜(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 EMS可能与降低 survivin的表达有关.
作者:徐慧;王自能;郑辉;朱颖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定量检测线粒体脑肌病突变型线粒体 DNA(mtDNA)所占的比例.方法:提取线粒体脑肌病患者血液和骨骼肌总 DNA,以 2对寡核苷酸为引物进行 PCR扩增,应用 Apa I和 Bgl Ⅰ酶酶切和琼脂糖电泳检测突变;在 PCR反应后一个循环加入α-32P-dCTP,产物同样酶切后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放射自显影,光度扫描仪扫描分析.结果:病例 1和 2存在 A3243G点突变,病例 1的血液和骨骼肌突变型 mtDNA分别为 35.2%和 65.9%,病例 2的为 37.0%和 63.6%;病例 3存在 A8344G点突变,其血液和骨骼肌突变型 mtDNA分别为 51.0%和 78.0%.结论:A3243G及 A8344G位点突变分别与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MELAS)和肌阵挛性癫痫伴破碎红纤维(MERRF)的发病有关,不同组织突变型 mtDNA所占比例不同.
作者:张炳峰;牛琦;潘世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复制 AngⅡ致肾脏损伤模型,初步观察在高浓度 AngⅡ和高血压状态下足细胞损伤改变.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 A、B、C 3组,A、B组分别皮下埋置渗透性微泵,以 200 ng/(kg· min)、400 ng/(kg· min)浓度持续灌注 AngⅡ,C组为对照组,由生理盐水代替 AngⅡ.每周测量体重、收缩压、24 h尿蛋白,并用 podocalyxin标记的间接免疫荧光法计数尿液足细胞,于第 2和第 4周末处死动物,留取电镜和光镜标本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A、B组大鼠在植入微泵后收缩压和尿蛋白在第 1周时即增高,后持续增加.第 2周肾小球光镜病理改变不明显,第 4周可见系膜基质增多等病理变化;电镜观察 2周时部分足突融合,4周时足突广泛融合,足突间隙狭窄.第 1周开始 A、B组部分大鼠尿液可检测到足细胞,随实验进展逐渐增多,尿足细胞排泄与收缩压和 24 h尿蛋白成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 0.526、0.721,P<0.05).结论:外源性灌注 AngⅡ可成功复制 AngⅡ致肾脏损伤模型,在此模型中足细胞主要在超微结构水平发生改变,尿液足细胞检测可以作为足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反映体内足细胞损伤状态.
作者:梁伟;丁国华;贾俊亚;朱吉莉;陈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复发性口炎的病因不明,一些学者认为此病与机体免疫机能的改变及机体缺乏锌元素有关,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采用锌硒宝治疗复发性口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燕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阴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 11年间(1994-2004年)76例 AFP阴性肝癌患者和 2年间(2002-2003年)102例 AFP阳性肝癌患者在性别、临床表现、合并疾病 [乙型肝炎和(或)肝硬化 ]、Child-Pugh分级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γ GT)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FP阴性肝癌患者消瘦乏力、腹痛、腹部肿块的症状少于 AFP阳性肝癌患者(分别为 55.3% vs 82.4%、56.6% vs 75.5%、13.2% vs 45.1%,均 P<0.05),合并乙型肝炎较 AFP阳性肝癌少(68.4% vs 93.1%,P<0.05),Child-Pugh分级中 A级显著多于 AFP阳性肝癌(56.6% vs 32.4%,P<0.05),而 C级显著少于 AFP阳性肝癌(2.6% vs 16.7%,P<0.05);AFP阴性肝癌患者中γ GT异常者的比例少于 AFP阳性肝癌(64.5% vs 84.3%,P<0.05).两组患者在黄疸、腹水、肝硬化和 Child-Pugh分级中 B级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FP阴性肝癌患者临床表现较轻且缺乏特异性,诊断时依赖于多种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宜予重视.
作者:胡迎宾;李定国;陆汉明;吴建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由于心肺功能差,治疗较为困难,病死率高,单用低分子量肝素虽能改善病情,但疗效尚不满意,我们用纳络酮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俊华;周志堂;李丽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阿齐霉素治疗学龄期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组予阿齐霉素 10 mg/(kg· d),疗程 5 d.对照组静脉滴注红霉素 4~5 mg/(kg·次),6~8 h 1次,疗程 5 d.比较两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 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6%;对照组有效率为 6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7.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样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阿齐霉素治疗学龄期儿童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疗效好、安全.
作者:欧阳培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人工流产术作为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已被广泛应用.为减轻人工流产者的疼痛,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我科于 2001年 1-12月采用 2%利多卡因宫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收到良好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检测胎儿胸腺中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DNES)细胞的表达,初步探讨胎儿胸腺发育中 DNES细胞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18~40周胎儿胸腺组织,共 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嗜铬素 A(chromogranin A,Cg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在胸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gA和 NSE在 18~38周胸腺中均表达,27~28周前随胎龄增加表达渐增多,之后则渐减少,39周及 40周未见表达.CgA和 NSE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胸腺髓质:髓质胸腺细胞之间的阳性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胸腺小体周边的阳性细胞呈圆、椭圆或梭形.NSE阳性神经纤维在髓质形成纤维网,部分绕血管走行,形成血管周围丛.结论:胎儿胸腺中存在 DNES细胞,它们可能对胎儿期胸腺细胞的发育、分化及成熟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作者:方会娟;卢晓晔;覃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为避免幽门螺旋杆菌(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本实验选用较少有耐药现象的左旋氧氟沙星、呋喃唑酮进行治疗,以探求根治率更高的 HP治疗方案.方法:收集 HP复治失败患者 79例,随机分为 OBMC组(奥美拉唑、胶体铋剂、甲硝唑和克拉霉素)和 OBLF组(奥美拉唑、胶体铋剂、左旋氧氟沙星和呋喃唑酮)进行治疗,疗程均为 1周.结果:.OBLF组根治率(86.7%)高于 OBMC组(44.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呋喃唑酮、左旋氧氟沙星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的补救方案,能提高 HP补救治疗的根治率,可应用于 HP复治失败后的治疗.
作者:杜勇;宋军;卢光新;王斌;徐少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