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呋塞米持续推注在应用IABP的心源性休克病人中的临床疗效

温隽珉;汪涛;董少红;罗林杰;黎雅清;温定国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休克, 心原性, 呋塞米
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呋塞米持续推注在应用 IABP的心源性休克病人中的临床疗效,以优化临床进一步的诊疗方案.方法: 27例因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而应用 IABP的心源性休克病人,分析每日总剂量相似的小剂量呋塞米持续推注 (B组, 14例 )与间歇推注呋塞米 (A组, 13例 )在应用 IABP的心源性休克病人中病人的 1周病死率和住院病死率,以及对肾功能异常和电解质紊乱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小剂量呋塞米持续推注使应用 IABP的心源性休克病人的肺水肿改善更好,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1周病死率、住院总病死率、心律失常发生率、肾功能异常和电解质紊乱均有明显减少趋势,其中电解质紊乱率、肌酐均值有统计学差异( P< 0.01).结论:在应用 IABP的心源性休克病人中小剂量呋塞米持续推注更安全有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肌瘤介入栓塞疗效及并发症追踪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血管性介入栓塞治疗术的应用及导致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原因,以提高该手术的安全性.方法:使用 Seldinger技术穿刺插管行盆腔靶器官供血动脉栓塞.并对手术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追踪观察.结果:子宫肌瘤栓塞后,肌瘤缩小率为 21%~ 80%.术后 58例均出现盆腔区疼痛.一过性跛行,右下肢麻木各 1例, 8例绝经.结论:子宫肌瘤血管性栓塞治疗疗效肯定,但术中注意控制相关因素,可以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沈庆荣;陈慧;黄德洲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骨髓坏死4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骨髓坏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效果.方法:对 41例骨髓坏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患者中原发病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占 82.93%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 36.59%.有 8例原发病缓解,骨髓坏死也得到了治愈.结论:该病起病急,愈后差,确诊需靠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无特殊治疗方法,以针对原发病及对症治疗为主.

    作者:唐伟兰;陈瑜;陈秋生;郑宇;沈志祥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 (CP)伴性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性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 159例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临床康复治疗.结果: 159例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率为 38.99%,显效率为 42.14%,有效率为 17.61%,无效率为 1.26%,性功能改善明显.结论: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临床康复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手段,性功能障碍的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其它手段,可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马建军;保庭毅;姜雪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切开旷置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33例

    我科 1998- 2002年以切开旷置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 33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边屯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急诊不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和胫骨干开放性骨折

    目的:总结分析急诊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和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8年 3月至 2004年 12月共收治 465例股骨和胫骨干开放性骨折, 137例于彻底清创后急诊行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其中股骨干开放性骨折 49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 88例;单纯骨折 51例,粉碎骨折 86例.回顾分析术中、术后处理和临床效果.结果:骨折解剖型复位 56例,功能型复位 81例.动力固定 75例,静力固定 62例, 11例股骨干远段骨折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内固定时间为 30~ 65 min,平均 46 min. 9例股骨静力固定术后 1~ 2个月动力化, 17例胫骨静力固定术后 3~ 6个月动力化.所有创部均Ⅱ /甲或Ⅱ /乙愈合,骨折愈合时间 2~ 12个月,平均 4.9个月,无骨不连及断钉,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良好. 3例胫骨骨折术后 2~ 4个月出现皮肤破溃、流脓,占 2.2% (3/137).结论:选择合适的股骨和胫骨干开放性骨折于彻底清创后急诊行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唐桂阳;叶建华;胡振洲;杨南生;曾周景;陈俊海;伍文芳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股静脉壁环缝和曲张浅静脉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笔者应用股静脉环缝术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2例,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刘也;姜守忠;杨和强;刘军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EB病毒感染的检测及免疫学分析研究

    目的:调查本区域内类风湿性关节炎( RA)与 EB病毒感染的相互关系,探求其免疫相关规律及机制.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 76例 RA患者,检测其血清 EB抗体( IgG/VCA)、 INF γ、 IL 4、 IL 8、 RF、 ANA及外周全血中 CD3+、 CD4+及 CD8+;以 4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结果: 76例 RA患者血清中 IgG/VCA阳性率( 33/76)显著高于对照组( 4/40)( P< 0.01);血清中 INF γ、 IL 8、 RF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RA患者血清 ANA阳性率( 36/76)亦高于正常对照( 3/40);在 RA患者,血清 IgG/VCA阳性率显著高于 RF异常增高率( 20/76);与对照组比较, RA患者外周血中 CD3+计数及 CD4+ /CD8+比值降低、 CD8+增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 RA患者血清 IL 4平均含量及外周血 CD4+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 EB病毒感染与 RA发病可能有关,血清 IgG/VCA检测可作为 RA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EB病毒可能参与患者体内异常免疫调节,引发自身免疫的病理变化; RA患者体内存在 Th1细胞 (主要分泌 INF γ )与 Th2细胞 (主要分泌 IL 4)激活紊乱现象,并伴血清 IL 8含量增高,可能与 RA患者持续的关节炎性损伤有关.

    作者:张悦;朱玉琨;王惠萱;陈燕;陈忠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抢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成功1例

    患者女, 32岁,以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进行性加重 7 h,于 2004年 12月 28日下午 3点急诊入院.该患者因在火药着火救火中吸入大量化学性烟雾,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口唇四肢严重紫绀,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急来我院就诊.

    作者:蒙丽珍;郭瑞金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肛门内按摩加药物注射治疗顽固性坐骨神经痛15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顽固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肛门内按摩+药物注射,辅以整脊疗法治疗顽固性坐骨神经痛患者 15例.结果: 15例患者坐骨神经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改善,临床治愈率 100%.结论:肛门内按摩+药物注射,治疗顽固性坐骨神经痛,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炳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 30例 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断裂的肩锁韧带均直接修复.其中 24 例直接修复断裂的喙锁韧带, 6例用喙肩韧带代替重建无法直接修复的喙锁韧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复位和固定,术后 2~ 3周,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取出钩钢板时间为 5~ 11个月,平均 6个月.无再脱位及钢板断裂、螺钉松动.按 Karlsson疗效评价标准,优占 63.3%、良占 30.0%、差占 6.7%,优良率为 93.3%.结论:锁骨钩钢板是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骆剑敏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氯化锶治疗肿瘤转移性骨痛病人的护理

    目的:总结护理肿瘤骨转移经验.方法:对肿瘤转移性骨痛病人使用氯化锶( 89SrCl2)治疗,治疗前后加强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正确处理一次性物品及病人的排泄物;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适当加强锻炼,预防病理性骨折.结果:治疗后 37例病人骨痛减轻或消失,总有效率为 83.8%.结论: 89SrCl2治疗肿瘤多发骨转移止痛效果明显,精心护理可使晚期癌症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明秀云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小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方法:总结 45例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采用保守治疗 32例,手术治疗 13例,其中前囟穿刺 4例,钻颅置管引流 8例,硬膜下-腹腔分流术 1例.结果: 32例保守治疗在半个月至 3个月内积液完全消失, 13例手术患者 1个月内积液减少, 6个月内积液消失.结论:小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应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大部分保守治疗后恢复好;对积液量多、症状明显者应及时手术引流,减少后遗症,提高疗效.

    作者:沈茂群;郑佳坤;林小聪;蔡玮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方法,评价其疗效.方法:对 38例 45只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视力恢复迅速, 30眼 >0.5(66.7% ),术后眼压控制好, 40眼眼压 < 16 mmHg(88.9% ),术后有角膜水肿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

    作者:邵卫星;覃淑华;朱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米非司酮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方法对 189例异位妊娠患者分别给予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 (MTX)和安慰剂联合 MTX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米非司酮联合 MTX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为 81.1% (77/95),安慰剂联合 MTX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为 72.3%( 68/94),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两组病人β HCG降至 < 10 MIU/mL所需时间分别为 (22.85± 6.31)d和 (24.35± 7.81)d,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然而,当患者血清孕酮浓度 >10 ng/mL时 ,米非司酮联合 MTX治疗成功率为 81.0% (17/21),安慰剂联合 MTX治疗成功率为 35.7%( 5/14),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 MTX治疗高血清孕酮浓度的异位妊娠是有效的.

    作者:何善阳;李小毛;游泽山;张彩;林小慧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胰岛素抵抗大鼠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及基因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致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中,葡萄糖 6 磷酸酶( G 6 Pase)的活性和基因表达改变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 16只,随机分为 2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制作胰岛素抵抗模型. 6周后测定各组体重、血糖、血脂、胰岛素变化,并利用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术评价胰岛素敏感性.测定肝脏微粒体 G 6 Pase的活性和基因表达.结果:高脂饲料组大鼠体重、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 G 6 Pase活性增高 [(0.51± 0.11) vs ( 0.32± 0.11)μ mol/(min· mg prot), P< 0.05],两组间的 G 6 Pase基因表达无差异.结论 :G 6 Pase参与了肝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

    作者:李全民;张素华;任伟;吴静;倪银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泽马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泽马可 12 mg/d用药的有效性.方法:将 68例符合罗马Ⅱ标准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双盲平行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泽马可和谷维素(安慰剂)治疗 4周. 4周后对肠易激综合征总体症状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泽马可组患者总体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 88.2%,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 50%( P< 0.05).结论:泽马可 12 mg/d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有效缓解便秘、腹胀、腹痛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郑东阳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潜行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Ⅱ、Ⅲ期肛裂120例

    Ⅱ、Ⅲ期肛裂指肛裂反复发作,有溃疡形成,常伴有肛乳头肥大、前哨痔、皮下瘘等,临床上治疗术式有多种,本人在2002年3月至2003年10月运用潜行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Ⅱ、Ⅲ期肛裂120例,疗效满意,据报告如下:

    作者:戴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下唇带蒂组织瓣修复上唇双侧唇裂术后复裂畸形

    先天性双侧唇裂由于前唇发育不良,在行唇裂修复时组织量不足,加之术中前颌处理不当、未行口轮匝肌重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基层医院双侧唇裂术后复裂畸形并不少见.常规术式虽可修复唇裂术后上唇缺损畸形,但在上唇、鼻的整体结构及颌面部协调性的恢复方面不甚理想.

    作者:李克义;张彬;牛怀恩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胆囊结石并胃肠道肿瘤15例漏误诊分析

    胃肠道肿瘤是我国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渐增高,但由于胃肠道肿瘤早期常无明显及特异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在合并胆囊结石时容易被漏诊、误诊,现将我院自 1990- 2004年间收治的 15例胃肠道肿瘤合并结石性胆囊炎而被误诊的原因及处理报道如下.

    作者:邵欢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格拉司琼及地塞米松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42岁,2004年5月22日因乳腺癌根治术后拟行预防性化疗收住我院.入院时测T 36.2℃、 P 76次 /min、R 19次/min、BP 135/80 mmHg.积极完善各项检查后,24日开始行CAF方案化疗.

    作者:马海青;常春云;张俊英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