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前后精神科临床治疗的变化

王鹏;高志勤;周延锦;余海鹰

关键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精神分裂症, 治疗
摘要:目的了解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后,对精神科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调查<条例>颁布实施前2002年2~5月份(以下简称前组)和颁布实施后9~12月份(以下简称后组)期间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患者,了解住院期间用药及其它治疗情况.结果 (1)前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前三位分别为:氯氮平60例(63.2%),氯丙嗪25例(26.3%),利培酮17例(17.9%);后组为:氯氮平44例(48.4%),奎的平24例(26.4%),氯丙嗪18例(19.8%).后组氯氮平的使用较前组显著减少(X2=4.13,P<0.05);(2)前组用新型抗精神病药(不包括氯氮平)18例(18.9%),后组40例(44.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3.55,P<0.01);(3)前组用电休克治疗(ECT)15例,后组1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条例>颁布实施后,氯氮平仍为临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但使用率较前显著下降.新型抗精神病药因其疗效好,副作用少,使用明显增多.ECT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仍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素高捷疗膏的眼科临床应用观察

    在眼科临床中,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病发病率较高,我们在角膜上皮再修复愈合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研究,自1998年7月~1999年10月笔者采用了素高捷疗膏在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基础上治疗角膜病37例,收到了较好疗效,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赵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如何培育医院核心竞争力

    我国入世后,中外合资和外资医院将逐渐进入国内,国内医疗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医院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迅速培育和提升本院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就如何培育医院核心竞争力问题进行初探.

    作者:孟庆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骨转移瘤影像诊断的探讨

    骨转移瘤较常见,其确诊对肿瘤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搜集确有原发恶性肿瘤的100例骨转移,报告如下.

    作者:周中良;李丰亭;罗锐;陈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产程中应用安定的护理

    安定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及较强的肌肉松弛作用,在产程中应用可促进宫口扩张、加速产程进展,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多,已取得满意效果.但由于安定静脉注射后作用迅速,可产生一定副作用,因此,应用时必须做好周密细致的护理.我院2000年1月~2002年7月对40例活跃期阻滞或宫颈水肿的孕妇应用了安定,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芳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目的总结一年多来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重点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加强引流管、呼吸道护理;注重心理护理及肢体功能的锻炼;保护静脉血管,加强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做好出院指导.结果通过对80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实施全身心的护理,使病人的意识得到较快的恢复,降低了死亡率,病人的生存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治疗手段.术者精湛的医术是手术成功的保证,而术后注重引流管管理,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及肢体功能的锻炼,保护静脉血管则是确保患者手术成功、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海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原发性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报告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是:突然发生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但有些患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并无上述表现.我院自2002年7月~2002年12月收住4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来院时并无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症状,而以癫痫大发作、头晕、突然神志丧失、神志恍惚、胡言乱语、二便失禁等为主要表现,经各种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报告如下.

    作者:张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致肠坏死1例报告

    患者,男,42岁.因腹痛、腹胀1天入院.1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脐周绞痛,无牵涉痛及放射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约500ml,解稀便2次.在当地医院治疗(具体不详).病程中无发热、腹泻、里急后重等.治疗后病情无好转而转本院.既往无心脏病史.入院查:T 38.5℃,P 105次/min,R 24次/min,BP 80/50mmHg,表情淡漠,心肺(-),腹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型,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直肠指检(-).急查:血常规WBC 2.36×109/L,N 0.90,L 0.10.腹透:肠管扩张明显,见多个气液平面,提示肠梗阻.B超:腹腔肠胀气、肠管扩张,探及液性暗区.

    作者:罗云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波姆光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240例疗效观察

    为了提高妇女卫生保健工作质量,实现人人享有保健的战略目标.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探讨出了治疗宫颈糜烂理想、经济、安全可靠、治愈率高的方法,即波姆光治疗宫颈糜烂,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敏;刘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护理工作的艺术性

    现代护理事业发展趋势促使护理向艺术性,综合性,商业性发展.护理的艺术性主要通过护士的形象,素质,涵养来向患者展示一种独特的美.护士通过语言的美来换取病人的大信任,使病人处于佳身体协调状态来接受治疗,如通过人的眼神,表情,动作,仪表等方面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和沟通,向患者展示白衣天使美的风范和护理艺术性.

    作者:王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立体视觉检查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立体视觉功能情况.方法采用激光全息立体视觉检查图对8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进行了立体视觉锐度的测定.结果在80例患者中,有近立体视觉者67例(83.7%),无近立体视觉者13例(16.3%).有远立体视觉者71例(88.8%),无远立体视觉者9例(11.2%).结论立体视觉功能是评价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彭秀军;颜少明;刘海峰;杨明迪;李刚;石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普洱县医院远程会诊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和分析普洱县远程会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于2002年8~9月整群抽取普洱县人民医院远程会诊病例65例(病例组)和同期转院治疗组病例65例(对照组)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1)病例组(远程会诊组)的总有效率95.4%,对照组(转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6.9%,病例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2)病例组诊断符合率为98.5%,对照组诊断符合率为78.5%,病例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01).(3)病例组平均治疗费为2500元,对照组平均治疗费为25000元,病例平均治疗费比对照组平均治疗费低(P<0.001).(4)病例组平均病程为34.2天,对照组平均病程为62.5天,病例组平均病程比对照组少(P<0.001).结论远程会诊能减少病人的家庭经济负担,同时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建议在边疆县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业务.

    作者:杨家林;刘福根;叶松;郭家升;杨菊芬;邹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肝毒清颗粒对硫代乙酰胺实验性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肝毒清颗粒的保肝作用.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肝毒清颗粒大、中、小剂量组,乙肝宁阳性对照组.用硫代乙酰胺复制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的ALT、AST活性和血浆内毒素含量.结果硫代乙酰胺急性肝损伤时,血清ALT、AST活性及内毒素含量明显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肝毒清颗粒大、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含量和血清ALT、AST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毒清颗粒能减轻急性肝损伤时的肝损害,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李万平;魏嵋;肖顺汉;陈美娟;李华;李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静脉超浅麻醉的护理体会

    静脉超浅麻醉与吸入超浅麻醉的相同点均为将麻醉深度控制在只有精神分离而无意识丧失的状态,且通常无肌肉松弛和反射减弱,保持自主呼吸,保护性反射仍活跃,从而大大降低了呼吸道意外的危险性,并可与医生保持言语上的联系,配合治疗.其区别为吸入超浅麻醉是采用面罩或鼻罩给予笑气或亚麻醉剂量的麻醉剂,需要配合相应的麻醉机、挥发罐,还需要专门的管道系统或较为笨重的液化钢瓶及良好的清除排污系统,此法适用于惧怕打针的成人或不合作的儿童.

    作者:巩艳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硬膜外新斯的明复合静脉曲马多术后镇痛对妇科术后肠功能的影响

    静脉曲马多术后镇痛由于安全性高,避免了吗啡、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作用,正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其本身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伍用恩丹西酮后的腹胀、排气时间延长等肠道副作用对术后病人康复不利.新斯的明为抗胆碱酯酶药,有报道其可促进术后病人肠功能的恢复[1],故本研究目的是观察硬膜外使用新斯的明复合静脉曲马多术后镇痛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潘寅兵;钱燕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众所周知,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可避免的共同结局,是一组伴有多种神经内分泌异常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虽然心衰的诊断及治疗有了很大发展,但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棘手,心力衰竭仍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威胁人们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人们对心衰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仍在不断地研究.

    作者:朱俐俐;郭立新;孙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drome简称SAS)为睡眠障碍并具有周期性呼吸暂停的一组综合征,睡眠中呼吸暂停在10s以上,每小时发作5次以上,整个睡眠中反复发作30次以上者[1],常伴有意识障碍和人格改变,引起肺通气不足,一过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患者平时即常见,在大手术后尤会反复发作和加重,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故加强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于2002年5月成功救治1例SAS行全髋节置换术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段清萍;郭翠兰;蔡新良;易小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孤独症儿童病因的若干相关因素初步调查

    目的调查分析孤独症病因的构成.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孤独症儿童病因的相关因素,全部病例均符合CCMD-Ⅲ儿童孤独症及CARS小儿孤独症评定量表的诊断标准.结果孤独症儿童15名,母亲妊娠期间患病服药史阳性者10名,出生窒息8名,3岁内与父母分离达2个月以上者5名,家族精神病患史阳性者2名.结论做好母孕期及围产期保健工作,小儿3岁内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与父母密切接触,对预防孤独症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陈国力;王琳琳;经承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斯奇康注射液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39例临床分析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往往一年间可发病七、八次以上,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健康.近两年来,我们用斯奇康注射液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39例,经过2年多的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太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压氧对脑梗塞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2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甲组、乙组),甲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脑细胞保护剂等治疗.乙组在甲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30天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甲组有效率65.7%,乙组有效率87.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提高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其功能缺损.

    作者:宛丰;黄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抗基质金属蛋白酶对肝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影响肝癌细胞侵袭性的途径.方法通过体外和动物实验的方法,探讨ATRA对肝细胞癌高转移瘤株(Hca-F)人工基底膜粘附能力以及对Ⅳ型胶原酶分泌能力的影响.结果 ATRA对Hca-F细胞的人工基底膜粘附能力,以及对Ⅳ型胶原酶的分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能力在一定范围,随ATRA浓度成正比.结论 ATRA通过多途径对Hca-F侵袭性行为产生影响.

    作者:李冰;田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