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碧涛;黄宏霞;葛雪萍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增生性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 Kim的TRAP法和 RT-PCR技术检测增生性肉芽组织、子宫内膜组织以及部分生长旺盛的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基 hTERT基因的表达.结果:以 Hela细胞对照作为阳性对照,3类组织可部分检测到低水平的端粒酶活性及hTERT基因的表达.结论:端粒酶在生长旺盛的增生性组织中呈低水平表达,与细胞的生长状态有关.
作者:谢金卫;周俊梅;杜贻鹏;陈展辉;卢长娣;陶莎;周俊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 152例肺癌患者的放疗疗效.方法:将 1997年 1月至 2000年 5月收治的 152例资料完整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单放组 90例,综合组 62例,所有患者均完成常规分割方式的根治性放疗,综合组患者放疗前和(或)放疗后接受了 3个疗程以上的含铂类化疗药物的联合静脉化疗.结果:近期疗效,单放组的有效率(CR+ PR)为 52.2%(47/90),综合组为 64.5%(40/62).远期疗效,单放组 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1.1%(64/90)、38.9%(35/90)、13.3%(12/90)、7.4%(5/68),综合组分别为 79.0%(49/62)、51.6%(32/62)、11.3%(7/62)、6.5%(3/46).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放疗联合含铂类药物的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可能提高近期疗效和 1、2年生存率.
作者:杨曙;王希成;商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免疫组化技术是病理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其实验步骤复杂,任何一个步骤操作上的不当都可能影响到染色的终结果.而在诸多步骤中,有关时间方面,若要求得不严格或可以用定时器按照操作规程中所要求的时间执行操作,唯有显色这一环节需实验者光镜下控制显色效果,故能否制作出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恰到好处地控制显色时间就显得比较重要.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并制作出一种免疫组化显色平板,制作方便,价格低廉,对免疫组化显色有较大的帮助,现介绍如下.
作者:范广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患者女,24岁,发现左膝关节肿胀半年,呈进行性增大,伴疼痛且逐渐加剧 1个月余入院.体检:左膝关节明显肿胀、压痛.实验室检查:血清钙、磷及血沉正常,碱性磷酸酶增高.X线表现:左股骨远段见长约 10.0 cm的骨质破坏区,周围可见大量的瘤骨形成,可见 Codman三角,周围软组织肿胀,见图 1.行左下肢截肢术,病理诊断:(左股骨远段)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恶性变(骨肉瘤).
作者:胡兴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 48 h以后发生的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 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者.
作者:封志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并发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称为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VAP是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出现 VAP后,易造成撤机困难,严重者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导致机械通气失败、患者死亡,因而引起广泛的关注.早产儿 VAP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早产儿呼吸道与全身防御功能低下、内源性感染、侵入性操作致外源性感染以及各种其他影响因素.
作者:吕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例逐年增多,随着 CT及 MRI的普及应用,使该病的早期诊断率逐年提高,而以脑室系统大部或完全铸形的重度脑出血,临床上也不少见,此类患者过去治疗采用单侧脑室外引流,不能很快地排出脑室内积血,而且有时引流不畅,致使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很高.笔者收集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在 2004年 8月至 2005年 4月期间收治的病人 24例,应用双腔管行双侧脑室穿刺及脑室内定时滴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拔除引流管后行腰穿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方法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修辉;罗毅;陈勇;赵得志;周全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本研究收集 23例 U波倒置的心电图资料,观察其结果探讨 U波倒置与临床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 2004年 12月至2005年 6月我院收治的 23例有高血压、心脏病史的病例作心电图检查,所有病例均 U波倒置,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40~70岁,平均50岁.
作者:洪著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患者女,42岁,因反复头痛、抽搐、右下肢乏力,行走时颤抖,右 1~5趾僵直而活动受限.经头颅 MR平扫+增强结果提示:平扫见左顶大脑镰旁椭圆形异常信号灶,边缘清楚锐利,大小约 3.5 cm× 2.0 cm,呈广基底与大脑镰相连.增强扫描见上述异常信号灶均匀明显强化,边缘清楚锐利,初步诊断为脑膜瘤.于 2005年 4月 20日在广州珠江医院行脑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膜瘤.2005年 4月 29日患者病情稳定后要求出院.30日在我科行高压氧(HBO)治疗.治疗前诉头晕,查体:T 36.3℃,P 94次 /min,R 23次 /min,BP 125/80 mmHg,神志清,对答切题,右下肢肌力Ⅳ-级,行走时颤抖,右 1~5趾僵直.
作者:曾伟丽;林海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21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3组,中医治疗组 69例,西医治疗组 7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77例,10 d为 1疗程,治疗 1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中医治疗组治愈 24例,好转 30例,无效 15例;西医治疗组治愈 28例,好转 26例,无效 1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 45例,好转 28例,无效 4例.3组疗效经 Ridit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中医治疗组(u=3.062 0,P《 0.01)和西医治疗组(u=2.7170,P《 0.01),而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u=0.225 9,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邱建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预防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 127例分为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5~3.5(中等程度,72例)和 INR 1.6~2.4(低等程度,55例)两组,给予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低强度组血栓栓塞率为 0,中强度组为 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例中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低强度组出血发生率为 5.45%,中强度组为 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但两组中均无严重出血病例.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 INR 1.6~3.5能明显降低二尖瓣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INR 1.6~2.4时安全性更好.
作者:刘罡;蒋锦琪;方唯一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质子泵抑制剂与西咪替丁治疗胃十二指肠大出血的疗效.方法:35例胃十二指肠大出血病人分成 3组,14例予奥美拉唑 40 mg,2次 /d.12例予潘托拉唑 40 mg,2次 /d.9例予西咪替丁 0.8 g,静脉滴注,3次 /d.3组药物连用 3 d.结果:奥美拉唑组、潘托拉唑组、西咪替丁组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1.4± 0.4)、(1.3± 0.3)、(3.3± 1.1)d,短止血时间分别为 0.8、0.7、1.9 d,止血率分别达 92.9%、100%、77.8%.两组质子泵抑制剂平均止血时间、短止血时间、止血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与西咪替丁组平均止血时间、短止血时间、止血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结论:在治疗胃十二指肠大出血方面,奥美拉唑与潘托拉唑疗效相当,均优于西咪替丁.
作者:李捷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先天性脑膜脑膨出临床少见,以往多由脑外科经颅面进路切除,手术创伤大,遗留畸形.笔者分别于 2002年和 2005年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脑膜脑膨出各 1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雪华;蒋建华;吴正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 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 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 86例临床诊断明确的患者的胸片、CT片、支气管体层摄影片,结合纤维支气管镜与病理检查.重点观察病变气道内壁及管腔的形态学变化以及其病变远侧肺实质的病变情况.结果:CT及体层片发现气管、支气管改变 61例,占 70.9%.其中管壁不规则,弥漫性增厚 39例,明显增厚 22例.管腔狭窄 39例,占 45.3%,闭塞 6例.管腔局限性扩张 13例.气管、支气管周围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13例.肺不张 11例,局限性肺气肿 15例.合并肺内活动性结核 54例,占 62.79%.结论:X线作为无创性检查,能够为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提供依据,有助于了解病程,指导临床治疗,对危重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定位准备及估计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庭山;孟家晓;龙显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一种骨骼肌卫星细胞纯化及培养方法.方法:取成年雌性 SD大鼠前肢肱三头肌,用胶原酶和 Dispase进行消化,采用差速贴壁的方法纯化骨骼肌卫星细胞,用含 20%胎牛血清的 Hams-F10培养基进行培养,α-骨骼肌肌动蛋白(α-sarcometric ac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成功地分离培养了成年大白鼠的骨骼肌卫星细胞.结论:采用差速贴壁的方法可以成功纯化骨骼肌卫星细胞,为将来自体肌卫星细胞移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打下了基础.
作者:陈从波;姚启盛;王卫民;王晓康;陈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肺心病患者意识障碍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对本院近 5年收治的 360例诊断为肺心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出现意识障碍 94例,占住院肺心病的 26.1%;由肺性脑病引起者 46例,占有意识障碍人数的 48.9%;低渗性脑病 18例,占 19.1%;脑梗死 12例,占 12.8%;药物引起者共 10例,占 10.6%;消化道出血 3例,感染中毒性脑病和中毒性休克 3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2例,共占 8.51%.结论:肺心病患者一旦出现意识障碍,并非都是肺性脑病所致,需要鉴别诊断,对症治疗.
作者:李红梅;陈建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腺苷酸环化酶多克隆抗体(adenylate cyclase polyclonal antibody,AC pAb)对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vasogenic brain edema,VBE)的保护作用.方法:将 60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水肿组、脑水肿甘露醇组、脑水肿 AC pAb组共 4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苯肾上腺素造成 VBE模型,然后分别股静脉注射甘露醇、腹腔注射 AC pAb,用 Evans blue(EB)法测定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通透性,并以远红外水分分析仪分别测定各组脑灰、白质水分含量百分比.结果:AC pAb组同甘露醇组相比,对降低 BBB通透性及大脑白质水分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1),对灰质的脱水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AC活性与 VBE中 BBB的通透性改变有关,AC pAb对 VBE尤其是脑白质水肿有选择性治疗作用.
作者:陶珍;陆兵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特点,指导抗生素应用.方法:对我院 2003年 7月 1日至 2004年 12月 31日呼吸科收治的 258例 AECOPD患者行痰液细菌培养,药敏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258例 AECOPD患者痰细菌培养分离出 251株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居首位(77.3%),真菌第 2位(12.4%),革兰阳性球菌第 3位(10.4%).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38.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6.0%)、不动杆菌(12.9%)、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7.2%)为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4.6%)、表皮葡萄球菌(23.1%)、肺炎链球菌(19.2%)为主要致病菌.药敏发现,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强的有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强的有环丙沙星、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不动杆菌较敏感的有泰能、美罗培南、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敏感的有复方新诺明、泰能.阿米卡星、万古霉素对大部分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结论:AECOPD下呼吸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率较高.AECOPD抗菌药物的选用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作者:蒋凌志;吴尚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 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顽固性鼻出血出血部位多为嗅裂区、中鼻道后端和鼻中隔后端,超过 70%的患者伴有其它系统疾病.鼻内镜下止血对大多数患者有效,术后反应轻,伴有其它系统疾病和全身状况差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耳鼻咽喉科医生要熟悉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防止延误治疗.
作者:崔晓波;李玲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它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受到病人的青睐,而术中 CO2气腹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通气功能的影响,给麻醉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我院在腹腔镜妇科手术的基础上,于 2000年 6月至 2004年 12月共施行了 63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本文就其麻醉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徐群;姚康珍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