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治疗致减压病1例

曾伟丽;林海安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 异常信号, 脑膜瘤, 大脑镰旁, 走时, 增强扫描, 下肢肌力, 平扫, 活动受限, 患者, 病情稳定, 病理证实, 边缘, 椭圆形, 切除术, 珠江, 诊断, 医院, 头晕, 头痛
摘要:患者女,42岁,因反复头痛、抽搐、右下肢乏力,行走时颤抖,右 1~5趾僵直而活动受限.经头颅 MR平扫+增强结果提示:平扫见左顶大脑镰旁椭圆形异常信号灶,边缘清楚锐利,大小约 3.5 cm× 2.0 cm,呈广基底与大脑镰相连.增强扫描见上述异常信号灶均匀明显强化,边缘清楚锐利,初步诊断为脑膜瘤.于 2005年 4月 20日在广州珠江医院行脑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膜瘤.2005年 4月 29日患者病情稳定后要求出院.30日在我科行高压氧(HBO)治疗.治疗前诉头晕,查体:T 36.3℃,P 94次 /min,R 23次 /min,BP 125/80 mmHg,神志清,对答切题,右下肢肌力Ⅳ-级,行走时颤抖,右 1~5趾僵直.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维生素C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维生素 C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 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维生素 C(VitC)治疗组.治疗 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排泄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球 FN表达.结果:(1)造模组大鼠均出现肾脏功能损害.(2)VitC对血糖无影响,但能改善基本状况,降低糖尿病大鼠的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FN表达显著降低.结论:VitC无降糖作用,但能显著降低肾小球 FN表达,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邓小金;李强翔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双腔管冲洗外引流在脑室出血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例逐年增多,随着 CT及 MRI的普及应用,使该病的早期诊断率逐年提高,而以脑室系统大部或完全铸形的重度脑出血,临床上也不少见,此类患者过去治疗采用单侧脑室外引流,不能很快地排出脑室内积血,而且有时引流不畅,致使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很高.笔者收集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在 2004年 8月至 2005年 4月期间收治的病人 24例,应用双腔管行双侧脑室穿刺及脑室内定时滴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拔除引流管后行腰穿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方法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修辉;罗毅;陈勇;赵得志;周全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三种根管冲洗剂抗菌效果的比较

    根管冲洗药物在现代根管治疗中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重视.它不仅与根管治疗过程中及术后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更对根管治疗远期疗效有着重要影响.本实验采用三种不同的根管冲洗剂:MTAD、洗必泰、次氯酸钠做根管冲洗,从而比较三者对根管内细菌的抗菌效果.

    作者:任国亨;刘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加强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的研究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 48 h以后发生的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 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者.

    作者:封志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脑膜脑膨出2例

    先天性脑膜脑膨出临床少见,以往多由脑外科经颅面进路切除,手术创伤大,遗留畸形.笔者分别于 2002年和 2005年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脑膜脑膨出各 1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雪华;蒋建华;吴正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常温体外循环中经氧合器吸入异氟醚的临床观察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多应用静吸复合麻醉,静脉以芬太尼为主,吸入以异氟醚为主.但体外循环转流开始后,因肺循环停止无法通过呼吸系统吸收异氟醚,另一方面静脉药物被体外预充液稀释、体外管路吸附等,使麻醉深度难以保证,常引起生命体征波动(尤其是常温情况下),往往不得不给予较多血管活性药物[1].近笔者应用了经体外氧合器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的方法,完成常温体外循环手术 13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结合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李宝珠;栾永;安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头孢吡肟或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头孢吡肟或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在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年收治的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重症感染者共 117例,比较临床经验抗感染治疗方案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与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的疗效.结果: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组痊愈率为 51.61%,有效率为 64.52%;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组痊愈率为 49.02%,有效率为 62.7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头孢吡肟+阿米卡星与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在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重症感染时疗效相似.

    作者:高睿哲;陈莉;杨建民;宋献民;王斌;王健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BiPAP呼吸机在撤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时应用 BiPAP过渡脱机的可行性.方法:对 24例较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经鼻(面)罩 BiPAP通气辅助撤机.结果:BiPAP通气后收缩压有所下降,舒张压在治疗后无明显变化,心率明显下降.血气分析及呼吸功能变化示无创通气治疗后 pH值、PaO2、SaO2、VT与机械通气时相比下降不明显(P 》0.05).脱离 BiPAP机后的 Pa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无创通气 1h时的 PaCO2上升,其余时刻 PaCO2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治疗后的均值有所下降.24例患者除 3例因排痰不畅,导致二氧化碳潴留,需重新插管机械通气,其余 21例经 BiPAP通气 1~3 d,成功脱离 BiPAP支持,自主呼吸及咳嗽排痰均较好,无出现明显的无创通气的并发症.结论:合理地应用 BiPAP无创通气协助早期脱离有创通气是可行的,既可明显减少机械通气的应用时间,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又能改善呼吸功能,同时允许任何时相的自主呼吸,同步性好,无需应用镇静剂,耐受性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脱机方法.

    作者:王晓蓉;潘景业;朱椰凡;王丹;林锡芳;冯霞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腺苷酸环化酶多克隆抗体对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腺苷酸环化酶多克隆抗体(adenylate cyclase polyclonal antibody,AC pAb)对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vasogenic brain edema,VBE)的保护作用.方法:将 60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水肿组、脑水肿甘露醇组、脑水肿 AC pAb组共 4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苯肾上腺素造成 VBE模型,然后分别股静脉注射甘露醇、腹腔注射 AC pAb,用 Evans blue(EB)法测定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通透性,并以远红外水分分析仪分别测定各组脑灰、白质水分含量百分比.结果:AC pAb组同甘露醇组相比,对降低 BBB通透性及大脑白质水分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1),对灰质的脱水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AC活性与 VBE中 BBB的通透性改变有关,AC pAb对 VBE尤其是脑白质水肿有选择性治疗作用.

    作者:陶珍;陆兵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儿童肾上腺皮质肿瘤8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小儿肾上腺皮质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分析 1989年 10月至 2004年 10月年我院诊治的 8例小儿肾上腺皮质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情况.结果:患儿 8例,男 3例,女 5例,年龄 10个月~13岁,平均 5.9岁.左侧 6例,右侧 2例.肾上腺皮质腺瘤 7例,肾上腺皮质腺癌 1例.本组 1例因乳房发育、月经来潮就诊,其余 7例均因库欣氏症就诊,其中 2例女孩伴阴蒂肥大、面部痤疮.低钾血症 2例,高血压 3例.围手术期 6例应用了皮质激素,2例未使用,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2例采用上腹部横切口,6例采用十二肋缘下切口,本组 8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而痊愈.结论:(1)小儿肾上腺皮质肿瘤以皮质醇症多见.(2)对于性早熟患儿要考虑到本病可能.(3)围手术期应用皮质激素可有效防止肾上腺危象的发生.(4)检测皮质醇、17-OH、17-KS类固醇、肾素、醛固酮,对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价值.

    作者:刘平;陈聪德;张华;李仲荣;蔡正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慢性肺心病合并意识障碍的临床特征

    目的:分析肺心病患者意识障碍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对本院近 5年收治的 360例诊断为肺心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出现意识障碍 94例,占住院肺心病的 26.1%;由肺性脑病引起者 46例,占有意识障碍人数的 48.9%;低渗性脑病 18例,占 19.1%;脑梗死 12例,占 12.8%;药物引起者共 10例,占 10.6%;消化道出血 3例,感染中毒性脑病和中毒性休克 3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2例,共占 8.51%.结论:肺心病患者一旦出现意识障碍,并非都是肺性脑病所致,需要鉴别诊断,对症治疗.

    作者:李红梅;陈建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华法林预防摩洛哥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预防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 127例分为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5~3.5(中等程度,72例)和 INR 1.6~2.4(低等程度,55例)两组,给予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低强度组血栓栓塞率为 0,中强度组为 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例中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低强度组出血发生率为 5.45%,中强度组为 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但两组中均无严重出血病例.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 INR 1.6~3.5能明显降低二尖瓣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INR 1.6~2.4时安全性更好.

    作者:刘罡;蒋锦琪;方唯一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压氧治疗致减压病1例

    患者女,42岁,因反复头痛、抽搐、右下肢乏力,行走时颤抖,右 1~5趾僵直而活动受限.经头颅 MR平扫+增强结果提示:平扫见左顶大脑镰旁椭圆形异常信号灶,边缘清楚锐利,大小约 3.5 cm× 2.0 cm,呈广基底与大脑镰相连.增强扫描见上述异常信号灶均匀明显强化,边缘清楚锐利,初步诊断为脑膜瘤.于 2005年 4月 20日在广州珠江医院行脑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膜瘤.2005年 4月 29日患者病情稳定后要求出院.30日在我科行高压氧(HBO)治疗.治疗前诉头晕,查体:T 36.3℃,P 94次 /min,R 23次 /min,BP 125/80 mmHg,神志清,对答切题,右下肢肌力Ⅳ-级,行走时颤抖,右 1~5趾僵直.

    作者:曾伟丽;林海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HELLP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 HELLP综合征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 30例 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积极综合性救治,3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围产儿死亡 12例,死亡率为 40%.结论:HELLP综合征是产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综合性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钟娘英;张秋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自制免疫组化显色平板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是病理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其实验步骤复杂,任何一个步骤操作上的不当都可能影响到染色的终结果.而在诸多步骤中,有关时间方面,若要求得不严格或可以用定时器按照操作规程中所要求的时间执行操作,唯有显色这一环节需实验者光镜下控制显色效果,故能否制作出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恰到好处地控制显色时间就显得比较重要.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并制作出一种免疫组化显色平板,制作方便,价格低廉,对免疫组化显色有较大的帮助,现介绍如下.

    作者:范广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改良镀银染色法在显示大鼠仔鼠大脑神经元中的应用

    目的:使用简单、方便、经济的方法制作大脑组织银染切片,显示仔鼠大脑皮质分层及神经元.方法:仔鼠脑组织经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浸银染色,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结果:仔鼠大脑皮质分层明显,各种神经元形态清晰.结论:与传统方法比较,改良的 Golgi石蜡切片浸银染色方法具有简单、方便、经济、稳定、显色效果好等特点,是进行科研和大批量制作教学标本的可选方法.

    作者:康亚妮;刘皓;王世忠;刘金宝;陈祖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乳酸酸中毒的特点分析

    目的:对 12例服用二甲双胍伴发乳酸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借以分析其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分析,总结其共性.结果:老年、服药依从性不高、肝肾功能损害是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乳酸酸中毒的易发因素,感染特别是肠道感染是主要的诱因,严重酸中毒可引起淀粉酶升高,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能有效纠正酸中毒.结论:对年龄大、并发症多、依从性不佳、无监测血糖的患者,虽无明显的二甲双胍禁忌证,也应慎用,并进行充分宣教;CVVH效果明确,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危重患者血压相对稳定但未达正常范围也应考虑 CVVH治疗.

    作者:于华众;李章平;吴朝明;程俊彦;陈寿权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60岁以上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牵引治疗38例

    目的:观察牵引治疗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方法:38例 60岁以上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患者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治疗,与手术组 60岁以上患者 42例比较.结果:皮肤或骨牵引治疗的治愈率为 92.2%,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 95.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愈合的关键是正确的复位.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增加愈合率.牵引治疗要注意方向、力度和制动原则.

    作者:老元飞;潘乘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儿童胃镜检查10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下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分析 104例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CSG) 51例,其中糜烂出血性胃炎(EHG) 13例;十二指肠球炎 8例(出血性 5例);消化性溃疡(PU) 31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 30例,PU出血 14例;CSG并 DU 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 3例.呕血、黑便 34例,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发出血 12例.PU在 10岁前和 10岁后儿童中为 11.6%(5/43)和 42.6%(26/61)(P《 0.001).结论:儿童 PU多发于 10岁后且常不典型.DU和 EHG是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NSAIDs为出血重要诱因.

    作者:叶润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总结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特点,指导抗生素应用.方法:对我院 2003年 7月 1日至 2004年 12月 31日呼吸科收治的 258例 AECOPD患者行痰液细菌培养,药敏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258例 AECOPD患者痰细菌培养分离出 251株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居首位(77.3%),真菌第 2位(12.4%),革兰阳性球菌第 3位(10.4%).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38.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6.0%)、不动杆菌(12.9%)、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7.2%)为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4.6%)、表皮葡萄球菌(23.1%)、肺炎链球菌(19.2%)为主要致病菌.药敏发现,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强的有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强的有环丙沙星、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不动杆菌较敏感的有泰能、美罗培南、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敏感的有复方新诺明、泰能.阿米卡星、万古霉素对大部分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结论:AECOPD下呼吸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率较高.AECOPD抗菌药物的选用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作者:蒋凌志;吴尚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