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陈聪德;张华;李仲荣;蔡正林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精神症状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对 42例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精神症状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根据不同的原因总结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充分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合理使用镇静药物、防止意外情况、改善 ICU病房环境、维持循环稳定、加强呼吸管理、监测血糖及肾功能.结果:本组 42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经 3个月~10年随访,无再发精神症状.结论:采取精心全面的护理措施是促进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精神症状的病人痊愈的关键因素.
作者:张维青;石琴;赵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氯胺酮麻醉意外后患儿的心肺脑复苏及预后情况.方法:总结我院 2004年 PICU收治的 2例氯胺酮麻醉意外致呼吸心跳骤停患儿的救治与随诊情况.结果:1例患儿完全康复,无任何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1例患儿放弃治疗后半年死亡.结论:氯胺酮麻醉可能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如快速积极救治则预后良好.
作者:李开华;卢秀兰;张溪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21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3组,中医治疗组 69例,西医治疗组 7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77例,10 d为 1疗程,治疗 1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中医治疗组治愈 24例,好转 30例,无效 15例;西医治疗组治愈 28例,好转 26例,无效 1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 45例,好转 28例,无效 4例.3组疗效经 Ridit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中医治疗组(u=3.062 0,P《 0.01)和西医治疗组(u=2.7170,P《 0.01),而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u=0.225 9,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邱建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它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受到病人的青睐,而术中 CO2气腹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通气功能的影响,给麻醉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我院在腹腔镜妇科手术的基础上,于 2000年 6月至 2004年 12月共施行了 63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本文就其麻醉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徐群;姚康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 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顽固性鼻出血出血部位多为嗅裂区、中鼻道后端和鼻中隔后端,超过 70%的患者伴有其它系统疾病.鼻内镜下止血对大多数患者有效,术后反应轻,伴有其它系统疾病和全身状况差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耳鼻咽喉科医生要熟悉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防止延误治疗.
作者:崔晓波;李玲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一种骨骼肌卫星细胞纯化及培养方法.方法:取成年雌性 SD大鼠前肢肱三头肌,用胶原酶和 Dispase进行消化,采用差速贴壁的方法纯化骨骼肌卫星细胞,用含 20%胎牛血清的 Hams-F10培养基进行培养,α-骨骼肌肌动蛋白(α-sarcometric ac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成功地分离培养了成年大白鼠的骨骼肌卫星细胞.结论:采用差速贴壁的方法可以成功纯化骨骼肌卫星细胞,为将来自体肌卫星细胞移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打下了基础.
作者:陈从波;姚启盛;王卫民;王晓康;陈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随着新生儿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的发展,新生儿、早产儿抢救效率大为提高,患儿存活率、存活时间等指标也不断提高.在系列生命支持技术中,新生儿、早产儿的呼吸支持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呼吸机使用频率增加的同时,由于呼吸机使用所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成了 NICU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能否处理得当,直接关系到新生儿抢救的转归.可以肯定的是 VAP增加了病人的死亡率、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增加住院天数,同时大大提高了治疗费用.
作者:王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预防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 127例分为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5~3.5(中等程度,72例)和 INR 1.6~2.4(低等程度,55例)两组,给予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低强度组血栓栓塞率为 0,中强度组为 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例中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低强度组出血发生率为 5.45%,中强度组为 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但两组中均无严重出血病例.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 INR 1.6~3.5能明显降低二尖瓣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INR 1.6~2.4时安全性更好.
作者:刘罡;蒋锦琪;方唯一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 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 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 86例临床诊断明确的患者的胸片、CT片、支气管体层摄影片,结合纤维支气管镜与病理检查.重点观察病变气道内壁及管腔的形态学变化以及其病变远侧肺实质的病变情况.结果:CT及体层片发现气管、支气管改变 61例,占 70.9%.其中管壁不规则,弥漫性增厚 39例,明显增厚 22例.管腔狭窄 39例,占 45.3%,闭塞 6例.管腔局限性扩张 13例.气管、支气管周围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13例.肺不张 11例,局限性肺气肿 15例.合并肺内活动性结核 54例,占 62.79%.结论:X线作为无创性检查,能够为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提供依据,有助于了解病程,指导临床治疗,对危重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定位准备及估计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庭山;孟家晓;龙显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下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分析 104例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CSG) 51例,其中糜烂出血性胃炎(EHG) 13例;十二指肠球炎 8例(出血性 5例);消化性溃疡(PU) 31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 30例,PU出血 14例;CSG并 DU 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 3例.呕血、黑便 34例,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发出血 12例.PU在 10岁前和 10岁后儿童中为 11.6%(5/43)和 42.6%(26/61)(P《 0.001).结论:儿童 PU多发于 10岁后且常不典型.DU和 EHG是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NSAIDs为出血重要诱因.
作者:叶润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患者女,42岁,因反复头痛、抽搐、右下肢乏力,行走时颤抖,右 1~5趾僵直而活动受限.经头颅 MR平扫+增强结果提示:平扫见左顶大脑镰旁椭圆形异常信号灶,边缘清楚锐利,大小约 3.5 cm× 2.0 cm,呈广基底与大脑镰相连.增强扫描见上述异常信号灶均匀明显强化,边缘清楚锐利,初步诊断为脑膜瘤.于 2005年 4月 20日在广州珠江医院行脑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膜瘤.2005年 4月 29日患者病情稳定后要求出院.30日在我科行高压氧(HBO)治疗.治疗前诉头晕,查体:T 36.3℃,P 94次 /min,R 23次 /min,BP 125/80 mmHg,神志清,对答切题,右下肢肌力Ⅳ-级,行走时颤抖,右 1~5趾僵直.
作者:曾伟丽;林海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并发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称为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VAP是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出现 VAP后,易造成撤机困难,严重者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导致机械通气失败、患者死亡,因而引起广泛的关注.早产儿 VAP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早产儿呼吸道与全身防御功能低下、内源性感染、侵入性操作致外源性感染以及各种其他影响因素.
作者:吕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补体及补体调节蛋白在狼疮性肾炎(LN)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补体调节蛋白可通过调控补体的激活及其激活后产生的变态反应来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肾脏细胞能够表达和分泌多种补体调节蛋白,这种表达受到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调控[1].笔者利用改良的 CH50试验检测了 22例 LN患者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前后尿中补体调节蛋白的活性并分析其意义.
作者:王迅;李雪军;蔡大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根管冲洗药物在现代根管治疗中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重视.它不仅与根管治疗过程中及术后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更对根管治疗远期疗效有着重要影响.本实验采用三种不同的根管冲洗剂:MTAD、洗必泰、次氯酸钠做根管冲洗,从而比较三者对根管内细菌的抗菌效果.
作者:任国亨;刘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特点,指导抗生素应用.方法:对我院 2003年 7月 1日至 2004年 12月 31日呼吸科收治的 258例 AECOPD患者行痰液细菌培养,药敏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258例 AECOPD患者痰细菌培养分离出 251株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居首位(77.3%),真菌第 2位(12.4%),革兰阳性球菌第 3位(10.4%).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38.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6.0%)、不动杆菌(12.9%)、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7.2%)为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4.6%)、表皮葡萄球菌(23.1%)、肺炎链球菌(19.2%)为主要致病菌.药敏发现,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强的有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强的有环丙沙星、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不动杆菌较敏感的有泰能、美罗培南、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敏感的有复方新诺明、泰能.阿米卡星、万古霉素对大部分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结论:AECOPD下呼吸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率较高.AECOPD抗菌药物的选用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作者:蒋凌志;吴尚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螺旋 CT诊断颌骨肿块的价值,提高 CT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39例颌骨肿块的术前螺旋 CT表现.结果:颌骨囊肿(牙源性囊肿) 11例,良性肿瘤 23例,恶性肿瘤 5例.牙源性囊肿主要表现为单房型,边缘清楚伴硬化.良性肿瘤表现为膨胀性生长伴邻近骨壁破坏,可囊变,多房型或单房分叶状.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侵蚀性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形成.结论:螺旋 CT扫描可清楚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形态及毗邻结构,为手术前的定位、定性和范围提供可靠信息.
作者:江金带;李扬彬;谭理连;梁彤杰;李树欣;周少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硝普钠与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对 62例大咯血患者进行分组,30例用硝普钠治疗为治疗组,32例用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为 93.3%,对照组止血总有效率为 81.3%,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副作用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硝普钠是一种快速、高效、安全的治疗大咯血的理想药物,优于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
作者:胡碧涛;黄宏霞;葛雪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PMN)在严重烧创伤、急性重症胰腺炎、休克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MN的功能相当复杂,在接受机体发生组织损伤或感染的信息后,PMN游出血管,向炎症部位趋化游走,先到达炎症部位发挥其吞噬和杀菌功能.应当讲,PMN是一把双刃剑,正常时杀灭病原体、清除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对机体起保护作用;而某些病理改变如严重烧伤、创伤、急性重症胰腺炎、休克等可引起大量 PMN向炎症部位趋化并被活化,释放大量活性氧、水解酶及多种促炎介质和细胞因子,从而引起局部或对远隔脏器的损害.
作者:李新友;屠伟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健康教育符合护理工作的现代观念,能指导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学会利用健康知识、检查设施,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采取措施早预防.笔者就急诊科健康教育的对策、形式浅谈如下.
作者:林思思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 S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分离、培养方法,为进行海马神经元的体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离 18 d胎龄 SD大鼠胎鼠的海马区,经机械吹打,细胞计数后,采用无血清培养基接种于 24孔板.每天在显微镜下进行神经元的形态观察.第 7天用 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结果:采用 B27无血清培养基,神经元生长良好,第 7天神经元纯度达 95%以上.结论:机械分离无血清培养神经元的方法具有简便可行,结果稳定的优点,可作为神经元体外培养的良好模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永英;彭书崚;赵一凡;王寿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