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进亚;刘讯;彭晓丹;董玉梅;齐明
目的:观察犬心跳骤停复苏后血流动力学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体外电击诱发犬室颤,3 min后复苏,12只犬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CPR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复苏前和复苏后6 h的心输出量(CO)和肺动脉楔压(PAWP),同时抽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放免法).结果:两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心跳骤停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R组的MAP在复苏成功即时高于正常对照组,随后开始下降,在复苏后4、6 h低于正常对照组.CPR组的PAWP从心跳骤停前的(5.0±1.26)mmHg一直上升,到复苏后达高峰(28.83±4.79)mmHg,各观察点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O在复苏成功后随时间延长而下降,6 h降至低,复苏后各观察点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电击前.TNF-α、IL-6浓度在复苏后即时和2 h开始出现明显的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与本组电击前及同时间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整个实验过程均未能检测到IL-10的浓度.细胞因子TNF-α和IL-6与CO之间呈负相关.结论:电击诱发室颤犬复苏成功后存在着心功能不全和TNF-α和IL-6水平的升高,TNF-α和IL-6可能导致复苏后心功能不全.
作者:江慧琳;陈晓辉;张弋;许松青;田朝伟;李昭骥;林珮仪;李燕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以探索基层医院提高AMI治疗效果的新途径.方法:将339例符合溶栓标准的AMI病人分为治疗组(加用川芎嗪120 mg,每天1次)和对照组,两组的尿激酶溶栓和常规治疗基本相同.观察两组的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并发症、住院死亡率等.结果:再通率治疗组76.6%(131/171),对照组71.4%(120/168),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治疗组56.1%(74/131),对照组73.1%(87/120),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溶栓后两组在心功能、并发症、住院死亡率等方面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加用川芎嗪能有效抑制再灌注心律失常,不能增加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对心功能降低的抑制作用近期不明显.
作者:汪克林;唐雄修;余泳;黄强成;黄英虎;黄金水;何树发;黎子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重症感染与电解质紊乱的关系.方法:分析130例老年肺部感染的病情、病程、预后与电解质的关系.结果:病程≥10 d组,血钠、钙、氯均较<10 d组明显降低(P<0.05);多器官损害组除血钾外,血钠、钙、氯均较非多器官损害组明显降低(P<0.05);预后差组血钠、钙、氯明显低于预后好组(P<0.05).结论:老年人重症感染,病情、病程、预后与电解质密切相关,病情重、病程长者电解质紊乱更为明显;电解质紊乱又加重病情,影响预后.
作者:朱灿宏;毛善奎;杨静;庄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脑血管意外后发生急性假性结肠梗阻 (acute colonic pseudo obstruction,ACPO),因具有严重的原发疾病,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我院从1996年3月到2004年8年共收治脑血管意外后急性假性结肠梗阻15例,现对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龚鹏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和非住院患者、3代头孢菌素应用3 d以上患者与其他患者之间肠道菌群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actainase,ESBLs)菌的检出情况,以及两组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方法:将两组标本分别接种到麦康凯平板、含1μg/mL头孢他啶的麦康凯平板和含有1μg/mL头孢噻肟的麦康凯平板上,35℃培养,细菌鉴定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NC 21鉴定板鉴定,保留大肠埃希菌做进一步抗菌药物体外敏感试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做10种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试验,ESBLs的检测和确定用双纸片确认试验,依照NCCLS的判断标准.数据分析采用WHONET 4软件进行.结果:从366份住院病人粪便标本中共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98株,对照组标本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菌6株,两组相差显著,P<0.05;两组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的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相差显著,P<0.05;用3代头孢类药物3 d以上的住院病人和其他病人肠道中产ESBLs菌的检出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抗菌药物的应用可明显改变肠道菌群的耐药性,增加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比例.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的同时防止机体正常菌群中产ESBLs菌的大量产生,是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内源性或医源性感染的一个关键问题.
作者:丁进亚;刘讯;彭晓丹;董玉梅;齐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早期肝纤维化疗效.方法:对照C组30例,单纯应用甘利欣、益肝灵、茵栀黄等护肝降酶退黄药物治疗;治疗A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B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观察3组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及B超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各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组间差异不明显;治疗A、B组中多数患者的B超指标有改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早期肝纤维化疗效显著,并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陈啟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近年来西安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荻取流行病学的资料.方法:对1999年8月至200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西安地区有典型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进行了致病真菌的分离培养.结果:共分离出浅部致病真菌1 200株,其中须癣毛癣菌306株(25.50%),红色毛癣菌241株(20.08%),白念珠菌228株(19.00%).结论:须癣毛癣菌仍占优势;白念珠菌从1996年的第5位上升至第3位,说明在西安地区,白念珠菌已成为重要病原菌.
作者:王冬云;马慧群;刘平;谭升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沐舒坦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以沐舒坦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用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在缓解喘憋、咳嗽症状,肺部喘鸣音消失及缩短住院病程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沐舒坦注射液雾化吸入可进一步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小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滋肾健脾法(消斑汤)对女性黄褐斑患者的血清雌二醇(E2)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消斑汤治疗,对照组用维生素C治疗,两组同时外用复方维甲酸霜,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清E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为71.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9<0.05);治疗组患者血清E2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斑汤治疗女性黄褐斑疗效显著,对患者血清E2水平有降低作用.
作者:熊德;陈绿娥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快速诊断肾移植受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方法.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催化信号扩增法通过抗巨细胞病毒pp65单克隆抗体AAC10对外周血白细胞中的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进行标记识别.结果:检测61例肾移植受者中,HCMV pp65抗原阳性36例,活动性感染率为59%(36/61),有症状的HCMV 20例,占所有受者33%(20/61),平均抗原指数(98±31)个/2 ×105 WBC;而无症状的活动性感染HCMV pp65抗原指数平均为(21±22)个/2×105 WBC.同时检测50名健康人,结果pp65抗原全为阴性.结论:该法敏感、简便,可作为肾移植后HCMV病的早期诊断并可指导抗病毒治疗.
作者:罗先红;罗蓉;刘秀卿;黄瑞宏;张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扁平疣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好发于面颈部、前臂、手背等部位,疣体呈褐色,为大小不等的扁平状丘疹.我们采用皮下埋植疣体治疗多发性、顽固性扁平疣8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萍;杜莉;王培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消毒供应科室是医院消毒灭菌医疗器械和物品供应的重要部门,也是医院控制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素珍;阿依努尔;王永胜;杨帆;高延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患者,男,7岁,2004年1月出现疲乏无力、精神差、嗜睡、纳差、腹痛、无恶心、呕吐及腹泻.
作者:杨进;于飞;赵芳;李文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性胃肠神经病变之一,临床上也比较常见,近年来有报道莫沙比利治疗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显著[1,2].我们应用此药治疗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其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赵金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构建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糖蛋白D(gD)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制重组抗原诊断试剂、研究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方法:PCR从HSV-2基因组中扩增gD2基因,再用PCR的方法在基因两端加入两个限制性内切酶切位点Xho Ⅰ和Xba Ⅰ;PCR产物经过双酶切后按照正确的读码框顺序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 A中;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TOP 10 F'中,抗生素得到筛选转化子.结果:核酸序列测定PCR扩增的gD2片段与Gene Bank中HSV-2 G株gD DNA碱基同源性达98.4%,氨基酸同源性达95.7%.在实验过程中构建了四个表达载体,经过双酶切后琼脂糖电泳鉴定正确.结论:构建了gD2毕赤酵母表达载体四个,其中两个含有HSV-2 gB的CTL表位序列.
作者:刘仲荣;曹春来;杨慧兰;郭勇;王捷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立普妥、银杏达莫注射液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干预.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异常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立普妥10 mg口服,每日1次;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d,对照组30例,丹参注射液1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监测全部患者治疗后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水平有极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水平有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组间治疗前后改变值与对照组间治疗前后的变化更有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立普妥、银杏达莫注射液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干预有显著疗效(P<0.01).
作者:劳永光;刘华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早期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6名年龄在31~59岁的初诊代谢综合征患者,经改变生活方式1个月后,仍达到或超过诊断标准基线水平以上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15 mg/d或二甲双胍1 000 mg/d,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血压、心率、体重指数、简化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和血脂水平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体重略有减轻,血压、心率、体重指数、尿微量蛋白/尿肌酐比值和血脂等变化不明显.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早期治疗代谢综合征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但对尿微量蛋白、血压和血脂影响不大.
作者:于雪梅;冯萍;金慧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2000年3月至2004年6月,笔者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VBI 92例并做对照观察.
作者:刘克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和基因组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菌株用VITEK仪器鉴定,以双纸片协同试验(DDST)筛选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ESBL-KP)11株和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WESBL-KP)14株;用XbaⅠ酶对各试验菌株进行限制性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离酶切片段,FingerprintingⅡ指纹图谱分析软件分析PFGE图谱.结果:菌株间AST结果相差较大,并可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耐药变迁;筛选出产ESBLs 11株,占实验菌株的44%;PFGE图谱分析,将肺炎克雷伯菌分为6群,相似性系数为52.63%~78.24%,还有1株不能分型.结论:在用于ESBLs-KP治疗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首选应用的抗生素;PFGE图谱分析,产ESBLs菌株和不产ESBLs分在各个群中,没有发现特异的ESBLs条带,但在同一群中,产ESBLs的菌株常为同一亚群,不产ESBLs的菌株常为另一亚群;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表型和PFGE的基因分型可以表现为一致,也可以表现不同.
作者:龚文胜;刘厚明;何林;杨自华;唐曙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减少临床应用抗生素的盲目性,降低耐药菌的产生.方法:采用Bact Al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近4年间新生儿科送检的可疑败血症697份血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91株病原菌,阳性率为13%,全部对青霉素耐药,对红霉素或头孢唑啉耐药率超过75%,多重耐药较明显,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但已发现3株耐万古霉素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致病的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三代(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敏感.结论:多重耐药的葡萄球菌为本院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性的分析对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麦奇;陈才进;林湛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