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涤华;施诚仁;吴燕;徐远飞
目的:总结护理肿瘤骨转移经验.方法:对肿瘤转移性骨痛病人使用氯化锶( 89SrCl2)治疗,治疗前后加强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正确处理一次性物品及病人的排泄物;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适当加强锻炼,预防病理性骨折.结果:治疗后 37例病人骨痛减轻或消失,总有效率为 83.8%.结论: 89SrCl2治疗肿瘤多发骨转移止痛效果明显,精心护理可使晚期癌症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明秀云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FPIA)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探讨其对辅助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 65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慢性并发症 33例;有慢性并发症 32例)及 30例体检正常者的血浆,用 HITACHI 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胆固醇( CHOL)、甘油三酯( TG); AXSYM免疫分析仪检测 Hcy.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中 CHOL、 TG均比正常对照组高( P< 0.05);而在有慢性并发症的患者血浆中 Hcy含量明显高于无慢性并发症患者( P< 0.05).结论:作为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因子, Hcy在帮助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浓度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曾智杰;孙艳虹;廖慧芳;王小妹;刘敏;张敏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致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中,葡萄糖 6 磷酸酶( G 6 Pase)的活性和基因表达改变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 16只,随机分为 2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制作胰岛素抵抗模型. 6周后测定各组体重、血糖、血脂、胰岛素变化,并利用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术评价胰岛素敏感性.测定肝脏微粒体 G 6 Pase的活性和基因表达.结果:高脂饲料组大鼠体重、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 G 6 Pase活性增高 [(0.51± 0.11) vs ( 0.32± 0.11)μ mol/(min· mg prot), P< 0.05],两组间的 G 6 Pase基因表达无差异.结论 :G 6 Pase参与了肝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
作者:李全民;张素华;任伟;吴静;倪银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 (CP)伴性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性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 159例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临床康复治疗.结果: 159例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率为 38.99%,显效率为 42.14%,有效率为 17.61%,无效率为 1.26%,性功能改善明显.结论: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临床康复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手段,性功能障碍的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其它手段,可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马建军;保庭毅;姜雪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头孢哌酮为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强,并具有抗β-内酰胺酶的作用,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系、胆囊炎、腹膜炎等治疗,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在近 3~ 4年使用中,发现致暂时性血尿1例.
作者:许好芹 刊期: 2005年第22期
错齬畸形矫治后牙齿的位置经常发生不稳定现象,为了防止复发常常需要保持.保持是指保持矫治治疗时被移动的牙齿及颌骨的位置,它是矫治治疗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如矫治后的牙位不能达到自然保持状态,则需要采用机械保持装置进行保持.
作者:李瑰琦;姜传前;罗正芳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顽固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肛门内按摩+药物注射,辅以整脊疗法治疗顽固性坐骨神经痛患者 15例.结果: 15例患者坐骨神经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改善,临床治愈率 100%.结论:肛门内按摩+药物注射,治疗顽固性坐骨神经痛,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炳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患者女,42岁,2004年5月22日因乳腺癌根治术后拟行预防性化疗收住我院.入院时测T 36.2℃、 P 76次 /min、R 19次/min、BP 135/80 mmHg.积极完善各项检查后,24日开始行CAF方案化疗.
作者:马海青;常春云;张俊英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评价大剂量醛氢叶酸( CF)、氟尿嘧啶( 5Fu)与顺铂( DD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38例中胃癌 18例,大肠癌 20 例. CF 200 mg/d,静滴 2 h, 5Fu 750 mg/d,于 CF滴完后立即静滴,维持 8 h,连用 5 d; DDP 40 mg/d静滴,连用 3 d. 28 d为 1周期.结果 :完全缓解 7.9%,部分缓解 42.1%,稳定 42.1%,进展 7.9%.总有效率(完全缓解+总分缓解) 50.0%,胃癌与大肠癌的有效率分别为 55.6%、 45.0%,初治与复治有效率为 66.7%和 35.0%.主要毒副反应为外周静脉炎、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多为Ⅰ~Ⅱ级.结论:该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疗效较好,毒性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艳玲;申东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本研究采用复方石韦片治疗下尿路感染9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敏;程业刚;王小琴;金劲松;郭金甲;何太文 刊期: 2005年第22期
股骨头骨折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高能量损伤,其损伤严重,对髋关节功能影响严重,多发生于驾乘人员,往往是由于高速行驶的车辆发生车祸所致,同时合并有同侧髋臼后缘骨折或股骨颈骨折,在 CT普及应用后,诊断比较明确,但治疗时,由于器械、固定材料及技术水平所限,在基层医院存在有一定的困难,笔者自1998年至今共行手术治疗股骨头骨折16例取得点滴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强;王国嘉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方法及其优点.方法:我院从 1999- 2004年对 27例臀肌挛缩症患者经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术后随访时间为 1~ 3年,平均 2年 3个月.结果:按照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情况评判:优 22例,良 5例,差 0例.总体优良率 100%.结论:经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既能清楚地显露病变组织,达到彻底施行松解术的目的,又易于保护坐骨神经,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大勇;饶根云;顾志坚;王哲军;沈谷丰;谢乐屏 刊期: 2005年第22期
患者女, 35岁,已婚,农民,初中文化, 4年前因患多发性子宫肌瘤在当地医院进行子宫全切术,术后发现膀胱阴道瘘,先后共 8次在当地医院实施瘘切除修补术,均未获成功.为进一步治疗,患者于 2001年 8月 1日入住我院本区.
作者:李文平;胡穗琼;麦梨芳;余庆梅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 N2O O2吸入在老年病人腹部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98例 ASA Ⅱ~Ⅲ级、年龄 65~ 90岁患者. 52例采用 1%利多卡因+ 0.15%地卡因混合液行硬膜外阻滞与 N2O O2吸入联合麻醉(Ⅰ组); 46例采用恩氟烷或异氟烷吸入全麻(Ⅱ组).结果:Ⅰ组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患者苏醒迅速而彻底,拔管后患者安静,未感到伤口疼痛,和Ⅱ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1).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 N2O O2全麻用于老年病人腹部手术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术毕苏醒快而完全、利于术后镇痛的优点.
作者:宗逵;王强;任建刚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穿孔性阑尾炎容易并发术后切口感染 [1],甚至可造成切口裂开.预防切口感染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也是一个基本的临床问题.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本院1999- 2004年对 174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探讨了术中局部应用抗生素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
作者:代劲松;颜登高;刘绍训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静脉全麻及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血流动力学、静脉麻醉药用量及麻醉后清醒的影响.方法: 32例 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胸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Ⅰ组,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 n=16);Ⅱ组,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静脉全麻组( n=16).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静脉麻醉药用量、停静脉麻醉药后苏醒时间及术毕拔管时间、基本清醒时间.结果:两组气管插管前 HR、 SP、 DP较诱导前明显下降( P< 0.05),其它观察时点差异无显著性;静脉麻醉药用量,Ⅰ组少于Ⅱ组( P< 0.05);停静脉麻醉药后苏醒时间及术毕拔管时间、基本清醒时间,Ⅰ组短于Ⅱ组( P< 0.05).结论 :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静脉全麻及复合硬膜外阻滞,血流动力学均平稳,复合硬膜外阻滞能明显减少静脉麻醉药用量,缩短停静脉麻醉药后苏醒时间及术毕拔管时间、基本清醒时间.
作者:张胜;吴新文;张佳君;邓庆华;刘崇丽;辛博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VEGF A)与肿瘤内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 采用 RT PCR的方法检测 VEGF A mRNA在卵巢癌中的表达,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VEGF A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用 VEGFR 3标记淋巴管行免疫组化染色,人工计数淋巴管密度( LVD),统计分析 VEGF A mRNA及 VEGF A蛋白与 LVD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VEGF A mRNA及 VEGF A蛋白的表达与 LVD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 VEGF A的高表达与卵巢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邱敏;梁志清;王玲 刊期: 2005年第22期
Ⅱ、Ⅲ期肛裂指肛裂反复发作,有溃疡形成,常伴有肛乳头肥大、前哨痔、皮下瘘等,临床上治疗术式有多种,本人在2002年3月至2003年10月运用潜行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Ⅱ、Ⅲ期肛裂120例,疗效满意,据报告如下:
作者:戴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平板运动试验是临床上早期发现冠心病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具有方法简便,无创伤,安全性高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应用.该检查虽相对安全,但在运动中出现晕厥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现就我科近 5年来在行平板运动试验中发生晕厥的病例报道如下,以探讨其原因.
作者:陈彬;詹中群;周建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总结分析急诊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和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8年 3月至 2004年 12月共收治 465例股骨和胫骨干开放性骨折, 137例于彻底清创后急诊行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其中股骨干开放性骨折 49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 88例;单纯骨折 51例,粉碎骨折 86例.回顾分析术中、术后处理和临床效果.结果:骨折解剖型复位 56例,功能型复位 81例.动力固定 75例,静力固定 62例, 11例股骨干远段骨折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内固定时间为 30~ 65 min,平均 46 min. 9例股骨静力固定术后 1~ 2个月动力化, 17例胫骨静力固定术后 3~ 6个月动力化.所有创部均Ⅱ /甲或Ⅱ /乙愈合,骨折愈合时间 2~ 12个月,平均 4.9个月,无骨不连及断钉,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良好. 3例胫骨骨折术后 2~ 4个月出现皮肤破溃、流脓,占 2.2% (3/137).结论:选择合适的股骨和胫骨干开放性骨折于彻底清创后急诊行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唐桂阳;叶建华;胡振洲;杨南生;曾周景;陈俊海;伍文芳 刊期: 200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