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

周姚萍

关键词:内窥镜下, 微波治疗, 鼻出血, 现报道如下, 内镜下治疗, 疗效比较, 耳鼻喉科, 常见疾病, 月经
摘要: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我科自 2003年 1月至 2005年 1月经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共 56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变化在肠道疾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I FABP)的临床运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2004年 6- 10月间新华医院儿科住院病人 32例,年龄 4个月~ 7岁.实验组: 5例肠套叠, 10例完全性肠梗阻,并记录病变肠管的长度.对照组: 8例阑尾炎, 4例胃肠炎, 2例肠粘连, 1例胃溃疡, 2例肾积水.所有患儿入院后抽取 2 mL静脉血,采用 ELISA试剂盒测定 I FABP含量.结果:实验组、对照组 I FABP分别为: (1 237.66± 747.27) ng/mL、 (81.77± 29.60) ng/mL(P< 0.001).术前 I FABP与肠管病变长度呈正相关 (r=0.855).肠坏死病人术后 I FABP含量迅速下降.结论: I FABP是肠缺血较为敏感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沈涤华;施诚仁;吴燕;徐远飞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外科治疗高龄乳腺癌48例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 2003年 4月至 2004年 10月收治的 48例老年乳腺癌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 65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其中 45例在全麻下进行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3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术后出现皮下积液 18例,切口感染 3例,皮瓣坏死 2例.无一例因合并症死亡. 结论:老年乳腺癌在处理好合并症的基础上,临床治疗应以外科手术为主 ,并应多选择改良根治的手术方式.

    作者:邱献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肝移植术中输液的管理

    肝移植手术由于患者多为终末期肝病,全身情况差,常伴有肝肾综合征.术前多有体液分布的不均衡 ,加上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液体丢失多,常导致血容量不足和内环境改变.术中需大量快速输液、输血和应用各种药物.

    作者:谭红梅;戴红霞;张秦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我科自 2003年 1月至 2005年 1月经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共 56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姚萍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大剂量异丙酚用于ERCP术中镇静及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大剂量异丙酚在 (内镜下逆行胆胰造影术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术中的镇痛 /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 ASAⅠ~Ⅱ级阻塞性黄疸病人随机分成 A、 B、 C 3组,静脉诱导后,分别按 40、 80、 120 μ g/(kg· min)速度输注异丙酚.观察麻醉前 (T1)、低 (T2)、强刺激 (T3)时 BIS值,麻醉前、负荷量后、进内镜、进镜 2 min、 10 min、退镜后 5 min SBP、 HR、 SpO2 及强刺激 (T3)Bromage运动评分.结果 : ( 1)在诱导后,各组 BIS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 (P< 0.05),在十二指肠肠道内操作强刺激时, BIS值均有较大程度增加 (P< 0.05).在低值与强刺激时, C组 BIS较 B组和 A组低 (P< 0.05);( 2)在强刺激时 C组呕吐咳嗽活动少、 Bromage 评分低 (P< 0.05);( 3) 3组 SBP在负荷量后均有下降 (P< 0.05),但在内镜操作时均有一定程度增加 (P< 0.05),但 3组间 SBP、 HR、 SpO2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初步观察,在 ERCP术中,大剂量异丙酚静脉输注 [120 μ g/(kg· min)]对 BIS及运动有较好的抑制,有较好的镇痛 /镇静效果,对呼吸循环无明显增加.在适当的监护下, ERCP术中单一使用大剂量异丙酚麻醉是安全的.

    作者:郑志远;卢振和;高崇荣;姚活锋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犬的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

    目的:观察犬心跳骤停复苏后存在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犬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体外电击诱发犬室颤, 3 min后复苏, 12只犬随机分为心肺复苏组 (CPR组 )和空白对照组,每组 6只,采用 Swan Ganz漂浮导管监测复苏前后 6 h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输出量 (CO)和肺毛细血管楔压 (PAWP), 6 h后取心肌组织, 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凋亡的形态学改变以及心肌病理学检查.结果: MAP和 CO在恢复自主循环后随时间延长而下降, 6 h降至低,复苏后各观察点均低于空白对照组. CPR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P< 0.01), CPR组心肌的病理损害大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电击诱发室颤犬复苏成功后存在着心肌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增加,可能是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原因之一.

    作者:陈晓辉;张弋;江慧琳;许松青;田朝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切开旷置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33例

    我科 1998- 2002年以切开旷置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 33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边屯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方法,评价其疗效.方法:对 38例 45只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视力恢复迅速, 30眼 >0.5(66.7% ),术后眼压控制好, 40眼眼压 < 16 mmHg(88.9% ),术后有角膜水肿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

    作者:邵卫星;覃淑华;朱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氯化锶治疗肿瘤转移性骨痛病人的护理

    目的:总结护理肿瘤骨转移经验.方法:对肿瘤转移性骨痛病人使用氯化锶( 89SrCl2)治疗,治疗前后加强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正确处理一次性物品及病人的排泄物;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适当加强锻炼,预防病理性骨折.结果:治疗后 37例病人骨痛减轻或消失,总有效率为 83.8%.结论: 89SrCl2治疗肿瘤多发骨转移止痛效果明显,精心护理可使晚期癌症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明秀云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术中局部应用抗生素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

    穿孔性阑尾炎容易并发术后切口感染 [1],甚至可造成切口裂开.预防切口感染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也是一个基本的临床问题.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本院1999- 2004年对 174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探讨了术中局部应用抗生素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

    作者:代劲松;颜登高;刘绍训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抢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成功1例

    患者女, 32岁,以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进行性加重 7 h,于 2004年 12月 28日下午 3点急诊入院.该患者因在火药着火救火中吸入大量化学性烟雾,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口唇四肢严重紫绀,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急来我院就诊.

    作者:蒙丽珍;郭瑞金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格拉司琼及地塞米松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42岁,2004年5月22日因乳腺癌根治术后拟行预防性化疗收住我院.入院时测T 36.2℃、 P 76次 /min、R 19次/min、BP 135/80 mmHg.积极完善各项检查后,24日开始行CAF方案化疗.

    作者:马海青;常春云;张俊英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Ⅰ型与Ⅲ型前胶原核酶治疗裸鼠增生性瘢痕的比较

    目的:比较Ⅰ型与Ⅲ型前胶原核酶治疗裸鼠增生性瘢痕后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及胶原形态的改变.方法: (1)建立裸鼠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 (60只 ). (2)将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 A组, 20只,注射Ⅰ型前胶原核酶; B组, 20只,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各组又分为 2.5 μ g/100 μ L及 5.0 μ g/100μ L两个剂量组,每个剂量组各 10只裸鼠,每天用微量注射器行瘢痕内多位点注射一次,共 7 d.)及对照组( C组, 10只,注射生理盐水,共 7 d; D组, 10只,空白对照组). (3)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分析各组胶原含量及分布的改变. (4)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实验前后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A、 B组实验后瘢痕体积缩小 ,A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B组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胶原含量均减少( P< 0.05);但以分布情况而言,Ⅰ型胶原减少较Ⅲ型胶原明显;两组超微结构改变无明显差异; C组和 D组无明显变化.结论:Ⅰ、Ⅲ型前胶原核酶治疗裸鼠增生性瘢痕后,两者均使相应的胶原排列分布及含量减少,形态改变明显,但Ⅰ型减少较Ⅲ型明显;而两者超微结构改变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涛;朱家源;朱斌;林玉坤;李新强;唐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平板运动试验中发生晕厥的常见原因探讨

    平板运动试验是临床上早期发现冠心病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具有方法简便,无创伤,安全性高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应用.该检查虽相对安全,但在运动中出现晕厥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现就我科近 5年来在行平板运动试验中发生晕厥的病例报道如下,以探讨其原因.

    作者:陈彬;詹中群;周建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复方石韦片治疗下尿路感染96例临床观察

    本研究采用复方石韦片治疗下尿路感染9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敏;程业刚;王小琴;金劲松;郭金甲;何太文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正畸压膜保持器的临床疗效观察

    错齬畸形矫治后牙齿的位置经常发生不稳定现象,为了防止复发常常需要保持.保持是指保持矫治治疗时被移动的牙齿及颌骨的位置,它是矫治治疗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如矫治后的牙位不能达到自然保持状态,则需要采用机械保持装置进行保持.

    作者:李瑰琦;姜传前;罗正芳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抗生素的应用与失血性休克肠源性释放的关系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时使用抗生素是否会增加肠源性内毒素释放及其意义.方法:制作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通过静脉注射给予罗氏芬、环丙沙星及庆大霉素,休克复苏后 6 h活杀动物,取门静脉血,动态观察门静脉血浆中内毒素的变化.结果:大鼠失血性休克后,对照组、庆大霉素组和环丙沙星组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后两组内毒素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罗氏芬组内毒素低于庆大霉素组、环丙沙星组和对照组 (P< 0.01).结果:应激状态下不同抗生素的使用导致了不同的内毒素释放水平,合理选择抗生素,减少内毒素释放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常建星;傅玉如;陈双;王酶;张智铭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股静脉壁环缝和曲张浅静脉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笔者应用股静脉环缝术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2例,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刘也;姜守忠;杨和强;刘军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硬膜外阻滞联合笑气吸入在老年病人腹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 N2O O2吸入在老年病人腹部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98例 ASA Ⅱ~Ⅲ级、年龄 65~ 90岁患者. 52例采用 1%利多卡因+ 0.15%地卡因混合液行硬膜外阻滞与 N2O O2吸入联合麻醉(Ⅰ组); 46例采用恩氟烷或异氟烷吸入全麻(Ⅱ组).结果:Ⅰ组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患者苏醒迅速而彻底,拔管后患者安静,未感到伤口疼痛,和Ⅱ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1).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 N2O O2全麻用于老年病人腹部手术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术毕苏醒快而完全、利于术后镇痛的优点.

    作者:宗逵;王强;任建刚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粗隆部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方法及其优点.方法:我院从 1999- 2004年对 27例臀肌挛缩症患者经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术后随访时间为 1~ 3年,平均 2年 3个月.结果:按照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情况评判:优 22例,良 5例,差 0例.总体优良率 100%.结论:经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既能清楚地显露病变组织,达到彻底施行松解术的目的,又易于保护坐骨神经,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大勇;饶根云;顾志坚;王哲军;沈谷丰;谢乐屏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