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颌骨肿块的螺旋CT诊断

江金带;李扬彬;谭理连;梁彤杰;李树欣;周少萍

关键词:肿瘤, 骨组织,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 CT诊断颌骨肿块的价值,提高 CT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39例颌骨肿块的术前螺旋 CT表现.结果:颌骨囊肿(牙源性囊肿) 11例,良性肿瘤 23例,恶性肿瘤 5例.牙源性囊肿主要表现为单房型,边缘清楚伴硬化.良性肿瘤表现为膨胀性生长伴邻近骨壁破坏,可囊变,多房型或单房分叶状.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侵蚀性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形成.结论:螺旋 CT扫描可清楚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形态及毗邻结构,为手术前的定位、定性和范围提供可靠信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精神症状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精神症状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对 42例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精神症状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根据不同的原因总结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充分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合理使用镇静药物、防止意外情况、改善 ICU病房环境、维持循环稳定、加强呼吸管理、监测血糖及肾功能.结果:本组 42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经 3个月~10年随访,无再发精神症状.结论:采取精心全面的护理措施是促进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精神症状的病人痊愈的关键因素.

    作者:张维青;石琴;赵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肌钙蛋白Ⅰ和肌酸激酶在急性冠脉事件中的变化意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改变导致急性心肌供血不足的一组综合征,包括 S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N)和 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塞(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N)与不稳定心绞痛(UAP)[1],它们均以起病急、猝死率高为特点.笔者通过心电监测并对肌酸激酶(CK)和肌钙蛋白Ⅰ(TnⅠ)的检测,分析联合检测 CK及 TnⅠ对评估 ST段不同改变的急性冠脉事件的意义.

    作者:康素娴;刘品晶;王秀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亮菌口服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亮菌口服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亮菌口服液辅助治疗各类急性黄疸型肝炎 52例,观察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体征、肝损伤检验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亮菌口服液辅助治疗各类急性黄疸型肝炎,能有效改善患者食欲,缓解恶心、腹胀症状,降低 ALT、AST、TBIL水平,促进 Alb合成,提升凝血机制(Pa),无不良反应记录.结论:亮菌口服液辅助治疗各类急性黄疸型肝炎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观察.

    作者:姜天俊;闫慧颖;范荣;石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低血压45例护理体会

    透析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 50%~70%[1],可造成透析血流不足,以致超滤困难,透析不充分,还可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肾脏血流量减少及残余肾功能进一步下降,急性肾衰时可加重肾缺血性损害,延缓肾衰恢复时间.因此,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对低血压及时采取防护与护理措施.

    作者:李琳;於国红;俞铭儿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总结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特点,指导抗生素应用.方法:对我院 2003年 7月 1日至 2004年 12月 31日呼吸科收治的 258例 AECOPD患者行痰液细菌培养,药敏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258例 AECOPD患者痰细菌培养分离出 251株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居首位(77.3%),真菌第 2位(12.4%),革兰阳性球菌第 3位(10.4%).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38.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6.0%)、不动杆菌(12.9%)、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7.2%)为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4.6%)、表皮葡萄球菌(23.1%)、肺炎链球菌(19.2%)为主要致病菌.药敏发现,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强的有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强的有环丙沙星、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不动杆菌较敏感的有泰能、美罗培南、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敏感的有复方新诺明、泰能.阿米卡星、万古霉素对大部分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结论:AECOPD下呼吸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率较高.AECOPD抗菌药物的选用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作者:蒋凌志;吴尚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顽固性鼻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 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顽固性鼻出血出血部位多为嗅裂区、中鼻道后端和鼻中隔后端,超过 70%的患者伴有其它系统疾病.鼻内镜下止血对大多数患者有效,术后反应轻,伴有其它系统疾病和全身状况差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耳鼻咽喉科医生要熟悉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防止延误治疗.

    作者:崔晓波;李玲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并发心脏压塞中文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并发心脏压塞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方法:对 1995年 1月至 2004年 12月有关 PBMV并发症的中文文献进行 Meta分析.结果:共选择 72篇文献,报道发生心脏穿孔及心脏压塞 173例,死亡 9例.50例原因明确者,44例(88.0%)发生于房间隔穿刺过程中.68例经单纯心包穿刺引流痊愈;70例心包穿刺引流后行紧急开胸修补术.结论:心脏穿孔及心脏压塞为 PBMV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完善及规范房间隔穿刺方法是预防的关键,及早识别并根据心脏压塞进展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为治疗的要点.

    作者:李锋;崔连群;刘继东;盖玉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双腔管冲洗外引流在脑室出血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例逐年增多,随着 CT及 MRI的普及应用,使该病的早期诊断率逐年提高,而以脑室系统大部或完全铸形的重度脑出血,临床上也不少见,此类患者过去治疗采用单侧脑室外引流,不能很快地排出脑室内积血,而且有时引流不畅,致使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很高.笔者收集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在 2004年 8月至 2005年 4月期间收治的病人 24例,应用双腔管行双侧脑室穿刺及脑室内定时滴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拔除引流管后行腰穿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方法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修辉;罗毅;陈勇;赵得志;周全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流行病学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病原微生物污染呼吸机治疗造成的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achinical ventilation,MV)治疗后 48 h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 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 48 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1].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早产儿的比例越来越大,呼吸机应用常常是重症早产儿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但在临床上应用呼吸机日益广泛的同时,VAP便成了 NICU病房中一个重要问题.为提高对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认识,指导临床做好防治工作,本文就国内外早产儿 VAP发生状况作一总结.

    作者:柳国胜;赵小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8例疗效观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指非全身或生殖系统局部的各种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表现为出血量增多、出血持续时间过长或间隙时间过短,可引起贫血,严重者需切除子宫[1],故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我院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现探讨其临床疗效如下.

    作者:黄丽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原代无血清培养及鉴定

    目的:建立 S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分离、培养方法,为进行海马神经元的体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离 18 d胎龄 SD大鼠胎鼠的海马区,经机械吹打,细胞计数后,采用无血清培养基接种于 24孔板.每天在显微镜下进行神经元的形态观察.第 7天用 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结果:采用 B27无血清培养基,神经元生长良好,第 7天神经元纯度达 95%以上.结论:机械分离无血清培养神经元的方法具有简便可行,结果稳定的优点,可作为神经元体外培养的良好模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永英;彭书崚;赵一凡;王寿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维生素C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维生素 C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 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维生素 C(VitC)治疗组.治疗 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排泄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球 FN表达.结果:(1)造模组大鼠均出现肾脏功能损害.(2)VitC对血糖无影响,但能改善基本状况,降低糖尿病大鼠的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FN表达显著降低.结论:VitC无降糖作用,但能显著降低肾小球 FN表达,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邓小金;李强翔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60岁以上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牵引治疗38例

    目的:观察牵引治疗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方法:38例 60岁以上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患者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治疗,与手术组 60岁以上患者 42例比较.结果:皮肤或骨牵引治疗的治愈率为 92.2%,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 95.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愈合的关键是正确的复位.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增加愈合率.牵引治疗要注意方向、力度和制动原则.

    作者:老元飞;潘乘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儿童肾上腺皮质肿瘤8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小儿肾上腺皮质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分析 1989年 10月至 2004年 10月年我院诊治的 8例小儿肾上腺皮质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情况.结果:患儿 8例,男 3例,女 5例,年龄 10个月~13岁,平均 5.9岁.左侧 6例,右侧 2例.肾上腺皮质腺瘤 7例,肾上腺皮质腺癌 1例.本组 1例因乳房发育、月经来潮就诊,其余 7例均因库欣氏症就诊,其中 2例女孩伴阴蒂肥大、面部痤疮.低钾血症 2例,高血压 3例.围手术期 6例应用了皮质激素,2例未使用,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2例采用上腹部横切口,6例采用十二肋缘下切口,本组 8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而痊愈.结论:(1)小儿肾上腺皮质肿瘤以皮质醇症多见.(2)对于性早熟患儿要考虑到本病可能.(3)围手术期应用皮质激素可有效防止肾上腺危象的发生.(4)检测皮质醇、17-OH、17-KS类固醇、肾素、醛固酮,对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价值.

    作者:刘平;陈聪德;张华;李仲荣;蔡正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两种不同的质子泵抑制剂与西咪替丁治疗胃十二指肠大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质子泵抑制剂与西咪替丁治疗胃十二指肠大出血的疗效.方法:35例胃十二指肠大出血病人分成 3组,14例予奥美拉唑 40 mg,2次 /d.12例予潘托拉唑 40 mg,2次 /d.9例予西咪替丁 0.8 g,静脉滴注,3次 /d.3组药物连用 3 d.结果:奥美拉唑组、潘托拉唑组、西咪替丁组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1.4± 0.4)、(1.3± 0.3)、(3.3± 1.1)d,短止血时间分别为 0.8、0.7、1.9 d,止血率分别达 92.9%、100%、77.8%.两组质子泵抑制剂平均止血时间、短止血时间、止血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与西咪替丁组平均止血时间、短止血时间、止血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结论:在治疗胃十二指肠大出血方面,奥美拉唑与潘托拉唑疗效相当,均优于西咪替丁.

    作者:李捷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早产儿呼吸机治疗过程中肺部受到病原体感染而导致的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它的存在不但影响患儿肺部的正常发育,使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提高,而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因此,对 VAP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是降低早产儿病死率十分必要的手段之一.根据 VAP的发病机制,VAP的发生与病原侵袭机会增多和宿主防御能力减弱两方面有关,故采取的预防措施应有针对性.具体如下.

    作者:何少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6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云南省拟诊或确诊冠心病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03年 7月至 2005年 10月间住院拟诊或确诊冠心病病人共 618例,进行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成功实施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者 607例,成功率为 98.2%,未有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外科搭桥、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11例出现穿刺点局部血肿.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不影响抗凝药物的使用,但对术者要求较高.

    作者:杨锋;李易;李建美;卢竞前;洪云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头孢吡肟或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头孢吡肟或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在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年收治的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重症感染者共 117例,比较临床经验抗感染治疗方案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与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的疗效.结果: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组痊愈率为 51.61%,有效率为 64.52%;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组痊愈率为 49.02%,有效率为 62.7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头孢吡肟+阿米卡星与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在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重症感染时疗效相似.

    作者:高睿哲;陈莉;杨建民;宋献民;王斌;王健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尿激酶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神经细胞损伤及微血栓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脑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及是否有微血栓形成,尿激酶对脑复苏的影响.方法:采用窒息的方法使大鼠心跳呼吸停止 5~8 min后开始行心肺复苏,同时给予尿激酶,观察脑血管内血栓形成情况及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和神经系统缺陷情况.结果:窒息 5~8 min后脑组织内可见明显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微血栓形成.尿激酶治疗组和未用尿激酶治疗组比较,尿激酶治疗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及神经系统缺陷评分均低于未用尿激酶治疗组.结论:心跳、呼吸骤停 5~8 min即可造成脑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及脑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复苏早期应用尿激酶可以降低脑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改善预后.

    作者:郭晓东;马立芝;高进;王洁;张礼;卢立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改良镀银染色法在显示大鼠仔鼠大脑神经元中的应用

    目的:使用简单、方便、经济的方法制作大脑组织银染切片,显示仔鼠大脑皮质分层及神经元.方法:仔鼠脑组织经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浸银染色,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结果:仔鼠大脑皮质分层明显,各种神经元形态清晰.结论:与传统方法比较,改良的 Golgi石蜡切片浸银染色方法具有简单、方便、经济、稳定、显色效果好等特点,是进行科研和大批量制作教学标本的可选方法.

    作者:康亚妮;刘皓;王世忠;刘金宝;陈祖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