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平;胡穗琼;麦梨芳;余庆梅
目的:总结分析急诊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和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8年 3月至 2004年 12月共收治 465例股骨和胫骨干开放性骨折, 137例于彻底清创后急诊行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其中股骨干开放性骨折 49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 88例;单纯骨折 51例,粉碎骨折 86例.回顾分析术中、术后处理和临床效果.结果:骨折解剖型复位 56例,功能型复位 81例.动力固定 75例,静力固定 62例, 11例股骨干远段骨折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内固定时间为 30~ 65 min,平均 46 min. 9例股骨静力固定术后 1~ 2个月动力化, 17例胫骨静力固定术后 3~ 6个月动力化.所有创部均Ⅱ /甲或Ⅱ /乙愈合,骨折愈合时间 2~ 12个月,平均 4.9个月,无骨不连及断钉,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良好. 3例胫骨骨折术后 2~ 4个月出现皮肤破溃、流脓,占 2.2% (3/137).结论:选择合适的股骨和胫骨干开放性骨折于彻底清创后急诊行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唐桂阳;叶建华;胡振洲;杨南生;曾周景;陈俊海;伍文芳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异丙酚在 (内镜下逆行胆胰造影术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术中的镇痛 /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 ASAⅠ~Ⅱ级阻塞性黄疸病人随机分成 A、 B、 C 3组,静脉诱导后,分别按 40、 80、 120 μ g/(kg· min)速度输注异丙酚.观察麻醉前 (T1)、低 (T2)、强刺激 (T3)时 BIS值,麻醉前、负荷量后、进内镜、进镜 2 min、 10 min、退镜后 5 min SBP、 HR、 SpO2 及强刺激 (T3)Bromage运动评分.结果 : ( 1)在诱导后,各组 BIS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 (P< 0.05),在十二指肠肠道内操作强刺激时, BIS值均有较大程度增加 (P< 0.05).在低值与强刺激时, C组 BIS较 B组和 A组低 (P< 0.05);( 2)在强刺激时 C组呕吐咳嗽活动少、 Bromage 评分低 (P< 0.05);( 3) 3组 SBP在负荷量后均有下降 (P< 0.05),但在内镜操作时均有一定程度增加 (P< 0.05),但 3组间 SBP、 HR、 SpO2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初步观察,在 ERCP术中,大剂量异丙酚静脉输注 [120 μ g/(kg· min)]对 BIS及运动有较好的抑制,有较好的镇痛 /镇静效果,对呼吸循环无明显增加.在适当的监护下, ERCP术中单一使用大剂量异丙酚麻醉是安全的.
作者:郑志远;卢振和;高崇荣;姚活锋 刊期: 2005年第22期
椎基底动脉硬化及颈椎病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导致患者出现头晕、眩晕、耳鸣、耳聋及行走不稳等症状,临床常见发生一过性意识障碍,平卧可自行缓解,多于数分钟内意识恢复,不遗留后遗症状,有反复发作倾向.
作者:王鲁妮;张源源;肖;飞 刊期: 2005年第22期
钳刮术是指用机械方法或药物扩张宫颈,钳取胎儿及胎盘的手术,适用于终止11-14周妊娠,因胎儿较大容易造成并发症,如出血多、宫颈裂伤、子宫穿孔、流产不全等[1],术前应充分扩张及软化宫颈.
作者:王宇晗;张丽丽;周谦;张春惠;张琦;马志宁 刊期: 2005年第22期
颅内出血是早产儿常见的严重的神经系统疾患.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死率也越高.部分存活者可发生脑积水和其它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止继续出血和保护脑细胞.
作者:张长军;崔晴;何慧霞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口服醛固酮受体阻断剂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螺内酯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加用螺内酯 40 mg 1次 /d口服, 4周后患者行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利用心率变异软件求得其时域、频域指标.结果:螺内酯组患者时域指标 SDNN、 SDANN、 rMSSD、 PNN50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01);频域指标中低频功率( LF)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但螺内酯组高频功率( HF)显著大于对照组,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 LF/HF)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存在影响,可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损的自主神经功能.
作者:鲁爱娟;孙晓建;张传焕 刊期: 2005年第22期
肝移植手术由于患者多为终末期肝病,全身情况差,常伴有肝肾综合征.术前多有体液分布的不均衡 ,加上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液体丢失多,常导致血容量不足和内环境改变.术中需大量快速输液、输血和应用各种药物.
作者:谭红梅;戴红霞;张秦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肝癌隐匿破裂 (LSR)出血的诊断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 11例肝癌 LSR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处理方法与效果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的肝区疼痛,其中剧烈疼痛 73% (8/11),隐胀痛 27% (3/11),肝区叩痛 100% (11/11),腹穿无不凝血;影像学检查主要有肿瘤内出血、血肿型( 8例)、肝包膜下血肿型( 1例)和混合型( 2例).处理采用超选择肿瘤血管栓塞及缩小后切除. 7例( 64%)获得切除. 1年生存率 100% (8/8), 2年生存率 71% (5/7).结论:提高对肝癌 LSR的认识,采用肝动脉栓塞和二期切除,是肝癌 LSR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詹世林;陈建雄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静脉全麻及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血流动力学、静脉麻醉药用量及麻醉后清醒的影响.方法: 32例 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胸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Ⅰ组,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 n=16);Ⅱ组,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静脉全麻组( n=16).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静脉麻醉药用量、停静脉麻醉药后苏醒时间及术毕拔管时间、基本清醒时间.结果:两组气管插管前 HR、 SP、 DP较诱导前明显下降( P< 0.05),其它观察时点差异无显著性;静脉麻醉药用量,Ⅰ组少于Ⅱ组( P< 0.05);停静脉麻醉药后苏醒时间及术毕拔管时间、基本清醒时间,Ⅰ组短于Ⅱ组( P< 0.05).结论 :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静脉全麻及复合硬膜外阻滞,血流动力学均平稳,复合硬膜外阻滞能明显减少静脉麻醉药用量,缩短停静脉麻醉药后苏醒时间及术毕拔管时间、基本清醒时间.
作者:张胜;吴新文;张佳君;邓庆华;刘崇丽;辛博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FPIA)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探讨其对辅助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 65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慢性并发症 33例;有慢性并发症 32例)及 30例体检正常者的血浆,用 HITACHI 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胆固醇( CHOL)、甘油三酯( TG); AXSYM免疫分析仪检测 Hcy.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中 CHOL、 TG均比正常对照组高( P< 0.05);而在有慢性并发症的患者血浆中 Hcy含量明显高于无慢性并发症患者( P< 0.05).结论:作为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因子, Hcy在帮助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浓度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曾智杰;孙艳虹;廖慧芳;王小妹;刘敏;张敏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 (CP)伴性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性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 159例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临床康复治疗.结果: 159例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率为 38.99%,显效率为 42.14%,有效率为 17.61%,无效率为 1.26%,性功能改善明显.结论: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临床康复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手段,性功能障碍的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其它手段,可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马建军;保庭毅;姜雪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头孢哌酮为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强,并具有抗β-内酰胺酶的作用,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系、胆囊炎、腹膜炎等治疗,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在近 3~ 4年使用中,发现致暂时性血尿1例.
作者:许好芹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发生于软组织的副脊索瘤比较罕见,我院收治1例男性患者,随访治疗 16年,前后行3次手术,2次病理诊断未能确诊,第3次病理诊断确诊.报告如下.
作者:雷玉涛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总结护理肿瘤骨转移经验.方法:对肿瘤转移性骨痛病人使用氯化锶( 89SrCl2)治疗,治疗前后加强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正确处理一次性物品及病人的排泄物;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适当加强锻炼,预防病理性骨折.结果:治疗后 37例病人骨痛减轻或消失,总有效率为 83.8%.结论: 89SrCl2治疗肿瘤多发骨转移止痛效果明显,精心护理可使晚期癌症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明秀云 刊期: 2005年第22期
患者女,42岁,2004年5月22日因乳腺癌根治术后拟行预防性化疗收住我院.入院时测T 36.2℃、 P 76次 /min、R 19次/min、BP 135/80 mmHg.积极完善各项检查后,24日开始行CAF方案化疗.
作者:马海青;常春云;张俊英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比较Ⅰ型与Ⅲ型前胶原核酶治疗裸鼠增生性瘢痕后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及胶原形态的改变.方法: (1)建立裸鼠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 (60只 ). (2)将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 A组, 20只,注射Ⅰ型前胶原核酶; B组, 20只,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各组又分为 2.5 μ g/100 μ L及 5.0 μ g/100μ L两个剂量组,每个剂量组各 10只裸鼠,每天用微量注射器行瘢痕内多位点注射一次,共 7 d.)及对照组( C组, 10只,注射生理盐水,共 7 d; D组, 10只,空白对照组). (3)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分析各组胶原含量及分布的改变. (4)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实验前后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A、 B组实验后瘢痕体积缩小 ,A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B组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胶原含量均减少( P< 0.05);但以分布情况而言,Ⅰ型胶原减少较Ⅲ型胶原明显;两组超微结构改变无明显差异; C组和 D组无明显变化.结论:Ⅰ、Ⅲ型前胶原核酶治疗裸鼠增生性瘢痕后,两者均使相应的胶原排列分布及含量减少,形态改变明显,但Ⅰ型减少较Ⅲ型明显;而两者超微结构改变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涛;朱家源;朱斌;林玉坤;李新强;唐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先天性双侧唇裂由于前唇发育不良,在行唇裂修复时组织量不足,加之术中前颌处理不当、未行口轮匝肌重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基层医院双侧唇裂术后复裂畸形并不少见.常规术式虽可修复唇裂术后上唇缺损畸形,但在上唇、鼻的整体结构及颌面部协调性的恢复方面不甚理想.
作者:李克义;张彬;牛怀恩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去分化软骨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通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对 1例去分化软骨肉瘤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块位于右颧骨根部、颞颌关节窝及右侧咽扁桃体上.肿瘤无包膜,切面灰白灰红、质地韧,部分质软.镜下肿瘤细胞部分呈软骨肉瘤,部分呈纤维肉瘤,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 EMA(- ) Vimentin(+ ), 软骨肉瘤部分 S 100呈阳性反应.纤维肉瘤部分散在的梭形细胞 S 100呈阳性反应,Ⅰ型胶原蛋白(+)以及α 1 ACT(+).结论:软骨肉瘤多次复发,易导致去分化,预后差,诊断依据病史及组织病理学.
作者:张守成;高子芬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平板运动试验是临床上早期发现冠心病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具有方法简便,无创伤,安全性高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应用.该检查虽相对安全,但在运动中出现晕厥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现就我科近 5年来在行平板运动试验中发生晕厥的病例报道如下,以探讨其原因.
作者:陈彬;詹中群;周建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方法对 189例异位妊娠患者分别给予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 (MTX)和安慰剂联合 MTX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米非司酮联合 MTX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为 81.1% (77/95),安慰剂联合 MTX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为 72.3%( 68/94),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两组病人β HCG降至 < 10 MIU/mL所需时间分别为 (22.85± 6.31)d和 (24.35± 7.81)d,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然而,当患者血清孕酮浓度 >10 ng/mL时 ,米非司酮联合 MTX治疗成功率为 81.0% (17/21),安慰剂联合 MTX治疗成功率为 35.7%( 5/14),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 MTX治疗高血清孕酮浓度的异位妊娠是有效的.
作者:何善阳;李小毛;游泽山;张彩;林小慧 刊期: 200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