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青;黄凤仙
消毒供应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项医疗活动的基础,担负着医疗、护理、教学活动的保障任务.同时消毒供应科也是医院预防感染的源头部位,工作稍有疏忽将危及医院的质量和病人的生命安全.
作者:王素珍;王泳胜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式横切口剖宫产不同切口处理方法对产妇术后恢复、伤口的影响.方法:把2001年10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分为4组,观察组150例,剖宫产缝合腹膜,不缝脂肪层,皮肤皮内缝合(需拆线),术后免用腹带;对照组Ⅰ 150例,缝合腹膜及脂肪层,皮肤皮内缝合(不拆线)术后加用腹带;对照组Ⅱ150例,不缝合腹膜,皮肤、脂肪丝线缝合,术后免用腹带;对照组Ⅲ150例,不缝合腹膜,皮肤、脂肪丝线缝合,术后加用腹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Ⅰ(P<0.05),伤口愈合不良、盆腔粘连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对照组Ⅱ伤口愈合不良亦低于其他两个对照组(P<0.01);对照组Ⅲ盆腔粘连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Ⅱ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明显少于对照组Ⅰ和Ⅲ,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Ⅰ较其他两组术后伤口瘢痕小、美观.结论:剖宫产缝合腹膜,不缝脂肪层,皮肤皮内缝合(需拆线)术后免用腹带,具有简便、快捷等优点,利于产妇伤口愈合、术后恢复.
作者:吴迎红;张琼香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检测青藤碱(alkaloid sinomenine,SIN)对肾移植受体鼠静脉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SIN对大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效应以及与环孢菌素A(cyclosprin A,CsA)是否存在协同效应.方法:建立近交系大鼠F344→Wistar模式的肾移植受体实验动物模型48只,术后按施加的处理因素不同将48只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分为4组[生理盐水(NS)组,SIN组,CsA组和SIN+CsA组],应用ELISA法检测静脉血TNF-alphaa的表达水平;完整留取移植肾行病理切片,观察病理改变.结果:TNF-alpha的表达水平在SIN组低于NS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SIN组与CsA组差异无显著性(P=0.530>0.05);SIN+CsA组低于SIN组及CsA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病理切片按移植肾排斥反应组织学分级标准,分级结果为,NS组3~4级;SIN组1~2级;GsA组1~2级;SIN+CsA组0~1级.结论:SIN对同种异体大鼠肾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起到较为确切的免疫抑制作用,能明显下调TNF-alpha的表达水平,并与CsA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陈正;罗志刚;王毅;潘光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患者男,20岁,因胸部刀伤1 h急诊入院.入院查体:血压90/60 mmHg,脉搏130次/min,呼吸30次/min.面色苍白,精神紧张.
作者:王文林;蒋仁超;李会齐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内分泌细胞(endocrine cells,EC)常见于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胚层起源的器官,在中胚层分化形成的泌尿生殖器官则极少见.
作者:卢晓晔;王自能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序贯性诊治胆石症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序贯性诊治方案治疗老年胆石症病人13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B超证实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先行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及取石术,手术后1 d、7 d、3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结果:EST成功率80.15%(109/136);EST联合LC成功率为94.50%(103/109).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3 d(6~23 d).结论:EST及LC序贯法治疗老年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江华;简志祥;区金锐;王卫东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4月至2003年2月间用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结核患者11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局部无窦道形成,临床症状消失.3例后凸畸形患者,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7.2°,随访期间无丢失,畸形矫正满意,2例马尾神经受累病人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后外侧植骨4~6个月均融合.结论:术前、术后正规系统的抗痨治疗,术中病灶的彻底清除及有效可靠的后路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是保证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何思敏;卢代刚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鼻后滴漏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以鼻后滴漏为主要临床特点而并发慢性咳嗽的鼻-鼻窦疾病病人的资料,总结诊断与治疗经验.结果:本组病人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诉,平均咳嗽时间达9个月.虽然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胃检查均无明显病变,但鼻-鼻窦则均存在相关性原发疾病,包括慢性化脓性鼻窦炎36例(50.0%)、变应性鼻炎20例(27.8%)、慢性鼻炎13例(18.1%)、鼻腔乳头状瘤3例(4.2%).经过积极的抗炎与抗变态反应治疗和必要的手术治疗,48例(66.7%)咳嗽症状消失,24例(33.3%)症状明显减轻.结论:以鼻后滴漏为主要临床特点的鼻-鼻窦疾病可以并发慢性咳嗽,且可以此症状为主要临床特点,却不表现典型、明确的鼻-鼻窦疾病症状.积极治疗鼻-鼻窦疾病,可以有效地消除继发性肺部症状.
作者:方朝新;甄少少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终止妊娠的可能性.方法:利用HIFU治疗机(780 kHz)6种声功率各60s体内直接照射妊娠第8天大鼠胚胎,妊娠16 d时观察各组胚胎死亡率和胎盘、子宫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对照组胚胎总死亡率为10.31%(43/417);实验组中声功率4、8 W/cm2及≥12 W/cm2组的胚胎死亡率分别为25.35%(18/71)、72.60%(53/73)和100.00%(69/69、71/71、71/71、72/72).超声照射后8 d的改变,光镜下主要为胎盘出血、变性、坏死,变化随剂量的增加而明显.结论:胎盘较子宫对HIFU更敏感,更易受损,HIFU抗早孕具有潜在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晓艳;吴大琼;郑容;王泽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我院自1996年至今,对52例单纯膀胱结石、膀胱异物患者行膀胱切开取石、取异物手术、术后给予放置Fr-22三腔气囊导尿管,而未放置膀胱造瘘管,术后多饮水,间断酌情行膀胱冲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忠勇;丁定全;张海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应用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手术效果.方法:分析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无张力组)与传统疝修补术(传统组)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术后疼痛、恢复日常活动时间、随访期内复发方面无张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P<0.01).住院时间、伤口感染、阴囊水肿、肺部感染、尿潴留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异物感、硬结无张力组较传统组重(P<0.01).结论: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术式.
作者:何海荣;王玉坤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处理妊娠期卵巢肿瘤和阑尾炎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阑尾炎患者的腹腔镜手术后的临床结局.结果:24例妊娠期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妊娠合并卵巢成熟畸胎瘤、黄体囊肿、卵泡囊肿和阑尾炎的比例分别为:41.7%、33.3%、16.7%和8.3%.手术时间40~150 min,平均84.7min,术中出血5~100mL,平均25 mL,住院时间4~13 d,平均8.8 d,无一例出现术后流产.结论:腹腔镜手术在妊娠期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等优点.
作者:尹方;王刚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骨瓣翻转法在颅骨凹陷性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8例应用骨瓣翻转法治疗颅骨凹陷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一例感染,切口甲级愈合,且外观塑形良好.结论:骨瓣翻转法有安全简便、骨瓣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好等优点,可适用于有适应证的颅骨凹陷性骨折的治疗.
作者:杨本生;赵鹏洲;欧英雄;谭社练;方胜;赵伯端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小儿无痛胃镜诊治应用的佳有效剂量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需行胃镜诊治的门诊或住院患儿共60例,随机分A、B、C三组,异丙酚剂量相应为8、10、12 mg/(kg·h),观察小儿胃镜诊治中不同的维持剂量下各组生命体征的变化、药物副作用及术毕苏醒情况.结果:3组患儿在入镜时咬牙、体动和生命体征之间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其中C组剂量为12 mg/kg,维持剂量相对术前变化少.各组药物的副作用和术毕苏醒情况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单纯异丙酚用于小儿无痛胃镜诊治是安全可行的,但要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需应用较大的维持剂量.
作者:谭永红;张志意;黄海;谢观土;彭亮明;张国强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行悬雍垂腭咽成形加舌骨悬吊术,探讨其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对选定的重度OSAHS患者46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加舌骨悬吊术,术后随访1年,均行多导睡眠监测仪(polysomnography,PSG)测定,参照杭州会议(2002年)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患者术后打鼾症状明显减轻,呼吸暂停次数明显减少,白天嗜睡基本消失,术后1年经PSG监测,总有效率为92%.结论:此术式有效地扩大了腭咽腔的通气面积,同时可保留咽腔的正常形态,舌骨悬吊后提高了舌肌的张力,防止舌后坠,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疗效.
作者:杨长亮;姚行齐;诸勇;孙艺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和评价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对27例45条下肢局限性浅静脉曲张,术前应用多普勒听诊和指压检测,确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部位,采用局部麻醉、点状切口方法,切除曲张静脉和结扎交通支静脉.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有肿胀不适和沉重感症状的16条下肢中,术后12条下肢症状消失,另4条症状改善.切口皮下局限性血肿1例,无皮肤麻木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3年,其中随访1年以上者22例,未发现明显下肢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方法可行、简便、安全、疗效满意.
作者:廖益清;何斌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1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术后对介入治疗容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细致的观察护理.结果:本组3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5例,占16.1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 d,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规范优质、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梁青;黄凤仙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肝外伤是腹部外伤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肝外伤的发生率在腹腔脏器创伤中仅次于脾脏和小肠外伤,位居第3位[1].肝外伤病情复杂,合并伤多,总死亡率在10%左右,而严重肝外伤常合并肝周大静脉损伤,死亡率高达50%以上[2].
作者:苏俊;廖彩仙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高频电凝固疗法对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选择佳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于小面积单纯毛细血管瘤直接采用高频电凝固疗法,对于大面积的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先采取口服甾体类激素加局部注射激素一段时间后,再辅以高频电凝固疗法.结果:小面积单纯毛细血管瘤经高频电凝固疗法治疗2~4次后完全治愈,大面积的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经注射治疗控制缩小后,再经高频电凝固疗法辅助治疗也基本控制和治愈.结论:高频电凝固疗法辅助治疗婴幼儿血管瘸有效,缩短了治愈的时间,既经济又简便.
作者:肖小娜;刘永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阑尾炎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老年人患阑尾炎却不同于一般阑尾炎患者,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的原因,心脏血管病、肾脏病、肺部慢性病、糖尿病等退化性疾病在老年人较多见,临床上将高龄阑尾炎患者列为特殊类型阑尾炎,着重讨论其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1].
作者:李馨;钟连珍;邱晓丹;陈桂兰 刊期: 200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