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良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发病7 h以内)快速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结果:术后痊愈15例,生活自理9例,半自理11例,因偏 瘫而卧床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结论:超早期快速小骨窗开颅显微清除血肿是救治重症脑出血的较好方法,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龙舟;叶敏;李劲松;张文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患儿,女,2岁6个月.因反复咯血2年,气促2月于2004年12月16日第5次入院.患儿自2002年12月起无明显诱因反复咯鲜血,每次量约2~100 mL不等.2003年4月起所咯鲜血中常夹黏膜样块状物.其间予以强的松等治疗,间断半年未再咯血,2003年10月起渐出现气促,进行性加重,2004年12月死于呼吸衰竭和心脏衰竭.
作者:陈宏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法定性检测300例大、小三阳的孕妇血清HBV-DNA.HBV-DNA阳性者共1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HBV-DNA阳性者观察组孕7个月起,每个月肌注1次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直至分娩.分娩后24 h内,取新生儿脐血进行HBV-DNA测定.结果:孕妇血清HBV-DNA阳性者,其宫内感染率为20.65%,孕妇血清阴性者,其宫内感染率为4.31%,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观察组经治疗宫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阻断宫内传播.结论:HBV-DNA阳性孕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减少胎儿乙肝病毒感染.
作者:郑大有;陈文英;邝瑞芳;梁逸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患者男,43岁,2004年1月30日因发热2 d入我院消化内科.持续发热(38~39℃)伴畏寒、呕吐,无腹痛,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意识清,心、肺、腹体查无异常.门诊B超检查肝右叶内占位病变(肝脓肿),同时右肾囊肿、左肾结石.诊断为发热待查,肝脓肿.入院后给予抗感染、补液、护肝等治疗.
作者:李书宝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的麻醉方法.方法:行Fb检查患者40例,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全部病人诱导剂量丙泊酚1.5~2 mg/kg静脉注射后,T组(丙泊酚靶拉输注PTCI)连接TE-311微泵以丙泊酚30~75μg/(kg穖in)维持,M组n=20(丙泊酚手控输注PMCI)必要时分次追加丙泊酚0.3~0.5 mg/kg.观察诱导后、插管中(入声门)、镜检中、镜检结束及完全清醒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给药的时间及完全清醒的时间.结果:T组比M组药物作用稳定,可控性强,T组MAP和HR等波动明显比M组缓和(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纤支镜检查PTCI比PMCI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麻醉方法.
作者:胡德;李煊;董国良;金晓燕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腹茧症是一种罕见的腹部疾病,术前诊断困难.我院从1985-2003年共收治9例,现结合文献,对本病作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
作者:龚鹏珠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根管治疗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成熟的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方法,也是唯一能观察出确切疗效的办法.笔者自2000年来采用一次根充法治疗948个患牙,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作者:谢晨;姜淑群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制备检测乙型脑炎病毒寡核苷酸(oligo)基因芯片.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设计60-mer oligo探针用于制备基因芯片,乙型脑炎病毒(JEV)基因片段经限制性显示技术扩增标记,用于芯片杂交,清洗和干燥后对芯片进行扫描和数据分析.结果:大部分oligo探针都能特异性与相应样品杂交,呈现阳性荧光信号,而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则基本不能检测到荧光信号.结论:实验中建立的oligo基因芯片检测病原体方法可行,具有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前景.
作者:张海燕;马文丽;李凌;吴清华;徐秋林;温颖;郑文岭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方法和良恶性肿瘤的分类.方法:对1 817例确诊为甲状腺肿瘤的病例的临床发生情况、病理组织学类型、生物学特性以及恶性肿瘤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为1:39;良性肿瘤占96.8%,恶性肿瘤占3.2%;良性:滤泡性腺瘤占98.9%,乳头状腺瘤1.3%,非典型性腺瘤0.7%;恶性:乳头状腺癌占45.8%,滤泡状腺癌32.2%,未分化癌8.5%,混合型腺癌6.7%,髓样癌0.3%.结论: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腺瘤分为滤泡性腺瘤、乳头状腺瘤和非典型性腺瘤;而癌分为乳头状腺癌、滤泡性腺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对于难分类的癌,可作免疫组化进一步区分.
作者:余新华;刘文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海带硫酸多糖(LPS)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体外生长、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LPS处理HeLa cell,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细胞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用流式细胞仪记录细胞周期改变、bcl-2及NF-κB p65基因表达情况.结果:LPS使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周期受到阻滞,bcl-2蛋白与NF-κB p65的表达随着LPS浓度的增加与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LPS明显抑制人宫颈癌细胞株的生长,并通过影响bcl-2、NF-κB p65基因蛋白的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
作者:孙冬岩;林虹;史玉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0.125%罗哌卡因合用芬太尼用于中孕引产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妊娠孕16~27周要求中止妊娠产妇40例,ASA Ⅰ-Ⅱ级.自愿要求镇痛者为镇痛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未采取镇痛措施者40例为对照组.镇痛组腰L3-4间隙硬膜外置管给予0.125%罗哌卡因(6~8 mL)+芬太尼1.5μg/mL,记录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运动神经阻滞程度(采用改良Bromage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催产素使用情况.结果:镇痛前VAS评分(9.3±0.76)分,用药后VAS(1.1±0.5)分,与镇痛前比较P<0.05,运动阻滞仅1例1级,其余均为0级.两组引产时间、出血量及催产素使用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罗哌卡因合用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对孕妇无不良影响,适用于中孕引产镇痛.
作者:李真;周国斌;崔建修;赵国栋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4年1月至2004年1月共完成食管次全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58例临床资料,其中经左颈左胸二切口37例,经右胸左颈上腹三切口21例,与同期所做的112例食管胃弓上及弓下吻合术(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切端癌残留、因瘘死亡及手术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淋巴结阴性与阳性之间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胃食管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中上段癌,具有切除彻底、残端癌的发生率低死亡低率的优点.
作者:王峻峰;陈淑章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有泌尿系症状70例患者行CT平扫、肾脏增强扫描及双期扫描,排泄期尿路造影,将原始图象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多种泌尿系重建图像.结果:肾脏、输尿管、膀胱全部显示为50例,仅肾脏显示为5例,双侧肾脏和一侧输尿管及膀胱显示为15例.泌尿系结石病变为32例,泌尿系肿瘤性病变为28例,泌尿系先天性病变为5例,肾结核3例,肾梗死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泌尿系统疾病具有很高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帮助.
作者:王翔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transurethral electro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TUV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electro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hyperplasia,BPH)的疗效.方法:2001年5月至2004年10月,运用TUVP联合TURP治疗BPH 168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5 min,平均失血量80 mL,术中输血3例,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发生.随访132例,时间3~30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23.3±4.6)分下降至术后(8.6±2.8)分(t=31.36,P<0.01),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5.2±0.6)分下降至术后(1.8±0.5)分(t=50.02,P<0.01),大尿流率由术前(5.3±3.9)mL/s上升至术后(15.2±5.3)mL/s(t=17.29,P<0.01).残余尿量由术前(68.8±13.4)mL下降至术后(19.2±14.8)mL(t=28.54,P<0.01).结论:TUVP联合TURP治疗BPH,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苏广武;王永忠;刘建平;陈晓辉;周兴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涉及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嗜酸粒细胞(EOS)是哮喘发病机制中重要的炎症效应细胞及免疫调控细胞[1].EOS性炎症已被广泛认为是哮喘的基本特征.目前对EOS在肺部的聚集与黏附、各种炎症介质的诱导作用、毒性蛋白的释放及其作用、细胞内调节机制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2].
作者:周斌;蔡绍曦;赵海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7例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资料.47例中,原发灶在腮腺则行全腮腺切除及面神经解剖;在颌下腺则行颌下三角内容切除;在舌下腺则行口底内容清除术;在腭部则行上颌骨部分切除术;在上颌窦则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或全上颌骨切除术(部分扩大切除术);在鼻咽则行上颌骨外旋鼻咽肿物切除术;在鼻腔则行鼻侧切开肿物切除术;在外耳道则行全外耳道扩大切除术;在下咽部则行保留部分喉功能的下咽部分切除术.其中9例联合行根治性颈清扫术或区域颈清扫术,32例术后辅助放疗,远处转移加化疗.结果:总的局部复发率为44.7%,颈淋巴转移率为10.6%,远处转移率为25.5%,生存超过5年31例(65.95%),生存超过10年8例(17.02%).结论:头颈部腺样囊性癌应采取以手术为主加术后常规放疗和(或)术后化疗的综合治疗,强调首诊的规范性手术,术中冰冻切片至关重要.
作者:何发尧;王跃建;陈伟雄;潘衍基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总结薄型皮瓣在急诊手外伤性缺损中的应用结果.方法:根据功能与外形不同,采用6种皮瓣修复缺损:其中腹壁下皮瓣18例,脐旁皮瓣11例,肋间皮瓣24例,大鱼际肌皮瓣59例,邻指皮瓣22例,食指背侧岛状瓣12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均获满意的外形及功能.结论:与传统带蒂皮瓣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相比较,薄型皮瓣具有手术难度低,操作简单,成活率高的优点,容易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张锦辉;董玉明;曹棣辉;罗晓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坚固内固定技术于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251名实施了坚固内固定技术的上颌骨或下颌骨骨折患者临床观察分析.结果:251例患者中除4例软组织损伤较严重、局部血供较差而发生创面感染,终取出钛板外,其余247例创口均一期愈合,平均14 d后拆除颌间牙弓夹板,咬颌关系均正常,颜面部无明显瘢痕、畸形.3个月后复查:骨折端对位良好,咬颌关系正常,张口度基本恢复;半年后复查:面部无畸形,钛板周围骨质无吸收,钛板无移位,骨痂形成.结论:坚固内固定技术中所使用的小夹板与人体骨组织和软组织均有良好的相容性,较低的致敏性,而且无毒,无致癌性,除非感染,一般情况下可长期永久保留在体内.
作者:王一敏;刘惟嵩;陈邦干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护理程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护理程序包括术前对患者各系统的综合评估及通过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等.结果:通过对45例实施护理程序组与29例未实施护理程序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发现实施护理程序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未实施护理程序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未实施护理程序组.结论:使用护理程序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有利于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作者:陆雪梅;叶小芬;欧月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用皮肤伸展术修复头皮缺损.方法:在头皮缺损皮肤两侧边缘1 cm处穿入2.0 mm克氏针,通过皮肤及克氏针的边缘安装皮肤伸展器伸展钧,5例头皮缺损术中反复行皮肤伸展及舒张,以此反复皮肤伸展直至大限度,时间约60~180 min.伤口闭合,行皮肤缝合,两侧克氏针以橡皮条绑紧使克氏针弯曲成10~20°(皮肤伸展力约3.5~4.5 kg),继续维持伸展力.另5例手术后,继续放置伸展器,以油纱覆盖创面,伤口保持清洁,每日收紧伸展器1 mm,保持克氏针弯成10~20°角度,大约2~3周,皮肤靠近接触后缝合伤口.皮肤缺损面积2~5.5 cm×5~8 cm(长×宽).合并颅骨坏死3例.所有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情况.结果:其中皮肤快速伸展平均7.2 d.快速皮肤伸展+慢性皮肤伸展,平均14.2 d伤口愈合.快速皮肤伸展与慢性皮肤伸展的所修复伤口宽度比例为3:1.随访半年至一年,伤口无退缩,无复发.1例出现伤口周围秃发,其余毛发生长正常.结论:该方法可修复头皮3~6 cm的头皮缺损创面.方法简单合理,伤口直接缝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植皮及皮瓣转移术.
作者:莫伟;李纯兰;张德;邱波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