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潜行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Ⅱ、Ⅲ期肛裂120例

戴华

关键词:内括约肌侧切, 术治疗, 肛裂, 肛乳头肥大, 疗效满意, 溃疡形成, 反复发作, 运用, 术式, 皮下, 临床, 报告
摘要:Ⅱ、Ⅲ期肛裂指肛裂反复发作,有溃疡形成,常伴有肛乳头肥大、前哨痔、皮下瘘等,临床上治疗术式有多种,本人在2002年3月至2003年10月运用潜行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Ⅱ、Ⅲ期肛裂120例,疗效满意,据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Ⅰ型与Ⅲ型前胶原核酶治疗裸鼠增生性瘢痕的比较

    目的:比较Ⅰ型与Ⅲ型前胶原核酶治疗裸鼠增生性瘢痕后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及胶原形态的改变.方法: (1)建立裸鼠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 (60只 ). (2)将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 A组, 20只,注射Ⅰ型前胶原核酶; B组, 20只,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各组又分为 2.5 μ g/100 μ L及 5.0 μ g/100μ L两个剂量组,每个剂量组各 10只裸鼠,每天用微量注射器行瘢痕内多位点注射一次,共 7 d.)及对照组( C组, 10只,注射生理盐水,共 7 d; D组, 10只,空白对照组). (3)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分析各组胶原含量及分布的改变. (4)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实验前后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A、 B组实验后瘢痕体积缩小 ,A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B组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胶原含量均减少( P< 0.05);但以分布情况而言,Ⅰ型胶原减少较Ⅲ型胶原明显;两组超微结构改变无明显差异; C组和 D组无明显变化.结论:Ⅰ、Ⅲ型前胶原核酶治疗裸鼠增生性瘢痕后,两者均使相应的胶原排列分布及含量减少,形态改变明显,但Ⅰ型减少较Ⅲ型明显;而两者超微结构改变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涛;朱家源;朱斌;林玉坤;李新强;唐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复杂膀胱阴道瘘患者行修补术1例的特别护理

    患者女, 35岁,已婚,农民,初中文化, 4年前因患多发性子宫肌瘤在当地医院进行子宫全切术,术后发现膀胱阴道瘘,先后共 8次在当地医院实施瘘切除修补术,均未获成功.为进一步治疗,患者于 2001年 8月 1日入住我院本区.

    作者:李文平;胡穗琼;麦梨芳;余庆梅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小剂量呋塞米持续推注在应用IABP的心源性休克病人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小剂量呋塞米持续推注在应用 IABP的心源性休克病人中的临床疗效,以优化临床进一步的诊疗方案.方法: 27例因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而应用 IABP的心源性休克病人,分析每日总剂量相似的小剂量呋塞米持续推注 (B组, 14例 )与间歇推注呋塞米 (A组, 13例 )在应用 IABP的心源性休克病人中病人的 1周病死率和住院病死率,以及对肾功能异常和电解质紊乱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小剂量呋塞米持续推注使应用 IABP的心源性休克病人的肺水肿改善更好,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1周病死率、住院总病死率、心律失常发生率、肾功能异常和电解质紊乱均有明显减少趋势,其中电解质紊乱率、肌酐均值有统计学差异( P< 0.01).结论:在应用 IABP的心源性休克病人中小剂量呋塞米持续推注更安全有效.

    作者:温隽珉;汪涛;董少红;罗林杰;黎雅清;温定国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粗隆部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方法及其优点.方法:我院从 1999- 2004年对 27例臀肌挛缩症患者经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术后随访时间为 1~ 3年,平均 2年 3个月.结果:按照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情况评判:优 22例,良 5例,差 0例.总体优良率 100%.结论:经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既能清楚地显露病变组织,达到彻底施行松解术的目的,又易于保护坐骨神经,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大勇;饶根云;顾志坚;王哲军;沈谷丰;谢乐屏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

    目的:观察口服醛固酮受体阻断剂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螺内酯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加用螺内酯 40 mg 1次 /d口服, 4周后患者行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利用心率变异软件求得其时域、频域指标.结果:螺内酯组患者时域指标 SDNN、 SDANN、 rMSSD、 PNN50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01);频域指标中低频功率( LF)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但螺内酯组高频功率( HF)显著大于对照组,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 LF/HF)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存在影响,可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损的自主神经功能.

    作者:鲁爱娟;孙晓建;张传焕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我科自 2003年 1月至 2005年 1月经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共 56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姚萍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骨髓坏死4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骨髓坏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效果.方法:对 41例骨髓坏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患者中原发病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占 82.93%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 36.59%.有 8例原发病缓解,骨髓坏死也得到了治愈.结论:该病起病急,愈后差,确诊需靠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无特殊治疗方法,以针对原发病及对症治疗为主.

    作者:唐伟兰;陈瑜;陈秋生;郑宇;沈志祥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血清Ⅳ型胶原蛋白在不同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用乳胶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Ⅳ型胶原蛋白( type Ⅳ collagen,Ⅳ C),探讨Ⅳ C及其他肝功能指标变化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 118例肝病患者,其中乙肝病毒感染者 73例,其中肝功能试验正常组 43例,肝功能试验不正常组 30例,肝硬化 19例与肝癌 26例,以及 20例正常人血清,检测血清Ⅳ C浓度,同时测定其他肝功能指标.结果:肝功能试验不正常组、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Ⅳ C均升高 (P< 0.01),而且在各疾病组之间Ⅳ C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05);乙肝病毒感染者,只要肝功能试验正常,Ⅳ 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肝功不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组、肝硬化与肝癌组患者血清 GGT升高.在肝硬化患者中肝功指标的敏感性比Ⅳ C敏感性低.结论:监测血清Ⅳ C浓度及肝功能指标的测定对反映肝脏病变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Ⅳ C对慢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艳虹;高玲;曾智杰;罗嘉莹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婴儿法洛四联症的围术期处理

    目的:总结婴儿法洛四联症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全组 56例中男 39例,女 17例,年龄 3~ 12( 9.36± 2.80)个月,体重 3.5~ 11.0( 8.83± 1.25) kg.血红蛋白 84~ 276(164.6± 34.0) g/L.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一期根治手术. 36例采用传统心肌保护, 20例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术后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常规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及降低肺血管阻力药物 ,合理调整血容量.结果 : 手术早期死亡 10例 , 死亡率 17.9% ,其中传统心肌保护 9例 , 改良心肌保护 1例. 46例( 82.1%)术后随访 3个月~ 5年,心功能恢复 I级 34例、Ⅱ级 10例、Ⅲ级 2例.结论 : 充分的术前准备 ,合理的手术方法和心肌保护 , 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 ,可有效地降低婴儿法洛四联症围术期的死亡率.

    作者:韩宏光;张南滨;汪曾炜;朱洪玉;王辉山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 (CP)伴性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性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 159例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临床康复治疗.结果: 159例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率为 38.99%,显效率为 42.14%,有效率为 17.61%,无效率为 1.26%,性功能改善明显.结论: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临床康复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手段,性功能障碍的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其它手段,可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马建军;保庭毅;姜雪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及麻醉后清醒的影响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静脉全麻及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血流动力学、静脉麻醉药用量及麻醉后清醒的影响.方法: 32例 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胸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Ⅰ组,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 n=16);Ⅱ组,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静脉全麻组( n=16).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静脉麻醉药用量、停静脉麻醉药后苏醒时间及术毕拔管时间、基本清醒时间.结果:两组气管插管前 HR、 SP、 DP较诱导前明显下降( P< 0.05),其它观察时点差异无显著性;静脉麻醉药用量,Ⅰ组少于Ⅱ组( P< 0.05);停静脉麻醉药后苏醒时间及术毕拔管时间、基本清醒时间,Ⅰ组短于Ⅱ组( P< 0.05).结论 :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静脉全麻及复合硬膜外阻滞,血流动力学均平稳,复合硬膜外阻滞能明显减少静脉麻醉药用量,缩短停静脉麻醉药后苏醒时间及术毕拔管时间、基本清醒时间.

    作者:张胜;吴新文;张佳君;邓庆华;刘崇丽;辛博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格拉司琼及地塞米松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42岁,2004年5月22日因乳腺癌根治术后拟行预防性化疗收住我院.入院时测T 36.2℃、 P 76次 /min、R 19次/min、BP 135/80 mmHg.积极完善各项检查后,24日开始行CAF方案化疗.

    作者:马海青;常春云;张俊英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犬的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

    目的:观察犬心跳骤停复苏后存在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犬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体外电击诱发犬室颤, 3 min后复苏, 12只犬随机分为心肺复苏组 (CPR组 )和空白对照组,每组 6只,采用 Swan Ganz漂浮导管监测复苏前后 6 h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输出量 (CO)和肺毛细血管楔压 (PAWP), 6 h后取心肌组织, 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凋亡的形态学改变以及心肌病理学检查.结果: MAP和 CO在恢复自主循环后随时间延长而下降, 6 h降至低,复苏后各观察点均低于空白对照组. CPR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P< 0.01), CPR组心肌的病理损害大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电击诱发室颤犬复苏成功后存在着心肌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增加,可能是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原因之一.

    作者:陈晓辉;张弋;江慧琳;许松青;田朝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肛门内按摩加药物注射治疗顽固性坐骨神经痛15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顽固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肛门内按摩+药物注射,辅以整脊疗法治疗顽固性坐骨神经痛患者 15例.结果: 15例患者坐骨神经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改善,临床治愈率 100%.结论:肛门内按摩+药物注射,治疗顽固性坐骨神经痛,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炳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胰岛素抵抗大鼠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及基因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致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中,葡萄糖 6 磷酸酶( G 6 Pase)的活性和基因表达改变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 16只,随机分为 2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制作胰岛素抵抗模型. 6周后测定各组体重、血糖、血脂、胰岛素变化,并利用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术评价胰岛素敏感性.测定肝脏微粒体 G 6 Pase的活性和基因表达.结果:高脂饲料组大鼠体重、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 G 6 Pase活性增高 [(0.51± 0.11) vs ( 0.32± 0.11)μ mol/(min· mg prot), P< 0.05],两组间的 G 6 Pase基因表达无差异.结论 :G 6 Pase参与了肝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

    作者:李全民;张素华;任伟;吴静;倪银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胆囊结石并胃肠道肿瘤15例漏误诊分析

    胃肠道肿瘤是我国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渐增高,但由于胃肠道肿瘤早期常无明显及特异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在合并胆囊结石时容易被漏诊、误诊,现将我院自 1990- 2004年间收治的 15例胃肠道肿瘤合并结石性胆囊炎而被误诊的原因及处理报道如下.

    作者:邵欢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不育和生育妇女与抗精子抗体和抗子宫内膜抗体的关系观察

    为了解抗精子抗体 (ASAB)阳性和子宫内膜抗精抗体 (EMAB)阳性对女性不育的影响程度,本文通过 68例不育女性进行 ASAB和 EMAB检测,同期对 57例孕 40~ 65 d的孕妇在接受人工流产前后分别行 ASAB和 EMAB检测作对照研究观察.

    作者:叶利服;朱震震;藤霞;章微微;赖黛黛;藤银花;周明雅;刘高川;周惠耕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抗生素的应用与失血性休克肠源性释放的关系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时使用抗生素是否会增加肠源性内毒素释放及其意义.方法:制作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通过静脉注射给予罗氏芬、环丙沙星及庆大霉素,休克复苏后 6 h活杀动物,取门静脉血,动态观察门静脉血浆中内毒素的变化.结果:大鼠失血性休克后,对照组、庆大霉素组和环丙沙星组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后两组内毒素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罗氏芬组内毒素低于庆大霉素组、环丙沙星组和对照组 (P< 0.01).结果:应激状态下不同抗生素的使用导致了不同的内毒素释放水平,合理选择抗生素,减少内毒素释放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常建星;傅玉如;陈双;王酶;张智铭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氯化锶治疗肿瘤转移性骨痛病人的护理

    目的:总结护理肿瘤骨转移经验.方法:对肿瘤转移性骨痛病人使用氯化锶( 89SrCl2)治疗,治疗前后加强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正确处理一次性物品及病人的排泄物;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适当加强锻炼,预防病理性骨折.结果:治疗后 37例病人骨痛减轻或消失,总有效率为 83.8%.结论: 89SrCl2治疗肿瘤多发骨转移止痛效果明显,精心护理可使晚期癌症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明秀云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治

    椎基底动脉硬化及颈椎病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导致患者出现头晕、眩晕、耳鸣、耳聋及行走不稳等症状,临床常见发生一过性意识障碍,平卧可自行缓解,多于数分钟内意识恢复,不遗留后遗症状,有反复发作倾向.

    作者:王鲁妮;张源源;肖;飞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