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卫;周俊梅;杜贻鹏;陈展辉;卢长娣;陶莎;周俊宜
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PMN)在严重烧创伤、急性重症胰腺炎、休克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MN的功能相当复杂,在接受机体发生组织损伤或感染的信息后,PMN游出血管,向炎症部位趋化游走,先到达炎症部位发挥其吞噬和杀菌功能.应当讲,PMN是一把双刃剑,正常时杀灭病原体、清除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对机体起保护作用;而某些病理改变如严重烧伤、创伤、急性重症胰腺炎、休克等可引起大量 PMN向炎症部位趋化并被活化,释放大量活性氧、水解酶及多种促炎介质和细胞因子,从而引起局部或对远隔脏器的损害.
作者:李新友;屠伟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健康教育符合护理工作的现代观念,能指导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学会利用健康知识、检查设施,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采取措施早预防.笔者就急诊科健康教育的对策、形式浅谈如下.
作者:林思思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 48 h以后发生的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 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者.
作者:封志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补体及补体调节蛋白在狼疮性肾炎(LN)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补体调节蛋白可通过调控补体的激活及其激活后产生的变态反应来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肾脏细胞能够表达和分泌多种补体调节蛋白,这种表达受到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调控[1].笔者利用改良的 CH50试验检测了 22例 LN患者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前后尿中补体调节蛋白的活性并分析其意义.
作者:王迅;李雪军;蔡大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脑血管病并发支气管肺炎后发生全身凹陷性水肿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 2001-2005年收治的老年重症脑血管病并发支气管肺炎患者 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有 22例出现全身凹陷性水肿,经抗炎结合血浆及白蛋白治疗后水肿明显消退.结论:全身凹陷性水肿是老年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并发支气管肺炎的特征性表现之一,感染后全身凹陷性水肿单独使用白蛋白及强心、利尿治疗均无效,血浆联合白蛋白治疗水肿效果明显.
作者:江波;孟晓落;舒刚明;吴智平;姚存姗;张云燕;葛峻岭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透析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 50%~70%[1],可造成透析血流不足,以致超滤困难,透析不充分,还可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肾脏血流量减少及残余肾功能进一步下降,急性肾衰时可加重肾缺血性损害,延缓肾衰恢复时间.因此,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对低血压及时采取防护与护理措施.
作者:李琳;於国红;俞铭儿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改进操作方法,提高胆肠吻合术的质量.方法:采用切缘对合一层缝合,八字双钳带钳缝合,三针定点缝合和改良矩形瓣等改进操作,行 40例胆肠吻合术,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无并发胆瘘、反流性胆管炎和胆石复发.结论:采用本改良操作可明显提高胆肠吻合术的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刘本辉;董德寿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 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 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 86例临床诊断明确的患者的胸片、CT片、支气管体层摄影片,结合纤维支气管镜与病理检查.重点观察病变气道内壁及管腔的形态学变化以及其病变远侧肺实质的病变情况.结果:CT及体层片发现气管、支气管改变 61例,占 70.9%.其中管壁不规则,弥漫性增厚 39例,明显增厚 22例.管腔狭窄 39例,占 45.3%,闭塞 6例.管腔局限性扩张 13例.气管、支气管周围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13例.肺不张 11例,局限性肺气肿 15例.合并肺内活动性结核 54例,占 62.79%.结论:X线作为无创性检查,能够为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提供依据,有助于了解病程,指导临床治疗,对危重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定位准备及估计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庭山;孟家晓;龙显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以整合素配体-聚乙烯亚胺复合物(RGD-PEI)为载体携带 bcl-2反义核酸(ASODN)分别联合化疗药物三氧化二砷(As2O3)和羟喜树碱(HCPT)对大肠癌细胞 caco-2增殖抑制的作用.方法:改良 MTT法检测 bcl-2 ASODN联合化疗药物对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50),金正均 Q值法判断化疗药物与反义核酸联合使用的效果,并计算化疗药物的增敏倍数.结果:单用As2O3和 HCPT的 IC50分别是 3.478 μ mol/L及 0.771 μ g/mL;0.75 μ mol/L ASOND联合As2O3和HCPT的IC50分别为 3.393 μ mol/L和 0.726 μ g/mL,与单用 As2O3和 HCPT的 IC50相似;而相同浓度的RGD-PEI-ASODN联合 As2O3及 HCPT的 IC50分别为 0.119 μ mol/L和 0.071 μ g/mL,将 caco-2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分别提高 29.2倍及 10.8倍.结论:在整合素受体介导时可以有效提高反义核酸对 caco-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与化疗药物联用能明显提高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王芳;蒋建伟;曾慧兰;严玉霞;陈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分布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对广州地区 1999-2004年从临床分离的 1 556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用 WHONET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18株(46.1%)分离自痰标本,从尿液和血液分离到 261株(16.8%)和 164株(10.5%);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高,其次是头孢吡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比率达 41.3%~44.7%;从尿液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从其它部位分离的菌株.结论: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当务之急.
作者:叶惠芬;刘平;陈惠玲;林丹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头孢吡肟或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在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年收治的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重症感染者共 117例,比较临床经验抗感染治疗方案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与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的疗效.结果: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组痊愈率为 51.61%,有效率为 64.52%;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组痊愈率为 49.02%,有效率为 62.7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头孢吡肟+阿米卡星与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在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重症感染时疗效相似.
作者:高睿哲;陈莉;杨建民;宋献民;王斌;王健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对 12例服用二甲双胍伴发乳酸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借以分析其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分析,总结其共性.结果:老年、服药依从性不高、肝肾功能损害是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乳酸酸中毒的易发因素,感染特别是肠道感染是主要的诱因,严重酸中毒可引起淀粉酶升高,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能有效纠正酸中毒.结论:对年龄大、并发症多、依从性不佳、无监测血糖的患者,虽无明显的二甲双胍禁忌证,也应慎用,并进行充分宣教;CVVH效果明确,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危重患者血压相对稳定但未达正常范围也应考虑 CVVH治疗.
作者:于华众;李章平;吴朝明;程俊彦;陈寿权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患者女,42岁,因反复头痛、抽搐、右下肢乏力,行走时颤抖,右 1~5趾僵直而活动受限.经头颅 MR平扫+增强结果提示:平扫见左顶大脑镰旁椭圆形异常信号灶,边缘清楚锐利,大小约 3.5 cm× 2.0 cm,呈广基底与大脑镰相连.增强扫描见上述异常信号灶均匀明显强化,边缘清楚锐利,初步诊断为脑膜瘤.于 2005年 4月 20日在广州珠江医院行脑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膜瘤.2005年 4月 29日患者病情稳定后要求出院.30日在我科行高压氧(HBO)治疗.治疗前诉头晕,查体:T 36.3℃,P 94次 /min,R 23次 /min,BP 125/80 mmHg,神志清,对答切题,右下肢肌力Ⅳ-级,行走时颤抖,右 1~5趾僵直.
作者:曾伟丽;林海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免疫组化技术是病理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其实验步骤复杂,任何一个步骤操作上的不当都可能影响到染色的终结果.而在诸多步骤中,有关时间方面,若要求得不严格或可以用定时器按照操作规程中所要求的时间执行操作,唯有显色这一环节需实验者光镜下控制显色效果,故能否制作出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恰到好处地控制显色时间就显得比较重要.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并制作出一种免疫组化显色平板,制作方便,价格低廉,对免疫组化显色有较大的帮助,现介绍如下.
作者:范广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预防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 127例分为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5~3.5(中等程度,72例)和 INR 1.6~2.4(低等程度,55例)两组,给予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低强度组血栓栓塞率为 0,中强度组为 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例中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低强度组出血发生率为 5.45%,中强度组为 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但两组中均无严重出血病例.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 INR 1.6~3.5能明显降低二尖瓣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INR 1.6~2.4时安全性更好.
作者:刘罡;蒋锦琪;方唯一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精神症状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对 42例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精神症状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根据不同的原因总结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充分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合理使用镇静药物、防止意外情况、改善 ICU病房环境、维持循环稳定、加强呼吸管理、监测血糖及肾功能.结果:本组 42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经 3个月~10年随访,无再发精神症状.结论:采取精心全面的护理措施是促进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精神症状的病人痊愈的关键因素.
作者:张维青;石琴;赵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指非全身或生殖系统局部的各种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表现为出血量增多、出血持续时间过长或间隙时间过短,可引起贫血,严重者需切除子宫[1],故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我院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现探讨其临床疗效如下.
作者:黄丽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牵引治疗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方法:38例 60岁以上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患者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治疗,与手术组 60岁以上患者 42例比较.结果:皮肤或骨牵引治疗的治愈率为 92.2%,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 95.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愈合的关键是正确的复位.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增加愈合率.牵引治疗要注意方向、力度和制动原则.
作者:老元飞;潘乘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 152例肺癌患者的放疗疗效.方法:将 1997年 1月至 2000年 5月收治的 152例资料完整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单放组 90例,综合组 62例,所有患者均完成常规分割方式的根治性放疗,综合组患者放疗前和(或)放疗后接受了 3个疗程以上的含铂类化疗药物的联合静脉化疗.结果:近期疗效,单放组的有效率(CR+ PR)为 52.2%(47/90),综合组为 64.5%(40/62).远期疗效,单放组 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1.1%(64/90)、38.9%(35/90)、13.3%(12/90)、7.4%(5/68),综合组分别为 79.0%(49/62)、51.6%(32/62)、11.3%(7/62)、6.5%(3/46).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放疗联合含铂类药物的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可能提高近期疗效和 1、2年生存率.
作者:杨曙;王希成;商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根管冲洗药物在现代根管治疗中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重视.它不仅与根管治疗过程中及术后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更对根管治疗远期疗效有着重要影响.本实验采用三种不同的根管冲洗剂:MTAD、洗必泰、次氯酸钠做根管冲洗,从而比较三者对根管内细菌的抗菌效果.
作者:任国亨;刘丹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