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吡肟或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疗效比较

高睿哲;陈莉;杨建民;宋献民;王斌;王健民

关键词:白血病, 粒细胞缺乏, 头孢吡肟, 头孢他啶
摘要:目的:比较头孢吡肟或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在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年收治的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重症感染者共 117例,比较临床经验抗感染治疗方案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与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的疗效.结果: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组痊愈率为 51.61%,有效率为 64.52%;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组痊愈率为 49.02%,有效率为 62.7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头孢吡肟+阿米卡星与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在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重症感染时疗效相似.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它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受到病人的青睐,而术中 CO2气腹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通气功能的影响,给麻醉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我院在腹腔镜妇科手术的基础上,于 2000年 6月至 2004年 12月共施行了 63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本文就其麻醉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徐群;姚康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乳酸酸中毒的特点分析

    目的:对 12例服用二甲双胍伴发乳酸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借以分析其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分析,总结其共性.结果:老年、服药依从性不高、肝肾功能损害是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乳酸酸中毒的易发因素,感染特别是肠道感染是主要的诱因,严重酸中毒可引起淀粉酶升高,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能有效纠正酸中毒.结论:对年龄大、并发症多、依从性不佳、无监测血糖的患者,虽无明显的二甲双胍禁忌证,也应慎用,并进行充分宣教;CVVH效果明确,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危重患者血压相对稳定但未达正常范围也应考虑 CVVH治疗.

    作者:于华众;李章平;吴朝明;程俊彦;陈寿权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端粒酶活性及其hTERT基因在增生性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增生性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 Kim的TRAP法和 RT-PCR技术检测增生性肉芽组织、子宫内膜组织以及部分生长旺盛的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基 hTERT基因的表达.结果:以 Hela细胞对照作为阳性对照,3类组织可部分检测到低水平的端粒酶活性及hTERT基因的表达.结论:端粒酶在生长旺盛的增生性组织中呈低水平表达,与细胞的生长状态有关.

    作者:谢金卫;周俊梅;杜贻鹏;陈展辉;卢长娣;陶莎;周俊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儿童肾上腺皮质肿瘤8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小儿肾上腺皮质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分析 1989年 10月至 2004年 10月年我院诊治的 8例小儿肾上腺皮质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情况.结果:患儿 8例,男 3例,女 5例,年龄 10个月~13岁,平均 5.9岁.左侧 6例,右侧 2例.肾上腺皮质腺瘤 7例,肾上腺皮质腺癌 1例.本组 1例因乳房发育、月经来潮就诊,其余 7例均因库欣氏症就诊,其中 2例女孩伴阴蒂肥大、面部痤疮.低钾血症 2例,高血压 3例.围手术期 6例应用了皮质激素,2例未使用,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2例采用上腹部横切口,6例采用十二肋缘下切口,本组 8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而痊愈.结论:(1)小儿肾上腺皮质肿瘤以皮质醇症多见.(2)对于性早熟患儿要考虑到本病可能.(3)围手术期应用皮质激素可有效防止肾上腺危象的发生.(4)检测皮质醇、17-OH、17-KS类固醇、肾素、醛固酮,对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价值.

    作者:刘平;陈聪德;张华;李仲荣;蔡正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亮菌口服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亮菌口服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亮菌口服液辅助治疗各类急性黄疸型肝炎 52例,观察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体征、肝损伤检验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亮菌口服液辅助治疗各类急性黄疸型肝炎,能有效改善患者食欲,缓解恶心、腹胀症状,降低 ALT、AST、TBIL水平,促进 Alb合成,提升凝血机制(Pa),无不良反应记录.结论:亮菌口服液辅助治疗各类急性黄疸型肝炎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观察.

    作者:姜天俊;闫慧颖;范荣;石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心电图示U波倒置23例临床分析

    本研究收集 23例 U波倒置的心电图资料,观察其结果探讨 U波倒置与临床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 2004年 12月至2005年 6月我院收治的 23例有高血压、心脏病史的病例作心电图检查,所有病例均 U波倒置,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40~70岁,平均50岁.

    作者:洪著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自发恶变1例

    患者女,24岁,发现左膝关节肿胀半年,呈进行性增大,伴疼痛且逐渐加剧 1个月余入院.体检:左膝关节明显肿胀、压痛.实验室检查:血清钙、磷及血沉正常,碱性磷酸酶增高.X线表现:左股骨远段见长约 10.0 cm的骨质破坏区,周围可见大量的瘤骨形成,可见 Codman三角,周围软组织肿胀,见图 1.行左下肢截肢术,病理诊断:(左股骨远段)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恶性变(骨肉瘤).

    作者:胡兴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重复异位妊娠23例临床分析

    异位妊娠为妇科常见的急腹症,1997年 6月至 2003年 6月我院共收治异位妊娠病人 504例,其中重复异位妊娠 23例,笔者对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隋延霞;田明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双腔管冲洗外引流在脑室出血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例逐年增多,随着 CT及 MRI的普及应用,使该病的早期诊断率逐年提高,而以脑室系统大部或完全铸形的重度脑出血,临床上也不少见,此类患者过去治疗采用单侧脑室外引流,不能很快地排出脑室内积血,而且有时引流不畅,致使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很高.笔者收集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在 2004年 8月至 2005年 4月期间收治的病人 24例,应用双腔管行双侧脑室穿刺及脑室内定时滴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拔除引流管后行腰穿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方法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修辉;罗毅;陈勇;赵得志;周全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急诊科健康教育的对策与形式

    健康教育符合护理工作的现代观念,能指导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学会利用健康知识、检查设施,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采取措施早预防.笔者就急诊科健康教育的对策、形式浅谈如下.

    作者:林思思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狼疮性肾炎患者补体调节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补体及补体调节蛋白在狼疮性肾炎(LN)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补体调节蛋白可通过调控补体的激活及其激活后产生的变态反应来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肾脏细胞能够表达和分泌多种补体调节蛋白,这种表达受到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调控[1].笔者利用改良的 CH50试验检测了 22例 LN患者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前后尿中补体调节蛋白的活性并分析其意义.

    作者:王迅;李雪军;蔡大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顽固性鼻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 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顽固性鼻出血出血部位多为嗅裂区、中鼻道后端和鼻中隔后端,超过 70%的患者伴有其它系统疾病.鼻内镜下止血对大多数患者有效,术后反应轻,伴有其它系统疾病和全身状况差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耳鼻咽喉科医生要熟悉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防止延误治疗.

    作者:崔晓波;李玲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早产儿呼吸机治疗过程中肺部受到病原体感染而导致的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它的存在不但影响患儿肺部的正常发育,使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提高,而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因此,对 VAP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是降低早产儿病死率十分必要的手段之一.根据 VAP的发病机制,VAP的发生与病原侵袭机会增多和宿主防御能力减弱两方面有关,故采取的预防措施应有针对性.具体如下.

    作者:何少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精神症状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精神症状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对 42例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精神症状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根据不同的原因总结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充分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合理使用镇静药物、防止意外情况、改善 ICU病房环境、维持循环稳定、加强呼吸管理、监测血糖及肾功能.结果:本组 42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经 3个月~10年随访,无再发精神症状.结论:采取精心全面的护理措施是促进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精神症状的病人痊愈的关键因素.

    作者:张维青;石琴;赵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尿激酶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神经细胞损伤及微血栓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脑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及是否有微血栓形成,尿激酶对脑复苏的影响.方法:采用窒息的方法使大鼠心跳呼吸停止 5~8 min后开始行心肺复苏,同时给予尿激酶,观察脑血管内血栓形成情况及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和神经系统缺陷情况.结果:窒息 5~8 min后脑组织内可见明显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微血栓形成.尿激酶治疗组和未用尿激酶治疗组比较,尿激酶治疗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及神经系统缺陷评分均低于未用尿激酶治疗组.结论:心跳、呼吸骤停 5~8 min即可造成脑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及脑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复苏早期应用尿激酶可以降低脑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改善预后.

    作者:郭晓东;马立芝;高进;王洁;张礼;卢立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流行病学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病原微生物污染呼吸机治疗造成的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achinical ventilation,MV)治疗后 48 h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 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 48 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1].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早产儿的比例越来越大,呼吸机应用常常是重症早产儿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但在临床上应用呼吸机日益广泛的同时,VAP便成了 NICU病房中一个重要问题.为提高对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认识,指导临床做好防治工作,本文就国内外早产儿 VAP发生状况作一总结.

    作者:柳国胜;赵小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肌钙蛋白Ⅰ和肌酸激酶在急性冠脉事件中的变化意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改变导致急性心肌供血不足的一组综合征,包括 S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N)和 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塞(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N)与不稳定心绞痛(UAP)[1],它们均以起病急、猝死率高为特点.笔者通过心电监测并对肌酸激酶(CK)和肌钙蛋白Ⅰ(TnⅠ)的检测,分析联合检测 CK及 TnⅠ对评估 ST段不同改变的急性冠脉事件的意义.

    作者:康素娴;刘品晶;王秀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加强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的研究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 48 h以后发生的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 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者.

    作者:封志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胆肠吻合术改良操作法的应用体会

    目的:改进操作方法,提高胆肠吻合术的质量.方法:采用切缘对合一层缝合,八字双钳带钳缝合,三针定点缝合和改良矩形瓣等改进操作,行 40例胆肠吻合术,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无并发胆瘘、反流性胆管炎和胆石复发.结论:采用本改良操作可明显提高胆肠吻合术的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刘本辉;董德寿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152例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 152例肺癌患者的放疗疗效.方法:将 1997年 1月至 2000年 5月收治的 152例资料完整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单放组 90例,综合组 62例,所有患者均完成常规分割方式的根治性放疗,综合组患者放疗前和(或)放疗后接受了 3个疗程以上的含铂类化疗药物的联合静脉化疗.结果:近期疗效,单放组的有效率(CR+ PR)为 52.2%(47/90),综合组为 64.5%(40/62).远期疗效,单放组 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1.1%(64/90)、38.9%(35/90)、13.3%(12/90)、7.4%(5/68),综合组分别为 79.0%(49/62)、51.6%(32/62)、11.3%(7/62)、6.5%(3/46).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放疗联合含铂类药物的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可能提高近期疗效和 1、2年生存率.

    作者:杨曙;王希成;商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