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氯胺酮复合麻醉意外后心肺脑复苏2例及其预后

李开华;卢秀兰;张溪英

关键词:麻醉, 危险处理, 复苏术
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麻醉意外后患儿的心肺脑复苏及预后情况.方法:总结我院 2004年 PICU收治的 2例氯胺酮麻醉意外致呼吸心跳骤停患儿的救治与随诊情况.结果:1例患儿完全康复,无任何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1例患儿放弃治疗后半年死亡.结论:氯胺酮麻醉可能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如快速积极救治则预后良好.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原代无血清培养及鉴定

    目的:建立 S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分离、培养方法,为进行海马神经元的体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离 18 d胎龄 SD大鼠胎鼠的海马区,经机械吹打,细胞计数后,采用无血清培养基接种于 24孔板.每天在显微镜下进行神经元的形态观察.第 7天用 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结果:采用 B27无血清培养基,神经元生长良好,第 7天神经元纯度达 95%以上.结论:机械分离无血清培养神经元的方法具有简便可行,结果稳定的优点,可作为神经元体外培养的良好模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永英;彭书崚;赵一凡;王寿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老年重症脑血管病并发支气管肺炎后水肿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脑血管病并发支气管肺炎后发生全身凹陷性水肿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 2001-2005年收治的老年重症脑血管病并发支气管肺炎患者 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有 22例出现全身凹陷性水肿,经抗炎结合血浆及白蛋白治疗后水肿明显消退.结论:全身凹陷性水肿是老年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并发支气管肺炎的特征性表现之一,感染后全身凹陷性水肿单独使用白蛋白及强心、利尿治疗均无效,血浆联合白蛋白治疗水肿效果明显.

    作者:江波;孟晓落;舒刚明;吴智平;姚存姗;张云燕;葛峻岭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腺苷酸环化酶多克隆抗体对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腺苷酸环化酶多克隆抗体(adenylate cyclase polyclonal antibody,AC pAb)对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vasogenic brain edema,VBE)的保护作用.方法:将 60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水肿组、脑水肿甘露醇组、脑水肿 AC pAb组共 4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苯肾上腺素造成 VBE模型,然后分别股静脉注射甘露醇、腹腔注射 AC pAb,用 Evans blue(EB)法测定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通透性,并以远红外水分分析仪分别测定各组脑灰、白质水分含量百分比.结果:AC pAb组同甘露醇组相比,对降低 BBB通透性及大脑白质水分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1),对灰质的脱水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AC活性与 VBE中 BBB的通透性改变有关,AC pAb对 VBE尤其是脑白质水肿有选择性治疗作用.

    作者:陶珍;陆兵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BiPAP呼吸机在撤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时应用 BiPAP过渡脱机的可行性.方法:对 24例较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经鼻(面)罩 BiPAP通气辅助撤机.结果:BiPAP通气后收缩压有所下降,舒张压在治疗后无明显变化,心率明显下降.血气分析及呼吸功能变化示无创通气治疗后 pH值、PaO2、SaO2、VT与机械通气时相比下降不明显(P 》0.05).脱离 BiPAP机后的 Pa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无创通气 1h时的 PaCO2上升,其余时刻 PaCO2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治疗后的均值有所下降.24例患者除 3例因排痰不畅,导致二氧化碳潴留,需重新插管机械通气,其余 21例经 BiPAP通气 1~3 d,成功脱离 BiPAP支持,自主呼吸及咳嗽排痰均较好,无出现明显的无创通气的并发症.结论:合理地应用 BiPAP无创通气协助早期脱离有创通气是可行的,既可明显减少机械通气的应用时间,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又能改善呼吸功能,同时允许任何时相的自主呼吸,同步性好,无需应用镇静剂,耐受性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脱机方法.

    作者:王晓蓉;潘景业;朱椰凡;王丹;林锡芳;冯霞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86例X线表现分析

    目的:分析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 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 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 86例临床诊断明确的患者的胸片、CT片、支气管体层摄影片,结合纤维支气管镜与病理检查.重点观察病变气道内壁及管腔的形态学变化以及其病变远侧肺实质的病变情况.结果:CT及体层片发现气管、支气管改变 61例,占 70.9%.其中管壁不规则,弥漫性增厚 39例,明显增厚 22例.管腔狭窄 39例,占 45.3%,闭塞 6例.管腔局限性扩张 13例.气管、支气管周围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13例.肺不张 11例,局限性肺气肿 15例.合并肺内活动性结核 54例,占 62.79%.结论:X线作为无创性检查,能够为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提供依据,有助于了解病程,指导临床治疗,对危重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定位准备及估计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庭山;孟家晓;龙显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肌钙蛋白Ⅰ和肌酸激酶在急性冠脉事件中的变化意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改变导致急性心肌供血不足的一组综合征,包括 S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N)和 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塞(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N)与不稳定心绞痛(UAP)[1],它们均以起病急、猝死率高为特点.笔者通过心电监测并对肌酸激酶(CK)和肌钙蛋白Ⅰ(TnⅠ)的检测,分析联合检测 CK及 TnⅠ对评估 ST段不同改变的急性冠脉事件的意义.

    作者:康素娴;刘品晶;王秀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37例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总结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经验.方法:对 37例误诊病人从临床特点、误诊疾病、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中误诊为急性肠炎 13例,急性胃炎 8例,消化道溃疡出血 4例,肠道蛔虫病 4例,急性菌痢 3例,急性阑尾炎 2例,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例,肠套叠 1例.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诊断不难,误诊原因主要是病史采集不全面或体检不仔细,也可因紫癜延迟出现造成误诊.故详细采集病史和全面查体并密切观察病程中体征变化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的关键.

    作者:张微;张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乳酸酸中毒的特点分析

    目的:对 12例服用二甲双胍伴发乳酸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借以分析其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分析,总结其共性.结果:老年、服药依从性不高、肝肾功能损害是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乳酸酸中毒的易发因素,感染特别是肠道感染是主要的诱因,严重酸中毒可引起淀粉酶升高,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能有效纠正酸中毒.结论:对年龄大、并发症多、依从性不佳、无监测血糖的患者,虽无明显的二甲双胍禁忌证,也应慎用,并进行充分宣教;CVVH效果明确,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危重患者血压相对稳定但未达正常范围也应考虑 CVVH治疗.

    作者:于华众;李章平;吴朝明;程俊彦;陈寿权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低血压45例护理体会

    透析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 50%~70%[1],可造成透析血流不足,以致超滤困难,透析不充分,还可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肾脏血流量减少及残余肾功能进一步下降,急性肾衰时可加重肾缺血性损害,延缓肾衰恢复时间.因此,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对低血压及时采取防护与护理措施.

    作者:李琳;於国红;俞铭儿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加强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的研究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 48 h以后发生的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 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者.

    作者:封志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6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云南省拟诊或确诊冠心病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03年 7月至 2005年 10月间住院拟诊或确诊冠心病病人共 618例,进行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成功实施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者 607例,成功率为 98.2%,未有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外科搭桥、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11例出现穿刺点局部血肿.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不影响抗凝药物的使用,但对术者要求较高.

    作者:杨锋;李易;李建美;卢竞前;洪云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152例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 152例肺癌患者的放疗疗效.方法:将 1997年 1月至 2000年 5月收治的 152例资料完整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单放组 90例,综合组 62例,所有患者均完成常规分割方式的根治性放疗,综合组患者放疗前和(或)放疗后接受了 3个疗程以上的含铂类化疗药物的联合静脉化疗.结果:近期疗效,单放组的有效率(CR+ PR)为 52.2%(47/90),综合组为 64.5%(40/62).远期疗效,单放组 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1.1%(64/90)、38.9%(35/90)、13.3%(12/90)、7.4%(5/68),综合组分别为 79.0%(49/62)、51.6%(32/62)、11.3%(7/62)、6.5%(3/46).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放疗联合含铂类药物的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可能提高近期疗效和 1、2年生存率.

    作者:杨曙;王希成;商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头孢吡肟或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头孢吡肟或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在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年收治的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重症感染者共 117例,比较临床经验抗感染治疗方案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与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的疗效.结果: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组痊愈率为 51.61%,有效率为 64.52%;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组痊愈率为 49.02%,有效率为 62.7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头孢吡肟+阿米卡星与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在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重症感染时疗效相似.

    作者:高睿哲;陈莉;杨建民;宋献民;王斌;王健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HELLP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 HELLP综合征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 30例 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积极综合性救治,3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围产儿死亡 12例,死亡率为 40%.结论:HELLP综合征是产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综合性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钟娘英;张秋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维生素C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维生素 C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 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维生素 C(VitC)治疗组.治疗 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排泄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球 FN表达.结果:(1)造模组大鼠均出现肾脏功能损害.(2)VitC对血糖无影响,但能改善基本状况,降低糖尿病大鼠的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FN表达显著降低.结论:VitC无降糖作用,但能显著降低肾小球 FN表达,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邓小金;李强翔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双腔管冲洗外引流在脑室出血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例逐年增多,随着 CT及 MRI的普及应用,使该病的早期诊断率逐年提高,而以脑室系统大部或完全铸形的重度脑出血,临床上也不少见,此类患者过去治疗采用单侧脑室外引流,不能很快地排出脑室内积血,而且有时引流不畅,致使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很高.笔者收集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在 2004年 8月至 2005年 4月期间收治的病人 24例,应用双腔管行双侧脑室穿刺及脑室内定时滴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拔除引流管后行腰穿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方法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修辉;罗毅;陈勇;赵得志;周全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60岁以上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牵引治疗38例

    目的:观察牵引治疗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方法:38例 60岁以上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患者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治疗,与手术组 60岁以上患者 42例比较.结果:皮肤或骨牵引治疗的治愈率为 92.2%,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 95.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愈合的关键是正确的复位.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增加愈合率.牵引治疗要注意方向、力度和制动原则.

    作者:老元飞;潘乘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硝普钠治疗大咯血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硝普钠与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对 62例大咯血患者进行分组,30例用硝普钠治疗为治疗组,32例用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为 93.3%,对照组止血总有效率为 81.3%,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副作用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硝普钠是一种快速、高效、安全的治疗大咯血的理想药物,优于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

    作者:胡碧涛;黄宏霞;葛雪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早产儿呼吸机治疗过程中肺部受到病原体感染而导致的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它的存在不但影响患儿肺部的正常发育,使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提高,而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因此,对 VAP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是降低早产儿病死率十分必要的手段之一.根据 VAP的发病机制,VAP的发生与病原侵袭机会增多和宿主防御能力减弱两方面有关,故采取的预防措施应有针对性.具体如下.

    作者:何少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顽固性鼻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 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顽固性鼻出血出血部位多为嗅裂区、中鼻道后端和鼻中隔后端,超过 70%的患者伴有其它系统疾病.鼻内镜下止血对大多数患者有效,术后反应轻,伴有其它系统疾病和全身状况差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耳鼻咽喉科医生要熟悉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防止延误治疗.

    作者:崔晓波;李玲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