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发;陈引香;肖建秋;肖频;谢奎龙
神经刺激器是利用电刺激器产生脉冲电流传送至穿刺针,当穿刺针接近混合神经时,会引起混合神经去极化[1],而其中运动神经较易去极化出现所支配的肌肉颤搐,从而通过肌颤搐来定位,不必通过寻找异感或针随动脉搏动而判断定位.我院自2003年运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报告如下.
作者:曹剑;崔剑;鲁开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自膨胀式补片(Kugel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22例,直疝6例.根据中华外科学会和腹壁外科学组,腹股沟疝、股疝和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分型:Ⅱ型18例,Ⅲ型10例.全部病例均使用美国巴德Kugel补片修补.结果:28例Kugel补片修补术后结果满意,短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Kugel补片术是安全和微创的无张力疝修补术,熟悉腹膜前间隙的解剖是手术的关键.
作者:张继峰;周学鲁;莫琰;李成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提高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35例,术前行DSA检查25例,了解肿瘤的血供、矢状窦通畅程度及瘤周静脉回流代偿情况,采取先阻断窦旁供血,然后囊内或分块切除肿瘤,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其他代偿回流静脉及瘤周正常脑组织,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近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遗有左侧轻偏瘫3例,双下肢轻瘫2例.29例术后随访3~7年,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李斌;袁贤瑞;计绍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微创观念的不断深入及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诊治的微创化逐步形成趋势.现分别对以腹腔镜及介入(肝脾动脉栓塞止血)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诊治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作者:詹世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减少与阑尾炎并存的盲肠其它病变的误诊率.方法:对5例与阑尾炎并存的盲肠癌、结核、克隆氏病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及可能的发病机制.结果:吸取误诊教训后,1例慢性阑尾炎并存的盲肠癌术前得以确诊.结论:首先是要想到右下腹痛的患者除了阑尾炎之外,还有其它病变的可能,详细的病史收集和分析,仔细体检,辅以必要的特殊检查如钡剂造影,纤维结肠镜,是避免误诊的可靠方法.
作者:程仁新;陈鸣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男,50岁,已婚,主因间断皮肤出血点伴鼻出血15年,全身皮肤反复性出暗红色斑丘疹5年住院.
作者:程树杰;刘为民;杨继红;沈俊萍;魏希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3例发病于1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治疗.结果:经溶解血栓治疗后完全再通12例(52.2%),部分再通3例(13.0%),未通8例(34.8%);溶解血栓治疗后3个月恢复良好的患者11例,中残5例,重残1例,死亡5例.15例溶通患者中良好中残者8例(53.3%),8例未通患者中良好中残者2例(25.0%),溶解血栓治疗后脑出血9例(39.1%).结论: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方法.
作者:郭仕峰;薛彦忠;项建平;田立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乳房癌术后皮瓣坏死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高达10%~60%[1].为减少此并发症发生,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朱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Ramsay Hunt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以来收治的1 8例Ramsay Hunt综合征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先后出现耳痛、耳部疱疹、同侧周围性面瘫,部分患者出现其它颅神经症状;以抗生素、抗病毒药、扩血管药及激素冲击治疗,并辅以维生素、能量合剂和对症治疗.结果:9例治愈,6例好转,总有效率83.3%.讨论:Ramsay Hunt综合征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耳痛、耳部疱疹、同侧周围性面瘫三联征.对不明原因的耳部剧烈疼痛要警惕该综合征的发生,及时应用抗生素和激素可促进面瘫恢复,防止继发感染,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马俭;王长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发生胎盘早剥的病因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2-2003年50例胎盘早剥的病因并对母婴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尤其重度妊高征是导致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本组无孕产妇死亡.重型胎盘早剥比轻型胎盘早剥对母婴危害更大,前者孕产妇产后大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子宫卒中、子宫切除、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围产儿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后者,但二者剖宫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胎盘早剥对母婴危害极大,应尽早诊断、尽快处理及治疗,以降低孕产妇的并发症及减少围产儿病死率.
作者:刘侠君;杨凤英;董薇;韩玉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科于2003年8月和2004年8月分别对2例侵犯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肺癌病人施行了肺切除+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刚;郑少忆;肖朴;谢亮;贲晓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笔者参加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前广东省和实施后广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秘书工作,直接了解多宗案件中医患双方争议的情况.现对医疗事故鉴定中医患双方的争议焦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有的放矢地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作者:彭韩伶;黄子通;夏丹;阮毅;吕金花;杨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雪卡毒素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方法:分析13例中毒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综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人进食有毒海鱼肉后1.5~7 h,表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消化系统症状及以温度感觉倒错为主的神经系统症状.经过解痉、止痛、补充血容量,纠正失水、补充电解质等对症处理,均治愈出院.结论:雪卡毒素多存在于部分深海鱼的体内,中毒后出现消化、神经、心血管系统症状,以温度感觉倒错具有特征性.病程1~5周,预后良好,短期内可复发.
作者:刘志权;胡少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应用百普素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消化道肿瘤术后病人共42例,A组术后经空肠造口管用百普素行肠内营养支持,B组术后常规输液,肛门恢复排气后行一般流质饮食.临床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各种不良反应,测定肠内营养支持前后病人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糖、肝肾功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累积氮平衡,记录各病人百普素的大应用剂量及大输注速度,以评价消化道肿瘤术后病人对百普素早期肠内营养应用的耐受性.结果:A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比B组早(P<0.05);A组1例应用百普素第3天并发休克、麻痹性肠梗阻;2例出现腹胀、腹痛,经调整速度和温度后缓解;1例为菌群失调及肠功能不全所致腹泻.所有病人无出现机械性肠梗阻、肠外瘘、腹壁软组织感染及高血糖等代谢并发症,肝肾功能正常.A组应用百普素后,前白蛋白比B组升高(P<0.05),A组术后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比B组高(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未见明显改变,累积氮平衡A组比B组高(P<0.05).研究期间病人百普素的平均大应用剂量(1 386±225)mL(浓度4.2kJ/mL),大输注速度(69±21)mL/h.结论: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百普素行肠内营养治疗,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病人对百普素的耐受性存在个体差异,耐受剂量<1 000mL/d的患者配合静脉营养治疗更利于术后营养状况的恢复.
作者:陈艳鸿;区小卫;丘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危重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探讨术中心肌保护和围术期的处理.方法:1992年1月至2004年4月共为64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瓣膜置换术,主要高危因素有左室功能重度不全、巨大左室、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心源性恶液质和小左心室等;行二尖瓣置换28例,主动脉瓣置换20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置换16例.结果:术后早期出现严重并发症30例次,主要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室颤和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早期死亡10例;随访46例,随访6个月至11年,晚期死亡6例,主要原因为心功能衰竭.晚期存活患者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23例,Ⅲ级7例,Ⅳ级2例.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和术后早发现和早处理并发症,可提高危重瓣膜病患者的手术疗效.
作者:董书强;吕国祯;尹清;徐克劲;董逸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冠状动脉旁路术(coronary artery bupass grafting,CABG)是以血管移植物将主动脉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到冠状动脉病变远段,从而为远端的心肌提供血供的手术.这个血管移植物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初用于临床的血管移植物是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GSV)和胸廓内动脉(internal thoracic artery,ITA),而随着人们对手术认识的加深,其他一些自身血管也陆续被发现并被用于临床,以下对其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作者:王文林;蔡开灿;张希;王武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清除眼窝积水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延长管连接吸引器在外眦角眼窝深处吸水.结果:在268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需采用负压吸水法清除眼窝积水的45眼,所有病例在开动吸引器的瞬间,角膜表面积水消退,手术视野清晰,有效率达100%.结论:该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无副作用.
作者:卢月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溃疡,修补损伤小,冲洗彻底,恢复快,但由于内镜下缝合打结技术要求高,难以推广.我们通过腹腔镜下电钩引导、行修补术、不仅痛苦小、损伤轻、冲洗彻底,而且简化了缝合技术,易于掌握,适宜推广.
作者:王若腾;胡元达;张光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在2000年4月至2004年8月,我们采用一种改进的缝合方法,闭合感染或污染切口4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邱献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