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蔡绍曦;赵海金
目的:制备检测乙型脑炎病毒寡核苷酸(oligo)基因芯片.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设计60-mer oligo探针用于制备基因芯片,乙型脑炎病毒(JEV)基因片段经限制性显示技术扩增标记,用于芯片杂交,清洗和干燥后对芯片进行扫描和数据分析.结果:大部分oligo探针都能特异性与相应样品杂交,呈现阳性荧光信号,而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则基本不能检测到荧光信号.结论:实验中建立的oligo基因芯片检测病原体方法可行,具有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前景.
作者:张海燕;马文丽;李凌;吴清华;徐秋林;温颖;郑文岭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坚固内固定技术于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251名实施了坚固内固定技术的上颌骨或下颌骨骨折患者临床观察分析.结果:251例患者中除4例软组织损伤较严重、局部血供较差而发生创面感染,终取出钛板外,其余247例创口均一期愈合,平均14 d后拆除颌间牙弓夹板,咬颌关系均正常,颜面部无明显瘢痕、畸形.3个月后复查:骨折端对位良好,咬颌关系正常,张口度基本恢复;半年后复查:面部无畸形,钛板周围骨质无吸收,钛板无移位,骨痂形成.结论:坚固内固定技术中所使用的小夹板与人体骨组织和软组织均有良好的相容性,较低的致敏性,而且无毒,无致癌性,除非感染,一般情况下可长期永久保留在体内.
作者:王一敏;刘惟嵩;陈邦干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发病7 h以内)快速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结果:术后痊愈15例,生活自理9例,半自理11例,因偏 瘫而卧床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结论:超早期快速小骨窗开颅显微清除血肿是救治重症脑出血的较好方法,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龙舟;叶敏;李劲松;张文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患者男,72岁,有高血压病史7年.因晕厥伴双下肢无力2 h入院,来院后神志转清,但反应迟钝、少言寡语、淡漠、摸索,尿失禁,能回答简单问题.查体:缄默不语、痴呆状,频繁打哈欠及呃逆,多次询问能回答姓名及年龄,之后缄默不语,记忆力、计算力检查不合作.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5 mm,光反应灵敏,眼球活动自如,无眼震.左侧鼻唇沟浅,伸舌、示齿、鼓腮不能.四肢肌张力增高,左侧上、下肢肌力0级,右侧上、下肢肌力1级.双侧腱反射活跃,双侧Babinsiki's征阳性,有摸索及强握反射.
作者:陈智明;王风蕾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的麻醉方法.方法:行Fb检查患者40例,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全部病人诱导剂量丙泊酚1.5~2 mg/kg静脉注射后,T组(丙泊酚靶拉输注PTCI)连接TE-311微泵以丙泊酚30~75μg/(kg穖in)维持,M组n=20(丙泊酚手控输注PMCI)必要时分次追加丙泊酚0.3~0.5 mg/kg.观察诱导后、插管中(入声门)、镜检中、镜检结束及完全清醒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给药的时间及完全清醒的时间.结果:T组比M组药物作用稳定,可控性强,T组MAP和HR等波动明显比M组缓和(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纤支镜检查PTCI比PMCI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麻醉方法.
作者:胡德;李煊;董国良;金晓燕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患儿,女,2岁6个月.因反复咯血2年,气促2月于2004年12月16日第5次入院.患儿自2002年12月起无明显诱因反复咯鲜血,每次量约2~100 mL不等.2003年4月起所咯鲜血中常夹黏膜样块状物.其间予以强的松等治疗,间断半年未再咯血,2003年10月起渐出现气促,进行性加重,2004年12月死于呼吸衰竭和心脏衰竭.
作者:陈宏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6月至2004年6月诊断明确的22例胃肠道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常以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胀痛不适为首发临床表现.22例中病变部位胃部12例,小肠10例.全部行手术治疗,均为恶性.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依据,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邱昌洪;陈伟;黄擎雄;冯平;吴志扬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总结我院近7年收治的16例因外伤致骨盆骨折并后尿道完全断裂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通过对16例骨盆骨折并后尿道完全断裂患者,采用尿道会师加膀胱颈口会阴牵引复位术治疗,观察术后排尿、性功能情况.结果:拔管后13例排尿通畅,3例经1~3个月尿道扩张术治疗后,排尿正常.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示排尿通畅.随访6个月均排尿正常,无性功能障碍者.结论:采用尿道会师加膀胱颈口会阴牵引复位术,操作较简单,创伤小,术后引起尿道狭窄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低.
作者:林成楚;汪志伟;李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利用自制器械行微创手术治疗老年性近髋部骨折,总结128例老年性近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近髋部骨折进行复位,经皮先打入两根导针,C臂机或透视下见骨折对位及导针位置满意后,顺导针在皮肤上切一约0.8 cm的小口,直达骨皮质,之后将套管、套心等按顺序套入导针并沿导针向前推进,抵骨皮质后,去除套心,经套管以空心钻钻开骨皮质,后在套管保护下旋入特制的螺纹钉.结果:进行该项手术病人128例,术后4个月至1年随访,除3例股骨头坏死,2例术时因股骨头旋转骨折端对位困难后改为股骨头置换术,5例出现畸形愈合,颈干角变小外,余118人全部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活动良好.结论:该手术创伤小、设备简单,适合于老年性近髋部骨折且体质较差病人的治疗.
作者:郭永继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海带硫酸多糖(LPS)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体外生长、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LPS处理HeLa cell,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细胞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用流式细胞仪记录细胞周期改变、bcl-2及NF-κB p65基因表达情况.结果:LPS使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周期受到阻滞,bcl-2蛋白与NF-κB p65的表达随着LPS浓度的增加与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LPS明显抑制人宫颈癌细胞株的生长,并通过影响bcl-2、NF-κB p65基因蛋白的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
作者:孙冬岩;林虹;史玉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及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对17例HMD患儿气管内给予PS,观察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结果、胸片的变化,分析其疗效、并发症及转归.结果:用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机械通气参数PIP、PEEP、MAP、RR明显降低;血气分析PaO2及pH值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4h胸片提示肺部病变明显改善.肺出血、颅内出血及硬肿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PS治疗HMD可明显改善其转归,减少上机时间、住院天数及死亡率.
作者:李彤;佘绍逸;佘璇瑜;郭继忠;林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高危及中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3月至2004年5月怀孕12~16周妇女要求终止妊娠者118例,实验组67例予米非司酮100 mg晨服,1次/d,共2次,第3d晨服米索前列醇0.6 mg,如未临产,每3~4 h重复1次,限3次.对照组51例行利凡诺100 mg羊膜腔内注射,观察流产成功率、排胎时间、阴道流血量.结果:实验组流产成功率89.55%,其中完全流产率61.19%,不全流产率28.36%,对照组分别为70.59%,0%,70.59%,差异有显著性(P<0.01);阴道流血少于月经量者实验组79.10%,对照组21.5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高危及中期妊娠疗效好.
作者:杨晓云;刘传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有泌尿系症状70例患者行CT平扫、肾脏增强扫描及双期扫描,排泄期尿路造影,将原始图象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多种泌尿系重建图像.结果:肾脏、输尿管、膀胱全部显示为50例,仅肾脏显示为5例,双侧肾脏和一侧输尿管及膀胱显示为15例.泌尿系结石病变为32例,泌尿系肿瘤性病变为28例,泌尿系先天性病变为5例,肾结核3例,肾梗死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泌尿系统疾病具有很高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帮助.
作者:王翔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结合雌激素膏剂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的效果.方法:选择绝经后有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的妇女68例,使用结合雌激素膏剂0.625 mg置于阴道,隔天1次连用21 d后,利用阴道健康评分标准判断结合雌激素膏剂治疗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和体征的效果.结果:用药后患者的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阴道健康评分明显提高.结论:结合雌激素膏剂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洪秀芹;周凤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油酸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及黄芪对VEGF和ALI的影响.方法:将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油酸组、黄芪组.ELISA方法检测肺组织及血浆VEGF的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VEGF在ALI大鼠肺组织的表达较正常组和黄芪组显著降低(P<0.05)、而血浆中VEGF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肺组织与血浆VEGF的表达有显著负相关(r=-0.49,P<0.05).结论:VEGF在油酸诱导大鼠ALI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黄芪对ALI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颖乔;刘晓晴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患者,男,47岁,因右上肺癌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术前ECG、胸片无异常,常规眯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爱可松麻醉诱导后,顺利插入Robertshaw 37F双腔气管导管,并以纤支镜确定气管导管位置无误.术中以瑞芬太尼、万可松,N2O维持麻醉.
作者:何静;崔剑;王淑琼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腹茧症是一种罕见的腹部疾病,术前诊断困难.我院从1985-2003年共收治9例,现结合文献,对本病作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
作者:龚鹏珠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为临床减少急腹症误诊的发生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回顾我院近5年来以急性阑尾炎收入院的病例,找出出院诊断为其他急腹症的病例17例,分析总结其误诊原因.结果:误诊病例中,结肠肿瘤2例,妇科疾病10例,泌尿系统结石3例,肠系膜静脉栓塞1例,带状疱疹1例.结论:完整的病史询问是避免误诊的前提条件,急诊科医生应向全科医生方向培养,应将尿HCG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作为急腹症女性病人的常规检查,CT检查是确诊急性阑尾炎的有效手段.
作者:许典双;陈克家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方法和良恶性肿瘤的分类.方法:对1 817例确诊为甲状腺肿瘤的病例的临床发生情况、病理组织学类型、生物学特性以及恶性肿瘤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为1:39;良性肿瘤占96.8%,恶性肿瘤占3.2%;良性:滤泡性腺瘤占98.9%,乳头状腺瘤1.3%,非典型性腺瘤0.7%;恶性:乳头状腺癌占45.8%,滤泡状腺癌32.2%,未分化癌8.5%,混合型腺癌6.7%,髓样癌0.3%.结论: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腺瘤分为滤泡性腺瘤、乳头状腺瘤和非典型性腺瘤;而癌分为乳头状腺癌、滤泡性腺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对于难分类的癌,可作免疫组化进一步区分.
作者:余新华;刘文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患儿,女,8岁,以发现肝大4个月余,进行性消瘦3个月余之主诉于2002年12月6日入院.患儿于4个月前出现发热,体温37.5℃左右,肝肋下2.5 cm,剑突下1.5 cm,质偏硬,脾肋下未及,查支原体抗体IgM 1:32,ALT 60 U/L,AST 76U/L,诊断为支原体感染.给予大环内酯类抗菌素治疗无效,用地塞米松后体温降至正常.
作者:周晓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