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庭山;孟家晓;龙显荣
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PMN)在严重烧创伤、急性重症胰腺炎、休克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MN的功能相当复杂,在接受机体发生组织损伤或感染的信息后,PMN游出血管,向炎症部位趋化游走,先到达炎症部位发挥其吞噬和杀菌功能.应当讲,PMN是一把双刃剑,正常时杀灭病原体、清除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对机体起保护作用;而某些病理改变如严重烧伤、创伤、急性重症胰腺炎、休克等可引起大量 PMN向炎症部位趋化并被活化,释放大量活性氧、水解酶及多种促炎介质和细胞因子,从而引起局部或对远隔脏器的损害.
作者:李新友;屠伟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亮菌口服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亮菌口服液辅助治疗各类急性黄疸型肝炎 52例,观察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体征、肝损伤检验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亮菌口服液辅助治疗各类急性黄疸型肝炎,能有效改善患者食欲,缓解恶心、腹胀症状,降低 ALT、AST、TBIL水平,促进 Alb合成,提升凝血机制(Pa),无不良反应记录.结论:亮菌口服液辅助治疗各类急性黄疸型肝炎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观察.
作者:姜天俊;闫慧颖;范荣;石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患者女,42岁,因反复头痛、抽搐、右下肢乏力,行走时颤抖,右 1~5趾僵直而活动受限.经头颅 MR平扫+增强结果提示:平扫见左顶大脑镰旁椭圆形异常信号灶,边缘清楚锐利,大小约 3.5 cm× 2.0 cm,呈广基底与大脑镰相连.增强扫描见上述异常信号灶均匀明显强化,边缘清楚锐利,初步诊断为脑膜瘤.于 2005年 4月 20日在广州珠江医院行脑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膜瘤.2005年 4月 29日患者病情稳定后要求出院.30日在我科行高压氧(HBO)治疗.治疗前诉头晕,查体:T 36.3℃,P 94次 /min,R 23次 /min,BP 125/80 mmHg,神志清,对答切题,右下肢肌力Ⅳ-级,行走时颤抖,右 1~5趾僵直.
作者:曾伟丽;林海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异位妊娠为妇科常见的急腹症,1997年 6月至 2003年 6月我院共收治异位妊娠病人 504例,其中重复异位妊娠 23例,笔者对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隋延霞;田明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增生性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 Kim的TRAP法和 RT-PCR技术检测增生性肉芽组织、子宫内膜组织以及部分生长旺盛的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基 hTERT基因的表达.结果:以 Hela细胞对照作为阳性对照,3类组织可部分检测到低水平的端粒酶活性及hTERT基因的表达.结论:端粒酶在生长旺盛的增生性组织中呈低水平表达,与细胞的生长状态有关.
作者:谢金卫;周俊梅;杜贻鹏;陈展辉;卢长娣;陶莎;周俊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脑血管病并发支气管肺炎后发生全身凹陷性水肿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 2001-2005年收治的老年重症脑血管病并发支气管肺炎患者 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有 22例出现全身凹陷性水肿,经抗炎结合血浆及白蛋白治疗后水肿明显消退.结论:全身凹陷性水肿是老年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并发支气管肺炎的特征性表现之一,感染后全身凹陷性水肿单独使用白蛋白及强心、利尿治疗均无效,血浆联合白蛋白治疗水肿效果明显.
作者:江波;孟晓落;舒刚明;吴智平;姚存姗;张云燕;葛峻岭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螺旋 CT诊断颌骨肿块的价值,提高 CT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39例颌骨肿块的术前螺旋 CT表现.结果:颌骨囊肿(牙源性囊肿) 11例,良性肿瘤 23例,恶性肿瘤 5例.牙源性囊肿主要表现为单房型,边缘清楚伴硬化.良性肿瘤表现为膨胀性生长伴邻近骨壁破坏,可囊变,多房型或单房分叶状.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侵蚀性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形成.结论:螺旋 CT扫描可清楚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形态及毗邻结构,为手术前的定位、定性和范围提供可靠信息.
作者:江金带;李扬彬;谭理连;梁彤杰;李树欣;周少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肺心病患者意识障碍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对本院近 5年收治的 360例诊断为肺心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出现意识障碍 94例,占住院肺心病的 26.1%;由肺性脑病引起者 46例,占有意识障碍人数的 48.9%;低渗性脑病 18例,占 19.1%;脑梗死 12例,占 12.8%;药物引起者共 10例,占 10.6%;消化道出血 3例,感染中毒性脑病和中毒性休克 3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2例,共占 8.51%.结论:肺心病患者一旦出现意识障碍,并非都是肺性脑病所致,需要鉴别诊断,对症治疗.
作者:李红梅;陈建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牵引治疗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方法:38例 60岁以上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患者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治疗,与手术组 60岁以上患者 42例比较.结果:皮肤或骨牵引治疗的治愈率为 92.2%,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 95.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愈合的关键是正确的复位.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增加愈合率.牵引治疗要注意方向、力度和制动原则.
作者:老元飞;潘乘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 HELLP综合征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 30例 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积极综合性救治,3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围产儿死亡 12例,死亡率为 40%.结论:HELLP综合征是产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综合性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钟娘英;张秋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先天性脑膜脑膨出临床少见,以往多由脑外科经颅面进路切除,手术创伤大,遗留畸形.笔者分别于 2002年和 2005年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脑膜脑膨出各 1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雪华;蒋建华;吴正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21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3组,中医治疗组 69例,西医治疗组 7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77例,10 d为 1疗程,治疗 1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中医治疗组治愈 24例,好转 30例,无效 15例;西医治疗组治愈 28例,好转 26例,无效 1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 45例,好转 28例,无效 4例.3组疗效经 Ridit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中医治疗组(u=3.062 0,P《 0.01)和西医治疗组(u=2.7170,P《 0.01),而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u=0.225 9,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邱建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预防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 127例分为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5~3.5(中等程度,72例)和 INR 1.6~2.4(低等程度,55例)两组,给予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低强度组血栓栓塞率为 0,中强度组为 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例中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低强度组出血发生率为 5.45%,中强度组为 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但两组中均无严重出血病例.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 INR 1.6~3.5能明显降低二尖瓣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INR 1.6~2.4时安全性更好.
作者:刘罡;蒋锦琪;方唯一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根管冲洗药物在现代根管治疗中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重视.它不仅与根管治疗过程中及术后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更对根管治疗远期疗效有着重要影响.本实验采用三种不同的根管冲洗剂:MTAD、洗必泰、次氯酸钠做根管冲洗,从而比较三者对根管内细菌的抗菌效果.
作者:任国亨;刘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经验.方法:对 37例误诊病人从临床特点、误诊疾病、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中误诊为急性肠炎 13例,急性胃炎 8例,消化道溃疡出血 4例,肠道蛔虫病 4例,急性菌痢 3例,急性阑尾炎 2例,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例,肠套叠 1例.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诊断不难,误诊原因主要是病史采集不全面或体检不仔细,也可因紫癜延迟出现造成误诊.故详细采集病史和全面查体并密切观察病程中体征变化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的关键.
作者:张微;张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早产儿呼吸机治疗过程中肺部受到病原体感染而导致的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它的存在不但影响患儿肺部的正常发育,使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提高,而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因此,对 VAP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是降低早产儿病死率十分必要的手段之一.根据 VAP的发病机制,VAP的发生与病原侵袭机会增多和宿主防御能力减弱两方面有关,故采取的预防措施应有针对性.具体如下.
作者:何少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 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 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 86例临床诊断明确的患者的胸片、CT片、支气管体层摄影片,结合纤维支气管镜与病理检查.重点观察病变气道内壁及管腔的形态学变化以及其病变远侧肺实质的病变情况.结果:CT及体层片发现气管、支气管改变 61例,占 70.9%.其中管壁不规则,弥漫性增厚 39例,明显增厚 22例.管腔狭窄 39例,占 45.3%,闭塞 6例.管腔局限性扩张 13例.气管、支气管周围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13例.肺不张 11例,局限性肺气肿 15例.合并肺内活动性结核 54例,占 62.79%.结论:X线作为无创性检查,能够为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提供依据,有助于了解病程,指导临床治疗,对危重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定位准备及估计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庭山;孟家晓;龙显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透析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 50%~70%[1],可造成透析血流不足,以致超滤困难,透析不充分,还可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肾脏血流量减少及残余肾功能进一步下降,急性肾衰时可加重肾缺血性损害,延缓肾衰恢复时间.因此,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对低血压及时采取防护与护理措施.
作者:李琳;於国红;俞铭儿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多应用静吸复合麻醉,静脉以芬太尼为主,吸入以异氟醚为主.但体外循环转流开始后,因肺循环停止无法通过呼吸系统吸收异氟醚,另一方面静脉药物被体外预充液稀释、体外管路吸附等,使麻醉深度难以保证,常引起生命体征波动(尤其是常温情况下),往往不得不给予较多血管活性药物[1].近笔者应用了经体外氧合器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的方法,完成常温体外循环手术 13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结合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李宝珠;栾永;安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免疫组化技术是病理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其实验步骤复杂,任何一个步骤操作上的不当都可能影响到染色的终结果.而在诸多步骤中,有关时间方面,若要求得不严格或可以用定时器按照操作规程中所要求的时间执行操作,唯有显色这一环节需实验者光镜下控制显色效果,故能否制作出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恰到好处地控制显色时间就显得比较重要.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并制作出一种免疫组化显色平板,制作方便,价格低廉,对免疫组化显色有较大的帮助,现介绍如下.
作者:范广民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