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投稿注意事项

关键词:
摘要: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脑出血发生率的评估

    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成人患者并发脑实质出血,既往很少有报道.我院自1997-2004年期间,共收治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患者62例.本文对分流术后脑室或脑实质并发出血的发生率做了统计,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民;杨冬梅;付立旗;邢立举;付振宇;王青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双侧大脑前动脉梗塞伴缄默症、左手失用症1例

    患者男,72岁,有高血压病史7年.因晕厥伴双下肢无力2 h入院,来院后神志转清,但反应迟钝、少言寡语、淡漠、摸索,尿失禁,能回答简单问题.查体:缄默不语、痴呆状,频繁打哈欠及呃逆,多次询问能回答姓名及年龄,之后缄默不语,记忆力、计算力检查不合作.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5 mm,光反应灵敏,眼球活动自如,无眼震.左侧鼻唇沟浅,伸舌、示齿、鼓腮不能.四肢肌张力增高,左侧上、下肢肌力0级,右侧上、下肢肌力1级.双侧腱反射活跃,双侧Babinsiki's征阳性,有摸索及强握反射.

    作者:陈智明;王风蕾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合并气管、支气管黏膜血管淋巴管瘤致咯血1例

    患儿,女,2岁6个月.因反复咯血2年,气促2月于2004年12月16日第5次入院.患儿自2002年12月起无明显诱因反复咯鲜血,每次量约2~100 mL不等.2003年4月起所咯鲜血中常夹黏膜样块状物.其间予以强的松等治疗,间断半年未再咯血,2003年10月起渐出现气促,进行性加重,2004年12月死于呼吸衰竭和心脏衰竭.

    作者:陈宏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腘动脉闭合性损伤7例临床分析

    腘动脉闭合性损伤,在临床上表现较为隐蔽,漏诊误诊率高,截肢率高,遗留后遗症多.作者收集了1991-2002年本科7例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病人,进行总结.

    作者:童宝龙;王信;孟昭辉;刘仕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结合雌激素膏剂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生殖道萎缩症68例分析

    目的:观察结合雌激素膏剂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的效果.方法:选择绝经后有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的妇女68例,使用结合雌激素膏剂0.625 mg置于阴道,隔天1次连用21 d后,利用阴道健康评分标准判断结合雌激素膏剂治疗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和体征的效果.结果:用药后患者的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阴道健康评分明显提高.结论:结合雌激素膏剂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洪秀芹;周凤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2例

    目的:研究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其诊疗措施.方法:对22例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治疗效果及其病理学特征.结果:肿瘤位居幕上者18例(81.82%),幕下者4例(18.18%),肿瘤多发者12例(54.55%).影像学表现中CT大部分表现为低密度改变,肿瘤周围呈中度水肿,呈均匀强化.头颅MRI则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也呈均匀强化.组织学表现大B细胞淋巴瘤弥漫型者16例(72.73%),局限型者3例(13.64%),小B细胞淋巴瘤者1例(4.55%),无裂细胞型者2例(9.09%),LCA阳性率为100%.肿瘤全切除后化疗加放疗平均生存16个月,肿瘤部分切除后化疗加放疗平均生存12个月,部分切除加化疗平均生存11个月.结论: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常好发生于幕上大脑半球,临床表现并无明显的特点,影像学表现特点明显,但术前误诊率仍高,预后很差,综合治疗有望提高患者生存期.

    作者:李天栋;王卓才;王伟民;蒋晓星;白红民;高寒;李建亭;王国良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后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附237例报告)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的疗效及方法.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237例,其中肾囊肿去顶术132例,多囊肾去顶术6例,肾上腺手术46例(原醛25例,皮质醇腺瘤6例,皮质增生5例,无功能皮质腺瘤3例,肾上腺囊肿3例,嗜铬细胞瘤3例,肾上腺髓质增生1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31例,单纯肾切除5例,肾癌根治性肾切除3例,肾盂癌肾输尿管全切3例,肾盂成型术10例,腔静脉后输尿管矫形术1例.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改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15~240 min(平均115 min),术中出血20~100 mL(平均55 mL),患者均于术后12 h~3 d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3~18 d(平均6.5 d),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可靠,实用性较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勤章;丁国富;李令勋;张国玺;倪钊;李应龙;王新敏;谢顺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皮肤伸展术在修复头皮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用皮肤伸展术修复头皮缺损.方法:在头皮缺损皮肤两侧边缘1 cm处穿入2.0 mm克氏针,通过皮肤及克氏针的边缘安装皮肤伸展器伸展钧,5例头皮缺损术中反复行皮肤伸展及舒张,以此反复皮肤伸展直至大限度,时间约60~180 min.伤口闭合,行皮肤缝合,两侧克氏针以橡皮条绑紧使克氏针弯曲成10~20°(皮肤伸展力约3.5~4.5 kg),继续维持伸展力.另5例手术后,继续放置伸展器,以油纱覆盖创面,伤口保持清洁,每日收紧伸展器1 mm,保持克氏针弯成10~20°角度,大约2~3周,皮肤靠近接触后缝合伤口.皮肤缺损面积2~5.5 cm×5~8 cm(长×宽).合并颅骨坏死3例.所有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情况.结果:其中皮肤快速伸展平均7.2 d.快速皮肤伸展+慢性皮肤伸展,平均14.2 d伤口愈合.快速皮肤伸展与慢性皮肤伸展的所修复伤口宽度比例为3:1.随访半年至一年,伤口无退缩,无复发.1例出现伤口周围秃发,其余毛发生长正常.结论:该方法可修复头皮3~6 cm的头皮缺损创面.方法简单合理,伤口直接缝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植皮及皮瓣转移术.

    作者:莫伟;李纯兰;张德;邱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B超监视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的探讨

    目的:探讨B超监视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的价值.方法:在B超监视下,对26例子宫纵隔患者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开术.结果:26例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平均为30(15~40)min,出血量平均为15(10~20)mL,住院时间平均为3(1~5)d,无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宫腔形态正常,无粘连积血,自然流产率由术前的90.2%下降至术后的6.7%,足月分娩率由术前的3.9%上升至术后的73.3%,无分娩并发症发生.结论:B超监视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法,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作者:赵丹曦;谭晓嫦;孙平;郭艳霞;邓群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ICU救治成功9个器官功能障碍1例

    患者男,43岁,2004年1月30日因发热2 d入我院消化内科.持续发热(38~39℃)伴畏寒、呕吐,无腹痛,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意识清,心、肺、腹体查无异常.门诊B超检查肝右叶内占位病变(肝脓肿),同时右肾囊肿、左肾结石.诊断为发热待查,肝脓肿.入院后给予抗感染、补液、护肝等治疗.

    作者:李书宝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腹腔镜多部位同时手术35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同时施行其它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同时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共有35例患者接受了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外的同时阑尾切除术(LA)、胆总管探查术(LCBDE)、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及肝囊肿揭盖术(LFLC),其病例数分别是10、12、11、2.35例中大于65岁者18例(18/35,51.4%),21例(21/35,60.0%)合并其它系统疾病.LC+LA、LC+TAPP、LC+LCBDE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1.5±40.1)min、(9.7±4.3)min、(119.6±29.0)min,(7.4±2.5)d、(185.5±47.6)d、(24.8±10.6)d.5例(LC+LCBDE组)中转开腹.全部病例治愈出院.除1例切口感染外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同时施行其它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谢学羿;林唯栋;林贾颖;温顺前;张小永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急性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76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6例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病人的发病时间、年龄、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发病类型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与精神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外伤后3周内出现精神障碍46例,占60.5%.与额叶损伤有关的病例共54例,占71%.治疗后痊愈68例,占89.5%;显著进步6例,占7.9%;进步2例,占2.6%.结论: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多发生在伤后早期,以中青年多见,受伤部位以额叶多见,其次是颞叶;受伤类型中以脑挫裂伤多见,病程多较短,经积极治疗,效果好,多可治愈.

    作者:谢贤生;彭玉平;黄建斌;杨建雄;叶志其;廖驭国;刘胜初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有泌尿系症状70例患者行CT平扫、肾脏增强扫描及双期扫描,排泄期尿路造影,将原始图象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多种泌尿系重建图像.结果:肾脏、输尿管、膀胱全部显示为50例,仅肾脏显示为5例,双侧肾脏和一侧输尿管及膀胱显示为15例.泌尿系结石病变为32例,泌尿系肿瘤性病变为28例,泌尿系先天性病变为5例,肾结核3例,肾梗死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泌尿系统疾病具有很高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帮助.

    作者:王翔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酪氨酸酶在黑色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皮肤黑色素合成反应的限速酶,参与决定了哺乳动物皮肤、头发的颜色.部分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如黄褐斑、雀斑等,就是由于过量水平的黑色素在表皮沉积形成.因此,可以选择应用酪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断黑色素的合成反应链,减少其在皮肤内的生成从而达到祛斑增白的效果.近年来,由于在化妆品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不断有更新更有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得到研究并开发.本文从分类学角度入手,根据其作用机制的不同,对目前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研究前景予以综述.

    作者:丁大鹏;马文丽;郑文岭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腹茧症9例诊治体会

    腹茧症是一种罕见的腹部疾病,术前诊断困难.我院从1985-2003年共收治9例,现结合文献,对本病作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

    作者:龚鹏珠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BRCA1基因全长mRNA序列分析技术

    目的:建立BRCA1基因全长mRNA序列测定方法.方法:根据文献和GenBank(U14680)报道的BRCA1基本序列设计6对特异性引物,建立6个特异性逆转录PCR(RT-PCR)技术,分段且扩增BRCA1全长mRNA,然后采用毛细管电泳进行cDNA测序,方法建立后用于3名健康女性样本.结果:6个特异性RT-PCR反应扩增片段相互覆盖,使序列分析结果包括全长BRCA1 mRNA,共5000多bp.3名经PCR技术检测确定携带正常BRCA1基因的样本的mRNA分析结果显示,其BRCA1 mRNA序列均与过往报道的正常mRNA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所建立的RT-PCR特异性结合BRCA1基因,能用于其mRNA全长序列分析.

    作者:徐红先;周冬仙;熊文;邵超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中孕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0.125%罗哌卡因合用芬太尼用于中孕引产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妊娠孕16~27周要求中止妊娠产妇40例,ASA Ⅰ-Ⅱ级.自愿要求镇痛者为镇痛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未采取镇痛措施者40例为对照组.镇痛组腰L3-4间隙硬膜外置管给予0.125%罗哌卡因(6~8 mL)+芬太尼1.5μg/mL,记录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运动神经阻滞程度(采用改良Bromage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催产素使用情况.结果:镇痛前VAS评分(9.3±0.76)分,用药后VAS(1.1±0.5)分,与镇痛前比较P<0.05,运动阻滞仅1例1级,其余均为0级.两组引产时间、出血量及催产素使用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罗哌卡因合用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对孕妇无不良影响,适用于中孕引产镇痛.

    作者:李真;周国斌;崔建修;赵国栋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

    鼻中隔偏曲类型多样,程度不等,以往多采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我科自2000年9月至2003年6月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洪书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尿道会师加膀胱颈口会阴牵引复位术治疗后尿道断裂

    目的:总结我院近7年收治的16例因外伤致骨盆骨折并后尿道完全断裂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通过对16例骨盆骨折并后尿道完全断裂患者,采用尿道会师加膀胱颈口会阴牵引复位术治疗,观察术后排尿、性功能情况.结果:拔管后13例排尿通畅,3例经1~3个月尿道扩张术治疗后,排尿正常.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示排尿通畅.随访6个月均排尿正常,无性功能障碍者.结论:采用尿道会师加膀胱颈口会阴牵引复位术,操作较简单,创伤小,术后引起尿道狭窄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低.

    作者:林成楚;汪志伟;李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恩丹西酮复合地塞米松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复合恩丹西酮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ting,PONV)的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124例,按术前予以止吐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Ⅰ组静注恩丹西酮8 mg,Ⅱ组地塞米松10 mg,Ⅲ组恩丹西酮4 mg加地塞米松5 mg,Ⅳ组生理盐水5 mL.观察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Ⅰ、Ⅱ、Ⅲ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Ⅳ组(P<0.05),Ⅲ组也明显低于Ⅰ、Ⅱ组(P<0.05),而Ⅰ、Ⅱ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恩丹西酮加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有协同作用,既安全又明显提高止吐效果.

    作者:韩伟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