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周梅花;过利波

关键词:便秘, 结肠途径治疗,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2003-2005年采用结肠途径治疗机行结肠清洗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结果:利用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功能性便秘总有效率达97.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护士熟练运用结肠途径治疗机行结肠清洗治疗功能性便秘,能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为患者摆脱对泻剂的依赖、逐步恢复到规律排便提供了一个平稳过渡的机会.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道异物患儿329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索呼吸道异物患儿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总结329例行手术治疗的呼吸道异物患儿的围术期护理.结果:所有患儿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良好的术前、术中、术后观察及护理在儿童呼吸道异物的治疗中至关重要.

    作者:陆莉;陈穗珍;黄小洁;潘美穗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水钠代谢紊乱的治疗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水钠代谢紊乱的特点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4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水钠代谢紊乱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钠、尿钠、渗透压以及中心静脉压等确定水钠代谢紊乱的特点,并进行相应处理.结果:本组水钠代谢紊乱的发生率为28.3%,其中低钠血症30例,高钠血症4例.水钠代谢紊乱以脑性盐耗综合征常见.水钠代谢紊乱平均开始时间为(5.2±2.3)d.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容易并发水钠代谢紊乱,要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对症处理.

    作者:万金中;赵剑峰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鄂南农村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鄂南农村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鄂南农村社区居民1 641例进行调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25.8%,其中男性为27.3%,女性为24.1%,性别差异无显著性(χ2=2.10,P>0.05).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40岁以后上升幅度较快.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13.41%,40岁以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增幅较大.高血压知晓率、规则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26.48%、13.71%、6.25%.年龄、家族史、吸烟、饮酒、食盐量、体重指数、动物脂肪摄入量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家庭经济收入高是保护因素.结论:高血压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农村社区居民中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作者:蒋汝刚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顺铂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消化道肿瘤合并癌性腹水的效果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与顺铂(DDP)腹腔内灌注治疗消化道肿瘤合并癌性腹水的效果.方法:治疗组52例癌性腹水患者应用IL-2与DDP腹腔灌注化疗;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DDP做腹腔灌注化疗,予B超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腹水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癌性腹水总有效率为82.7%,对照组治疗癌性腹水总有效率为53.1%.结论:DDP联合IL-2治疗消化道肿瘤合并癌性腹水有显著的协同作用(χ2=10.233,P<0.05),毒副反应小,见效快,能及时减轻患者的痛苦,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柏庆;章健;裴俊峰;钱彩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儿童Bartter综合征1例

    Bartt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多发于儿童,50% 5岁以前发病[1],笔者临床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女,11个月,以厌食、反复呕吐、消瘦、发现生长发育迟缓6个月之主诉入院.4个月龄始家长发现患儿食纳较差,易呕吐,欠活泼,易疲乏,并逐渐消瘦,生长发育较同龄儿略迟缓.否认多饮多尿史.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史无异常.入院查体:体重6 kg,身高67 cm,BP 95/60mmHg,神清,消瘦,皮肤稍干燥,弹性稍差,脐旁皮下脂肪约0.4 cm,前囟0.8cm×1.0 cm,平软,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12次/min,律齐,心音稍低钝,未闻及杂音.腹软不胀,肝右肋下1.0 cm,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略低,双膝腱反射稍减弱,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作者:文家伦;高晓洁;徐雅南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总结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2003-2005年采用结肠途径治疗机行结肠清洗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结果:利用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功能性便秘总有效率达97.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护士熟练运用结肠途径治疗机行结肠清洗治疗功能性便秘,能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为患者摆脱对泻剂的依赖、逐步恢复到规律排便提供了一个平稳过渡的机会.

    作者:周梅花;过利波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黄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采用熏吸香烟加气管内注射脂多糖的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测定黏膜下炎症细胞、肺小动脉、支气管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支气管黏膜下炎症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肺小动脉管壁厚度明显较模型组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细支气管平滑肌厚度亦明显较模型组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能够减缓COPD患者的气道重构,延缓或阻止COPD疾病的发展.

    作者:周玉皆;鲁珊;王志英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芦荟凝胶对放射性皮炎愈合的影响

    目的:在不同水平探讨芦荟凝胶治疗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机制.方法:首先建立SD大鼠裸露背部10%Ⅱ度放射性皮炎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自然愈合组,实验组为芦荟外涂组,实验组每日用鲜芦荟凝胶外涂辐射伤口区,每日2次.辐射伤后2、6、10、18、24、34 d,每组各活杀大鼠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分别记录肉芽组织均数、创面愈合率及伤口局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量.结果:实验组bFGF的表达总体均数(123.82±10.58)低于对照组的表达总体均数(140.31±8.29),差异有显著性(t=2.25,P<0.05),以末期明显.实验组肉芽组织均数、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芦荟凝胶对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有治疗作用,机制与bFGF分泌的促进相关.

    作者:卢金利;刘小平;杨芳;李明众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院前急救5 285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院前急救的疾病谱、季节、时间、年龄及死亡原因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我院2003-2005年5 285例院前急救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居前三位的院前急救疾病依次为各种外伤、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分别占32.43%、15.27%、12.09%;其季节性不明显,在时间上以下午4时至8时多,占21.82%,其次是晚上8时至12对,占20.74%;以青少年居多,占48.84%,其次是老年,占29.29%,再次是中年,占18.85%;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和外伤.结论:分析本地区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制定相应措施,以不断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

    作者:刘智勇;张永标;梁彩倩;赵锋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异丙酚在恩丹西酮疗效差的患者中的应用

    恩丹西酮是近年来术后抗呕吐领域发现的一种新型有效药物,但临床上有一部分患者效果并不理想,对这些患者采用小剂量的异丙酚治疗,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赵荣银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结缔组织病患者129例消化道表现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病患者的消化道表现.方法:对1994-2004年在我院住院的结缔组织病患者129例消化道表现、发生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29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中有61例出现消化道症状,占47.3%.本组病例中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有10例,其中误诊漏诊6例,占60%.结论:结缔组织病消化道症状发生率高,对首发消化道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沈哲;章文华;陈鉴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随机尿标本蛋白与肌酐比值在显著性蛋白尿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晨尿和随意尿标本蛋白与肌酐比值(Pr/Cr)在显著性蛋白尿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82例,分析其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与24 h尿蛋白定量(Pr24h)的相关性,作出晨尿、随意尿、24 h尿标本Pr/Cr的误差条形图和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对显著性蛋白尿(Pr24h>0.3 g)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确定诊断界值,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与Pr24h)高度相关;晨尿、随意尿Pr/Cr与其相应蛋白浓度相比,离散程度明显缩小;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对显著性蛋白尿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3、0.892,诊断界值分别为:34.3 g/mol、34.9 g/mol,以此界值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864、0.864,0.826、0.783,4.97、3.98,0.165、0.174.结论:晨尿、随意尿标体Pr/Cr是诊断显著性蛋白尿的良好指标,尤其是作为排除非显著性蛋白尿的初筛试验价值更大.

    作者:陈晓婷;李云飞;张炳峰;崔婷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对1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做好术前护理,加强术后病情的观察,防治并发症.结果:19例患者术后6~24 h疼痛感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1周左右出院.有1例患者出现发热反应.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疗效好、创伤小的优点.细密周到的护理对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谭雪梅;冯岚;李秀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孤立性蝶窦疾病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疾病的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以降低其误诊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5年32例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2例中25例患者主要以头痛和(或)眼部症状为首诊症状,其中21例在确诊前均不同程度地经历过首诊科室的相关特殊检查和治疗.首诊误诊为血管性头痛7例,偏头痛4例,三叉神经痛l例,视神经炎2例,眼部炎症1例,眶尖综合征4例,青光眼1例,鼻咽癌1例.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其中孤立性蝶窦炎9例,霉菌性蝶窦炎5例,蝶窦囊肿5例,蝶窦脓囊肿7例,蝶窦炎并息肉3例,蝶窦异物、蝶窦颅咽管瘤及蝶窦嗜酸性细胞瘤各1例.全部病例均行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31例术后所有症状先后缓解至消失,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孤立性蝶窦疾病临床少见,又因其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蝶窦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易致误诊、漏诊.此疾病诊断有赖于CT或MRI检查.近年孤立性蝶窦疾病误诊有明显下降趋势.鼻内镜技术改进使蝶窦疾病的治疗更安全、有效.

    作者:陈才盛;崔永华;黄孝文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血小板生成素与慢性肝病关系研究进展

    血小板减少症是慢性肝病患者临床上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约为37%~77%.慢性肝病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复杂,传统的观点常归咎于脾大、脾功能亢进,或自身免疫紊乱(如抗血小板抗体PAIg)、骨髓抑制及营养不良等,但近年来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渐受关注.现就其在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作用及其与慢性肝病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何伟锋;李韶光;许岸高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多巴胺、硝普钠微量泵治疗慢性心衰血液动力学观察

    目的:应用多巴胺、硝普钠微量泵联合治疗慢性心衰,观察用药前后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方法:选择68例心功能不全均为Ⅲ~Ⅳ级心衰患者.以多巴胺3~5μg/(kg·min)、硝普钠12.5~50μg/(kg·min)的浓度,微量泵持续泵入,疗程7~10 d.结果:经多巴胺、硝普钠治疗后患者症状与体征好转,有效率60.3%,显效率23例,总有效率94.1%.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直径、左室短轴缩短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外周血管阻力较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多巴胺、硝普钠适用于各种心脏病所致的心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可提高疗效,产生协同和互补作用,缩短治疗时间,降低病死率,且安全有效.

    作者:王怀祯;刘迎午;王禹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速尿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型肺炎46例

    目的:观察速尿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型肺炎的疗效.方法:对46例婴幼儿喘息型肺炎患儿采用速尿超声雾化或氧雾吸入治疗(治疗组),并与常规氨茶碱或立其丁治疗的32例喘息型肺炎患儿(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或0.01),且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P<0.05或0.01).结论:速尿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型肺炎简便易行,且药源广泛、价廉,在基层医院推广尤为实用.

    作者:李雪山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非诺贝特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组织组织因子表达的机制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组织组织因子(TF)mRNA表达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1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胆固醇血症组和非诺贝特治疗组.实验的第12周末取兔皮下脂肪组织,并分离培养脂肪细胞,应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脂肪组织和细胞TF、PPARγ和PPARαmRNA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高胆固醇血症组脂肪组织TF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1.149±0.014 vs 1.034±0.011,P<0.01).非诺贝特干预4周后,该组脂肪组织TF mRNA表达明显低于高胆固醇血症组(1.017±0.010 vs 1.149±0.014,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胆固醇血症组脂肪组织PPARγ mRNA表达显著升高(0.575±0.141 vs 0.425±0.082,P<0.05),非诺贝特能降低高胆固醇饲养兔脂肪组织PPARγ mRNA表达(0.478±0.110vs 0.575±0.141,P<0.05).3组兔脂肪组织PPARα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培养的脂肪细胞,非诺贝特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脂肪细胞TF和PPARγ mRNA表达.结论:非诺贝特能抑制高胆固醇饲养兔脂肪组织TFmRNA表达,其机制之一可能与下调脂肪细胞PPARγ mRNA表达有关.

    作者:李洁琪;赵水平;李琳;吴洁;方颖;吴立荣;陈云;李屏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冠脉造影阴性65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65例术前拟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阴性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了解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我科2002年8月至2006年4月有19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其中65例结果阴性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心血管神经症20例,高血压病18例,其余分别是心肌病、心律失常、心瓣膜病、颈椎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等.结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目前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作者:吕庆连;余国忠;陈洪喜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住院药疹患儿110例临床表现和治疗

    目的:探讨住院儿童引起药疹(drug eruption)的具体药物、临床表现和治疗、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0例药疹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结果:药疹类型以麻疹型、荨麻疹型为主(两者相加占60.0%),重症药疹较少.致敏药物以抗生素多,占80.0%;解热镇痛药物占8.2%,磺胺类药物占5.5%,生物制品占3.6%.结论:导致药疹的药物以抗生素类多,其中以青霉素类为主,其次为头孢菌素类.临床多表现为麻疹型或荨麻疹型.治疗以抗过敏、停用致敏药物为原则,重症者予小到中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作者:骆志辉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