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投稿注意事项

关键词:
摘要: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RCA1基因全长mRNA序列分析技术

    目的:建立BRCA1基因全长mRNA序列测定方法.方法:根据文献和GenBank(U14680)报道的BRCA1基本序列设计6对特异性引物,建立6个特异性逆转录PCR(RT-PCR)技术,分段且扩增BRCA1全长mRNA,然后采用毛细管电泳进行cDNA测序,方法建立后用于3名健康女性样本.结果:6个特异性RT-PCR反应扩增片段相互覆盖,使序列分析结果包括全长BRCA1 mRNA,共5000多bp.3名经PCR技术检测确定携带正常BRCA1基因的样本的mRNA分析结果显示,其BRCA1 mRNA序列均与过往报道的正常mRNA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所建立的RT-PCR特异性结合BRCA1基因,能用于其mRNA全长序列分析.

    作者:徐红先;周冬仙;熊文;邵超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嗜酸粒细胞离子通道与其功能的关系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涉及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嗜酸粒细胞(EOS)是哮喘发病机制中重要的炎症效应细胞及免疫调控细胞[1].EOS性炎症已被广泛认为是哮喘的基本特征.目前对EOS在肺部的聚集与黏附、各种炎症介质的诱导作用、毒性蛋白的释放及其作用、细胞内调节机制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2].

    作者:周斌;蔡绍曦;赵海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高危及中期妊娠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高危及中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3月至2004年5月怀孕12~16周妇女要求终止妊娠者118例,实验组67例予米非司酮100 mg晨服,1次/d,共2次,第3d晨服米索前列醇0.6 mg,如未临产,每3~4 h重复1次,限3次.对照组51例行利凡诺100 mg羊膜腔内注射,观察流产成功率、排胎时间、阴道流血量.结果:实验组流产成功率89.55%,其中完全流产率61.19%,不全流产率28.36%,对照组分别为70.59%,0%,70.59%,差异有显著性(P<0.01);阴道流血少于月经量者实验组79.10%,对照组21.5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高危及中期妊娠疗效好.

    作者:杨晓云;刘传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根管治疗一次法临床疗效观察

    根管治疗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成熟的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方法,也是唯一能观察出确切疗效的办法.笔者自2000年来采用一次根充法治疗948个患牙,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作者:谢晨;姜淑群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酪氨酸酶在黑色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皮肤黑色素合成反应的限速酶,参与决定了哺乳动物皮肤、头发的颜色.部分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如黄褐斑、雀斑等,就是由于过量水平的黑色素在表皮沉积形成.因此,可以选择应用酪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断黑色素的合成反应链,减少其在皮肤内的生成从而达到祛斑增白的效果.近年来,由于在化妆品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不断有更新更有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得到研究并开发.本文从分类学角度入手,根据其作用机制的不同,对目前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研究前景予以综述.

    作者:丁大鹏;马文丽;郑文岭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原发性脑干损伤41例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复习其损伤机理及病理改变.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亚低温疗法,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应用脱水剂、激素,防治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处理并发症,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及早期高压氧治疗等综合措施.结果:41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治愈12例,轻残5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1例.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古晓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孕晚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干预宫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法定性检测300例大、小三阳的孕妇血清HBV-DNA.HBV-DNA阳性者共1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HBV-DNA阳性者观察组孕7个月起,每个月肌注1次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直至分娩.分娩后24 h内,取新生儿脐血进行HBV-DNA测定.结果:孕妇血清HBV-DNA阳性者,其宫内感染率为20.65%,孕妇血清阴性者,其宫内感染率为4.31%,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观察组经治疗宫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阻断宫内传播.结论:HBV-DNA阳性孕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减少胎儿乙肝病毒感染.

    作者:郑大有;陈文英;邝瑞芳;梁逸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后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附237例报告)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的疗效及方法.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237例,其中肾囊肿去顶术132例,多囊肾去顶术6例,肾上腺手术46例(原醛25例,皮质醇腺瘤6例,皮质增生5例,无功能皮质腺瘤3例,肾上腺囊肿3例,嗜铬细胞瘤3例,肾上腺髓质增生1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31例,单纯肾切除5例,肾癌根治性肾切除3例,肾盂癌肾输尿管全切3例,肾盂成型术10例,腔静脉后输尿管矫形术1例.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改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15~240 min(平均115 min),术中出血20~100 mL(平均55 mL),患者均于术后12 h~3 d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3~18 d(平均6.5 d),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可靠,实用性较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勤章;丁国富;李令勋;张国玺;倪钊;李应龙;王新敏;谢顺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输注TGF-β1基因修饰的供体脾细胞诱导同种大鼠移植心脏耐受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TGF-β1修饰的供者脾细胞特异性输注对同种大鼠移植心脏耐受的诱导及效果.方法:建立同种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用脂质体转染TGF-β1基因修饰供者脾细胞;观察TGF-β1修饰的脾细胞输注组,单纯脾细胞输注组和假处理组移植心脏存活天数和病理改变.结果:建立了稳定转染TGF-β1基因的睥细胞;TGF-β1修饰的脾细胞特异性输注可明显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17.0±3.3)d,与单纯脾细胞输注组(7.0±1.1)d和假处理组(6.3±1.0)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可明显减轻同种移植心脏的病理损伤.结论:输注TGF-β1基因修饰的供体脾细胞可诱导同种大鼠移植心脏的耐受产生.

    作者:成俊;夏穗生;史晓峰;谢森;唐礼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肺切除并肺减容术治疗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

    目的:探讨肺切除并肺减容术对早期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例早期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患者,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肺弥散量(DLCO)明显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明显增高,按传统方法为肺切除手术禁忌,但ECT通气血流扫描示两肺有通气血流不均匀区域存在,有肺减容手术指征.同期行肺切除并肺减容术.结果:9例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病人自觉病状如胸闷、气急改善.术后6个月,FEV1、FVC、DLCO、气促指数、6 min行走距离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PCO2明显低于术前(P<0.05).随访6~38个月无肿瘤转移及复发.结论:对有选择的早期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病例,同期实行肺切除并肺减容术是适宜的治疗方法,从而扩大了肺癌的手术适应证.

    作者:尹晓清;伍硕允;赵英萍;吴炎豪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护理程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护理程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护理程序包括术前对患者各系统的综合评估及通过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等.结果:通过对45例实施护理程序组与29例未实施护理程序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发现实施护理程序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未实施护理程序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未实施护理程序组.结论:使用护理程序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有利于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作者:陆雪梅;叶小芬;欧月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伴严重磨耗(牙合)1例临床总结

    目的:研究精密附着体固位型可摘义齿运用于kennedyⅠ、Ⅱ类牙列缺损伴严重磨耗(牙合)的修复效果.方法:严格选择适应证,完善病例设计,临床操作,术后定期复查复治,妥善使用,观察近中期临床修复效果.结果:该例患者在修复牙列缺损的同时升高咬合,取得良好的固位、稳定、美观效果,并改善了关节,牙周症状.结论:精密附着体固位型可摘义齿运用于kennedv Ⅰ、Ⅱ类牙列缺损伴严重磨耗(牙合)是可行的,且随着临床、技工、材料学的发展成熟,适应证会更宽广.

    作者:吴伟良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右上肺叶切除术中左肺肺大疱破裂1例

    患者,男,47岁,因右上肺癌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术前ECG、胸片无异常,常规眯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爱可松麻醉诱导后,顺利插入Robertshaw 37F双腔气管导管,并以纤支镜确定气管导管位置无误.术中以瑞芬太尼、万可松,N2O维持麻醉.

    作者:何静;崔剑;王淑琼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结合雌激素膏剂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生殖道萎缩症68例分析

    目的:观察结合雌激素膏剂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的效果.方法:选择绝经后有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的妇女68例,使用结合雌激素膏剂0.625 mg置于阴道,隔天1次连用21 d后,利用阴道健康评分标准判断结合雌激素膏剂治疗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和体征的效果.结果:用药后患者的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阴道健康评分明显提高.结论:结合雌激素膏剂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洪秀芹;周凤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有泌尿系症状70例患者行CT平扫、肾脏增强扫描及双期扫描,排泄期尿路造影,将原始图象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多种泌尿系重建图像.结果:肾脏、输尿管、膀胱全部显示为50例,仅肾脏显示为5例,双侧肾脏和一侧输尿管及膀胱显示为15例.泌尿系结石病变为32例,泌尿系肿瘤性病变为28例,泌尿系先天性病变为5例,肾结核3例,肾梗死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泌尿系统疾病具有很高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帮助.

    作者:王翔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薄型皮瓣在急诊手外伤的应用

    目的:总结薄型皮瓣在急诊手外伤性缺损中的应用结果.方法:根据功能与外形不同,采用6种皮瓣修复缺损:其中腹壁下皮瓣18例,脐旁皮瓣11例,肋间皮瓣24例,大鱼际肌皮瓣59例,邻指皮瓣22例,食指背侧岛状瓣12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均获满意的外形及功能.结论:与传统带蒂皮瓣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相比较,薄型皮瓣具有手术难度低,操作简单,成活率高的优点,容易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张锦辉;董玉明;曹棣辉;罗晓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乙型脑炎病毒寡核苷酸基因芯片研究

    目的:制备检测乙型脑炎病毒寡核苷酸(oligo)基因芯片.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设计60-mer oligo探针用于制备基因芯片,乙型脑炎病毒(JEV)基因片段经限制性显示技术扩增标记,用于芯片杂交,清洗和干燥后对芯片进行扫描和数据分析.结果:大部分oligo探针都能特异性与相应样品杂交,呈现阳性荧光信号,而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则基本不能检测到荧光信号.结论:实验中建立的oligo基因芯片检测病原体方法可行,具有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前景.

    作者:张海燕;马文丽;李凌;吴清华;徐秋林;温颖;郑文岭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58例报告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4年1月至2004年1月共完成食管次全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58例临床资料,其中经左颈左胸二切口37例,经右胸左颈上腹三切口21例,与同期所做的112例食管胃弓上及弓下吻合术(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切端癌残留、因瘘死亡及手术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淋巴结阴性与阳性之间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胃食管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中上段癌,具有切除彻底、残端癌的发生率低死亡低率的优点.

    作者:王峻峰;陈淑章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颅脑损伤患者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治

    我科自2001年至今,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在手术中迟发颅内血肿46例,经术中探查及颅脑CT检查,及时发现迟发性血肿并清除,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庆雷;宁同波;苘辉斌;郭文斌;隋强波;邹积典;孙培乐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ICU救治成功9个器官功能障碍1例

    患者男,43岁,2004年1月30日因发热2 d入我院消化内科.持续发热(38~39℃)伴畏寒、呕吐,无腹痛,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意识清,心、肺、腹体查无异常.门诊B超检查肝右叶内占位病变(肝脓肿),同时右肾囊肿、左肾结石.诊断为发热待查,肝脓肿.入院后给予抗感染、补液、护肝等治疗.

    作者:李书宝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