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犬椎间盘退变超声显像的实验研究

张宏波;夏仁云;夏侃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的声像图特征, 为临床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对13只不同年龄犬腰骶部椎间盘进行离体超声扫查,结合椎间盘退变的大体病理变化分析超声图像并将其分级.结果:椎间盘退变的超声图像可大致分为3个等级阶段,纤维环与髓核在每个退变阶段的声像图上均有不同的特点.结论:超声能够清晰显示椎间盘组织的内部结构信息,反映不同退变程度的病理结构改变.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观察

    房间隔缺损(ASD)的介入治疗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 X线引导下利用房间隔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方法.此方法患者无须传统的开胸手术,术后不留瘢痕,痛苦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减少了护理强度,适应证广,是治疗房间隔缺损简便、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于敏;张维青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吗啡耐受对大鼠脊髓IL-1β和IL-6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吗啡耐受对大鼠脊髓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 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吗啡耐受组,每组 9只.参照杨建平等 [6]的方法行蛛网膜下腔置管.吗啡耐受组鞘内注射吗啡 20 μ g/10 μ L ,连续 5 d.注射吗啡后第 6天,鞘内注射吗啡 5 μ g/10 μ L,进行吗啡激发试验.吗啡激发试验完成后取腰段脊髓组织 ,ELISA法测定 IL-1β和 IL-6.置管后第 3天的热伤害刺激缩腿潜伏期(PWL)和对 12 g Von Frey丝 30次刺激的缩足总数,分别表示伤害性疼痛和机械性痛敏的基础值.结果:吗啡激发试验前 ,吗啡撤药所致的 PWL,吗啡耐受组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 对 12 g Von Frey丝 30次刺激的缩足总数,吗啡耐受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吗啡激发试验后的大镇痛百分比(% MPE),吗啡耐受组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吗啡耐受组的 IL-1β(25.8± 4.03) pg/mg total protein和 IL-6(31.37± 2.06) pg/mg total protein均分别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的(9.8±2.5)和(12.97±1.84) pg/mg total protein, P<0.01.结论:脊髓吗啡耐受导致吗啡抗伤害性作用减弱和疼痛过敏,脊髓 IL-1β和IL-6分泌增加.脊髓促炎性细胞因子可能与吗啡耐受形成的机制有关.

    作者:简道林;田玉科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静脉全麻对血流动力学及麻醉后苏醒拔管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静脉全麻对血流动力学及麻醉后苏醒、拔管的影响.方法:选择 32例 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胸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静脉全麻组(Ⅰ组, n=16);芬太尼、咪唑安定-异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组(Ⅱ组, n=16).分别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毕苏醒、拔管情况.结果:Ⅰ组,气管插管前 HR、 SP、 DP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其它观察时点较诱导前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插管前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而插管即刻、插管后 2 min,上述指标明显上升(P< 0.05),Ⅱ组拔管即刻比拔管前 HR、 SP明显上升(P<0.05).组间比较:插管即刻, HR、 SP、 DP较诱导前上升幅度,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舒芬太尼-咪唑安定复合维库溴铵静脉全麻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后苏醒良好.

    作者:张胜;吴新文;李建玉;朱道明;辛博;朱和生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子宫纵隔4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监视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开术对子宫纵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 44例有自然流产或不孕病史,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纵隔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并在腹腔镜监视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开术,术后随访追踪患者妊娠和分娩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作出讨论.结果: 44例患者中,自然流产患者 31人,原发不孕患者 13人,术前自然流产发生率为 94.6% , 早产 2例,足月妊娠 2例.全部患者施行了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开术, 44例术中无一例发生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术后 31例自然流产患者失访 3例,追踪 28例中,总怀孕次数 41次,计划内妊娠 33次,自然流产发生率 21.2% , 足月妊娠率 66.7% , 早产12.1%; 13例不孕患者中失访 3例,随访 10例中,有 4例足月妊娠, 1例现妊娠 4个月.结论:腹腔镜监视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纵隔的方法,术后患者足月妊娠率明显升高,自然流产率下降,对于原发不孕患者则可以提高怀孕率.

    作者:康金玉;陈勍;彭永排;张娟;林仲秋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7例报告

    目的:探讨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从 2001年 4月至 2005年 1月对 7例确诊为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采用直肠前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7例均获随访,长 4年,短 3个月,随访期无复发、无便秘,无术后近期死亡、并发症.结论: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卢庆华;蒋干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5例

    目的:探讨覆膜内支架在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中的作用.方法:在电视透视下对 5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进行覆膜内支架置入,支架设计成双喇叭状,并上下两端超出瘘口至少 3 cm.结果:全部病例均置入成功,术后恢复正常进食.结论:覆膜内支架置入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方法,其疗效确切,宜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伟峰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I期肺癌的应用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的应用疗效和价值.方法:自 1999年 5月至 2004年 12月,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对 76例术前拟诊为 I期肺癌的患者手术治疗,其中 54例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结果: 54例肺叶切除者无手术死亡 ;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与数量和常规手术相当;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和近期疗效较常规手术明显改善.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术创伤小、恢复快,临床具可行性,符合肿瘤切除原则,可作为 I期肺癌的较好选择术式.

    作者:吕卫东;喻风雷;胡铁辉;王翔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功能矫正器治疗安氏Ⅱ类错颌软组织侧貌变化分析

    目的:通过对下颌后缩畸形安氏Ⅱ类错颌患者进行功能治疗,测量分析治疗前后的软组织侧貌的变化,评价功能治疗对软组织侧貌的改变作用.方法: 20例下颌后缩型Ⅱ类错颌病例,年龄 9~14岁,男 8例,女 12例,全部病例在混合牙列期及恒牙早期采用 Twin-block功能矫正器矫正骨骼的矢状关系,时间 6~ 9月,恒牙期采用固定矫正器进行精细调整,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头颅定位侧位片的软组织测量,比较治疗前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结果:软组织侧貌的改变为:面突角治疗后比治疗前减少 2.035°;颏突角增加 1.99°;上唇-审美平面距减少 1.223 mm;下唇-审美平面距减少 1.2875 mm;下唇厚度减少 2.8475 mm;下唇凹厚度增加 1.8705 mm.结论:功能矫正器结合固定矫正器治疗下颌后缩畸形对患者的软组织侧貌的改善有较好效果.

    作者:黄妙琼;冯航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挫伤性前房积血45例分析

    眼球挫伤常导致前房积血,现将我科收治的 45例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年龄分布及致伤原因 45例前房积血中年龄小的 4岁,年龄大的 62岁,其中 4~ 7岁 4例, 8~ 40岁 32例, 40岁以上 9例.致伤原因常见是碰撞伤,其次是拳击伤及玩具击伤,石块、泥块、铁块击伤及爆炸伤.

    作者:李军;沈兵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捏脊疗法佐治婴幼儿腹泻病40例临床观察

    婴幼儿腹泻病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笔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捏脊疗法佐治婴幼儿腹泻病40例,现予报道如下.

    作者:蒋赦文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塞来昔布对胶质瘤U251细胞株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胶质瘤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质瘤细胞株 U251移植裸鼠后,服用塞来昔布,测量肿瘤重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前后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的重量分别为(51.3±3.85)mg和(125.2± 7.34)mg;治疗组细胞凋亡增多;超微结构可见有凋亡特征的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可见 MVD分别为(25.7±3.25)/HP和(76.4±9.41)/HP.结论:塞来昔布能够减少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对肿瘤具有抑制作用,对胶质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代旭;杨晋生;薛德麟;王明盛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不同灌注方法对保存期大鼠供肝胆管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灌注肝动脉和冲洗胆管方式在冷缺血期对大鼠供肝胆管细胞的影响.方法:各组均以威斯康星大学液(UW液)灌注大鼠供肝门静脉,以不同方式灌注肝动脉和冲洗胆管,在冷保存的不同时间段观察胆管细胞的变化.结果:冷保存 4 h后,各组光镜下胆管细胞无明显变化.冷保存 8 h后, UW液灌注大鼠供肝门静脉、肝动脉,经 UW液、Ringer's液冲洗胆管的两组胆管细胞变化较其它组变化小,并且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冷保存 12 h后经 UW液灌注大鼠供肝门静脉、肝动脉及冲洗胆管组胆管细胞变化较其它组变化小.结论:灌注肝动脉和冲洗胆管有助胆管细胞保存, 8 h内只要能够完全清除胆盐或降低胆盐浓度,即可产生相同的保护胆管效果.随着冷保存时间的延长,应用 UW液冲洗胆管可以提高供肝胆管细胞的保存效果.

    作者:张悦;余小舫;姜浩力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脑动脉硬化致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伴桥脑弥散性病灶1例

    患者女,72岁.以眩晕伴恶心、呕吐 3 d于 2004年 12月 26日入院. 3 d前无任何诱因出现眩晕伴恶心、呕吐 ,口眼歪斜,平卧后眩晕渐减轻 ,但坐起则眩晕加重.经当地医院治疗不见好转而入住我院. 患者高血压病史 5年余,平时波动于 160~ 200/90~ 110 mmHg之间,间断服药治疗.查体 :血压 140/90 mmHg,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 :神清语利.

    作者:薛洪申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等比重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腰麻效果的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等比重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的腰麻效果.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 0.75%等比重罗哌卡因 2 mL与左旋布比卡因 2 mL腰麻,观察大阻滞平面,感觉、运动阻滞的起始及持续时间,生命体征变化,对二者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相同剂量罗哌卡因在感觉和运动阻滞方面均弱于左旋布比卡因.首先,起始时间存在差异性,罗哌卡因较长;其次,罗哌卡因感觉阻滞持续时间约为左旋布比卡因的 3/4,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约为左旋布比卡因的 2/3.结论:等比重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腰麻效果均确切,等比重 0.75%罗哌卡因腰麻阻滞效能弱于左旋布比卡因,并且罗哌卡因有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感觉阻滞时间的特点.

    作者:栾永;吴崇天;安刚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乳癌术后82例皮瓣坏死创面的Ⅰ期修复

    乳癌术后皮瓣坏死为临床常见,发生率为 10%~ 20% [1] .由于术前曾行化疗,术中采用电刀,皮瓣游离过薄,胸壁皮下组织少,血循环差等原因,部分创面愈合差.现将近 5年采用Ⅰ期外科手术修复82例乳癌术后皮瓣坏死创面的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骆彪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8例的诊断和治疗

    我院自 1995-2004年共收治了 8例主支气管断裂的患者,为了总结其中的诊疗经验,作者复习了病历,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8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 20~35岁,平均 25.2岁,左主支气管断裂 7例,右主支气管断裂 1例.致伤原因: 2例为重物高空坠落击中胸背部、 2例为高空坠落、 4例为车祸受伤.患者伤后均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气胸, 3例合并血胸, 2例合并皮下气肿, 3例有纵隔气肿, 1例合并左肩胛骨骨折.以上病人入院后均行胸部拍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胸腔闭式引流、吸氧、抗炎、止痛、止血等治疗.确诊时间快为入院后 4 h,晚为入院后 1周.

    作者:陈坤棠;闫玉生;童健;肖飞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尺骨鹰嘴骨折手术疗效不佳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骨折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及其预防办法.方法:对本院 2000年 1月至 2004年 6月收治的 14例尺骨鹰嘴骨折手术疗效不佳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结果: 14例中内固定选择不当致治疗失败 3例,术中克氏针处理不当致内固定失败或功能恢复不佳 7例,术后没有指导功能锻炼或石膏固定过久导致关节僵硬 4例.结论:尺骨鹰嘴骨折为关节内骨折,治疗应根据病人具体受伤机制、骨折特点选择不同的张力带固定,术中应轻柔操作,忌反复穿针,牢固固定骨折、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作者:李健;谭平先;高梁斌;颜登鲁;张在恒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胎传梅毒1例

    患儿女,3 d,剖宫产.查体: T 36 5℃, P 120次 /min, R20次 /min,体重28 kg.身长 50 cm,头围34 cm.神清,精神反应好,全身皮肤无黄疸,无脱屑,心率 120次 /min,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肛门、生殖器无异常.患儿出生评分10分,实验室检查: TPHA阳性, RPR 1∶ 32,确诊为胎传梅毒.其母亲35岁,孕6产2, 2000年第 1次顺产 1女婴,产时有胎盘剥离,大出血,曾经输血.

    作者:刘慧锋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中的应用,提出脑功能区定位时态的概念.方法: 20例患者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恒速输注给药,按脑功能区定位时态的评判标准对其进行评估.结果: 19例唤醒麻醉手术过程顺利, 1例脑功能区手术定位失败,语言清晰者 19/20,指令准确 19/20,无痛者 20/20,颅内压正常者 19/20,脑组织膨胀 1/20.优 18/20,良 1/20,差 1/20.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是较好的麻醉方法,脑功能区定位时态的概念对提高麻醉清醒质量有指导意义,对大脑功能区手术有实际临床意义.

    作者:吴群林;施冲;刘中华;徐波;于冬男;戴建强;郗文彬;张兴安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外侧裂区脑挫裂伤伴薄层硬膜下血肿36例临床分析

    外侧裂区脑挫裂伤伴薄层硬膜下血肿诊治有其特殊性. 2002年 1月至 2005年 1月我院共收治 36例此类患者,现就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王庆 刊期: 2005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