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稳心颗粒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及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

徐晶;张桂霞;黄亚辉

关键词:Q-T间期离散度, 快速心律失常, 稳心颗粒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及其抗快速心律失常效果.方法将80例冠心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稳心颗粒的治疗组,分别观察治疗4周前后Q-T间期离散度和心律失常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及交界性早搏明显减少(P<0.01).Q-T间期离散度显著减少(P<0.01).结论稳心颗粒显著影响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并有明显抗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震波碎石术后中西药排石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体外震波碎石(ESWL)术后中西药结合对结石排出是否有明显作用.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药结合排石)49例及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排石)47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药结合对ESWL后结石排出疗效确切,明显降低复碎率.

    作者:李雄英;姚永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主动脉夹层的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主动脉夹层急救护理.方法对我院心内科CCU收治急性主动夹层35例,进行回顾总结分析.通过精心护理,严密观察心电、血压、心率变化、心肌酶学及各种影像学检查,医护密切配合.结果 35例均能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对症治疗,主动脉夹层患者康复出院.结论急救护理在临床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凌桂芳;周静文;林春喜;王瑞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性阴道炎95例疗效观察

    近几年来,随着女性支原体性阴道炎发病率上升及检测手段的提高,其诊出率越来越高.如何简便而有效地治疗该病,成为众多皮肤病科及妇科医师的探索目标之一.我站自2001年起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性阴道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成科;惠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的表现与护理

    我科自2000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大面积烧伤患者50例,经过积极的抗休克治疗及采用妥当的护理措施,患者均平稳渡过休克期,为后续的创面处理,防止感染和内脏并发症等环节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救治打好了基础.

    作者:姜官艳;刘红娟;赵秀荣;刘玉平;郝晓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与护理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术后早期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也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对24例行THA病人,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配合医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芝;张军;文菁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酒精纱布湿敷在静滴甘露醇时的应用

    甘露醇为高渗性溶液,快速静滴时局部浓度较高,可造成血管壁细胞脱水、变性,从而影响细胞功能,导致血管变硬,甚至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痛等静脉炎症状.我科自2001年6月起,在快速静滴甘露醇时局部采用75%酒精纱布湿敷,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阿凤;蔡秀美;廖金凤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有一过性血镁的降低和尿镁的排出减少,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时,血尿镁降低更明显,本研究是在AMI发病后1周内,静点硫酸镁治疗与常规AMI治疗组对比,观察其对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其病死率的影响.

    作者:程月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一次性输液器在患儿洗胃中的应用

    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中时有发生.笔者根据20余年的工作经验,将一次性输液器应用于洗胃过程中,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俊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ERCP诊断壶腹癌18例分析

    壶腹癌是消化系统少见的恶性肿瘤,我院自1996年4月~2002年10月共收治21例壶腹癌,其中18例经ERCP检查确诊,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中平;邱华;周志锦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噻吗洛尔的拆分和光学活性的噻吗洛尔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自从普萘洛尔(Propranolol)成功地作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用于临床以来,芳氧丙醇胺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Aryloxypropanolamines)不断涌现出来.噻吗洛尔(Timolol)是已知作用强的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作用强度为普萘洛尔的8倍,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青光眼等.特别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良好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降眼压药.

    作者:张建革;闻韧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几种前列腺疾病的B超图像表现

    为了探讨B超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对47例患者用B超图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就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病例计算前列腺大切面前后径与横径的比值及圆面积比值.

    作者:王静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镇痛泵术后应用及护理

    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指病人在体验到疼痛时,应用PCA泵自注预定的小剂量药物进行镇痛的方法.我院自2000年开始术后应用PCA,先后对260例应用PCA的病人进行观察,并对没有应用PCA病人进行了比较,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志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络泰治疗急性脑梗塞500例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7年5月~2003年5月对500例经头颅CT平扫而确诊为急性脑梗塞的患者应用络泰粉针剂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拇指末端指腹缺损的分型与处理

    目的探讨拇指末端指腹缺损修复的佳治疗方案及其疗效.方法依据伤情对163例拇指末端指腹缺损进行临床分型:分2型,4个亚型,并依据拇指末端指腹缺损的分型分别进行植皮、V-Y皮瓣、指掌侧推进皮瓣、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游离皮瓣不同方法修复.结果 119例于手术后1~4.5年(平均1.75年)获得随访,不同的临床分型与不同修复方法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有骨外露的Ⅰb、Ⅱb型缺损以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和游离皮瓣修复较好,恢复较为满意;而Ⅰa、Ⅱa型缺损以植皮为好,远期效果基本满意.

    作者:袁锋;俞光荣;蔡宣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轻中度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80例早期应用甘露醇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对轻、中度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继续出血的影响,探讨其应用时机.方法选取出血量不超过50ml的幕上非丘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分别在起病24h后和6h内应用20%甘露醇,并在治疗开始和治疗第15天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74.4%、58.9%;继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9.7%、52%;病死率分别为8.9%、12.2%.结论治疗组(24h后应用组)较对照组(6h内应用组)对继续出血的影响小,疗效与安全性较高.表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选择发病24h后应用甘露醇的治疗时机,具有合理治疗和推广应用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炳生;袁栋才;何秀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浅谈医院信息系统对医院药品的科学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按照学术界公认的MorrisF.Collen所给的定义,应该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Patient Care Information)和行政管理信息(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的收集(Collect)、存储(Store)、处理(Process)、提取(Retrieve)和数据交换(Communicate)的能力并满足所有用户(Authorized Users)的功能需求.它包括多种系统功能模块:入院登记子系统、住院划价子系统、出院结算子系统、中西药库子系统、住院药房子系统、门诊中/西药房子系统、院长查询子系统、大厅查询子系统、医嘱管理子系统等.

    作者:何忠芳;陈岚;张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气管、支气管异物86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0年间收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86例,对病史、临床表现、异物位置、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初诊误诊55例,主要原因是:忽视异物史或异物史不清楚,对不典型的、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认识不够,未及时使用气管镜进行诊治.结论要重视异物史和气管镜的诊治作用,提高对气管、支气管异物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的认识水平,有利于减少误诊和治疗延误.

    作者:陆国斌;汤建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飞行员高血压行非药物性干预的观察

    高血压是常见的疾病,一旦服药便需要终身治疗,对飞行员来说,确诊高血压后,会严重影响飞行.为此我们对43例初期高血压飞行员进行18个月非药物干预治疗,并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青青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疼痛诊疗中的失误与处理

    疼痛诊疗现已成为麻醉学科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在临床诊疗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失误,如诊断、用药及治疗操作方面的失误常有发生.故在进行疼痛诊疗时,应提高警惕、慎防失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当今麻醉医师的一项重要职责.本文就疼痛诊疗工作中常发生的失误作一概述.

    作者:肖晓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SARS病区护士的自我调节与防护

    SARS是一种烈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短时期迅速造成了世界范围的扩散,其疾病传播的途径较多,可能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接触、体表伤口、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多种途径传播,给人类生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由于对疾病的病源体、传播途径、治疗方法等知识尚未完全掌握,因而医务人员的感染率极高.

    作者:石美霞;张文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