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庆东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据国内统计约占妇女疾病发病率的4.2%~23.9%,平均9%.其中恶性肿瘤占10%左右.为了解我区妇女的卵巢肿瘤发病情况,将我院2年来203例卵巢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原发性肿瘤占99.5%,转移性肿瘤占0.98%.良性肿瘤占84.7%,恶性肿瘤占10.3%.恶性肿瘤中上皮性癌占68.4%,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少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含量与乙肝血清标志物表达模式及肝细胞损害的关系.方法以完全闭管式PCR和荧光探针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检测867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的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用速率法检测ALT、AST.结果 HBeAg(+)/HBeAb(-)组与HBeAg(-)/HBeAb(+)及HBeAg(-)/HBeAb(-)组的HBV-DNA含量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而HBeAg(-)/HBeAb(+)组与HBeAg(-)/HBeAb(-)组的HBV-DNA含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DNA含量与ALT、AST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HBeAg是反映HBV-DNA复制的重要指标,HBe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HBV-DNA定量检测是反映HBV复制和药物疗效的直接、可靠的指标;但与ALT、AST的水平没有相关性.
作者:马亚峰;冯海翔;李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左房心律是一种节律规则、心率正常、异位节律点位于左心房的较少见的房性心律失常.现将我们所遇11例左房心律的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金枫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骨折的原因,骨折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86例糖尿病并发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神经病变者骨折发生率高,糖尿病者病程越长,血糖越高,骨折发生率越高.结论,糖尿病患者由于多种因素易发生骨折.围手术期中控制血糖在7.25~8.34mmol/L,无酮症及酸中毒为安全范围.
作者:樊一钢;王景叶;董艳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的一种常见合并症.如发展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阶段,可导致右向左分流,临床上患儿出现持续性青紫,形成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s syndrome)[1,2],此时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预后不佳.因此探讨先心病合并PH的早期诊断,已成为儿科临床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作者:姜兴源;张乾忠;王晓穗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血红蛋白H病(HbH)是由于控制血红蛋白α链合成的基因缺陷而形成的一种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主要为轻重不等的溶血性贫血症状,肝脾肿大及特殊面容.而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辐射、接触环境毒性物质、细胞遗传学异常有关.我院2001年10月收治1例HbH病伴多发性骨髓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炼灼;朱钰钰;陈钊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随着病情的发展,SAP可引起多个并发症发生,若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病死率会大大增加,有关它的并发症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及早发现、预防、治疗相当重要,现将有关观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娟;康艳立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40例符合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标准组和常规组,术后6个月根据GOS评级进行疗效判断.结果标准组恢复良好21例,中残14例、重残13例,植物状态5例,死亡19(26.39%)例;常规组恢复良好11例,中残10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10例,死亡32例(47.06%).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较好方法,可减少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林合麟;颜玲;林晓元;徐建民;吴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对44例消化道出血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对有阳性发现的病例行栓塞治疗或药物灌注治疗.结果 4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完全止血25例(56.8%),止血不完全14例(31.8%),复发5例(11.3%);疾病组治疗前NO、ET-1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5%.结论介入治疗对消化道出血患者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建秀;程传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患子宫内膜癌的妇女在组织病理学、临床期别和主诉等方面的差别,分析高危因素和病理类型,以期有利于预防和诊断子宫内膜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2年的129例51~83岁的原发性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诊断标本通过内膜活检、诊刮和子宫切除获取,所有患者发病前5天内未曾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结果大多数病例(79.8%)为子宫内膜样癌,24例(18.6%)为非内膜样癌,2例(1.6%)是混合癌.ER(+)42.2%、PR(+)37.8%.59例(45.7%)临床分期为ⅠA期,30例(23.3%)ⅠB,30例(23.3%)Ⅱ期,6例(4.7%)Ⅲ期,4例(3.1)Ⅳ期.其中8例较高期别可见血管内浸润,8.5%的患者未曾生育.以绝经后阴道出血为主诉的有113例(87.6%),阴道浆液性分泌物12(9.3%),盆腔疼痛4例(3.1%).症状出现后3个月内就诊并确诊占53.5%,3~9个月确诊的占19.4%,9个月后确诊的占27.1%.结论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期别高于总内膜癌人群中的比例,必须重视首次异常症状的出现以免延误诊断.
作者:王文军;杨冬梓;谢梅青;王良岸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腘动脉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结果痊愈20例,截肢2例,慢性脊髓炎,功能障碍2例.结论对腘动脉损伤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及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亦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完全抗体效价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凝聚胺法和传统抗人球法在不完全抗体效价测定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凝聚胺法准确性和稳定性均较好,比抗人球法效价高2个滴度.结论凝聚胺法可应用于抗体效价的快速检测.
作者:赵阳;罗广平;黎世杰;陈扬凯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1246例颈部淋巴清扫术后24例乳糜漏处理的临床经验总结,探讨更为有效的乳糜漏防治方法.方法 24例乳糜漏均先采用限制饮食、持续负压吸引、局部压迫保守治疗,失败者改用手术缝扎和切开填塞的方法处理.结果其中21例经保守治疗获得治愈,愈合时间4~24天.3例保守治疗7~10天无效,改为手术缝扎,其中1例成功,2例再次失败,后行切开填塞压迫获得治愈.结论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绝大多数经限制饮食、持续负压吸引和局部压迫保守治疗可以治愈.无效者不主张手术缝扎,而行切开填塞压迫的方法进行处理.
作者:白希永;陆志良;李晓莉;李红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本文比较利多卡因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加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用于腰椎间盘脱出,腰椎管狭窄,腰骶椎滑脱病人中,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无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
作者:刘金星;安社平;郭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优选芍药甘草汤中芍药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提取物中芍药苷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指标进行实验.选取L9(34)正交表,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芍药甘草汤的佳提取工艺为10倍水,每次2h,提取2次.结论此工艺对芍药苷的提取率高,稳定性好,可作为芍药甘草汤的提取工艺.
作者:张静泽;胡迎庆;林梅;刘庆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脑梗塞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TXB2及6-K-PGF1α水平,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脑梗塞患者TXB2及T/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1).6-K-PGF1α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1).结论 TXB2/6-K-PGF1α代谢失调是脑梗塞重要原因之一.对其的测定可作为血小板活性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监测指标,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赵素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芪参胶囊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特点.方法 60例在我院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口服芪参胶囊4粒/1次,1日3次.连服1个月.记录患者用药前、2周及用药1个月后症状变化及心电图,包括临床症状、血压、心率、舌象、脉象、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用量变化;检测用药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芪参胶囊可明显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扩血管药物的含服率,无明显毒副作用.从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分析,芪参胶囊改善气虚血瘀型、心肾阳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尤为明显,即对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阳虚患者疗效显著.结论芪参胶囊能有效地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疗效确切,且更适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阳气虚弱,瘀血阻络的冠心病患者,是临床防治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有效复方中药制剂.
作者:马丽红;焦增绵;曲家珍;张瑞华;张淑云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49例半腹膜外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8例子宫肌瘤或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人,子宫小于3个月妊娠大小,需要切除子宫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9例,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半腹膜外子宫切除术;对照组49例行传统的经腹子宫切除术,观察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病率.结果半腹膜外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50.10min,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72.3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试验组56.20ml,对照组65.34m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排气时间试验组28.15h,对照组50.40h,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术后病率试验组为4.1%,对照组有16.3%,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半腹膜外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短、术后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病率低.
作者:朱水莉;茹亚;李勤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神经心理状态的改变.方法选择在低温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的男性病人40例,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每组20例.于术前1天和术后7~10天,进行下列认知功能项目的检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数字广度测验, 符号数字模式测验, 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 连线测验A型.在术前1天、术后7~10天及术后3个月,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评估抑郁和焦虑程度.结果体外循环组病人数字广度测验术后评分低于术前(P<0.05),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时间长于术前(P<0.05);非体外循环组病人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显著降低(P<0.01),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的时间长于术前(P<0.01),错说和阻塞反应的错误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体外循环组病人的数字广度测验(逆向)、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的改正反应和阻塞反应较非体外循环组病人显著减退(P<0.05).两组病人的抑郁程度在术后7~10天显著增高(P<0.01),术后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而体外循环组病人术后7~10天焦虑状态显著重于非体外循环组病人(P<0.05).抑郁和焦虑程度与认知功能的某些项目相关.结论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神经心理状态损害的发生率高于非体外循环组病人.情感状态对围术期认知功能的改变有一定影响.
作者:尹毅青;罗爱伦;郭向阳;李立环;任洪智;叶铁虎;黄宇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氧氟沙星是第3代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氧氟沙星注射液与注射用酒石酸柱晶白霉素联合应用,在临床上预防和治疗感染有很好的疗效.笔者对氧氟沙星注射液与注射用酒石酸柱晶白霉素配伍进行了实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百方;秦冬颖;姜明晶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