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程月珍

关键词:
摘要: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有一过性血镁的降低和尿镁的排出减少,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时,血尿镁降低更明显,本研究是在AMI发病后1周内,静点硫酸镁治疗与常规AMI治疗组对比,观察其对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其病死率的影响.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静脉吻合治疗手掌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护理

    手掌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是外科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以往采用剪除皮下组织游离植皮的方式进行修复,存在皮肤坏死及功能欠佳等特点.我科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手掌侧缘及腕横纹区存在供给吻合的浅静脉,吻合后可使逆行撕脱的皮肤得以成活,采用本方法18例,取得满意疗效.通过临床观察,我们体会到手术的成功与术后护理是分不开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淑梅;潘风雨;钟立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氟康唑顿服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236例疗效观察

    我们对2000年6月~2003年3月在妇科门诊就诊的236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及其配偶进行氟康唑顿服治疗,取得很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凤姐;张琴英;黄怀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肝叶切除在肝包虫手术中的应用

    包虫病是人体常见的寄生虫病,多分布于我国西部,其中肝包虫占70%,肺包虫约占20%~30%,其他脏器均可发生.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措施,但较棘手的问题是术后易并发复发转移、残腔积液、胆汁瘘、过敏反应等.我科自1995年起运用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包虫病,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铭杰;柴宗寿;黄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胃超声显像液对胃B超检查的价值

    含气体的空腔器官,如胃肠等长期影响着我们超声检查的效果.我室自1996年6月~2003年6月间,7年内经胃超声显像液对胃B超检查的临床观察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价值做初步探讨.

    作者:王静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拇指末端指腹缺损的分型与处理

    目的探讨拇指末端指腹缺损修复的佳治疗方案及其疗效.方法依据伤情对163例拇指末端指腹缺损进行临床分型:分2型,4个亚型,并依据拇指末端指腹缺损的分型分别进行植皮、V-Y皮瓣、指掌侧推进皮瓣、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游离皮瓣不同方法修复.结果 119例于手术后1~4.5年(平均1.75年)获得随访,不同的临床分型与不同修复方法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有骨外露的Ⅰb、Ⅱb型缺损以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和游离皮瓣修复较好,恢复较为满意;而Ⅰa、Ⅱa型缺损以植皮为好,远期效果基本满意.

    作者:袁锋;俞光荣;蔡宣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镇痛泵术后应用及护理

    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指病人在体验到疼痛时,应用PCA泵自注预定的小剂量药物进行镇痛的方法.我院自2000年开始术后应用PCA,先后对260例应用PCA的病人进行观察,并对没有应用PCA病人进行了比较,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志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改良的GF-1型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胃吻合术中的应用(附509例分析)

    自1990年至今,我院对GF-1型消化道吻合器进行了一系列改良,在其原结构的基础上,先后自行设计增加了顶胃圈、穿胃锥、鼻饲管牵引环和食管残端罩几个装置,使其由端端吻合术器变为端侧吻合器,在食管胃吻合术中性能更加优良、实用.13年来,我们应用不断改良的GF-1型吻合器共进行食管胃吻合术509例,总结出了自己的一整套吻合操作程序,使吻合过程更顺畅、更条理、不返工,同时明显降低了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于(日童)兴;张志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年女性患者行子宫切除术的心理护理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大都发生于35~45岁的中年妇女.现将中年女性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术的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李伟;崔宝岩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临床护理工作中,气管切开作为创伤性人工气道,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措施之一.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术后并发症,使病人安全渡过危险期,做好术后护理至关重要.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人为造成继发感染,提高护理质量,现将1995~2001年的21例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桂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噻吗洛尔的拆分和光学活性的噻吗洛尔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自从普萘洛尔(Propranolol)成功地作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用于临床以来,芳氧丙醇胺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Aryloxypropanolamines)不断涌现出来.噻吗洛尔(Timolol)是已知作用强的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作用强度为普萘洛尔的8倍,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青光眼等.特别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良好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降眼压药.

    作者:张建革;闻韧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试谈医院服务窗口人员的言语艺术

    在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创建文明单位工作中,医院服务窗口人员文明礼貌用语使用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所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的优劣.因此,现代医院管理对服务窗口人员的服务言语水平要求更高,要使病人各方面都感到满意,必须提高服务质量,讲究言语艺术.本文就医院服务窗口人员如何使用言语艺术谈几点体会,仅供参考.

    作者:李桃春;徐志庆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新生儿有机磷农药中毒1例的护理体会

    有机磷中毒是短期大量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引起病人出现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成人多见,幼儿及新生儿极少见.若抢救不及时,可引起病人死亡.我院于2000年3月收治了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新生儿,经过救治和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住院6天治愈出院,随访时没有发现异常,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李红伟;顾雪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60例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护理.结果老年患者对住院满意率大大提高.结论认真分析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加强护患双向沟通,实施因人而异的护理服务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郭代珠;易玉珍;翟凤仪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浅谈夜间护理观察的特点及规律

    护理工作有很强的连续性,做好夜间护理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夜间护理观察的特点及其规律有如下体会.

    作者:谭淑萍;司桂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性阴道炎95例疗效观察

    近几年来,随着女性支原体性阴道炎发病率上升及检测手段的提高,其诊出率越来越高.如何简便而有效地治疗该病,成为众多皮肤病科及妇科医师的探索目标之一.我站自2001年起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性阴道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成科;惠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2例疗效观察

    2001年5月~2002年7月我院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5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培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32例次人工气道意外情况及原因分析

    机械通气是危重病患者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许多危重病人,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必须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创通气,目前常用的人工气道有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两种.尽管人工气道是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但人工气道对患者也有一定影响,一些人工气道的意外情况发生甚至会威胁病人生命,现将我院ICU 1999年10月~2003年5月人工气道意外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宝山;郭俊萍;赵艳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风疹对胎儿的危害和预防

    风疹的病原体是风疹病毒,经医学研究证明,风疹对胎儿危害极大.它可使孕妇发生死胎、流产、先天性胎儿畸形.

    作者:徐桂仙;吴明霄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小儿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疾病,也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居首位,占儿科住院患儿的24.5%~65.2%[1],尤其婴幼儿常见,这与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密切相关.在小儿肺炎的护理过程中应从整体出发综合实施,完善的护理,积极相应的控制炎症,可降低死亡率,防止发生窒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魏艳萍;马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轻中度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80例早期应用甘露醇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对轻、中度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继续出血的影响,探讨其应用时机.方法选取出血量不超过50ml的幕上非丘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分别在起病24h后和6h内应用20%甘露醇,并在治疗开始和治疗第15天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74.4%、58.9%;继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9.7%、52%;病死率分别为8.9%、12.2%.结论治疗组(24h后应用组)较对照组(6h内应用组)对继续出血的影响小,疗效与安全性较高.表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选择发病24h后应用甘露醇的治疗时机,具有合理治疗和推广应用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炳生;袁栋才;何秀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