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侧大脑前动脉梗塞伴缄默症、左手失用症1例

陈智明;王风蕾

关键词:大脑, 动脉梗塞, 缄默症, 下肢肌力, 肌张力增高, 眼球活动, 下肢无力, 简单问题, 高血压病, 腱反射, 尿失禁, 记忆力, 计算力, 光反应, 打哈欠, 鼻唇沟, 直径, 晕厥, 阳性, 眼震
摘要:患者男,72岁,有高血压病史7年.因晕厥伴双下肢无力2 h入院,来院后神志转清,但反应迟钝、少言寡语、淡漠、摸索,尿失禁,能回答简单问题.查体:缄默不语、痴呆状,频繁打哈欠及呃逆,多次询问能回答姓名及年龄,之后缄默不语,记忆力、计算力检查不合作.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5 mm,光反应灵敏,眼球活动自如,无眼震.左侧鼻唇沟浅,伸舌、示齿、鼓腮不能.四肢肌张力增高,左侧上、下肢肌力0级,右侧上、下肢肌力1级.双侧腱反射活跃,双侧Babinsiki's征阳性,有摸索及强握反射.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腘动脉闭合性损伤7例临床分析

    腘动脉闭合性损伤,在临床上表现较为隐蔽,漏诊误诊率高,截肢率高,遗留后遗症多.作者收集了1991-2002年本科7例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病人,进行总结.

    作者:童宝龙;王信;孟昭辉;刘仕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恩丹西酮复合地塞米松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复合恩丹西酮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ting,PONV)的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124例,按术前予以止吐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Ⅰ组静注恩丹西酮8 mg,Ⅱ组地塞米松10 mg,Ⅲ组恩丹西酮4 mg加地塞米松5 mg,Ⅳ组生理盐水5 mL.观察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Ⅰ、Ⅱ、Ⅲ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Ⅳ组(P<0.05),Ⅲ组也明显低于Ⅰ、Ⅱ组(P<0.05),而Ⅰ、Ⅱ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恩丹西酮加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有协同作用,既安全又明显提高止吐效果.

    作者:韩伟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甲状腺肿瘤1817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方法和良恶性肿瘤的分类.方法:对1 817例确诊为甲状腺肿瘤的病例的临床发生情况、病理组织学类型、生物学特性以及恶性肿瘤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为1:39;良性肿瘤占96.8%,恶性肿瘤占3.2%;良性:滤泡性腺瘤占98.9%,乳头状腺瘤1.3%,非典型性腺瘤0.7%;恶性:乳头状腺癌占45.8%,滤泡状腺癌32.2%,未分化癌8.5%,混合型腺癌6.7%,髓样癌0.3%.结论: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腺瘤分为滤泡性腺瘤、乳头状腺瘤和非典型性腺瘤;而癌分为乳头状腺癌、滤泡性腺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对于难分类的癌,可作免疫组化进一步区分.

    作者:余新华;刘文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B超监视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的探讨

    目的:探讨B超监视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的价值.方法:在B超监视下,对26例子宫纵隔患者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开术.结果:26例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平均为30(15~40)min,出血量平均为15(10~20)mL,住院时间平均为3(1~5)d,无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宫腔形态正常,无粘连积血,自然流产率由术前的90.2%下降至术后的6.7%,足月分娩率由术前的3.9%上升至术后的73.3%,无分娩并发症发生.结论:B超监视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法,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作者:赵丹曦;谭晓嫦;孙平;郭艳霞;邓群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7例临床分析

    目的:为临床减少急腹症误诊的发生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回顾我院近5年来以急性阑尾炎收入院的病例,找出出院诊断为其他急腹症的病例17例,分析总结其误诊原因.结果:误诊病例中,结肠肿瘤2例,妇科疾病10例,泌尿系统结石3例,肠系膜静脉栓塞1例,带状疱疹1例.结论:完整的病史询问是避免误诊的前提条件,急诊科医生应向全科医生方向培养,应将尿HCG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作为急腹症女性病人的常规检查,CT检查是确诊急性阑尾炎的有效手段.

    作者:许典双;陈克家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15例分析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SHL)影像特点、免疫组化、病理组织起源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并分析15例SHL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肺叶切除10例,肺段切除2例,肿瘤摘除与肺楔形切除2例,肺叶切除合并肺大泡结扎术1例,切除组织均行病理确诊;术后均痊愈出院.12例随访1~3年,经X线或CT检查无复发.结论:SHL主要由立方细胞与多角形细胞构成,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原始呼吸上皮细胞.对于SHL患者,首选治疗为早期手术,预后良好.

    作者:程晓峰;景华;李德闽;胡小南;罗立国;易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EB病毒感染诱发的脂膜炎1例

    患儿,女,8岁,以发现肝大4个月余,进行性消瘦3个月余之主诉于2002年12月6日入院.患儿于4个月前出现发热,体温37.5℃左右,肝肋下2.5 cm,剑突下1.5 cm,质偏硬,脾肋下未及,查支原体抗体IgM 1:32,ALT 60 U/L,AST 76U/L,诊断为支原体感染.给予大环内酯类抗菌素治疗无效,用地塞米松后体温降至正常.

    作者:周晓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颅脑损伤患者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治

    我科自2001年至今,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在手术中迟发颅内血肿46例,经术中探查及颅脑CT检查,及时发现迟发性血肿并清除,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庆雷;宁同波;苘辉斌;郭文斌;隋强波;邹积典;孙培乐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ICU救治成功9个器官功能障碍1例

    患者男,43岁,2004年1月30日因发热2 d入我院消化内科.持续发热(38~39℃)伴畏寒、呕吐,无腹痛,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意识清,心、肺、腹体查无异常.门诊B超检查肝右叶内占位病变(肝脓肿),同时右肾囊肿、左肾结石.诊断为发热待查,肝脓肿.入院后给予抗感染、补液、护肝等治疗.

    作者:李书宝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胸导管结扎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

    目的:探讨常规行胸导管结扎预防术后乳糜胸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全组318例患者,术中均常规行胸导管结扎.同期823例作为对照未行胸导管结扎.结果:结扎组无一例乳糜胸发生.结论:常规术中结扎胸导管能 有效预防术后乳糜胸的发生.

    作者:徐启良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输注TGF-β1基因修饰的供体脾细胞诱导同种大鼠移植心脏耐受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TGF-β1修饰的供者脾细胞特异性输注对同种大鼠移植心脏耐受的诱导及效果.方法:建立同种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用脂质体转染TGF-β1基因修饰供者脾细胞;观察TGF-β1修饰的脾细胞输注组,单纯脾细胞输注组和假处理组移植心脏存活天数和病理改变.结果:建立了稳定转染TGF-β1基因的睥细胞;TGF-β1修饰的脾细胞特异性输注可明显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17.0±3.3)d,与单纯脾细胞输注组(7.0±1.1)d和假处理组(6.3±1.0)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可明显减轻同种移植心脏的病理损伤.结论:输注TGF-β1基因修饰的供体脾细胞可诱导同种大鼠移植心脏的耐受产生.

    作者:成俊;夏穗生;史晓峰;谢森;唐礼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治疗

    目的:探讨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7例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资料.47例中,原发灶在腮腺则行全腮腺切除及面神经解剖;在颌下腺则行颌下三角内容切除;在舌下腺则行口底内容清除术;在腭部则行上颌骨部分切除术;在上颌窦则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或全上颌骨切除术(部分扩大切除术);在鼻咽则行上颌骨外旋鼻咽肿物切除术;在鼻腔则行鼻侧切开肿物切除术;在外耳道则行全外耳道扩大切除术;在下咽部则行保留部分喉功能的下咽部分切除术.其中9例联合行根治性颈清扫术或区域颈清扫术,32例术后辅助放疗,远处转移加化疗.结果:总的局部复发率为44.7%,颈淋巴转移率为10.6%,远处转移率为25.5%,生存超过5年31例(65.95%),生存超过10年8例(17.02%).结论:头颈部腺样囊性癌应采取以手术为主加术后常规放疗和(或)术后化疗的综合治疗,强调首诊的规范性手术,术中冰冻切片至关重要.

    作者:何发尧;王跃建;陈伟雄;潘衍基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经尿道电汽化联合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transurethral electro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TUV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electro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hyperplasia,BPH)的疗效.方法:2001年5月至2004年10月,运用TUVP联合TURP治疗BPH 168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5 min,平均失血量80 mL,术中输血3例,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发生.随访132例,时间3~30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23.3±4.6)分下降至术后(8.6±2.8)分(t=31.36,P<0.01),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5.2±0.6)分下降至术后(1.8±0.5)分(t=50.02,P<0.01),大尿流率由术前(5.3±3.9)mL/s上升至术后(15.2±5.3)mL/s(t=17.29,P<0.01).残余尿量由术前(68.8±13.4)mL下降至术后(19.2±14.8)mL(t=28.54,P<0.01).结论:TUVP联合TURP治疗BPH,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苏广武;王永忠;刘建平;陈晓辉;周兴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腹腔镜多部位同时手术35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同时施行其它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同时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共有35例患者接受了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外的同时阑尾切除术(LA)、胆总管探查术(LCBDE)、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及肝囊肿揭盖术(LFLC),其病例数分别是10、12、11、2.35例中大于65岁者18例(18/35,51.4%),21例(21/35,60.0%)合并其它系统疾病.LC+LA、LC+TAPP、LC+LCBDE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1.5±40.1)min、(9.7±4.3)min、(119.6±29.0)min,(7.4±2.5)d、(185.5±47.6)d、(24.8±10.6)d.5例(LC+LCBDE组)中转开腹.全部病例治愈出院.除1例切口感染外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同时施行其它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谢学羿;林唯栋;林贾颖;温顺前;张小永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吡格列酮和拜糖平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和拜糖平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纯饮食控制或加用磺脲类药物治疗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42例和拜糖平组38例进行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病人空服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重指数及胰岛素分泌变化情况.结果:吡格列酮组降低空腹血糖较拜糖平组明显(P<0.05),而拜糖平组降低餐后2 h血糖较吡格列酮组明显(P<0.01),两组均能降低HbA1c,两组对降低HbA1c幅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拜糖平组血总胆固醇较吡格列酮组下降,而吡格列酮组甘油三酯较拜糖平组下降,且HDL-C较拜糖平组升高(P<0.05);吡格列酮组胰岛素分泌较拜糖平组减少(P<0.05).结论:吡格列酮降低空腹血糖优于拜糖平,而拜糖平降低餐后2 h血糖优于吡格列酮,两药均能不同程度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而且吡格列酮能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作者:农文忠;郑培衡;农为民;韦春清;雷杨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丙泊酚联合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的麻醉方法.方法:行Fb检查患者40例,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全部病人诱导剂量丙泊酚1.5~2 mg/kg静脉注射后,T组(丙泊酚靶拉输注PTCI)连接TE-311微泵以丙泊酚30~75μg/(kg穖in)维持,M组n=20(丙泊酚手控输注PMCI)必要时分次追加丙泊酚0.3~0.5 mg/kg.观察诱导后、插管中(入声门)、镜检中、镜检结束及完全清醒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给药的时间及完全清醒的时间.结果:T组比M组药物作用稳定,可控性强,T组MAP和HR等波动明显比M组缓和(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纤支镜检查PTCI比PMCI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麻醉方法.

    作者:胡德;李煊;董国良;金晓燕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右上肺叶切除术中左肺肺大疱破裂1例

    患者,男,47岁,因右上肺癌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术前ECG、胸片无异常,常规眯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爱可松麻醉诱导后,顺利插入Robertshaw 37F双腔气管导管,并以纤支镜确定气管导管位置无误.术中以瑞芬太尼、万可松,N2O维持麻醉.

    作者:何静;崔剑;王淑琼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鼠急性肺损伤中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油酸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及黄芪对VEGF和ALI的影响.方法:将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油酸组、黄芪组.ELISA方法检测肺组织及血浆VEGF的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VEGF在ALI大鼠肺组织的表达较正常组和黄芪组显著降低(P<0.05)、而血浆中VEGF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肺组织与血浆VEGF的表达有显著负相关(r=-0.49,P<0.05).结论:VEGF在油酸诱导大鼠ALI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黄芪对ALI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颖乔;刘晓晴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急性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76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6例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病人的发病时间、年龄、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发病类型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与精神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外伤后3周内出现精神障碍46例,占60.5%.与额叶损伤有关的病例共54例,占71%.治疗后痊愈68例,占89.5%;显著进步6例,占7.9%;进步2例,占2.6%.结论: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多发生在伤后早期,以中青年多见,受伤部位以额叶多见,其次是颞叶;受伤类型中以脑挫裂伤多见,病程多较短,经积极治疗,效果好,多可治愈.

    作者:谢贤生;彭玉平;黄建斌;杨建雄;叶志其;廖驭国;刘胜初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伴严重磨耗(牙合)1例临床总结

    目的:研究精密附着体固位型可摘义齿运用于kennedyⅠ、Ⅱ类牙列缺损伴严重磨耗(牙合)的修复效果.方法:严格选择适应证,完善病例设计,临床操作,术后定期复查复治,妥善使用,观察近中期临床修复效果.结果:该例患者在修复牙列缺损的同时升高咬合,取得良好的固位、稳定、美观效果,并改善了关节,牙周症状.结论:精密附着体固位型可摘义齿运用于kennedv Ⅰ、Ⅱ类牙列缺损伴严重磨耗(牙合)是可行的,且随着临床、技工、材料学的发展成熟,适应证会更宽广.

    作者:吴伟良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