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Kimura病1例附文献复习

林沁;庄永泽;陈淑娇

关键词:血管淋巴样增生,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 淋巴结肿大, 皮下结节, 蛋白尿
摘要:目的:介绍1例木村病(Kimura's diseaase,KD)的诊治过程.方法:病例分析及复习文献关于KD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思路及治疗方法.结果:本例KD因纵隔淋巴结肿大伴肿瘤标志物阳性而长期误诊,因长期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反复头面部皮下结节,活检后确诊.强的松治疗伴有蛋白尿表现的KD病有效.结论:KD是一种流行于东亚地区罕见的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临床医生认识不足易误诊.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肠镜检查中应用依托咪脂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胃肠镜检查术中应用依托咪脂静脉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42例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脂组(E组,116例,单纯静脉应用依托咪脂0.15~0.2 mg/kg)、异丙酚组(P组,112例,单纯静脉应用异丙酚1.5~2 mg/kg)和常规组(C组,114例,常规检查).记录3组检查前、中、后5 min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查时间、苏醒时间、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1)P组和C组在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变化大时与检查前相比较,均降低或升高20%~30%和10%~30%左右.E组则变化较小,血压仅降低5%左右,心率降低6%左右,与P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组患者主诉有血管刺激症状91例,占81.2%,而E组患者主诉有血管刺激症状15例,占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时,应用依托咪脂静脉麻醉可以达到与异丙酚同样满意的麻醉效果,且对心血管系统影响明显弱于异丙酚.

    作者:陈晓光;白洁;李萌萌;郝建华;郭宝琛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胸腺肽与达那唑联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人对糖皮质激素和(或)脾切除治疗有效,尚有部分属于难治性CITP,虽然有多种方法用于治疗CITP,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采用胸腺肽和达那唑联合治疗CITP,取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子彦;王国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呼吸道异物患儿329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索呼吸道异物患儿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总结329例行手术治疗的呼吸道异物患儿的围术期护理.结果:所有患儿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良好的术前、术中、术后观察及护理在儿童呼吸道异物的治疗中至关重要.

    作者:陆莉;陈穗珍;黄小洁;潘美穗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冠脉造影阴性65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65例术前拟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阴性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了解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我科2002年8月至2006年4月有19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其中65例结果阴性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心血管神经症20例,高血压病18例,其余分别是心肌病、心律失常、心瓣膜病、颈椎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等.结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目前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作者:吕庆连;余国忠;陈洪喜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氨曲南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评价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dd penamonia,HAP)在我国医院感染中发病率位居第一,且有逐年增加趋势[1].及时诊断,选择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是治疗HAP的关键.笔者应用氨曲南治疗HAP患者8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杨凯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不典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1例

    患儿男,17个月,因发热8 d人院.患儿院外体温高达40.4℃,无畏寒寒战,无呕吐腹泻,无皮疹,偶有咳嗽,无气急,曾在门诊肌注头孢呋辛2 d,无效,改阿奇霉素、先锋必静滴2 d,无效,后到上级医院,又输注阿奇霉素1 d,阿奇霉素+西力欣1 d,无效,来本院住院治疗.门诊血常规示白细胞17.8×109/L,中性粒细胞54%,血红蛋白107 g/L,血小板200×109/L.C反应蛋白(CRP)52 mg/L.入院查体:T 38.5℃,P 132次/min,R 30次/min,体重10 kg,精神可,咽稍充血,颈部可触及数枚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淋巴结,心音中等,律齐,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粗,无罗音.

    作者:陈晓飒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共识会议

    译自: 2005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Science with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Circulation. November 29, 2005; Volume 112 (22) Supplement. ISSN: 0009 -73221 引言1.1关于国际共识会议International Liasi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ILCOR)成立于1993年.其任务是明确与回顾有关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的国际性科研知识成果,并在处理方面达成共识.ECC包括了有关影响心血管与呼吸系统的危及生命的突发事件的所有内容,尤其着重于心脏骤停的处理.在199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举办了第一次ILCOR会议,会议评价了复苏学并制定了一般的复苏指导意见,后发表于Guidelines 2000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iovascular Care.此后,ILCOR委员会的研究者们继续有序地评价复苏学直至此文发表.本文摘录了这个证据评价过程所得出的结论与推荐意见.

    作者:董豪坚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肝脾T细胞淋巴瘤转变为淋巴瘤白血病1例临床观察及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肝脾T细胞淋巴瘤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罕见肝脾T细胞淋巴瘤并胸膜浸润及转变为淋巴瘤白血病的全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肝脾T细胞淋巴瘤属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一种亚型,临床以发热、脾脏显著肿大、肝大为主要表现,淋巴结一般不受累.其病理特征是淋巴瘤细胞的增殖高度局限在肝脾和骨髓的窦内.PCR检测TCRγ或δ基因重排阳性.结论:本病进展快、疗效差,生存期短,可转变为白血病.PCR检测骨髓标本TCRγ基因重排对该病诊断有帮助.对于合并骨髓浸润的肝脾T细胞淋巴瘤应考虑应用白血病的化疗方案,可能会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徐兵;周淑芸;孟凡义;张贤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以消化道溃疡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1例

    患者男,20岁.因腹痛,黑便3 d入院.人院前2 d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并黑便,量不多,稍稀,曾于门诊查胃镜示十二指肠溃疡,否认溃疡病史.

    作者:高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孤立性蝶窦疾病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疾病的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以降低其误诊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5年32例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2例中25例患者主要以头痛和(或)眼部症状为首诊症状,其中21例在确诊前均不同程度地经历过首诊科室的相关特殊检查和治疗.首诊误诊为血管性头痛7例,偏头痛4例,三叉神经痛l例,视神经炎2例,眼部炎症1例,眶尖综合征4例,青光眼1例,鼻咽癌1例.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其中孤立性蝶窦炎9例,霉菌性蝶窦炎5例,蝶窦囊肿5例,蝶窦脓囊肿7例,蝶窦炎并息肉3例,蝶窦异物、蝶窦颅咽管瘤及蝶窦嗜酸性细胞瘤各1例.全部病例均行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31例术后所有症状先后缓解至消失,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孤立性蝶窦疾病临床少见,又因其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蝶窦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易致误诊、漏诊.此疾病诊断有赖于CT或MRI检查.近年孤立性蝶窦疾病误诊有明显下降趋势.鼻内镜技术改进使蝶窦疾病的治疗更安全、有效.

    作者:陈才盛;崔永华;黄孝文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血管性痴呆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胆碱酯酶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浆胆碱酯酶水平的意义.方法:分组比较测定36例VD患者及36例正常老年人(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浆胆碱酯酶的浓度.结果:观察组(VD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对照组(正常老年人组)明显增高(P<O.01);观察组胆碱酯酶水平较对照组低,但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V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VD发病有关;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VD的危险因素之一;VD患者血浆胆碱酯酶与正常老年人无显著差异,其测定对诊断似乎无确切的帮助.

    作者:陈杭军;孙晓玲;方润权;余毅;刘玉华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动态脑电图θ节律监测在癫痫部分性发作类型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动态脑电图θ节律在癫痫部分性发作类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8000型8导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仪对86例临临床确诊或疑诊为癫痫部分性发作类型的病人及86例正常人进行24 h AEEG监测.结果:病例组86例,AEEG检测出现θ节律活动67例(77.9%),其中一般活动形式15例(17.4%),阵发性活动52例(60.5%),在θ节律活动基础上伴有痫样放电的41例(61.2%);对照组86例,出现θ节律活动14例(16.3%),一般活动形式11例(12.8%),阵发性活动3例(3.5%);两组脑电阵发性θ节律活动形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AEEG监测中出现阵发性θ节律活动对癫痫部分性发作类型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杨艳微;王耀光;叶华;冯少媚;张凤英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急性胰腺炎合并肾损害48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合并肾损害的特点.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48例住院急性胰腺炎合并肾损害的病人进行分析.结果:在48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肾损害病人中,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增高、蛋白尿(-)~(+)、镜下血尿(+)~(++)、白细胞尿(-)~(+).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肾脏损害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李亚;李雄根;陈华蓉;黄庆娟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蒿甲醚联合伯氨喹治疗恶性疟疾50例

    目的:观察蒿甲醚联合伯氨喹治疗恶性疟疾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利比里亚维和任务区采用随机分组将100例恶性疟疾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口服蒿甲醚片为主,100 mg,每天1次,连用7 d,首剂加倍;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伯氨喹片22.5 mg,每天1次,连用8 d治疗.所有病例治疗后14 d和28 d各随访1次.观察和记录病例的临床症状和药物的副作用.结果:对照组和联合组病例的临床治愈率为98.0%和100%,平均退热时间为(46.3±10.5)h和(44.6±11.7)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34.7±11.2)h和(31.8±10.4)h,复燃率为34.0%和8.0%.结论:蒿甲醚片治疗恶性疟疾效果明显,副作用小.联合组复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作者:李津;肖海;马卫闽;饶本强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顺铂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消化道肿瘤合并癌性腹水的效果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与顺铂(DDP)腹腔内灌注治疗消化道肿瘤合并癌性腹水的效果.方法:治疗组52例癌性腹水患者应用IL-2与DDP腹腔灌注化疗;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DDP做腹腔灌注化疗,予B超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腹水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癌性腹水总有效率为82.7%,对照组治疗癌性腹水总有效率为53.1%.结论:DDP联合IL-2治疗消化道肿瘤合并癌性腹水有显著的协同作用(χ2=10.233,P<0.05),毒副反应小,见效快,能及时减轻患者的痛苦,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柏庆;章健;裴俊峰;钱彩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结缔组织病患者129例消化道表现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病患者的消化道表现.方法:对1994-2004年在我院住院的结缔组织病患者129例消化道表现、发生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29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中有61例出现消化道症状,占47.3%.本组病例中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有10例,其中误诊漏诊6例,占60%.结论:结缔组织病消化道症状发生率高,对首发消化道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沈哲;章文华;陈鉴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肠炎康保留灌肠治疗左半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肠炎康保留灌肠对不同临床症状左半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从而确定佳治疗方案.方法:对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确诊的左半结肠炎患者,根据主要临床症状的不同分为腹泻组及便秘组,便秘组随机分为便秘1组及便秘2组,腹泻组及便秘1组予肠炎康保留灌肠,便秘2组予肠炎康去硫糖铝后保留灌肠,同时口服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结果:(1)症状改善,腹泻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7.6%,便秘1组总有效率为35.0%,便秘2组总有效率为96.0%.前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二者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但腹泻组与便秘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腹泻组起效时间多为5~7 d,便秘1组为14~21 d,便秘2组为7~10 d.(3)内镜及病理组织炎症改善基本一致,腹泻组总有效率为90.2%,便秘1组为85.0%,便秘2组为92.0%,两两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肠炎康保留灌肠对治疗左半结肠炎疗效确切,尤其对腹泻患者症状缓解明显,对便秘患者需去硫糖铝,同时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

    作者:周红宇;周国华;陈叶青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总结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2003-2005年采用结肠途径治疗机行结肠清洗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结果:利用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功能性便秘总有效率达97.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护士熟练运用结肠途径治疗机行结肠清洗治疗功能性便秘,能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为患者摆脱对泻剂的依赖、逐步恢复到规律排便提供了一个平稳过渡的机会.

    作者:周梅花;过利波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随机尿标本蛋白与肌酐比值在显著性蛋白尿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晨尿和随意尿标本蛋白与肌酐比值(Pr/Cr)在显著性蛋白尿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82例,分析其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与24 h尿蛋白定量(Pr24h)的相关性,作出晨尿、随意尿、24 h尿标本Pr/Cr的误差条形图和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对显著性蛋白尿(Pr24h>0.3 g)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确定诊断界值,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与Pr24h)高度相关;晨尿、随意尿Pr/Cr与其相应蛋白浓度相比,离散程度明显缩小;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对显著性蛋白尿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3、0.892,诊断界值分别为:34.3 g/mol、34.9 g/mol,以此界值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864、0.864,0.826、0.783,4.97、3.98,0.165、0.174.结论:晨尿、随意尿标体Pr/Cr是诊断显著性蛋白尿的良好指标,尤其是作为排除非显著性蛋白尿的初筛试验价值更大.

    作者:陈晓婷;李云飞;张炳峰;崔婷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酸相关性疾病治愈率的影响

    细胞色素P450(CYP450s)的同工酶有14种之多(CYP1-14),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及其疗效密切相关.与质子泵抑制剂(PPI)代谢相关的P450同工酶主要为肝脏微粒体中的CYP2C19和CYP3A4.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酶活性的影响显示基因剂量效应,表现为野生型纯合子(homEM)高于野生型杂合子(hetEM),更高于突变等位基因纯合子(PM).PPI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或甲硝唑等抗生素组成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酸相关性疾病的疗效与CYP2C19遗传多态性有关.

    作者:陈东燕;孙艳荪;乔珊;吴子刚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