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的GF-1型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胃吻合术中的应用(附509例分析)

于(日童)兴;张志勇

关键词:
摘要:自1990年至今,我院对GF-1型消化道吻合器进行了一系列改良,在其原结构的基础上,先后自行设计增加了顶胃圈、穿胃锥、鼻饲管牵引环和食管残端罩几个装置,使其由端端吻合术器变为端侧吻合器,在食管胃吻合术中性能更加优良、实用.13年来,我们应用不断改良的GF-1型吻合器共进行食管胃吻合术509例,总结出了自己的一整套吻合操作程序,使吻合过程更顺畅、更条理、不返工,同时明显降低了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p16基因变异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p16基因变异在胰腺癌的发生、增殖、分化、侵袭以及转移进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16基因在34例胰腺癌、5例胰腺囊腺瘤、5例胰腺囊肿和2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将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胰腺癌中的p16阳性表达水平(64.7%)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良性病变(100%)(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p1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P<0.05);随TNM分期增高,p16表达阳性率降低(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p16表达阳性者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p16表达阳性者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p16基因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胰腺癌形成的晚发分子事件,并且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恶性和侵袭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远春;花瞻;张震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浴巾在卧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上,创伤引起的多发骨折及椎体骨折致截瘫的病人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且病人自身配合能力差,在进行基础护理和搬动病人时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在卧床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巧妙地使用浴巾,自肩部铺至窝处(浴巾一般选用较厚棉质,长度以70cm×120cm为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优点如下.

    作者:张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刺激盆底肌群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6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治疗组30例和常规药物治疗组30例,治疗后观察评定尿失禁改善情况,对照分析实验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常规治疗组均有显著的效果,但实验组较常规组效果显著(P<0.01).结论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对解除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好.

    作者:严凤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L-盐酸精氨酸治疗冠状动脉痉挛致梗死后心绞痛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7岁,因反复心前区烧灼样疼痛3天,持续7h入院,有偏头痛史.查体:体重40kg,血压105/65mmHg,心率90次/min,律齐.实验室检查:心肌酶CK-MB 96IU/L,血脂、血糖正常.EKG示:Ⅰ、aVL、V1~V5导联ST段抬高,V2~V5导联呈病理性Q波.入院诊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即予溶栓、抗凝治疗,心肌酶呈动态改变,发病24h CK-MB达高829IU/L,EKG示:I、aVL、V1~V5导联ST段逐渐回落伴T波倒置,V1~V4导联持久呈病理性Q波.

    作者:胡瑞;张象贤;王亚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改善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的药物研究

    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和对急性胰腺炎病理生理过程的认识,人们观察到胰腺的出血坏死并非完全因为胰酶的组织溶解作用,其他的机制还包括了以缺血为特征的胰腺微循环障碍.且胰腺微循环障碍既是启动因子,又是引起胰腺出血、坏死等严重病变的促进因子.这为我们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说改善胰腺微循环灌注将是非手术治疗的关键[1].

    作者:王云帆;陈瑞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ERCP诊断壶腹癌18例分析

    壶腹癌是消化系统少见的恶性肿瘤,我院自1996年4月~2002年10月共收治21例壶腹癌,其中18例经ERCP检查确诊,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中平;邱华;周志锦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镇痛泵术后应用及护理

    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指病人在体验到疼痛时,应用PCA泵自注预定的小剂量药物进行镇痛的方法.我院自2000年开始术后应用PCA,先后对260例应用PCA的病人进行观察,并对没有应用PCA病人进行了比较,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志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40Hz听觉稳态反应在麻醉深度监护中的应用

    意识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可被解释为感觉、注意力、记忆、清醒程度等,麻醉状态下的意识更加难以确定.从1846年乙醚用于全身麻醉开始, 麻醉中意识的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麻醉临床中一般通过对语言指令有明确反应并能做出应答的水平判断意识情况,但自应用肌肉松弛药后,这一方法就不再可靠.因此迫切要求一种不需要病人活动就能观察意识水平的方法.听觉稳态反应(40Hz 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 )便是这样一种临床监护方法[1],本文对此作一些探讨.

    作者:盛开花;张炳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围产期妇女的心理护理

    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病人心理情绪的变化日益得到重视.心理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围产期妇女的合并症如高血压、产后出血、难产等疾病的发生除生物医学的因素外,必须顾及到心理行为因素.因此说,对围产期妇女的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下面分3个阶段谈谈围产期妇女的心理护理应做的工作.

    作者:王秀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医院成本核算研究

    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必须要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运行机制,将总体目标分解,依靠于计算机网络对所需要资料进行收集,按照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兼顾公平的原则,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作者:王新建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浅谈夜间护理观察的特点及规律

    护理工作有很强的连续性,做好夜间护理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夜间护理观察的特点及其规律有如下体会.

    作者:谭淑萍;司桂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激光输精(卵)管节育法的技术操作研究

    目的探索成套有效的激光输精(卵)管节育术的常规操作方法.方法在动物输精(卵)管激光节育操作研究的基础上,施行了60例经皮穿刺输精管激光节育术和2例经输卵管镜激光输卵管节育术.结果 60例输精管激光节育术中54例插管成功(90%),6例分离出输精管激光照射(10%);经输卵管镜激光节育2例均成功,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输精管插管激光节育操作法和经输卵管镜激光输卵管节育操作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作者:肖新民;张聪;张德云;黄鹏;罗光明;金国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临床回顾性分析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0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症状、影像学检查、治疗、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术前明确诊断并予以分型,8例手术矫正复位,术后12~24月复查,肾及输尿管上段积水扩张明显减轻,肾功能良好,输尿管通畅,吻合口无狭窄.结论对不明原因的右肾及上段输尿管积水扩张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顺、逆行造影是主要诊断依据,输尿管复位矫形术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黄庭芳;刘为安;李毅宁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2例疗效观察

    2001年5月~2002年7月我院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5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培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SARS患者临床治愈后对左室收缩功能影响的彩超随诊研究

    目的分析SARS患者临床治愈后的心脏彩超检测结果,随诊探讨SARS患者临床治愈后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ARS病人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及中老年组,随诊观察69例患者临床治愈后左室收缩功能状况.结果 18例患者心排血量小于4.0L/min,其中13例为重症愈后患者,5例为轻症愈后患者.38例患者每搏量(SV)小于60ml,其中27例为重症愈后,11例为轻症愈后.所有患者射血分数(EF)均在正常范围.本组病例中SARS青年组及中老年组及健康对照组间,患者心排血量(CO)、射血分数(EF)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 ,每搏量(SV)与其他组间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大部分临床治愈的SARS患者能逐渐康复,但仍然有少部分存在左心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的减低.年龄较大的患者,机体恢复较慢.

    作者:沈嫱;张建兴;欧爱华;邓法权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叉钩合用金属单环放置法的临床应用

    宫内节育器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中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种避孕措施,而临床又以金属单环(圆形、宫腔形)为常用.笔者近3年来采用放环叉与取环钩合用放置金属单环206例,操作方便、快捷、稳定性好,不易感染.现介绍如下.

    作者:雷新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笔者在手术室工作多年,体验到凡进手术室做手术的病人,其内心均十分恐惧,精神压力极大.笔者针对患者的情绪变化,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尝试,现将过程及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庄淑梅;刘金平;袁广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下腹横切口全子宫切除术69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下腹横切口子宫全切除术与传统下腹纵切口子宫全切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将本院2002年1月~2003年6月施行的全子宫切除术共152例,随机分成横切口组69例(观察组),纵切口组83例(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术后病率、术后疼痛、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采用横切口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肠功能恢复快,切口愈合好,较传统纵切口子宫切除术有一定优越性.

    作者:王荣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浅静脉吻合治疗手掌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护理

    手掌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是外科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以往采用剪除皮下组织游离植皮的方式进行修复,存在皮肤坏死及功能欠佳等特点.我科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手掌侧缘及腕横纹区存在供给吻合的浅静脉,吻合后可使逆行撕脱的皮肤得以成活,采用本方法18例,取得满意疗效.通过临床观察,我们体会到手术的成功与术后护理是分不开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淑梅;潘风雨;钟立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改良的GF-1型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胃吻合术中的应用(附509例分析)

    自1990年至今,我院对GF-1型消化道吻合器进行了一系列改良,在其原结构的基础上,先后自行设计增加了顶胃圈、穿胃锥、鼻饲管牵引环和食管残端罩几个装置,使其由端端吻合术器变为端侧吻合器,在食管胃吻合术中性能更加优良、实用.13年来,我们应用不断改良的GF-1型吻合器共进行食管胃吻合术509例,总结出了自己的一整套吻合操作程序,使吻合过程更顺畅、更条理、不返工,同时明显降低了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于(日童)兴;张志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