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汝刚
目的:总结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2003-2005年采用结肠途径治疗机行结肠清洗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结果:利用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功能性便秘总有效率达97.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护士熟练运用结肠途径治疗机行结肠清洗治疗功能性便秘,能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为患者摆脱对泻剂的依赖、逐步恢复到规律排便提供了一个平稳过渡的机会.
作者:周梅花;过利波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3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监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营养状况的有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术后10、20 d的体重、三头肌皮脂厚度、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侣降均较对照组轻,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患者实施合理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
作者:张慧;罗远芳;陈玉萍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应用5-氮胞苷(5-aza)诱导体外培养人骨髓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正常志愿者髂后上棘为穿刺点获得骨髓干细胞,体外培养传3代后应用5×10-6 mmol/L 5-aza(Sigma公司)诱导20 h后继续原条件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照相记录.诱导后细胞行a-action Trophonin T免疫组化染色.行透射电镜观察,进一步行RT-PCR分析诱导后细胞表达a-cardiac action,Cardiac tropponin T等mRNA.结果:诱导组人a-action Trophonin T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电镜下观察到细胞与细胞间见类心肌闰盘样结构,见线粒体空泡及微丝样结构,PCR结果发现有a-cardiac action、Cardiac tropponin T mRNA的高表达.结论:初步证实人骨髓干细胞在体外被5-aza诱导时,能够向心肌细胞分化.
作者:佟铁壁;孙旗;胡煜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细胞色素P450(CYP450s)的同工酶有14种之多(CYP1-14),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及其疗效密切相关.与质子泵抑制剂(PPI)代谢相关的P450同工酶主要为肝脏微粒体中的CYP2C19和CYP3A4.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酶活性的影响显示基因剂量效应,表现为野生型纯合子(homEM)高于野生型杂合子(hetEM),更高于突变等位基因纯合子(PM).PPI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或甲硝唑等抗生素组成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酸相关性疾病的疗效与CYP2C19遗传多态性有关.
作者:陈东燕;孙艳荪;乔珊;吴子刚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住院儿童引起药疹(drug eruption)的具体药物、临床表现和治疗、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0例药疹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结果:药疹类型以麻疹型、荨麻疹型为主(两者相加占60.0%),重症药疹较少.致敏药物以抗生素多,占80.0%;解热镇痛药物占8.2%,磺胺类药物占5.5%,生物制品占3.6%.结论:导致药疹的药物以抗生素类多,其中以青霉素类为主,其次为头孢菌素类.临床多表现为麻疹型或荨麻疹型.治疗以抗过敏、停用致敏药物为原则,重症者予小到中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作者:骆志辉 刊期: 2006年第19期
血小板减少症是慢性肝病患者临床上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约为37%~77%.慢性肝病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复杂,传统的观点常归咎于脾大、脾功能亢进,或自身免疫紊乱(如抗血小板抗体PAIg)、骨髓抑制及营养不良等,但近年来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渐受关注.现就其在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作用及其与慢性肝病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何伟锋;李韶光;许岸高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人对糖皮质激素和(或)脾切除治疗有效,尚有部分属于难治性CITP,虽然有多种方法用于治疗CITP,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采用胸腺肽和达那唑联合治疗CITP,取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子彦;王国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通过对65例术前拟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阴性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了解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我科2002年8月至2006年4月有19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其中65例结果阴性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心血管神经症20例,高血压病18例,其余分别是心肌病、心律失常、心瓣膜病、颈椎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等.结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目前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作者:吕庆连;余国忠;陈洪喜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速尿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型肺炎的疗效.方法:对46例婴幼儿喘息型肺炎患儿采用速尿超声雾化或氧雾吸入治疗(治疗组),并与常规氨茶碱或立其丁治疗的32例喘息型肺炎患儿(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或0.01),且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P<0.05或0.01).结论:速尿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型肺炎简便易行,且药源广泛、价廉,在基层医院推广尤为实用.
作者:李雪山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检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浆胆碱酯酶水平的意义.方法:分组比较测定36例VD患者及36例正常老年人(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浆胆碱酯酶的浓度.结果:观察组(VD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对照组(正常老年人组)明显增高(P<O.01);观察组胆碱酯酶水平较对照组低,但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V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VD发病有关;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VD的危险因素之一;VD患者血浆胆碱酯酶与正常老年人无显著差异,其测定对诊断似乎无确切的帮助.
作者:陈杭军;孙晓玲;方润权;余毅;刘玉华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精浆蛋白质特性以及对男性不育症的影响.研究其作为男性不育症蛋白质诊断指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利用自动化琼脂糖区带电泳对精浆蛋白质进行分离.结果:碱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可将精浆蛋白质分为6个组分,分别命名为A带、B带、C带、D带、E带、F带.弱精组C带低于正常组,E带高于正常组,弱畸精组B带低于正常组.结论:由于弱精组C带低于正常组、E带高于正常组,弱畸精组B带低于正常组.推测弱精的原因除免疫因素外,还可能与其它未知因素有关.与弱精和弱畸精相关的蛋白质可能位于C带、E带和B带中.也就是这些蛋白电泳时位于γ区和靠近α2区,主要是一些球蛋白.至于具体哪些蛋白在其中起作用以及作用大小,尚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凤川;卿翠莲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黄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采用熏吸香烟加气管内注射脂多糖的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测定黏膜下炎症细胞、肺小动脉、支气管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支气管黏膜下炎症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肺小动脉管壁厚度明显较模型组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细支气管平滑肌厚度亦明显较模型组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能够减缓COPD患者的气道重构,延缓或阻止COPD疾病的发展.
作者:周玉皆;鲁珊;王志英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动态脑电图θ节律在癫痫部分性发作类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8000型8导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仪对86例临临床确诊或疑诊为癫痫部分性发作类型的病人及86例正常人进行24 h AEEG监测.结果:病例组86例,AEEG检测出现θ节律活动67例(77.9%),其中一般活动形式15例(17.4%),阵发性活动52例(60.5%),在θ节律活动基础上伴有痫样放电的41例(61.2%);对照组86例,出现θ节律活动14例(16.3%),一般活动形式11例(12.8%),阵发性活动3例(3.5%);两组脑电阵发性θ节律活动形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AEEG监测中出现阵发性θ节律活动对癫痫部分性发作类型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杨艳微;王耀光;叶华;冯少媚;张凤英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Remi)及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TCI)用于控制性降压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R组)和对照组(S组),每组20例.两组均以丙泊酚维持麻醉,R组微泵输注瑞芬太尼用于麻醉和降压,S组微泵输注芬太尼维持麻醉,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观察并记录降压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监测动脉血气和乳酸值.结果:两组均达到了预期的降压目标.S组患者降至目标血压时间较R组短,降压开始后心率逐渐增快,与术前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术毕仍快于术前心率,血乳酸浓度和剩余碱绝对值均较降压前增高;S组患者降压30 min和术毕心率均较R组显著增快,术毕血压明显高于R组,并有部分病例出现反跳性血压增高;R组术中和术毕血乳酸含量和BE绝对值均较S组低.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控制性降压麻醉可控性强,复压后无高血压反跳,能有效控制鼻内镜手术的出血情况.
作者:黎笔熙;陈利民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总结药物洗脱支架(DES)在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CTO)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38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涉及CTO靶血管47支,CTO平均闭塞时间(18.1±10.6)个月,置入DES 32枚.结果:病例成功率为65.8%(25/38),病变成功率为61.7%(29/47).随CTO闭塞时间延长,PCI成功率降低,闭塞部位呈刀切状,存在桥侧支的CTO病变PCI成功率降低(P<0.05).操作失败13例,其中46.2%因导丝不能通过CTO病变,53.8%因球囊不能跨越病变.术中无死亡病例,因导丝进入内膜下导致病变处桥侧支急性关闭3例,心包穿孔2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再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总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5.2%(2/38).结论:在冠状介入新器械和新技术的发展下,DES治疗CTO病变可获得安全和有效的临床效果.
作者:顾卫霞;苏伟民;张建勇;杨荷霞;陶莉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进一步加深对变异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临床和电生理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8例变异型GBS的临床表现,分析神经电生理结果.结果:4例患者以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2例以双侧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为主要表现,另2例出现头晕、复视和行走不稳;脑脊液(CSF)检查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其中1例面瘫者脑脊液正常);8例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为主.结论:变异型GBS临床上因无肢体瘫痪,表现多样化,诊断有赖于CSF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作者:汪琴;王丽娟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肠炎康保留灌肠对不同临床症状左半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从而确定佳治疗方案.方法:对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确诊的左半结肠炎患者,根据主要临床症状的不同分为腹泻组及便秘组,便秘组随机分为便秘1组及便秘2组,腹泻组及便秘1组予肠炎康保留灌肠,便秘2组予肠炎康去硫糖铝后保留灌肠,同时口服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结果:(1)症状改善,腹泻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7.6%,便秘1组总有效率为35.0%,便秘2组总有效率为96.0%.前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二者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但腹泻组与便秘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腹泻组起效时间多为5~7 d,便秘1组为14~21 d,便秘2组为7~10 d.(3)内镜及病理组织炎症改善基本一致,腹泻组总有效率为90.2%,便秘1组为85.0%,便秘2组为92.0%,两两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肠炎康保留灌肠对治疗左半结肠炎疗效确切,尤其对腹泻患者症状缓解明显,对便秘患者需去硫糖铝,同时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
作者:周红宇;周国华;陈叶青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胃肠镜检查术中应用依托咪脂静脉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42例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脂组(E组,116例,单纯静脉应用依托咪脂0.15~0.2 mg/kg)、异丙酚组(P组,112例,单纯静脉应用异丙酚1.5~2 mg/kg)和常规组(C组,114例,常规检查).记录3组检查前、中、后5 min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查时间、苏醒时间、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1)P组和C组在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变化大时与检查前相比较,均降低或升高20%~30%和10%~30%左右.E组则变化较小,血压仅降低5%左右,心率降低6%左右,与P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组患者主诉有血管刺激症状91例,占81.2%,而E组患者主诉有血管刺激症状15例,占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时,应用依托咪脂静脉麻醉可以达到与异丙酚同样满意的麻醉效果,且对心血管系统影响明显弱于异丙酚.
作者:陈晓光;白洁;李萌萌;郝建华;郭宝琛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与顺铂(DDP)腹腔内灌注治疗消化道肿瘤合并癌性腹水的效果.方法:治疗组52例癌性腹水患者应用IL-2与DDP腹腔灌注化疗;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DDP做腹腔灌注化疗,予B超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腹水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癌性腹水总有效率为82.7%,对照组治疗癌性腹水总有效率为53.1%.结论:DDP联合IL-2治疗消化道肿瘤合并癌性腹水有显著的协同作用(χ2=10.233,P<0.05),毒副反应小,见效快,能及时减轻患者的痛苦,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柏庆;章健;裴俊峰;钱彩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在不同水平探讨芦荟凝胶治疗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机制.方法:首先建立SD大鼠裸露背部10%Ⅱ度放射性皮炎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自然愈合组,实验组为芦荟外涂组,实验组每日用鲜芦荟凝胶外涂辐射伤口区,每日2次.辐射伤后2、6、10、18、24、34 d,每组各活杀大鼠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分别记录肉芽组织均数、创面愈合率及伤口局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量.结果:实验组bFGF的表达总体均数(123.82±10.58)低于对照组的表达总体均数(140.31±8.29),差异有显著性(t=2.25,P<0.05),以末期明显.实验组肉芽组织均数、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芦荟凝胶对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有治疗作用,机制与bFGF分泌的促进相关.
作者:卢金利;刘小平;杨芳;李明众 刊期: 200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