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泳分析精浆蛋白质

张凤川;卿翠莲

关键词:不育, 男(雄)性, 精浆蛋白质类, 电泳分离
摘要:目的:探讨精浆蛋白质特性以及对男性不育症的影响.研究其作为男性不育症蛋白质诊断指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利用自动化琼脂糖区带电泳对精浆蛋白质进行分离.结果:碱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可将精浆蛋白质分为6个组分,分别命名为A带、B带、C带、D带、E带、F带.弱精组C带低于正常组,E带高于正常组,弱畸精组B带低于正常组.结论:由于弱精组C带低于正常组、E带高于正常组,弱畸精组B带低于正常组.推测弱精的原因除免疫因素外,还可能与其它未知因素有关.与弱精和弱畸精相关的蛋白质可能位于C带、E带和B带中.也就是这些蛋白电泳时位于γ区和靠近α2区,主要是一些球蛋白.至于具体哪些蛋白在其中起作用以及作用大小,尚需进一步探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肠炎康保留灌肠治疗左半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肠炎康保留灌肠对不同临床症状左半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从而确定佳治疗方案.方法:对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确诊的左半结肠炎患者,根据主要临床症状的不同分为腹泻组及便秘组,便秘组随机分为便秘1组及便秘2组,腹泻组及便秘1组予肠炎康保留灌肠,便秘2组予肠炎康去硫糖铝后保留灌肠,同时口服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结果:(1)症状改善,腹泻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7.6%,便秘1组总有效率为35.0%,便秘2组总有效率为96.0%.前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二者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但腹泻组与便秘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腹泻组起效时间多为5~7 d,便秘1组为14~21 d,便秘2组为7~10 d.(3)内镜及病理组织炎症改善基本一致,腹泻组总有效率为90.2%,便秘1组为85.0%,便秘2组为92.0%,两两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肠炎康保留灌肠对治疗左半结肠炎疗效确切,尤其对腹泻患者症状缓解明显,对便秘患者需去硫糖铝,同时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

    作者:周红宇;周国华;陈叶青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血小板生成素与慢性肝病关系研究进展

    血小板减少症是慢性肝病患者临床上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约为37%~77%.慢性肝病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复杂,传统的观点常归咎于脾大、脾功能亢进,或自身免疫紊乱(如抗血小板抗体PAIg)、骨髓抑制及营养不良等,但近年来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渐受关注.现就其在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作用及其与慢性肝病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何伟锋;李韶光;许岸高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82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息20余年,活动后心累10余年,加重4d,于2005年11月13日入院.经全面检查诊断为慢支炎(喘息型)急性发作期,肺气肿,肺心病.既往对先锋类无过敏史,但今年10月24日在某医院使用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入院时给予左氧氟沙星0.2 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2次/d静滴;盐酸胺溴索3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1次/d静滴;氨茶碱0.25 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1次/d静滴;鱼腥草注射液5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1次/d静滴;头孢哌酮·舒巴坦皮试阴性(机器做),头孢哌酮·舒巴坦2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2次/d静滴;吸氧等.

    作者:马昌义;袁艺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在主动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在主动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采用不同触发扫描技术的主动脉3D-CE-MRA的图像资料,对比其图像质量及扫描成功率.结果:采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能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质量,失败率0%.其他触发技术扫描的图像质量一般.结论:获得高质量的3D-CE-MRA图像,扫描技术和方法的选择很关键,利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能获得高的图像质量和成功率.

    作者:莫本成;姚立新;钱万科;李晓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顺铂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消化道肿瘤合并癌性腹水的效果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与顺铂(DDP)腹腔内灌注治疗消化道肿瘤合并癌性腹水的效果.方法:治疗组52例癌性腹水患者应用IL-2与DDP腹腔灌注化疗;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DDP做腹腔灌注化疗,予B超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腹水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癌性腹水总有效率为82.7%,对照组治疗癌性腹水总有效率为53.1%.结论:DDP联合IL-2治疗消化道肿瘤合并癌性腹水有显著的协同作用(χ2=10.233,P<0.05),毒副反应小,见效快,能及时减轻患者的痛苦,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柏庆;章健;裴俊峰;钱彩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院前急救5 285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院前急救的疾病谱、季节、时间、年龄及死亡原因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我院2003-2005年5 285例院前急救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居前三位的院前急救疾病依次为各种外伤、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分别占32.43%、15.27%、12.09%;其季节性不明显,在时间上以下午4时至8时多,占21.82%,其次是晚上8时至12对,占20.74%;以青少年居多,占48.84%,其次是老年,占29.29%,再次是中年,占18.85%;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和外伤.结论:分析本地区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制定相应措施,以不断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

    作者:刘智勇;张永标;梁彩倩;赵锋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ICU内气管插管发生心搏骤停27例

    目的:分析ICU内气管插管时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防范.方法:回顾性分析ICU内行紧急气管插管的916例患者的资料,比较心搏骤停与未停组病人的基本情况、插管方式、有无应用肌松剂、操作时间、尝试次数等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发生心搏骤停27例.心搏骤停组与未停组在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指脉血氧饱和度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管插管时发生心搏骤停可能与操作时间、尝试次数、肌松剂应用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搏骤停主要与肌松剂应用、尝试次数有关(P<0.001).结论:把握插管时机,插管前适当应用镇静剂而非肌松剂,加强操作者的自身建设,可能减少气管插管时心搏骤停的发生.

    作者:周蕾;陈睿好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总结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2003-2005年采用结肠途径治疗机行结肠清洗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结果:利用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功能性便秘总有效率达97.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护士熟练运用结肠途径治疗机行结肠清洗治疗功能性便秘,能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为患者摆脱对泻剂的依赖、逐步恢复到规律排便提供了一个平稳过渡的机会.

    作者:周梅花;过利波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酸相关性疾病治愈率的影响

    细胞色素P450(CYP450s)的同工酶有14种之多(CYP1-14),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及其疗效密切相关.与质子泵抑制剂(PPI)代谢相关的P450同工酶主要为肝脏微粒体中的CYP2C19和CYP3A4.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酶活性的影响显示基因剂量效应,表现为野生型纯合子(homEM)高于野生型杂合子(hetEM),更高于突变等位基因纯合子(PM).PPI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或甲硝唑等抗生素组成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酸相关性疾病的疗效与CYP2C19遗传多态性有关.

    作者:陈东燕;孙艳荪;乔珊;吴子刚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呼吸道异物患儿329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索呼吸道异物患儿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总结329例行手术治疗的呼吸道异物患儿的围术期护理.结果:所有患儿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良好的术前、术中、术后观察及护理在儿童呼吸道异物的治疗中至关重要.

    作者:陆莉;陈穗珍;黄小洁;潘美穗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骨髓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5-氮胞苷(5-aza)诱导体外培养人骨髓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正常志愿者髂后上棘为穿刺点获得骨髓干细胞,体外培养传3代后应用5×10-6 mmol/L 5-aza(Sigma公司)诱导20 h后继续原条件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照相记录.诱导后细胞行a-action Trophonin T免疫组化染色.行透射电镜观察,进一步行RT-PCR分析诱导后细胞表达a-cardiac action,Cardiac tropponin T等mRNA.结果:诱导组人a-action Trophonin T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电镜下观察到细胞与细胞间见类心肌闰盘样结构,见线粒体空泡及微丝样结构,PCR结果发现有a-cardiac action、Cardiac tropponin T mRNA的高表达.结论:初步证实人骨髓干细胞在体外被5-aza诱导时,能够向心肌细胞分化.

    作者:佟铁壁;孙旗;胡煜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不典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1例

    患儿男,17个月,因发热8 d人院.患儿院外体温高达40.4℃,无畏寒寒战,无呕吐腹泻,无皮疹,偶有咳嗽,无气急,曾在门诊肌注头孢呋辛2 d,无效,改阿奇霉素、先锋必静滴2 d,无效,后到上级医院,又输注阿奇霉素1 d,阿奇霉素+西力欣1 d,无效,来本院住院治疗.门诊血常规示白细胞17.8×109/L,中性粒细胞54%,血红蛋白107 g/L,血小板200×109/L.C反应蛋白(CRP)52 mg/L.入院查体:T 38.5℃,P 132次/min,R 30次/min,体重10 kg,精神可,咽稍充血,颈部可触及数枚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淋巴结,心音中等,律齐,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粗,无罗音.

    作者:陈晓飒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Kimura病1例附文献复习

    目的:介绍1例木村病(Kimura's diseaase,KD)的诊治过程.方法:病例分析及复习文献关于KD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思路及治疗方法.结果:本例KD因纵隔淋巴结肿大伴肿瘤标志物阳性而长期误诊,因长期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反复头面部皮下结节,活检后确诊.强的松治疗伴有蛋白尿表现的KD病有效.结论:KD是一种流行于东亚地区罕见的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临床医生认识不足易误诊.

    作者:林沁;庄永泽;陈淑娇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住院药疹患儿110例临床表现和治疗

    目的:探讨住院儿童引起药疹(drug eruption)的具体药物、临床表现和治疗、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0例药疹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结果:药疹类型以麻疹型、荨麻疹型为主(两者相加占60.0%),重症药疹较少.致敏药物以抗生素多,占80.0%;解热镇痛药物占8.2%,磺胺类药物占5.5%,生物制品占3.6%.结论:导致药疹的药物以抗生素类多,其中以青霉素类为主,其次为头孢菌素类.临床多表现为麻疹型或荨麻疹型.治疗以抗过敏、停用致敏药物为原则,重症者予小到中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作者:骆志辉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鄂南农村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鄂南农村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鄂南农村社区居民1 641例进行调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25.8%,其中男性为27.3%,女性为24.1%,性别差异无显著性(χ2=2.10,P>0.05).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40岁以后上升幅度较快.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13.41%,40岁以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增幅较大.高血压知晓率、规则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26.48%、13.71%、6.25%.年龄、家族史、吸烟、饮酒、食盐量、体重指数、动物脂肪摄入量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家庭经济收入高是保护因素.结论:高血压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农村社区居民中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作者:蒋汝刚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随机尿标本蛋白与肌酐比值在显著性蛋白尿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晨尿和随意尿标本蛋白与肌酐比值(Pr/Cr)在显著性蛋白尿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82例,分析其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与24 h尿蛋白定量(Pr24h)的相关性,作出晨尿、随意尿、24 h尿标本Pr/Cr的误差条形图和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对显著性蛋白尿(Pr24h>0.3 g)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确定诊断界值,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与Pr24h)高度相关;晨尿、随意尿Pr/Cr与其相应蛋白浓度相比,离散程度明显缩小;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对显著性蛋白尿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3、0.892,诊断界值分别为:34.3 g/mol、34.9 g/mol,以此界值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864、0.864,0.826、0.783,4.97、3.98,0.165、0.174.结论:晨尿、随意尿标体Pr/Cr是诊断显著性蛋白尿的良好指标,尤其是作为排除非显著性蛋白尿的初筛试验价值更大.

    作者:陈晓婷;李云飞;张炳峰;崔婷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急性胰腺炎合并肾损害48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合并肾损害的特点.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48例住院急性胰腺炎合并肾损害的病人进行分析.结果:在48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肾损害病人中,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增高、蛋白尿(-)~(+)、镜下血尿(+)~(++)、白细胞尿(-)~(+).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肾脏损害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李亚;李雄根;陈华蓉;黄庆娟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营养支持治疗42例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3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监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营养状况的有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术后10、20 d的体重、三头肌皮脂厚度、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侣降均较对照组轻,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患者实施合理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

    作者:张慧;罗远芳;陈玉萍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蒿甲醚联合伯氨喹治疗恶性疟疾50例

    目的:观察蒿甲醚联合伯氨喹治疗恶性疟疾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利比里亚维和任务区采用随机分组将100例恶性疟疾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口服蒿甲醚片为主,100 mg,每天1次,连用7 d,首剂加倍;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伯氨喹片22.5 mg,每天1次,连用8 d治疗.所有病例治疗后14 d和28 d各随访1次.观察和记录病例的临床症状和药物的副作用.结果:对照组和联合组病例的临床治愈率为98.0%和100%,平均退热时间为(46.3±10.5)h和(44.6±11.7)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34.7±11.2)h和(31.8±10.4)h,复燃率为34.0%和8.0%.结论:蒿甲醚片治疗恶性疟疾效果明显,副作用小.联合组复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作者:李津;肖海;马卫闽;饶本强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对1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做好术前护理,加强术后病情的观察,防治并发症.结果:19例患者术后6~24 h疼痛感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1周左右出院.有1例患者出现发热反应.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疗效好、创伤小的优点.细密周到的护理对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谭雪梅;冯岚;李秀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